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药王孙思邈能够活到141岁,他的5个好习惯,你有几个吗?

文 / 欢乐小胖aaa
2020-12-28 19:46

不知道友们对于药王孙思邈了解吗?友们知道吗?据史料记载,孙思邈一直活到141岁,是历史上最长寿的大夫。在科学还不发达的古代,孙思邈何以长寿,很值得探究。他是怎样拥有长寿的呢?这和他一直坚持的好习惯分不开,下面就让大众微健康的养生专家来给我们细说吧!

为什么药王孙思邈能够活到141岁?5个长寿好习惯,你有几个吗?照着做准没错!

1、腹里食少

随着国家的富强,人民的生活改善,我们吃得是越来越好,很多人甚至以“吃货”自居。然而,《孙思邈方书》中说过一句话:腹里食少;《古乐府》三叟诗中提出,“量腹节所受”是老人长寿的因素之一。什么意思?很简单,就是让你少吃点,不要饱食。

现代医学也证实,吃“七分饱”有助养生。这是因为经常吃饱、吃撑、吃太多很容易导致气滞,容易增加肠胃负担,还会导致肥胖、高血脂等问题。

所以,若你想要健康长寿,建议你吃饭吃七分饱即可停止进食,也就是在你“似饱非饱”时马上撂筷子。

2、心中事少

在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今天,人们的物质条件满足了,但是思想精神上却没有以前简单了。

很多朋友总是考虑得太多,背负重压,心事重重,甚至吃不下、睡不着。这是十分不利于健康长寿的。这是因为“思则气结”“多思则神殆”,思虑过度最终会引起疾病。

所以,在平时应该要放好心态,不要太把事情放心上,在闲暇之余也可以培养其它的户外兴趣,结交朋友。如果遇到自己实在绕不过的事情要多跟另一半、亲朋好友沟通倾诉,不要反复纠结一些小事,更不可钻牛角尖,抱着乐观的心态解决问题。

3、口中言少

正所谓“日出千言,不病自伤”,我国古代很早便有“寡言”养生的观点。道教仙人吕洞宾提倡“寡言语以养气”。孙思邈也认为“多言则气乏”,要求人们莫多言,宜少语,少语可使气得以充养,反之则令气耗散。

再说一个大家都能明白的道理,当我们十分疲惫时,是不是感觉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就是因为说话需要耗气,身体气力全无,自然就不想张口了。

所以,少说话可以养生,多话应补气,如教师、营销员、广播员等行业的人,最好时常喝一些补气的黄芪茶等。

4、多运动

药王孙思邈的运动和一般人不太一样,他常做的几项运动有:常用手梳头、常运目、常叩齿、常鼓耳、常扭腰、常揉腹、常扭膝、常搓脚等。友们在其他很多地方一定看到过这些养生方法,平时可以多做做。

5、爱上艾灸膏肓穴

友们知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我们常会使用“病入膏肓”这个成语。但很多朋友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人体上一对重要的穴位。

药王孙思邈曾说:“时人拙,不能求得膏肓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翻译一下,就是只要能找到膏盲穴,给它艾灸,没有什么病是不会好的!

《千金方·杂病论》也记载“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所以,如果你能爱上艾灸膏肓穴,你就不容易生病,容易健康长寿。一般来说,艾灸三两天膏肓穴,肚子就会咕咕响,它是气开始充足的表现。也有些体质好的,灸一个星期,可能一点动静都没用,说明身体病邪少。

以上就是药王孙思邈的一些长寿习惯,活了141岁。只要你照着做,每天坚持,相信也会有很大的收获!好了,今天要和友们分享的就这么多,希望今天的内容能给友们带来帮助,也欢迎友们在评论区分享其他关于健康长寿的问题,从而让更多的朋友受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感谢您~当然,如果你因为此篇文章受益,一定记得点赞转发哦,这样也是爱的传播哈,爱你们哦~

参考文献

黄健, 郭丽娃等. 孙思邈中医心身医学思想探微. 中华中医药杂志

高日阳. 孙思邈“治未病”思想探析. 中医研究

刘宁,李文刚. 孙思邈论养生. 中医文献杂志

罗时铭. 孙思邈养生思想初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