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让你告别精神焦虑症
现代人精神压力过大,精神焦虑是一种普遍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焦虑的痛苦,我发布了这本让你告别精神焦虑的书,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
导读:7天告别精神焦虑症,经过26年对精神焦虑症等神经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经验,你也一定要首先建立起你一定会痊愈的信心和决心!精神焦虑症是众多神经性疾病中一种较,如果你是因为患有焦虑症或者神经处于一种糟糕的状态而读这本书的话,我将简单明了而又具体地说明焦虑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你的焦虑症肯定能够治愈,无论你患有多么严重的焦虑症--请注意这一点,绝大多数焦虑症患者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患上这种讨厌的疾病。
7天告别精神焦虑症
当你有勇气看到这篇文章时,我已经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已经对自己病症的治疗有了充足的信心了。
可能你现在并不认识我,但这对你并没有任何影响,因为认识我还是不认识我并不影响你的康复。这里我也不花篇幅来介绍我了,你需要做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目前的状况,并坚定自我治疗的信心。
经过26年对精神焦虑症等神经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经验,我确信这种疾病是完全可以痊愈的。
是的,我确信你的疾病可以痊愈!同样,你也一定要首先建立起你一定会痊愈的信心和决心! 精神焦虑症是众多神经性疾病中一种较常见的焦虑症,由此引发的并发症有很多,如身体机能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等。如果不从心理上进行引导治疗的话,很难康复。我从事这项工作以来,一直专注的是心理治疗,或者用另外一种说法,就是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治疗。
到现在为止,请放弃你以前的任何治疗方案。认真阅读这本书,并深深地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方法,从内心走出困惑,进而康复。是的,这听起来并不新奇,但要完全认识自己的状况,之前的确有些困难,那么从现在开始,撇开一切杂念,认真的进行心理上的自我治疗吧。
记着亲,您一定要对自己的治疗充满信心!这样治疗的效果才会更好!
第一章节 发现内心潜在的能力
如果你是因为患有焦虑症或者神经处于一种糟糕的状态而读这本书的话,那么你应该是最适合读这本书的人了,所以我也将以一种交谈的口气与你交流,就好像你坐在我身边一样。
我将简单明了而又具体地说明焦虑症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它的自我治疗方法。如果你按照本书给的建议去做的话,你的焦虑症肯定能够治愈,不过这需要你严格按照我的方法去做。
你可能注意到我没有要求你有耐心,这是因为在神经方面患有疾病的人很少是有耐心的,他们的神经通常是躁动不安,这也是让患者感到迷惑的一个原因。对于这样的人,耐心的排队等候简直就是无法忍受的劫难。不过有一样东西可以替代耐心,这个我会在后面的章节里告诉你。
对你来说,读这本书并不困难,因为它是一本关于你和你的病症的书,所以尽管读书或读报对你来说可能是件耗费心力且收效不大的事,但你会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
注意这里我用了“治愈”一词,也许会让你感到惊讶,因为它隐含了疾病的意思,而且你会觉得自己比真的生病了还要困惑和苦恼--为无法找回原来的自己而感到苦恼。
另一方面,你或许感到失落、疲惫,进而又轻易地认为自己得病了。不管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病了,你最想做的还是重新找回自我。当你看着大街上其他人的时候,你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不能像他们那样呢?在你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这些可怕的感觉又意味着什么?
这样的感觉也许困扰了你很长时间,甚至很多年。事实上,你也许绝望到了极点,想到或甚至尝试过自杀。然而,无论你患有多么严重的焦虑症--请注意这一点,无论多么严重--你都能完全康复并重新享受生活的。
你所需要的指导就在这本书里。在它的帮助下,你会发现潜藏在自己身上的毅力和勇气。我敢保证,得以康复的力量就蕴藏在你的内心,一旦指导了正确的方法,你就能将它释放出来。
如果我们努力地去寻找,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达成自己愿望的能力。你也不例外。不管此刻你认为自己多么懦弱,只要你有决心,你就发现你也拥有这种能力。对你我并没有抱不切实际的幻想,我写这本书也不是为了少数几个勇敢的人,而是为了你--一个正在患病、正在承受痛苦、且不比其他人更有勇气的普通人。不过与此同时,你也和我们大家一样具有同样深不可测、未知的潜在能力,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你有可能会意识到这种能力,但由于你的神经所处的状态,你可能感到无法将它释放出来。本书将帮助你发现这种潜在的能力,并指导你如何释放并运用这种能力。
事实上,绝大多数焦虑症患者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患上这种讨厌的疾病。因而,盲目的使用药物治疗只能不断增强自身对药物的依赖性。同时,我们还应该很明确的知道,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而药物只能是缓解由焦虑症所引起的各种躯体表现,如失眠、头晕、心悸等,因此,当你不再使用药物时,这些原本由焦虑症引起的症状就会再次出现;此外,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大,久用药物,不但对于焦虑症于事无补、越拖越严重,而且对于肝脏、肾脏、心脏等器官的损伤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并不是焦虑症本身难治,而是因为你以前的治疗方案根本就是不恰当的,或者是不正确的。从现在开始,确信焦虑症并非顽症,坚定你一定能够彻底康复的决心和信心,坚持运用我接下来将跟你讨论的方法,你一定会再次像从前一样,感觉到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那么我们现在开始!首先,要正确认识什么是焦虑症以及如何彻底治疗,你必须要了解你的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的。请看第二章:焦虑症发生的神经基础
第二章节 焦虑症发生的神经基础
要知道,我们的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和非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这部分神经系统指导四肢、头和躯干的运动,我们或多或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思来控制它,故称为自主神经系统。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许多成对的神经从此伸出并连接至肌肉。
非自主神经系统
这部分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心脏、血管、肺、肠等)的活动,甚至还控制唾液和汗的运动。它的指挥中心位于脊柱每一边的精密纤维网相连的大脑中央,从这里出发,由大量线状的神经分支连接到各个内脏。这部分神经系统不在我们的直接控制下--这一点对我们理解“神经”一词非常困难可又很重要--但它会对我们的情绪做出反应。比如,当感到害怕时,我们便会面色发白、瞳孔放大、心跳加快、手心冒汗。这些都是无意识的反应。我们无法阻止,除非改变自己的情绪。因此,我们把这一部分神经系统叫做非自主神经系统。
非自主神经系统本身也由两部分组成: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其中,交感神经因会做出与情绪相一致的反应而得名。其活动可以增强动物抵制各种危险,诸如严寒、脱水、天敌袭击的能力。
你曾见到过逃跑之前由于害怕而站着纹丝不动的动物吗?处于这种状况下的动物,其鼻孔和瞳孔会张得很大,并且心跳加剧、呼吸急促。此时,非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已经做好了决斗或逃跑的准备。
焦虑发生的模式
我们人类在害怕时做出的反应和动物一样。当我们感到焦虑时,大脑会发出脉冲电波刺激交感神经进而加剧皮肤和内脏(心脏、肺、肠)的活动,产生诸如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嘴巴发干之类的症状。交感神经是通过相关器官的神经末梢释放肾上腺来做到这一点的。与此同时,我们的两个身上腺体本身也会在交感神经的刺激下分泌出额外的肾上腺素进入我们的血液,从而进一步增强交感神经的作用。
当我们害怕时,还会感到“腹部”非常难受,这是焦虑最让人痛苦的一点。除此之外,焦虑引发的反应还包括由肾上腺素引起的其它症状,例如手心冒汗、心跳加速、胸口发闷等等。
通常我们感觉不到身体内部的活动,因为副交感神经控制着交感神经的活动。只有当我们过度紧张(生气、焦虑、兴奋)时,交感神经才能占据主导地位,从而使我们意识到某些器官的活动。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一个健康的人是不会感受到上述各种症状的。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把仁慈、体谅这样的意思和同情一词联系起来,不过,交感神经的反应可一点也不仁慈,所以有些人很难接受“交感神经”这个词。为了避免读者感到困惑,我将把交感神经称作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毕竟,它们的作用就在于此。
下面,简单地总结一下,我们有指挥身体活动的自主神经系统,以及控制内脏功能、由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的非自主神经系统,它们彼此相互制衡。通常,我们感觉不到非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但当我们过度紧张、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受到极大刺激时,我们就会感到心跳加快、手心冒汗、口干舌燥,同时还会觉得胃肠翻腾、喘不上气、头晕目眩、内急想上卫生间等等。
了解这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焦虑症的产生原因有很大的帮助。 下一章,我们将讨论:焦虑症的发生。
第三章节 焦虑症的发生
神经性疾病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级。
很多人的神经状况都很糟糕,其中许多人尽管比较沮丧,但还是在坚持工作。这些人并不能说就是神经衰弱。实际上,尽管他们愿意承认自己的神经状况很糟,但却极不情愿接受任何有关他们患有神经衰弱的说法甚至暗示。不过,这些人的症状如果加剧的话确实会导致神经衰弱,而神经衰弱也不过是这些症状加剧后的结果而已。尽管这本书通过案例深入浅出讲述的是焦虑症的发展过程和治疗方法,但神经状况不佳的人所抱怨的所有症状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这些患者在后面的章节中会反复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的症状跟焦虑症患者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严重程度的差别。焦虑症患者感受到的要更加强烈一些。
那么,二者的界限具体又在哪里呢?焦虑症患者是症状非常严重,以至于无法很好地打理日常生活,甚至完全不能自理。医生们常常被问起人是否真的会“崩溃”,如果是,他们又是怎么崩溃的?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开始的,它又是如何加剧的?
