年轻人,你这不是泡脚,你这是卤猪蹄
冬天,人们辛苦忙活泡脚,无非是想放松身心、上床睡个好觉。
很多人笃信「每天睡够8小时」,但「2019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间,只有6小时55分钟。
好消息是,你所熟知的8小时睡眠论,可能是错的。
小火煮沸,放入切好的生姜、枸杞、香叶、桂皮、丹参、艾草艾叶、藏红花,根据个人口味喜好,酌量添加白醋、食盐,必要时,可以倒两勺白酒去腥…
闻到香味了吗?但先别流口水,这并不一定是祖传卤料,它可能是人们的泡脚秘方。
民间有两大屡试不爽的国民级万能药,除了「多喝热水」之外,就是「多泡脚」。
排湿抗衰,美白淡斑,暖宫暖胃,润肠通便,活血化瘀…总之,没有什么疑难杂症,是泡脚药包解决不了的。
但关键是,人脚不是树根,指望用脚进补,它吸收得了吗?
在小红书上,搜索泡脚,有18万+的笔记,三句不离「泡脚包」的神奇功效。某购物平台上,泡脚包的下单者已经数十万。综艺里,痴迷泡脚的女明星对泡脚药包功效言之凿凿,称靠泡脚一周瘦了8斤。
加了「佐料」的泡脚汤,总是跟「养颜美容」、「健康科普」、「生活小常识」这些tag一起,在各大平台频繁出没,让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
电视剧「爱情公寓」里,主角团集体泡脚
但真相是, 别为难脚了,它真的吸收不了。
泡脚汤中的药物想参与体循环,就必须穿过皮肤的屏障层或通过毛囊、皮脂腺、汗腺,到达真皮层后,才能被毛细血管吸收[1]。
人体皮肤约厚3毫米,其中只有0.1至0.8毫米的表皮提供了最大的抗渗透能力[2]。
别看皮肤薄薄的一层似乎吹弹可破,其实人皮和猪皮一样「皮糙肉厚」。
人体的表皮厚度与猪表皮相当,猪皮在组成、颗粒密度、脂质含量等方面也都类似于人体皮肤。此外,人皮和猪皮的渗透性也十分接近[3][4]。
表皮最外层结构紧密的「混凝土夹层」——角质层,是最可靠的抗渗透屏障。角质层是从基底层迁移上来的死亡细胞,也就是俗称的「死皮」,可以提供80%的阻力对抗大多数离子以及水溶液的吸收[2]。
角质层是皮肤的天然屏障。角质层对外界刺激抵抗能力不够时,会引起皮肤敏感
人体的各个部位角质层的厚薄不同,因此化学成分的吸收和渗透率也各有差异。而手掌和脚底高度角质化,比身体其他地方厚100-400倍[2]。
从药物的渗透率排名来看,手和脚的吸收和渗透光荣垫底:阴囊>前额>腋窝>=头皮>背部=腹部>手掌和足底[2]。
不考虑功效,单从吸收效率和利用度上来说,泡脚还不如泡头,泡头远不如口服泡脚汤呢[5]。
2019年,重庆渝中区一家足浴店内,一位顾客正在体验火锅泡脚
当然,角质层虽厚,但并不是无孔不入。因为角质层是类脂膜,具有脂溶性的物质还有相对好的透皮性。不过,药物穿过角质层后继而进入水性组织的活性表皮,因此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被再吸收[1]。
也就是说,只有兼具脂溶性、水溶性,同时分子量较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穿过皮肤的层层屏障,被真皮层内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5]。
因为皮肤的这一特性,很多外用药物总是控制水油比例或是添加促渗剂,来改变角质层的亲脂性和阻隔性,从而促进药物的吸收。
而泡脚佐料熬煮的液体,无论是藏红花、当归、枸杞,还是加了盐、醋、生姜汁,它们的成分几乎都是溶于水的,缺少脂溶性。把脚丫的皮肤泡得发红起皱,也吸收不了多少养分。
四川南充古城阆中特色醋泡脚一条街
而角质层没有覆盖的皮肤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孔隙非常小,在皮肤表面所占的面积也只有 0.1%左右,吸收作用微乎其微[1][2]。
总的来说,不要跟自己的脚过不去,就算是十全大补汤,它也吸收不了,更别提那些花里胡哨的诸多功效了。
有人可能质疑,也不指望泡脚汤里的「营养成分」能被吸收,只图它作用于皮肤表面的真菌,治治脚气总行吧。
其实,抗菌消毒没有那么容易。
脚上的菌群环境是十分复杂的。研究显示,足癣的致病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可分为3属: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菌属。不同人的脚气可能是由不同的真菌诱发的,呈现出不同的症状,有长水疱的、浸渍糜烂的、脱皮增厚的,十分多元化[8]。
不同类型的足癣可能是由不同的真菌诱发的,呈现出不同的症状
患病年限不同、类型不同、轻重不同,用药的种类和剂量都要拿捏准确。
而这些针对性、精确化的对症下药,都是一锅乱炖的泡脚汤药没办法实现的。
民间治脚气偏方生姜泡脚,乍一看好像有点道理。生姜确实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包括姜辣素和姜酮等酚类成分、姜油等挥发油类、活性多糖类和糖蛋白等[7]。
然而,这么多成分,真的能杀菌吗?
