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有效的「治湿大法」,湿热、寒湿、风湿…怎么治,一次说清!

文 / 宠物健康咨询
2020-12-18 00:46

本 期 导 读

千寒易去,一湿难除。

有人说吃薏米可以去湿,有人说运动可以去湿,有人说拔火罐可以去湿,有人说艾灸可以去湿,有人说汗蒸可以去湿……各种方法都尝试过了,为什么湿邪还是那么难去!

被湿邪缠住的身体,常见以下不适:

  • 四肢无力,每天都昏昏欲睡;

  • 心烦胸闷,感觉喘不上气;

  • 关节疼痛,感觉里面很沉重;

  • 体型肥胖,脸部总是油腻腻、头发总是一缕缕的;

  • 痘痘长不停,一痘未消一痘又起;

  • 「那里」总是痒,总有挥之不去的味道,女性还有白带异常;

  • 大便不成形,总是黏在马桶上,冲不干净;

……

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究竟是如何侵袭、伤害我们的身体,要如何才能高效去湿呢?

湿邪不除,百病生

湿邪盘踞在体内久了,容易诱发肥胖、脂肪肝、哮喘、胆囊息肉、肠息肉、恶性肿瘤,还要提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那么,「湿」是如何侵袭人体、诱发疾病的?

《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年中,天之湿气过重,人体的肾水被湿邪侵袭,就易出现腹痛、清冷气逆、情绪低落、肢体困重等不适。

为什么呢?

人体的阳气是若能通调、舒畅,则情志愉悦,神清气爽。但如果升发的阳气,被湿邪裹挟,就像掉入了沼泽中,容易情绪就会低落,这样的人往往容易焦虑,容易诱发胆囊息肉、肠息肉。

若脾脏失调,脾土不能制水,则容易出现腹部胀满、身体沉重、腹泻,以及阴疮、湿疮流脓水等不适。

湿邪能引起这么多错综复杂的症状,到底如何分辨、如何治疗?

高效去湿法一:分清「内」「外」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件事,湿气与天气、居住环境有关系,主要和人体五脏的脾脏有关系;其次,湿邪袭人多从人体下部开始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分辨湿邪所在的部位及其性质,才能找到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有从外感者,有从内生者。

——《治疗新律》

山岚障气,天雨湿蒸,远行涉水,久卧湿地,及著汗衣湿衫,致湿气侵入肌肤者,这是外感之湿。

膏粱之人,大吃大喝,嗜食炙烤、煎炸、烧烤,或食生冷瓜果甜腻之物过度,导致脾阳不运而化湿者,还有思虑过度、房事不节……这些都是内生湿气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人的情绪和生活习惯都是不可控因素,外感之湿气若叠加内因,则外感之湿,必渐入脏腑;内生之湿,正气不足,必定外传经络。

外因外治,内因内因,外因内因,身心同调。

高效去湿法二:分清部位

湿在不同的部位,所体现出来的症状是不一样的。

  • 在上焦,易出现头重目黄,鼻塞声重;

  • 在中焦,多见痞闷不舒服;

  • 在下焦,则足胫跗肿;

  • 在经络,则可见下午潮热,筋骨疼痛,腰痛不能转侧,四肢痿弱酸痛;

  • 在肌肉则肿满,按肉如同按泥;

  • 在肢体关节则屈伸不利,僵硬;

  • 在肺为喘满咳嗽;

  • 在脾为痰涎肿胀;

  • 在肾为腰痛阴汗;

    ……

不能是所有的湿气都能吃薏米的,当我们了解到外感之湿、内因之湿、不同部位的湿,及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症状,则能了解治疗的法则。

高效去湿法三:治湿大法

中医在临床上有胜湿、引湿、逐湿、祛湿、渗湿、燥湿等「治湿大法」:

  • 湿邪在里在下者,宜渗湿、泄湿;

  • 阳虚者,宜补火,温阳化湿;

  • 湿而有热者,以苦寒之剂燥湿;

  • 阴虚者宜壮水,滋阴清湿热……

治疗原则为「随证治之」。讲到这里,相信很多人就说,那到底怎么辨别啊。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根据症状去判断湿气的部位,还要配合中医的望诊和脉诊,举例而言,我在身心同调课程中的望诊课里讲过:面色薄泽为风,白为寒,黄浊为湿为痹;其次,再根据颜色的明亮和晦暗,出现病色的部位等来判断。

另外,身心是一体的,湿邪与情绪之间也有微妙的关系,焦虑与烦躁,抑郁与悲观等,都和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保持情绪平和、适时适当发泄情绪,对于体质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