神经衰弱发生的临界点
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患上了神经衰弱,突如其来或长时间形成的压力会使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变得敏感,从而让人产生各种夸张和令人担忧的症状。这种“敏感”的状态医生是相当熟悉的,但一般人却知之甚少,以至于他们在第一次经历时很容易感到困惑和害怕。如果人们问我神经衰弱发病的确切时间,我想那就是在敏感的人对由极度的压力引发的感觉感到害怕,并由此陷入了焦虑--肾上腺素分泌--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的时候。由于焦虑,更多的肾上腺素被释放出来,进而刺激本已敏感的身体更加紧张,病人也由此愈发焦虑。这就是我所说的焦虑--肾上腺素分泌--的恶性循环。
神经衰弱的两种类型
大多数神经衰弱属于两种主要的类型,一种相对比较简单,其患者主要担心的是由敏感的神经引发的不良感受。这种类型的患者,其神经可能是因为某种震惊,比如一次令人筋疲力尽的外科手术、严重的大出血、事故或难产而突然敏感起来的,也可能是因为生病、贫血或辛苦的节食而逐渐敏感起来的。这样的人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中通常都很快乐,他们除了不能履行正常职责之外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第二种类型的神经衰弱是由一些令人极度不安的问题、冲突、悲伤、内疚或羞耻感引发的。
长时间的极度内省造成的压力会逐渐地使神经变得敏感,进而使患者在焦虑地进行内省的同时变得越来越狂躁,直到他对自身过敏反应的困惑与焦虑也和最初的问题、冲突、悲伤、内疚或羞耻感一样成为令他痛苦的一大根源。事实上,这种困惑与焦虑最后将变成他最大的问题。
虽然每位焦虑症患者的躯体表现不尽相同,但是我们总能在下一章找到自己的影子。请看下一章:焦虑症的表现。
第四章节 焦虑症的表现
上一章所述的第一种焦虑症(焦虑性神经衰弱)的患者常抱怨自己或多或少地有以下各种由敏感的非自主神经引发的症状,包括:失眠、抑郁、疲劳、胃痉挛、消化不良、心动过速、心跳沉重、心颤、心悸、心脏偶尔停止跳动、心脏底部有刀割般的疼痛感、心脏周围有疼痛感、手心出汗、手脚有针刺感、喉咙处有梗塞感、深呼吸困难、胸部有被压迫感、皮肤下似有蚂蚁或蛔虫在爬行、头上像戴了紧箍咒、头晕、眼睛出现幻觉--好像无生命的物体在移动,此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偶尔的腹泻、尿频等。
下面就是这样一位患者的典型情况。患者是一位年轻的母亲,他给医生列出的症状是这样的:
极度紧张
头痛
筋疲力尽
心悸
害怕
心脏底部刺痛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烦躁不安
心跳沉重
胃部有坠胀感
心颤
出现这些症状的人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感到不安。他们总觉得自己身上出了很严重的问题,而不相信这种令人沮丧的体验是任何人都可能会有的。许多人确信长了肿瘤(或至少是某种“隐藏很深的”病根),要么就是认为自己快疯了。他们的愿望就是在这些“可怕的事情”发生之前尽快地回复自己原来的样子。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症状的产生源于紧张、其发展变化也遵循着一种普通的模式--即持续焦虑和紧张。
在这里,我将首先详细描述一下这种类型的焦虑症的发生过程,然后再去讨论它的治疗方法。因为,患者对当前状况的迷惘以及对未知将来的焦虑是拖延其病情的主要因素。
起因:心悸
很多人在突然面对某种令人担忧但却对身体没有任何损害的体验--例如第一次意外的心悸时,会因为焦虑而徒然患上这种类型的焦虑症。不过即便是一颗健康的心脏,它在贫血、疲劳或压力大的情况下也会有心悸的症状。对于一个非常紧张的人来说,这样的心悸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当它发生在晚上,没有人可以给予他安慰和鼓励的时候。患者会觉得心脏狂跳不已,几乎要爆裂开来。在这种情况下,他通常会躺着不动,生怕动一动会加重对自己的伤害。于是,焦虑就产生了。其实,因为身体,尤其是心脏突然感觉不适而惊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焦虑--肾上腺素分泌--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
焦虑引起更多肾上腺素的分泌,使得本来就悸动不安的心脏受到了进一步的刺激,从而使它跳得更快,发作的时间更长。患者此时可能会感到恐慌,认为自己快要死了。在他等待未知厄运发生的时候,他的双手开始冒汗,脸上开始发烧,手指产生麻刺感。
不过患者最终会平静下来--情况总是这样--而且这种平静的状态还有可能保持一段时间。然而,一旦有了这样的可怕经历,他便会害怕再次发作,并且一连几天都会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同时还时不时地想要摸摸脉搏。如果心悸不再发生,他可能会平静下来,投入工作而忘了这件事情。可如果再次发作,他就会真的担忧起来。因为很明显,不幸的事情仍在继续。
他不仅害怕心悸,还会因为担心有更坏的事情发生在他的身上而感到惴惴不安。由于紧张导致了更多肾上腺素的分泌,所以用不了多久,他的胃就开始翻腾、手心冒汗、心脏时常跳得飞快。他变得更加焦虑,肾上腺素也分泌得越来越多。换句话说,他陷入了焦虑--肾上腺素分泌--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
由于焦虑而感到紧张
在这个阶段,患者如果向医生提出咨询,医生通常能够成功地消除他的焦虑和疑虑。但是,他可能无法让患者完全地放下心来。更糟糕的是,有些医生甚至会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并嘱咐他要小心谨慎,不能过于劳累。多数人,尤其是那些没有经历过岁月磨砺的年轻人在听到此种建议后一般都会郁闷地躺在床上不敢乱动,生怕动一动自己那“有毛病的”心脏会再出现什么问题。此时,他们的神经由于担心已经处在了一种紧张的状态。你能想象得出这种状态吗?或许你已经有了这样的经历。
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医生为了让患者安心而对心悸轻描淡写的话,患者又可能会固执己见地认为医生对最糟的情况有所保留而没有告诉他全部的实情。如果他一直这样紧张和害怕下去,那些症状肯定会再次发作,发作得越频繁,他就越紧张;而休息得越多,他就越有时间胡思乱想,也就越会感到紧张和忧虑。他会时不时地把手指放到脉搏上,而作为对这种焦虑情绪的回应,他的心脏常常会跳得比平常快--尽管还达不到心悸的程度。事实上,由于他对每一次心跳都很敏感,他所感受的心跳会比实际的心跳还快。对他而言,这样的心跳简直就是擂大鼓。有位颇具想象力的女患者曾把两个枕头靠在一起,然后把耳朵放在中间,这样她会觉得心跳的声音要小一些。
