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汤养生坚持了30天,我的肾却坏了”
近几年的养生巨浪真是一波比一波狠啊,从一开始的朋克养生到保温杯里泡枸杞,再到现在的90后最爱养生汤…… “姨妈痛,喝一碗乌鸡汤,养生!”
“小孩不长个,喝完大骨头汤,养生!”
“怀孕了,来碗鲫鱼汤,养生!”
在一些媒体的加持下,本就爱喝汤的中国人现在已经彻底的把汤和养生画上了等号。但问题是,费尽力气熬的汤,真的有用吗?
你真的不懂「汤」
炖一次汤不仅要买很多种食材,还要精心守着它炖几个小时,毕竟,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汤只有炖的久才能将食材里的营养全部化到汤里。
可实际上,真的如此吗?
以我们常见的猪骨汤为例,研究显示,猪骨汤中的钙含量非常低,平均只有1.0~1.2mg/100ml,而且人体很难吸收,对于补钙的意义不大。相比之下,钙含量高达125mg/100ml的牛奶,补钙效果要出色得多,也更加便宜、方便、健康。
换句话说,费尽力气熬了好几个小时的猪骨汤,可能不如你出门遛弯时随手买的一包牛奶有营养。
如果想通过喝汤获取人体所需足够的蛋白质,你可能要喝斤3升的猪蹄汤才行。
如果你想喝汤补钙,就更难了。即便我们用于煲汤的食材骨头中含有丰富的钙,但钙是以不溶于水的羟磷灰石结晶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这意味着,熬汤,并不能把多少钙熬出来。
国外的研究者还对北美原住民爱喝的骨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最后160克骨汤中99.5%都是水,只有0.5%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的糖类。
所以如果真想补充营养,别喝汤,大口吃肉才是最实在的。因为,无论是炖了几个小时的汤,其中的营养都非常有限,远远比不过食材本身。
但如果汤只是没营养,我也就没必要专门写篇文章「喷」它了。可怕的是,汤里的脂肪、盐和嘌呤太多了,这对我们的健康可没什么好处。调查称,对于成年人来讲,肥胖、痛风、脂肪肝等疾病的高发,与长期喝汤有很大关系。
喝汤=喝脂肪
很多人认为熬出的白色浓汤营养丰富,实际上,汤越浓,脂肪的含量就越高。所谓乳白色的汤汁,其实就是乳化的脂肪。
你喝掉的每一口奶白色的汤,都是油哦。这里,也给想喝汤减肥的朋友提个醒,肉汤对减肥没啥帮助。
喝汤=喝嘌呤
嘌呤是生物体内组成核酸的重要碱基,但是,人们从饮食中摄取的嘌呤,并没有这么大的作用。这类嘌呤几乎不会被人体利用,而是在人体内转化成为尿酸,体内大约70%的尿酸,都是通过肾脏来排泄的。
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的结果就是,体内尿酸过多,如果超出了肾脏的承受限度,无法及时排出,还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如果尿酸过高无法代谢,会导致尿酸结晶盐在关节等结缔组织中沉积,引发痛风。还有一部分会沉积在肾脏组织里,对肾脏造成损害,导致尿酸性肾结石的形成。
据说,每十个爱喝汤的广东人中就有一位痛风患者。而又有研究发现,痛风患者的肾结石发病率约为22.50%,远远高于非痛风者的3.75%。结石会引起尿路梗阻,还有可能引发肾绞痛、血尿、肾盂肾炎等疾病。此外,尿酸盐结晶也可能直接影响肾小管和肾小球,增加慢性肾炎的风险。严重的,甚至会诱发肾功能衰竭……
喝汤=喝盐
你有注意过煮汤的时候要放格外多的盐、酱汁、味精等调理吗?
据统计,汤本身的含盐量,大约有1% ,也就是每喝100ml的汤,就摄入了1克盐。而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的盐摄入量,是每人每日不超过6克。我国目前食盐摄入量是每日人均10克以上,藏在汤里的“隐形盐”,也许就是让你摄入过多盐的真相。
盐是人体不可或缺的化合物,盐中所含的氯、钠、钾等成分,对人体肌肉、神经、心脏等器官及消化、激素分泌等功能有重要作用。但物极必反,如果摄入了过度的盐,会在不知不觉中钠超标,还会引起高血压、糖尿病、肝肾疾病、肥胖、钙流失等风险。
如何健康的喝汤
煲汤最好选择低脂的食材,如果煮鸡汤可以将鸡去皮熬煮,如果是鱼汤也建议将鱼皮剥掉再煮。蔬菜里的菌子、木耳、豆芽等都是很好的汤料,可以多选用一些。
熬汤时间不建议超过两小时。因为肉类中的蛋白质几乎是不溶于水的,即使经过长时间烹煮,也只有5%的养分会溶解到汤里;蔬菜里的维生素最怕长时间烹煮,更会失去鲜味。 汤快好时再放一点盐,利于减少钠的摄入;若放了鸡精、味精、酱油等调味品,就尽量不要再放盐,以免咸味叠加。
饭前先喝几口汤,带来稍微的饱腹感,不会因多吃而发胖,饭中适量喝汤也有利食物与消化腺的混合。
连渣带汤一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