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腰骶椎部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知识

文 / 健康始于足下1
2020-12-20 19:15

人的脊柱犹如大厦的“栋梁”,是四肢活动的支柱。正常人的脊椎骨,自上而下由7个颈椎、12个胸椎、5个腰椎、5个骶椎(成人已融合成一整块)和3~5个尾椎组成(成人已融合成1~2块)(图4)。椎骨与椎弓相连,其中形成椎孔,椎孔串联而成椎管(图5),全身的神经传导,是在椎管内的脊髓上行下达传导,以支配全身感觉和运动的功能。两椎之间左右的椎间孔(图6),是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根、脊神经节和血管的通道。植物神经低级中枢在脊髓,发出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内脏的功能,故又称内脏神经或自主神经(图7),腰交感神经节两侧各有5~6个,沿腰椎椎体前或侧方下行。骶、尾交感神经节两侧各有5个(骶4、尾1),与自2-4骶椎间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结合后,随血管分布到直肠、膀胱和男、女生殖器各个器官。由此可见保持腰、骶椎的功能正常,是保健的重要一环。

图4 脊柱

图5 腰椎骨

图6 关节突与椎间孔

图7 内脏神经

脊椎生理弧度的形成:胸椎段和骶尾段的后凸弧度,是先天形成的,颈段和腰段的前凸弧度是后天形成的(图8)。

图8 脊椎生理曲度的形成

正常人有5个腰椎,由上向下计,第1腰椎与上方的第12胸椎相连接,第5腰椎与下方的骶椎相连接。由图8可知,婴幼儿在发育到会站立和行走时,腰段脊柱会逐渐形成自然前凸的生理弧度。腰弓前凸的形成,保持人能直立行走的躯体重心,和腰骶椎部的正常运动功能。

腰椎处于结构稳固而活动度小的胸廓和骨盆之间,是全脊柱中负重最大的部分,故椎体亦最粗大(成人椎体横径4.5~5cm,矢径为3~3.5cm,厚2~2.2cm),腰椎椎体的上下面扁平,上段腰椎平面呈肾形,往下渐成椭圆形。腰段各椎体间均有椎间盘(腰椎椎间盘前厚后薄以适应腰曲轴前凸),每节腰椎由一个椎体和椎弓的7个突起组成,这些突起是肌肉韧带相连的附着处,包括1个棘突(可在腰背部触及)、2个横突和4个关节突,上方腰椎左右侧的下关节突,与下方腰椎左右侧的上关节突组合成后关节。

后关节(又称关节突关节),与椎间盘共同承担腰部的活动功能,腰椎椎间关节的伸屈活动功能较好,转体和侧屈的功能较差,故负重活动时,若姿势不良或用力不当,易发生腰肌扭伤和关节错位。

骨盆由骶椎骨和双侧髋骨组成,是人体中轴的座基。骶骨由5个骶椎形成(小儿5个,成年融合形成1块),呈倒三角形,位于骨盆后侧的中间,骶椎下连接尾骨,小儿多有4个尾椎骨(少数人3或5个),成人多融合成1~2个。骶骨的上方与第5腰椎的椎间盘连接,骶椎的上关节突与第5腰椎的下关节突组成后关节,又称“腰骶关节”。骶骨内的骶管与腰段椎管相接,是脊髓、神经的通道。

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形成(小儿发育至16岁时髂、坐、耻三骨融合成整体),左、右两侧髂骨的内上侧有耳状关节面,与骶椎骨两侧的耳状关节面组成“骶髂关节”,骶髂关节面凹凸交错,呈丛状关节,故关节活动度轻微。骨盆与腰椎间的“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间和其前、后侧,均有强大的韧带相连,在正常情况下,骨盆结构是很稳固的(图9)。

图9 骨盆结构

3腰骶椎的连接

(1)腰椎的椎体之间,由椎间盘连接。成人腰部的椎间盘前侧厚后侧薄,使腰段脊柱形成前凸的生理轴线。

(2)各椎间由韧带连接:椎体前方有“前纵韧带”,后方(椎管内前壁)有“后纵韧带”,棘突上有“棘上韧带”,棘突间有“棘间韧带”,各椎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各椎板之间有“黄韧带”连接。

(3)腰椎与骶椎、髂骨、坐骨间有强大的韧带相连接,左右侧的耻骨间呈卵圆形的粗糙关节面,称为“耻骨联合”。正常的骨盆是较稳固的,当骶髂关节发生错位时,在耻骨联合的左右侧耻骨将受损而出现左右、上下或前后的错位。

(4)椎间关节有关节囊和相关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由神经支配其收缩和放松,以完成脊柱的活动。

腰骶椎段的运动包括伸屈、侧屈和转体功能,以上的椎间连接和相关肌肉功能正常时,将各关节约束在安全的生理活动的范围内,故能保证腰骶椎部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的活动功能。

4腰骶椎部的生理功能

人在站立时,体重沿脊柱下传,经第5腰椎传至骶骨,经骶髂关节分力达两侧髋关节,再经双下肢而达地面。

人在坐下时,体重则经骶髂关节分力达两侧髂骨、坐骨和耻骨部。人体活动时,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成为脊柱与下肢活动联系的枢纽,是重力分配的主要环节,这两组关节的健全,使骨盆随脊柱及左、右下肢活动而做伸屈、侧屈、旋转的微动,以协调身体使之更灵活和省力。

妇女在怀孕和分娩过程,均需由骨盆承载,耻骨和骶骨均随需要而变形,有利胎儿的成长和娩出。分娩后经活动可康复正常,此期间韧带较松弛,如因外伤或保护不善,较易发生骨盆变形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