至此,患者开始认为自己真的很不幸,他变得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并且由于害怕病情反复而不愿一个人独处,同时他也害怕和其他人在一起,担心自己一旦发作会闹出笑话。像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在他身上就会出现焦虑症的大部分症状:胃痉挛、手出汗、心脏四周疼痛、心跳加快、眩晕、头痛。换句话说,他已完全陷入了焦虑--肾上腺分泌--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
如果对心悸的焦虑没能让他患上焦虑症的话,那么对其它身体不适的焦虑通常也会达到同样的效果。或许他曾有过心口疼痛的症状,而由于惊慌而无知,他会错误地认为这就是心绞痛;或许是因为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引发了经常性的胃痛和心颤,他开始感到恐慌。不管原因是什么?持续的忧虑都会使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变得敏感,进而加重他的负担,使他逐渐出现上述的各种症状。他试图抗争或者逃避,但最终他还是会陷入焦虑--肾上腺分泌--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
如上所述,焦虑症的各种症状或多或少地变成了这些患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方说,有些人一觉醒来会感到出奇的平静,并且可以在胃痛发作前静静地躺上个把小时;有些人在晚上感觉最为平静;还有一些人则一刻也不得安宁。
恐慌
除了频繁出现的烦人的症状外,有些人还时不时地受到强烈恐慌的侵袭。有的人每隔几分钟就发作一次,而且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几个小时。不难想象,当一个患者正努力要表现得像个正常人时,突然而来的恐慌会让他感到多么不安,而整天都要在恐慌(担心恐慌在不合时宜的场合复发的焦虑)中度过又是多么的痛苦。不幸的是,恐慌往往就发生在患者认为是最不适宜的场合,因为那正是他最为忧虑和担心的时候。
可能在这个时候,最初的心悸症状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患者,而焦虑的其它表现则成为他关注的焦点。不过这并不多见,一般情况下心悸仍会继续,从而加重患者的痛苦。
以上的说法并非臆断。我正是因为听到了太多这样的事情,所以才会给予这一问题以应有的关注。我了解病情发展的这一阶段。前几年,很多病人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治疗而不得不四处求医。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这样的体验听起来可能既幼稚又傻气。他们会想:“他为什么不振作精神,投入工作,忘记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呢?”的确,这也正是患者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健康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所感受到的焦虑是一般人所不曾体会、更未想象过的。一次次的恐慌,伴随着体力的消耗,不仅越来越剧烈,而且越来越容易发作,而害怕恐慌又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最后甚至连碰见陌生人、想到要独处,或者“砰”的关门声都会令恐慌再次发作。况且就算他想打起精神去工作,这样频繁、剧烈的发作也足以打消他的这一念头。
几年前,我做过一次手术。在恢复期间,和他一起的几个朋友邀请我和另外一个年轻人去林中散步。他们向我保证说路并不长(不过当我看到年轻人的那双长腿时心里不禁犯起嘀咕:这路对他也许不长,对我可就难说了)。然而让我惊讶的是,那个大个的年轻人不一会儿就落在了后面,我们还要时不时地停下来等他。到了中午,他终于筋疲力尽地躺在了草地上。后来,他给我讲了他的故事,他说他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忍受剧烈且频繁发作的恐慌的折磨。多年来,他的生活如同噩梦一般。实际上他并不惧怕任何特定的东西,唯一让他害怕的就是那种恐慌的感觉。这种感觉后来越来越严重,也越来越耗费他的精力,以至于短短的散步他都承受不了。
后来,这个人康复了,他甚至还带领一个科学探险队进行过探险。我之所以提到他是因为他并非是一个懦弱的人,而是一个肩负责任、思维敏捷的科学工作者。经过治疗,他很快从困扰了他十年的焦虑症中摆脱出来,恢复了健康。
抗争
焦虑症患者既不愚蠢也不懦弱,通常他都会是一个非常勇敢且尽最大能力与疾病抗争的人。他的这种勇气尽管用错了地方但却值得称赞。在醒着的每分每秒里,他或许都在拖着冒汗的双手和紧绷的肌肉与疾病抗争,他会疯狂地强迫自己忘掉目前的状况,把注意力集中到其它的事情上。或者他会在脑中不停地搜索,急切地希望能找到一种摆脱痛苦的方法,但结果却是连连碰壁。
晚上他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等待他的或许是一夜的烦躁,或许是极度疲劳后的沉睡,也或许是吃了巴比妥类药物后的昏睡,不过最糟的还是服用了大量镇静剂后仍无法入睡。
这时前半夜情况可能还不错,患者会觉得基本上恢复了正常,并以为自己终于渡过了这个“难关”。他会在上床睡觉的时候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明天我又将是原来的我”,但醒来后却发现情况比以前还要糟。他不明白为什么前一天晚上自己还感觉不错,可到了第二天早上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比以前更糟了呢?碰到这种情况,患者当然会觉得更没指望了。他要么确信有那么一条康复的捷径,但他始终没有发现;要么就是认为从来都没有,并且永远也不可能有这样一条可以让他摆脱目前的困境、回到从前的平静生活中去的道路。
回顾从前,他会以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过去的自己。那时的他可以静静地坐着品味一本好书,也可以高高兴兴地看电视,可惜物是人非,现在的他却在忧心忡忡地计算着自己成为目前这个样子的时间。他想,如果不抗争,又怎能变回原来的自己呢?抗争是他的自然反应,也是他知道的唯一武器,所以,他抗争得更剧烈了。但他越是这样,情况就更糟糕。这很自然,因为抗争会使紧张加剧,紧张又会促使身体释放更多的肾上腺素,而这又进一步刺激了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于是症状便会不断地出现。更为糟糕的是,他的朋友也会不假思索地建议他与之抗争,甚至连他的医生也会对他说:“你必须和他抗争,老伙计,一定不能让它占了上风!”