有研究显示,只有在1:1-1:4高浓度下,生姜水才能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抑制作用,但低于这一浓度时,抑菌作用不存在[6]。
一般人泡脚的用量,也就50~100来克的生姜泡脚粉,再经过500~1000ml泡脚水的稀释,远远达不到试验中抑菌消炎的浓度。而且,造成脚气的真菌,比上述的那些细菌都要顽强得多。
生姜被很多人寄予厚望。不仅被拿来泡脚,还被拿来泡茶,内服外用,双管齐下
食醋、食盐泡脚也是同理。比如,食醋本身只含有2%~9%的醋酸,再经过泡脚水稀释,那点弱酸远杀不死真菌[16]。
而且,退一步讲,虽然生姜、大蒜中的某种成分,可能确实在实验室表现出了对足癣真菌的抑制、杀灭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人体环境中具有同样功效,也不意味着它可以和经过FDA批准、有临床试验背书的药物划上等号。
图中蓝色包装盒的LAMISIL就是FDA批准的盐酸特比萘芬,用于治疗由于叉毛癣菌、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而引起的趾间型足癣、股癣等
而简单地将材料泡水、或煮沸,也不一定能够提取到这些可能有用的成分。
另外,对于过敏体质来说,泡脚的佐料用不好,还可能诱发接触性皮炎和其他皮肤不良反应[18]。
泡脚的佐料用不好,可能引发过敏
举个例子,大蒜中的大蒜素、生姜中的姜辣素,都有一定刺激性。土方中的白醋泡脚,不仅杀不死真菌,还可能破坏皮肤的屏障层,反而更容易感染真菌或细菌。
如今,治疗足癣的药物和配方已经非常多了。有脚气还是老老实实看病就医,犯不着当只小白鼠,还可能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其实,泡脚不必搞那么多华丽胡哨的操作,泡脚的秘诀不是佐料,而是热水本身。
2017年,重庆露天公园式温泉博物馆,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目前正在泡脚
在寒冷的外部环境中,身体会优先保证核心器官的供血和温度,相对没那么重要的手脚就容易顾不上。冬天手脚发冷,就是这个原因。
而脚趾,又是全身中最容易发冷的地方。一项用红外热像仪对 8 名男受试者皮肤温度进行测试的研究显示,在低温环境下,脚趾的温度是全身最低的,比手心低8度左右[9]。
脚冷看似是个小毛病,却能带来不少影响[11],比如可能会导致睡眠障碍[10]。
而泡脚之所以有一些益处,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11]。
有多项实验表明,睡前温水泡脚可以助眠
首先,脚部毛细血管的数量很高,在这一位置应用局部热会对整个躯体热反应产生重大影响[11]。热水带来的局部温度增加,会导致动脉扩张、血管软化和体温升高[11]。一项对照试验还发现,温水泡脚对血管和体温的调节类似于中等强度的热身运动[12]。
另外,洗个脚还能加快入睡的速度。日本一项小样本的研究发现,足浴之后,实验对象们平均15.5分钟就能睡着,所需要的时间比什么也不做直接睡少了将近一半。而足浴的受试者对睡眠满意度也更高[14]。
不过,这种效果,不只是热水泡脚可以实现。一些其他途径的脚部加热,甚至有更好的效果,比如穿上塞了加热垫的袜子。
一项实验发现睡觉穿热乎乎的袜子比泡脚还助眠。不过这项试验有效的年轻人样本只有8个
一项研究发现,熄灯后穿热袜子的助眠效果,比42度热水泡脚还要好。这可能是因为,热袜子导致的「快速升温」比热水浸泡的「持续保温」更有助于入睡。虽然这个实验纳入的有效年轻人样本只有8个,但对失眠人士来说,这也可能是个值得尝试的方法[17]。
此外,热水泡脚还是缓解紧张的有效途径。
2008年的一项泡脚实验中,受试者被分为2组,一组接受了30分钟的热水泡脚,一组则全程卧床休息,结果发现,泡脚组的放松效果更胜一筹 [15]。
对于学习压力大的考生而言,睡前泡个热水脚可能是一个放松、助眠的法子
但泡脚虽有一些益处,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对一些特殊人群,需要格外注意泡脚水温和时长。
比如糖尿病患者,不注意水温和时长的泡脚可能存在风险[19]。
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会使手足对触觉、振动、创伤、温度的感知异常迟钝。糖尿病人泡脚可能察觉不到水温过高而被烫伤。一旦烫伤,可能造成进一步的足部溃疡、感染[19]。
去年年底,武汉就曾有这样的报道:一位53岁的糖尿病患者,用艾草泡脚时,因为没有注意水温,导致双脚被严重烫伤,甚至还有截肢的风险[20]。
对于易感人群,热水泡脚可能引起静脉曲张。对于已经存在静脉曲张的患者,热水泡脚不仅不能缓解病情,还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泡脚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但大多数的实验研究都有明显的不足:要么就是样本太小、要么就是只能发现一些非常短暂的效果。
比如,有研究就发现,虽然实验对象的心踝血管指数在足浴后立即下降(这是好事),但效果稍纵即逝,30分钟后,一切就恢复到了原始水平[13]。
这种稍纵即逝的改善是否具有积累性的长期效果,尚无法证明[13]。
归根结底,泡脚的灵魂在于热水,而不是那些五花八门的香料。它们中的很多都是卤料包里的熟面孔,吃下去都没有治病效果,就更别要求泡脚也能祛湿暖胃、美容养颜了。
想破了头,唯一一个把它们放进泡脚水的理由,可能也只有「香料滞销,帮帮我们」了。本文科学性已由皮肤科医生钟华审核
参考文献:
[1] 詹晓平. (2007). 经皮给药系统中控释膜的制备和表征.