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并不知道。他像着了魔似的,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仅仅源自于他自己的焦虑、抗争和逃避。
就在这个阶段,他可能会患上严重的头痛,总觉得头上有滚烫的贴条箍着,或者有重物压着。他可能会感到头晕、恶心、深呼吸困难、心脏周围疼痛难当,或者心口下面有如刀绞般地剧痛。此外,他还可能会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奇怪症状,如不正常的缓慢心跳、短暂的心跳停顿,以及心脏微弱的颤动等等。因为这些,患者对其他的人和事都通通失去了兴趣,日益加剧的紧张感还会使他因为一些琐事而感到不安。一位年轻的母亲曾这样说过:“我把它都发泄在了可怜的孩子们身上。”
使用镇静剂
这个阶段,医生一般都要开镇静剂,毫无疑问病人也需要镇静剂。但是,出于外行的不信任,他的家人可能会叫他“把这些破烂东西倒进水池里”,并说“它只会让你更加沮丧”,“医生最后还得让你摆脱药瘾”。这是患者会变得更加迷惑,因为在意识深处,他也害怕会出现家人所说的后果。医生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说服病人--以及他的家人(这一点同样很重要)--相信这样的镇静剂不但无害,而且还是一种非常必要的临时措施;如果在认真的监督下服用,病人是不会上瘾的。通常情况下,治愈的病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那些可恶的胶囊或粉红色的混合物了。
不过生活总是充满了矛盾,在康复的路上你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障碍。用一位女士的话来说,就是“你永远都不会相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扳动那么多的机关”。
举例来说,可能就在医生即将说服患者服用镇静剂的时候,某个人恰巧服用了过量的巴比妥酸盐,于是报纸开始大肆宣扬这种药物的危害;而尽管这个患者一连几周都未曾看报,但他却会鬼使神差地去看这则报道或听到这方面的消息。于是乎,医生不得不又重新开始他与病人的“较量”。
另外,就算病人最终服用了镇静剂,焦虑通常仍会趁虚而入。镇静剂只是减弱了患者所受打击的强度,不过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效果,镇静剂才在恢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以后进行讨论。
崩溃
最后,不堪重负的患者会在用尽了自以为是最后的一丝力气后颓然倒下,而惊恐的家人则会站在他身边一筹莫展。隐约中他听到有人低语:“医生,他病倒了。”这句话是他抗争疾病的结束,并像铁链一样把他绑在了床上。他想:如果从前的自己都找不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话,那么现在的他还能找得到吗?过去的抗争似乎太过激烈,历程也太过艰辛,所以他得在床上躺上几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或者是被立即送往医院接受电击治疗。
常见的焦虑模式
毫无疑问,你已经在这样的患者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那些神秘症状也源自于焦虑。
不管焦虑症是轻还是重,焦虑都是其发生的根源。冲突、悲伤、内疚或羞耻可能引发焦虑症,但焦虑很快就后来者居上。甚至于失去亲人的悲痛也掺杂着焦虑--一种害怕独自面对未来的焦虑。性问题如果伴随着焦虑或内疚则最容易引发焦虑症。内疚为焦虑打开了方便之门,而焦虑、担忧、害怕都不过是焦虑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
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紧张与焦虑截然不同,但它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引发焦虑症,比如说一位因长期照顾年迈多病的父母而倍感紧张的中年妇女就有可能患上焦虑症。然而,如果在日复一日地应付日常事务的过程中她并没有想得太多、太远,没有对自己限制在父母身边的实际状况给予过多的关注,那么她就可以长时间地坚持下来而不会出现问题。她可能会被压得“抬不起头来”,还时不时会需要得到帮助,但她却不会“崩溃”。
我曾经提到过有位女士在这样的情形下坚持了很长时间。她的哥哥是这样讲的:“是的,艾达确实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她从未想过自己。”这就是艾达坚持下来的关键所在。如果她去琢磨朋友们同情的话语,开始可怜自己,担心将来,那么她就为焦虑症准备好了发育的土壤。
紧张会引发严重的头痛(艾达就患有偏头痛)和身体的疲惫,但除非伴随着焦虑,否则它是不会引发焦虑症的。当工作即将超越身体极限,而责任又不允许我们停下来的时候,焦虑常常就会浮出水面,不过和很多人所认为的不同的是,随之而来的焦虑症不是因为疲劳而产生的,而是由焦虑引起的。
害怕承认焦虑
有时承认焦虑对一个人来说是很困难的,即便是对自己承认也同样如此。有一位女士就曾坚持认为引发她焦虑症的是“胃的痉挛”而不是焦虑。所以,我在和她谈话的时候没有提及这个字眼,而是尽量让她相信是紧张导致了胃的痉挛。在来我这之前她的胃已“痉挛”了六个月,期间她吃得很少,睡得也很差,看上去形同枯槁。然而在她最终承认是紧张引发的肾上腺素分泌导致了痉挛之后,她很快就放松了下来,并在一个月内恢复了正常。尽管如此,她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没有害怕。
那么,除了说她不再感到害怕外,还可不可能有其它的方法来解释症状的消失呢?我叫这位患者自己分析,她是这样说的:“以前我讨厌那种感觉,现在我不再有这种厌恶感了。”这种厌恶感曾经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她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是否可以说这种强烈的厌恶与焦虑的区别仅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呢?对此我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即这种强烈的厌恶与焦虑非常接近,所以它们能引发同样的神经反应。
如果把焦虑伪装成强烈的厌恶能够使你感觉更好一些的话,那么你不妨这样做。这个问题无关紧要。只要你明白了二者引发的身体反应非常接近,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别就都可以忽略不计。
单一模式
本章描述了一种最为简单的焦虑症,它没有掺杂其它的问题,其根源仅仅是患者对焦虑引发的反应感到害怕,这是我们所知的最普通、最直接的一种焦虑症。如果你属于这种类型,那么你离痊愈只有
一步之遥,你要做的只是让自己明白所有的症状不过都是由一个单纯的原因通过一种单一的模式引发的,这个原因就是紧张、焦虑。这些症状并不单单出现在你身上,很多像你这样的人都非常熟悉这样的症状。但不管它们多么令人不安,我都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你,它们可以被完全消除,你也可以重新获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安宁。
那么,对于这种类型的焦虑症要如何自我治疗呢?请看下一章:简单焦虑症的自我治疗
第五章节 简单焦虑症的自我治疗
如果你患有简单类型的焦虑症,你就会注意到有些症状几乎已经成为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而另一症状则只会偶尔出现。比如胃痛、手出汗、心跳加快总是伴随着你,而恐慌、心悸、心律不齐、心脏四周疼痛、颤抖、呼吸困难、眩晕、呕吐则只是间歇性发作。经常出现的症状反应了你的焦虑的持续,表现出一种长期性;而时时发作的症状则反应了焦虑强度的变化,因而表现出一种间歇性。
对上述症状的治疗依赖于几条简单的原则。第一次读到这些原则的时候,你也许会想:“这对我来说太简单了,治愈我的病需要用更激烈的办法。”话虽如此,但在实际运用这些原则的时候你还是需要接受指导,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你可能还需要时不时地去重温这几条原则。
这几条原则可以概括如下:
面对
接受
飘然
等待
这样的治疗方法既不神秘也不会让你眼前一亮,但如果你明白很多人正是由于做了相反的事情而在自己的问题中越陷越深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它是多么具有启迪意义了。
让我们再简单地看一看上一章的那位对焦虑引发的身体反应感到害怕的患者,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出他所适用的治疗方法。
首先,他对自己的症状感到过度的恐慌,每当一个症状出现时他都会认真地检查,忧虑地“聆听”。为了摆脱这种讨厌的感觉,他要么生硬地与之对抗,要么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忙着找事做,想以此强迫自己将注意力转移开去。换句话说,他要么抗争,要么就是逃避。 另外,由于不能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他开始感到困惑。他不停地回想以前,同时还担心个没完:都过去那么长时间了,怎么还没好。这就好像是在驱魔,而他和医生都还没找到窍门。他开始失去耐性。
概括起来,他把时间花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逃避,而不是面对。
抗争,而不是接受。
过分关注,而不是飘然而过。
失去耐性,而不是耐心等待。
现在,让我们开看看通过面对、接受、飘然和等待,患者是如何
治愈疾病的。
我们将首先探讨经常性发作症状的自我治疗,然后探讨间歇性发作症状的自我治疗。
第六章节 经常性发作症状的自我治疗
首先,看看你自己,注意你是怎样坐在椅子里的。我确信此刻的你一定正紧绷着肌肉,以图摆脱那些不好的感觉,而与此同时,忧心忡忡的你又想去“聆听”这样的感受。我想让你做的刚好相反,我希望你尽量坐得舒服些,尽量放松,把手脚垂在椅子上,好像它们灌了铅似的,然后半张开嘴缓缓地深吸一口气。现在,去审视那些让你不安的感觉,不要逃避。我希望你能仔细地审视每一种感觉,分析它并大声地向自己描述。比如你可以这样说:“我的手在出汗,在颤抖,感到疼痛??”这听上去有点儿傻气,你可能会笑,但你会感觉好了很多。
胃痛
首先我们从胃部的紧张感,即所谓的胃痉挛开始。这种感觉就像是一种快速的抽动,让人极不舒服,或者像是一根灼热的热火棍,一个劲儿地从里往外戳。这种时候,你不能紧张地退避,而要去适应。你应该放松下来,对其进行分析。在你继续往下读之前,请花几分钟时间练习一下。
现在你已经开始面对并审视这种感觉了,你觉得它很可怕吗?如果你腕部有关节炎,你可能不会感到过于担心。那么,你为什么要把
胃绞痛看得如此特别呢?它和一般的疼痛没有什么区别,别把它当怪物一样,更不要被他引发的焦虑所支配。要明白,这种感觉不过是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过度敏感所导致的结果。如果你总是逃避,肾上腺素就会受到刺激产生过量分泌,从而使神经更加兴奋并导致胃痉挛更为频繁地发生。
但如果你审视并分析这种感觉,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你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开始游离,不再一味地局限于自己身上了。在你紧张和退缩的时候,这种感觉是多么可怕:但在你把它看清楚之后,它甚至都引不起你长时间的关注。你会发现,它不过是一种奇怪的身体感觉,没有多大的医学价值,也不会造成真正的身体伤害。
所以,要乐于接受并暂时与之共处。把这种感觉当作在一段时间内-准确地说是在你恢复的过程中-存在的东西。如果你愿意心平气和地等待,那么它最终是会消失的。
不过也不能错误地认为一旦你不害怕了,这种感觉便会立即消失。你的神经系统仍很疲惫,需要时间恢复,就像腿断了需要时间愈合一样。在这一过程中,你不要试图去控制它,而应该去接受它并与之共处。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你的注意力就会逐渐地转移到其它的事情上而忘记了它的存在。这就是恢复的方法。通过真正的接受,你打破了焦虑--肾上腺素分泌--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或者说,你打破了痉挛--肾上腺素分泌--进一步痉挛的循环。
真正的接受
通过以上的讨论,你就会明白真正的接受是恢复正常的关键。在
继续研究其它的症状之前,我想我们应该先弄清楚真正接受的确切含义。
我发现有些病人会这样抱怨“我已经接受了胃部痉挛的感觉,可它还是不消失,现在我该怎么办?”想想看,既然他们仍在抱怨,那么又怎么能说是真正的接受呢?
还有一些病人的情况就像下面的这位老人对我说的一样:“一吃过早饭我的胃就开始痉挛,我不能傻坐在那里无动于衷。如果这样,不出一个小时我就会筋疲力尽,所以我不得不站起来到处走走,你说我该怎么办?”我对他说:“你还没有真正接受胃部的痉挛,是吧?”“哦,不,我接受了,”他恼火地答道,“我不再害怕了。”
可事实是明摆着的,他并没有接受。他害怕痉挛如果持续上一个小时自己会体力不支,所以在痉挛没来之前他已经坐在那里开始紧张了,痉挛开始后他又想逃避,同时还要为随之而来的疲惫担心不已。像这样紧张地等待下去,本身就是因紧张而表现的痉挛当然会发生了。
我力图使他明白,他必须准备好了随便胃怎么痉挛,他可以继续读他的报纸而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接受。通过这种方法,也只有这种方法,他才能最终达到一种胃是否痉挛已经无所谓的境界。此后,由于不再受到紧张和焦虑的刺激,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就会逐渐地平静下来,痉挛也会自动地减弱,直到最后完全地平息。
双手出汗、颤抖
现在,看看你的双手,它们出汗了吗?在颤抖吗?或者有那种“针扎般的”疼痛和麻刺感吗?没关系,任何紧张、害怕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而你肯定是害怕的,所以你又怎么能指望自己的手不这样呢?出汗、颤抖、疼痛和麻刺感不过是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由于焦虑和紧张而过度敏感的外在表现,仅此而已,就算情况再糟它们也绝不会妨碍你使用双手。尽管你的手在出汗、在颤抖,但它们仍然是一双好手,仍然可以使用。
因此,不妨在目前的情况下暂时接受出汗、颤抖、疼痛和麻刺感等身体反应。这些症状是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的。随着心理上的接受,尽管你的双手还会再继续颤抖、出汗、但你会找到些许的宁静,这份宁静足以平息肾上腺素的分泌,使汗腺的活动放慢下来。这样,起初的焦虑--肾上腺素分泌--出汗的模式就会被接受--肾上腺素分泌减缓--汗腺活动减弱的模式取代,,并最终达到平衡--肾上腺素不过量分泌--汗腺无过度活动的状态。情况就这么简单,尽管最初的接受可能不会像听上去那么容易。
甲状腺功能亢进
双手发热、颤抖也发生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身上,尽管这种情况看上去与神经疾病非常相似,但它绝不“仅仅是神经”方面的问题。对于这种疾病必须要进行专门的治疗。所以,如果你的手发热、颤抖,不要硬撑着,除非你的医生确定你患的不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一旦医生确定你不是,你就得接受,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怀疑医生诊断错了。如果你不接受,那么你可以去看别的医生,但没必要再去找第三名医生。通常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并不困难。
心动过速或心脏“颤动”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你快速跳动的心脏。这里说的“快速跳动”并不是指间歇发作的短暂心悸,而是指持续性的快速跳动,这种砰砰响、重击似的“震动”每天都会陪伴你。你可能会认为心脏跳得太快了,这也是为什么我选用“过速”这个词的原因,但如果我们找一块有秒针的表来测测脉搏的话,我怀疑每分钟的心跳甚至不到100下。当然心跳也有可能达到每分钟120次,但我对此表示怀疑。事实上,你的心脏不见得会比健康人的心脏辛苦多少。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你对心跳太过敏感,所以你能感觉到每次心跳。如果像这样侧耳聆听并焦急地计算心跳的话,你会一直敏感下去的。
我希望你明白,这样的心跳不会对心脏造成丝毫伤害。如果愿意的话,你还可以去打打网球或者棒球。实际上,如果你有兴趣和精力参与这些活动的话,你的心脏更有可能会平静下来,而且此时的心跳可能要比坐在那里数脉搏时的心跳要慢得多。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已经进行了体格检查,并得知你的病仅仅是神经方面的问题而已。
几个星期以来,你一直在观察、等待、测量脉搏,但这全部是浪费时间。你伤害不了自己的心脏。如果你预备暂时忍受心脏部位的奇怪感觉,那么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你所感受到的疼痛只是由于胸壁肌肉过度紧张而产生的。心脏病并不会在上述地方引发疼痛,而真正的心脏疼痛也不会在心脏部位呈现出来。
所以,就心脏而言,你是健康的,就像其他人一样,只不过你对心跳更为敏感而已。你越是担心,越是过分关注心跳,你就会越敏感。要有勇气放松下来并对其进行分析,要知道这样的心跳和手出汗及胃痉挛一样,也是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过度敏感的结果。由于害怕,你心脏的神经会变得非常敏感,以至于轻微的刺激都会引发它的剧烈反应。突然而来的噪音可能足以使你的心脏“咚咚”作响,而更令人困惑的是,心跳甚至会毫无缘由地突然加速。
你要做好准备在神经变得不那么敏感之前暂时忍受这种毫无规律的心跳。在你变得更加乐观并把这样的心跳当作康复计划一部分之后,你的神经自然就不会那么敏感了。过去你曾错误地认为,只要心脏仍在快速跳动,你的病肯定就还没好。你可能需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摆脱敏感的状态,但是,一旦你接受了这样的心跳,情况就会越来越好。现在还没有哪样神奇的东西能让你的心脏瞬间平静下来,不过服用镇静剂有时还是很管用的,所以在要求医生开药方面你不必顾虑太多。
头痛
头部周围或头顶的疼痛是由持续紧张导致的头皮肌肉收缩引起的。如果你按压头皮或把热水袋敷在最痛的部位,你就会感到浑身轻松。这就证明了头痛的原因就在你身上,看得见摸得着。这种感觉并不是肿瘤的症状。
由于是肌肉的紧张收缩导致了疼痛,所以在你担忧的时候疼痛自然就会加重,而当你放松不再紧张时,情况自然就会改善。止痛药有助于缓解疼痛,但作用不大。只有通过接受,你才能放松下来,紧张才能得以缓解,疼痛才能逐渐减弱。不过,头部的这种像被“钢圈”勒住似的疼痛是一种最为顽固的症状,所以如果它久治不愈,你也不要绝望。最终它是会消失的,这一点我可以证明。只要你接受,就算是最硬最紧的“紧箍咒”也会慢慢松弛下来,最后消失的无影无踪。
再说“真正的接受”
首先你确定自己到底是真正地接受了呢,还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接受了。要分清这两者之间的界限。如果你对胃痉挛、手出汗、心跳快速沉重、头疼等症状并不十分在意,那你就是真正地接受了。就算一开始你不能平静地接受,那也没有关系,因为在这个阶段,要平静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所要求的只是你继续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放在这些症状上。
分泌肾上腺素神经的有限威力
在仔细审视了所有这些“可怕的感觉”后,我希望你先坐着别动,将注意力逐一地集中在每一种症状上并力图让它变得更糟。你会发现自己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很明显,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其威力是有限的。通过集中注意力,你或许可以稍微加重它的效果,但也仅仅是“稍微”加重而已。尽管如此,你还是在无意识地一味逃避,由于担心病情加重而不愿直面这些症状。这就好比你在路上遇见了某个人,但由于害怕你只敢偷偷地瞥他一眼。
我可以再一次向你保证,面对症状甚至试图使之加剧都不会使你的情况变得更糟。事实上,当你有意识地想使症状加剧时,你会发现情况反而有所改善。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症状上,意味着你是以一种饶有兴趣而非焦虑的心情来看待它们的,这会让你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即使程度很轻也会产生一定的效果。记住,只有进一步的焦虑及其引发的紧张情绪才会使症状加剧,而放松、面对和接受绝不会产生这一后果。
曾经有一位学生,他的症状与我所描述的非常相似。由于心跳沉重、手心冒汗、胃部痉挛,他在学习上几乎没有任何进步。一天,就在他觉得病情再不缓解他就要发疯的时候,他的朋友--一位退役的士兵前来看望他。他向这位朋友述说了自己的痛苦并告诉他:“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我用尽了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与之抗争,到现在已经想不出还能做什么了。这种地狱似的困境真的有办法摆脱吗?”