[2] Hodgson, E. (Ed.). (2004). A textbook of modern toxicology. John Wiley & Sons.
[3] Meyer, W., Schwarz, R., & Neurand, K. (1978). The skin of domestic mammals as a model for the human ski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omestic pig1. In Skin-Drug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Hazards (Vol. 7, pp. 39-52). Karger Publishers.
[4] Dick, I. P., & Scott, R. C. (1992). Pig ear skin as an in‐vitro model for human skin permeability.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44(8), 640-645.
[5] Guy, R. H. (2010).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In Drug delivery (pp. 399-410).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6] 李静, & 吴卫东. (2008). 大蒜, 生姜水浸液对体外细菌抑制的对比研究. 中国调味品, (12), 27-29.
[7] 吴嘉斓, 王笑园, & 王坤立. (2019). 生姜营养价值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 40(2), 237-240.
[8] 王爱平, 冉玉平, 刘维达, 毕志刚, 李若瑜, 郑志忠, ... & 赖维.(2007).中国足癣诊断与治疗——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真菌学组专家共识. 临床皮肤科杂志(04),270-271.
[9] 刘艳峰, 周翔, & 王丽娟. (2014). 人体皮肤温度适应性变化特性及垂直分布规律初步研究. 环境与健康杂志, 31(1), 68-70.
[10] Kräuchi, K., Gasio, P. F., Vollenweider, S., Von Arb, M., Dubler, B., Orgül, S., ... & Stutz, E. Z. (2008). Cold extremities and difficulties initiating sleep: evidence of co‐morbidity from a random sample of a Swiss urban population.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17(4), 420-426.
[11] Vagedes, J., Helmert, E., Kuderer, S., Müller, V., Voege, P., Szőke, H., ... & Andrasik, F. (2018). Effects of footbaths with mustard, ginger, or warm water only o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warmth distribution in healthy subject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41, 287-294.
[12] Bailey, T. G., Cable, N. T., Miller, G. D., Sprung, V. S., Low, D. A., & Jones, H. (2016). Repeated warm water immersion induces similar cerebrovascular adaptations to 8 weeks of moderate-intensity exercise training in fema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37(10), 757-765.
[13] Hu, Q., Zhu, W., Zhu, Y., Zheng, L., & Hughson, R. L. (2012). Acute effects of warm footbath on arterial stiffness in healthy young and older women.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112(4), 1261-1268.
[14] Sung, E. J., & Tochihara, Y. (2000). Effects of bathing and hot footbath on sleep in winter. Journal of physiological anthropology and applied human science, 19(1), 21-27.
[15] Yamamoto, K., Aso, Y., Nagata, S., Kasugai, K., & Maeda, S. (2008). Autonomic, neuro-immun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wrapped warm footbaths—a pilot study.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Clinical Practice, 14(3), 195-203.
[16] 丁香医生. (202). 用食醋泡脚,能治好脚气?
[17] Raymann, R. J., Swaab, D. F., & Van Someren, E. J. (2007). Skin temperature and sleep-onset latency: changes with age and insomnia. Physiology & behavior, 90(2-3), 257-266.
[18] Leow, Y. H. (1997). Contact dermatitis due to top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tion. Clinics in dermatology, 15(4), 601-605.
[19] 糖尿病的并发症 - 内分泌及代谢紊乱 - MSD诊疗手册专业版. (2019).
[20] 长江日报. (2019). 不知身患糖尿病,艾草泡脚致烫伤脱皮或面临截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