这个朋友告诉他,很多在前线的士兵都曾有过类似的神经问题,后来他们意识到这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他建议这位年轻人不要被自己的神经所愚弄,飘然地度过所有自怜和焦虑的自我暗示,与此同时继续自己的学业。听了朋友的解释这位学生豁然开朗。不到两个星期,原本连路都不愿走,害怕这样会伤害到心脏的他就开始爬山了。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后来在过度疲劳的时候他还不时有类似的感觉,但他知道如果他放松、接受并飘然地度过,这些感觉就都会过去。他已经学会与自己过敏的神经共处。
飘然
飘然和接受一样重要,它也可以产生同样的神奇效果。我想说:让“飘然”而不是“抗争”成为你的座右铭吧,因为他确实值得你这么做。
首先,让我来举个例子以便更明了地说明飘然的含义。有一位病人,她非常怕见人,以至于几个月来都没进过商店。如果家人让她去买个小东西,她会说:“我进不了商店。我试过了,但就是做不到。我越努力地想进去,情况就糟。如果我强迫自己,我就会感到自己像瘫痪了似的迈不开步子。所以求求你还是别让我去商店了。”
我告诉她,如果她这样强迫自己,那她就别希望办成这件事情。她所做的正是我之前警告过她不要去做的抗争。我解释说,她必须想象自己是飘进商店的,而不是挣扎着进去的。为了更容易地找到感觉,她可以想象自己是乘着一片云从门里飘进去的。我还解释说她可以用这种方式进一步帮助自己,她可以想象着让那些妨碍她恢复的想法一个个地从头脑中飘散出去,要知道它们仅仅是想法而已,没必要大惊小怪。
她照我说的做了,回来后她惊喜不已地对我说:“不要让我停下来,我仍然在飘。要不要我做其它的事情?”
这很不可思议,不是吗?一个简单的词语怎么就能使禁锢了几个月的想法得以释放呢?理由很简单:在你抗争的时候,你会变得紧张,而紧张会限制你的行动。但如果你想着自己在飘,你就会放松下来,而这会有助你的行动。在这件事情之前,这位女士一直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以至于我发现有一次她用哆哆嗦嗦的双手在提包里找钥匙的时候几乎都快哭出来了。但是,在学会了飘然的方法后,她的表现就不一样了。有一次,她在找同样的东西的时候对我说:“很抱歉占用了你的时间,钥匙不会放在太远的地方。我的手刚刚飘过两张账单、一支唇膏和一个钱包,再飘一会儿就能找到了。”现在,她的手基本上已经不抖了,她正学着用飘的方法应付紧张。
我曾见过有些病人由于持续的焦虑而变得非常紧张,以至于他们深信自己既不能走路也不能抬起胳膊吃饭。曾经就有这样的一位病人,他在见我之前已经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星期。在和他进行了几次交谈之后,我发现他可以理解瘫痪的症结在于想法而不是肌肉。之后他学会了飘然地将那些妨碍他恢复的想法抛于脑后,从而将肌肉从瘫痪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没过几天,他就可以自己把食物缓慢地送到嘴里了,他甚至还宣布可以走路了。
这件事在病房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几位医生、实习生和护士也来到了他的床边观察。可就在病人还没站稳的时候,一位护士就匆忙地喊道:“小心,你会摔倒的!”
这位病人在事后描述说,护士的暗示差点儿就让他跌倒在地。但就在这时,他听到了另外一个声音对他说:“飘着走,你能做到的。要飘然地将焦虑置于身后。”“于是,我‘飘飘然地’在病房内走了一圈,这使得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大吃一惊。”
上述两位病人曾有的这些可怕想法对于一个疲惫的大脑来说可能是很顽固的,甚至是强迫性的,而想象着利用某种通道,让这些想法飘走(这是“飘然”的另一用途),会对一些病人有所帮助。比如有位女士就曾想象让这些想法从脑后溜走,另一个人想象让它们沿着右耳上方的通道飘走,通道出口就是杂货店老板放铅笔的那个部位,还有一个人则把它们当作小球,让它们从脑子里蹦出来。这在健康、
恢复力良好的人听起来可能很幼稚,因为他们能够引导和剔除自己的某种想法,但是对于疲惫、焦虑的病人来是说,情况却并非如此。只要对病情有帮助,任何方法都不算幼稚,何况这种方法还真的很有效。
有意识的无所作为
有意识的无所作为是一个经常用到的词语,同时也是“飘然”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它意味着放弃抗争,放弃试图控制焦虑的努力以及通过不断的自我分析来“做些什么”的想法,因为这么做只会让你更加紧张;同时它还意味着不要强迫自己像迎接挑战似的去面对每一个障碍,因为这也不是焦虑症的出路所在。有意识的无所作为意味着规避,意味着迂回,意味着飘然,意味着等待。
每一位紧张地进行抗争的病人都会对“有意识的无所作为”和“顺其自然”怀有一种不自觉的抗拒感。他模糊地认为如果这么做的话,自己仅存的一丝意志力就会丧失殆尽,而他通过艰苦的抗争得来的那点儿成果也会化为乌有。正如一位年轻人所说的那样:“我感觉到自己必须保持警惕,如果听之任之,我的某根神经肯定会突然失灵。所以保持对身体的控制,不让自己垮掉是绝对有必要的。”在不得不与陌生人谈话的时候,这位年轻人会用指甲掐自己的手掌以图控制颤抖的身体并掩饰其紧张的神经状态。他会焦急地看表,暗自揣摩这种假面舞会还能坚持多久而不至于“穿帮”。
放松的心态
对于这类紧张、自我控制、用指甲掐自己的患者,我尤其要说:“联系有意识地无所作为和顺其自然吧”。如果你的身体在颤抖,那么让它颤抖好了!不要觉得你应该去阻止它,也不要试图装出一副正常人的模样,甚至不要使劲地去放松。你只需要在头脑里想着放松,别强迫身体那么紧张就可以了。放松你的心态,换句话说,就是因为不要紧张,无法放松下来而过于担心。其实正是由于你做好了接受自己紧张状态的准备,你的头脑就会放松下来;而头脑的放松又会使你的身体得以渐渐放松下来。所以,你没必要去费力地去争取放松,你应该等待。当病人说:“我一整天都在努力地试图放松自己”的时候,他肯定不是在放松,而是在使劲。要让你的身体在不受你控制和指挥的情况下去寻找自己的平衡。相信我,如果你这么做了,你就不会被症状压垮,你也不会真正失去对自己的控制。想反,你会从绝望深处浮出水面。
在卸下了要自控、要抗争的包袱并认识到自己根本是在故弄玄虚之后,那种轻松会带给你一种久违了的平静;而在你紧张地要控制自己、进而分泌出越来越多的肾上腺素的时候,那些受到进一步刺激的器官就会产生出各种你一直在试图逃避的症状。所以你要:飘然地度过紧张和焦虑。
飘然地将不好的暗示抛于身后。
飘然,而不是抗争。
接受并耐心等待。
第七章节 间歇性发作症状的自我治疗
现在让我们来看以下间歇性发作的症状,这包括:恐慌、心悸、
心跳缓慢、心律不齐、颤抖、深呼吸困难、喉咙梗塞、眩晕、恶心、呕吐。另外,抑郁和失眠也是两种间歇性发作的症状,但它们同时也是第二种类型,即由问题、悲伤、内疚或羞耻引发的焦虑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这两种症状将留待以后讨论。
恐慌的发作
正如前文提到过的那样,焦虑能造成持续的紧张,也能引发间歇性的恐慌。这种恐慌从我们胸骨以下的位置开始向四周扩散、并会像炽热的火焰一般遍布全身,它向上穿透胸腔,经过脊椎,一直烧得你面颊通红,向下则会沿着双臂和腹股沟一直窜到你的指(趾)头尖上。
如果你正在遭受这样的痛苦,你可能会发现,尽管在焦虑症的开始阶段你对这样的症状还有一些控制力,但现在你似乎失去了这样的控制力,并且时常生活在对症状发作的焦虑之中。你的神经系统已经变得非常敏感,以至于最轻微的刺激都能迅速地引起恐慌。在这种敏感的状态下,你感到既紧张又焦虑,而这种焦虑只会使恐慌的发作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强烈。现在,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呢?
对于恐慌这种强烈的焦虑,前面提到的治疗持续性焦虑的方法也同样适用,即你要去面对、去分析、并试着去了解症状,要学会暂时与它们共处,让时间治愈疾病。
过去,每当你感到恐慌来袭的时候,你要么就是试图控制它,阻止它的到来,要么就是避免并试图尽快把它忘掉。这么做使你处于一种经常性的焦虑当中,并使得你在以后每次发作时都不得不斗争一
番。现在,我希望你像对待痉挛和手出汗的症状一样,在下次恐慌发作时,迎上去去审视它、去体会它,并向自己描述这种感觉。
你会发现焦虑在第一次来袭时最为凶猛,但如果你放松了,不后退,并将它看个明白,焦虑就会缓和下来并最终消失。一旦你学会了放松并自始自终保持对焦虑的清醒认识,而不是火上浇油地感到恐慌、紧张或试图控制焦虑,那么你对焦虑自身的焦虑就会渐渐消失。你可能会惊奇地意识到那些曾在胃里翻腾或沿脊髓而上的烧灼感,以及手上的刺痛和太阳穴的抽动不再让你感到如此焦虑。而实际上,你害怕的不过是一种身体感觉而已。通过这种方式分析焦虑,把它看作是符合一种特定模式、并会随着接受和放松而消失的身体感觉,你就揭开了遮掩焦虑的神秘面纱,进而发现自己焦虑症的真相:这一切不过都是心理因素在作怪。
战胜焦虑的其它方法
除了分析和揭示真相外,还存在着其它一些战胜焦虑的方法,有些医生就曾见过病人创造出了适用于自己的方法。一些病人会去探究焦虑的根源,并试图克服或控制这种根源,他们认为只要根源消除了,焦虑也会随之消失。比如有位女士因为害怕在心悸发作时死去而感到恐慌,后来成功地克服了对死亡的焦虑,进而也就不再害怕心悸了。不过我并不建议你采用这种方法去治疗此类焦虑症,因为这样做的结果经常是旧的困难被克服了,新的困难又会接踵而至。在这一阶段,我更倾向于患者去克服焦虑本身。
举例来说,有位G女士害怕上街购物。她在分析原因时发现了
很多导致她害怕并妨碍她上街的障碍,其中包括:经过一个电话亭(她曾在这个电话亭前晕倒过)、穿过邻居冷冷的目光、在肉铺里等着买肉等等,不胜枚举。如果就每个障碍形成的缘由进行探索,那将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从内心讲,患者也不愿意这么做,所以最好是能找到一种通用的应对方法。而研究焦虑本身、揭示其真相则是这样的一种方法。只要对焦虑引发的身体反应不再感到害怕了,G女士就可以飘然地经过电话亭,穿过邻居冷冷的目光,甚至可以走进肉铺排队买肉。
这种方法对轻微的焦虑非常有效,但严重的焦虑则必须通过解决其根源的方法来加以克服,否则揭示焦虑真相的努力就只能是对问题的回避。我所说的严重焦虑是指那些足以引发焦虑症并会妨碍患者恢复的焦虑。关于这类患者的情况我将留到下章讨论,本章只关注那些有轻微焦虑的患者,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仅仅是如何摆脱由焦虑引发的不良感觉。
选择使用镇静剂
在指导你通过分析、理解和接受的方法来应对恐慌的同时,我并不希望你觉得我低估了恐慌的严重性。我明白那种恐慌会有多么强烈,它们不请自来,同时还很难控制,就算你每天服用镇静剂并下定了决心去接受,但疲惫的身体却使得你无力接受。一位女士就曾这样对我说:“医生,我好像坚持不下来。”
如果你是这种情况,那么你需要连续睡上几天,彻底地休息一下。为了达到睡眠效果,你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镇静剂,这种做法我
们称之为“持续使用镇静剂”。这在某些病人听来会很可怕,认为这样做无异于是让自己像催眠人一样一连几天处于昏睡状态,因此他们会下意识地回避这一方法。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首先,给你开镇静剂,保证你能在晚上睡个好觉的不是其他人,而是你的医生;其次,第二天清晨你会像往常一样醒来、沐浴、吃早饭,然后再服用镇静剂继续睡觉。午饭后,你可以不服用镇静剂入睡,但如果睡不着,你也可以再服用一次。有必要的话,这种疗法要持续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
记住,如果你需要镇静剂,哪怕是很小的剂量,你都必须去找医生并由他控制剂量。不要在商店或药房的柜台上买这些药,因为有些专卖药品具有危险的副作用,而药剂师可能并不知情。
不必害怕在医生的监督下服用镇静剂会染上药瘾,一旦情况好转,你也就不再需要镇静剂了。焦虑症患者尤其愿意尽早地停用镇静剂,在这一问题上他们甚至有些操之过急。我就多次听到病人得意地说:“医生,昨晚我只服用了一片镇静剂!”
在无法入睡的情况下服用镇静剂显得尤其有必要,这是因为睡眠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手段,不过这种治疗手段也只有在内心平和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效能。如果你已经接受了那些奇怪的感受并不再逃避,那么你就会找到某些平静,而睡眠也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恩赐;但如果你总是担心、逃避,那么睡眠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不过即使是在后一种情况下,睡眠也还是有助于恢复的,所以我们在建议特别焦虑和疲惫的患者持续使用镇静剂时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
心悸
心悸这种突发的,不同寻常的快速心跳,可能或者说都会发生在你即将入睡的时候,它甚至可以把你从梦中惊醒。这种时候,你不能惊慌,因为你越惊慌,神经释放的肾上腺素就越多,心脏跳得也就越快。你可能会说:“哦,我希望医生现在能测测我的脉搏,它跳得真的很快!”不过,我怀疑如果你测的话,心跳是否真的会超过每分钟120下,但就算达到120下也没关系,一个健康的心脏能够以每分钟200多下的速率持续跳动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时间,而不会有任何损害。
另外你可能还会觉得心脏已经跳到嗓子眼儿了,并且相信它随时都会爆炸。但我向你保证,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这种胀得快要爆炸似的感觉不过是颈部主动脉异于寻常的有力搏动而已,你的心脏根本就没在咽喉附近。如果你能看到自己的心脏肌肉是多么厚实,进而明白它多么强有力的话,你就一点儿都不害怕它会因为心悸而爆炸或受到损害了。
所以,你尽可以放下心来,努力地去放松(参照第15章的“如何放松”):深呼吸,再慢慢呼出,任你的心脏去跳,直到它自己慢下来为止。记住它是颗健康的心脏,只不过暂时受到了过度的刺激而已,但这种刺激并不会造成伤害,并且它很快就会停止。就算发作的时间很长,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在你了解了心悸后,它们还有那么可怕吗?如果有必要,你可以找别人聊聊天或起来喝杯牛奶,以此来缓和一下紧张的情绪。四处走走并不会损害你的心脏,即便此时你还在心悸。如果你愿意躺在床上,那么随意躺就好了,但是要尽量放松,随心脏去跳而不要逃避。如果你这样做了,说不定某个夜晚就会发生令你惊
讶的事情:你会在心悸发生的时候睡着觉。
随着接受和神经的平静,心悸发作的次数会越来越少,直到它不再发作。许多年前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由于紧张我也会偶发心悸,但随着接受和神经的平静,后来我再也没有心悸过。想想看,如果那时我害怕了,被心悸搞得心神不宁,那将是多么愚蠢的一件事情啊!现在,30年过去了,我的心脏仍然很好。
心跳缓慢
除心跳过快外,你的心脏偶尔也会出现跳得过慢的情况,你会觉得心跳将止,几欲昏厥,身体像要瘫痪似的无法行动。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度”,它是由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到过度刺激而引发的。你可能还记得我们在前面说过副交感神经对分泌肾上腺素起制约作用,而这种情况的发生正是由于其制约作用发挥得过头了,致使心跳减慢到了让人不舒服的程度。
比起心悸来,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度的情况相对要少见一些,但如果你不清楚它的缘由,你同样会被扰得烦躁不安。记住,这种情况也是由于神经受到过度刺激而引发的,你的心脏并没有疾病,这样的发作也不会对它造成伤害。当你的担心和持续的紧张慢慢缓和之后,心跳过缓偶尔也还会发生,不过,你不要惊慌,只要你理解并接受它们,这样的发作也就没那么可怕了。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过度,这种情况最好尽快控制,虽然它不会造成实际的伤害,但毕竟会耗费精力。我主张你们去面对和接受,但并不意味着我赞成你们咬牙忍受。其实,医生也可以用药来控制这种情况,所以如果你觉得有必要的话,不妨
去咨询一下医生。
心律不齐
心脏由于疲劳或受到过多酒精、尼古丁和咖啡因(咖啡、茶)的刺激,有时会发生心律不齐的现象。患者把这种感觉描述某一下心跳的“停顿”,但事实上心跳并没有停顿,只是跳动的间隔不均匀罢了。心律不齐时,病人会觉得心脏好像翻过来似的,喉咙处还有痒痒的感觉。他会咳嗽,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心律不齐一点儿都不危险,心脏也不会因为这个而停止跳动。它只是很烦人,仅此而已。适量的运动就可以消除这种情况,所以你不必因为害怕而又躺到床上。多数人过了四十岁就会时不时地出现这种情况,许多年轻人也会,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颤抖
有些人会时不时地变得虚弱,这既不像心悸,也不像心跳过缓,他们称之为“颤抖的发作”,并描述说自己的腿会突然间变得软弱无力、颤抖不止、浑身冒汗等等。虽然他们实际上不会晕倒,但他们会觉得自己就快要晕倒似的。这种发作休息一会儿就会渐渐过去,在医学上我们称之为低血糖发作。它是由于血液中含糖量过低而引起的,就像发动机缺油会“砰砰”作响一样。
低血糖发作尤其会发生在紧张的人身上,因为他们消耗能量的速度要快于其补充的速度。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饭前,但没有什么危害,安静地休息一会儿就能解决问题,因为肝脏会利用这段时间向血液中释放糖分以保持其平衡。此外,吃些甜的东西有助于迅速恢复,所以随身带些甜食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最后要说的是,这样的发作并不局限于那些焦虑症的人,许多精力充沛的健康人也会这样。
深呼吸困难
就像紧张导致头皮肌肉痉挛和疼痛一样,紧张也会引起胸、肺肌肉的痉挛,病人会抱怨说他无力扩张胸部进行深呼吸,这令他沮丧不已、唉声连连,最后连家人都会不耐烦地对他说:“别再叫唤了!”
这种痉挛的影响是暂时的,它会随着放松而得以缓解。你的胸部本身并没有什么疾病,它也不会因为痉挛而受到伤害。虽然有的时候你可能呼吸得不太顺畅,但绝不至于到氧气不够的程度。
但是,如果你为了弥补胸部活动的不足而刻意吸入大量空气的话,你的情况反而会变得更糟,因为快速的呼吸会过多地带走肺部的二氧化碳,致使病人突然感到头晕、双手刺痛并可能发生强直性收缩(手指僵硬、腕部卷曲)。对于病人及其家属来说,这些症状是可怕的,不过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病人只需向一个纸袋内呼出空气并重新将其吸入就能解决问题-尽管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感觉。
喉咙“梗塞”
有些神经紧张的人抱怨说他们经常有喉咙受压迫或被卡了块东西的感觉,他们不停地咽口水,试图把那东西吞掉;还有些他们的喉咙里面好像有肿块,并深信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甚至是癌症。事实上,这还是一种由于神经紧张造成肌肉痉挛而产生的感觉,我们称之为“癔病性肿块”,它也会随着身体的放松和心理上的接受而逐
渐消失。尽管它看上去很严重,以至于有这种感觉的人很难相信如此明白无误的压迫感仅仅是痉挛而已。要想说服患者相信“肿块”只是源自神经因素,并不是件容易简单的事情,通常也只有在医生对他的喉咙进行了全面检查之后他才会放心下来。
眩晕
眩晕可以说是一种最令人不安的现象了,对于我们来说,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习惯的状态。如果突然间感到家具在房间内飞速旋转,那我们一定会觉得非常害怕。
眩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我们认为本应静止的物体好像动了起来;另一种则是我们本身感到站立不稳,头重脚轻。通常,我们的平衡是靠眼睛、耳朵以及眼睛和颈部肌肉之间的复杂配合来维持的,即使是与正常状态的轻微偏离都会导致摇晃和眩晕,所以说眩晕是神经系统疲劳的先期症状,不过它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因为它的发作时间很短,而且会在病人平静下来、恢复体力后迅速消失。
眩晕也可以是由某种轻微的生理缺陷-比如粘上蜡的鼓膜或被堵塞的耳咽管(一条连接耳朵与咽喉的管道)引起的,所以最好是请医生确认一下你的眩晕是否是由神经因素引起的。通常来说,神经性的眩晕都是那种头重脚轻的类型。
恶心、呕吐
你可能一看到食物就恶心,或许你还经常呕吐。对于这种情况,饭前吃些龙胆健胃剂可能会有所帮助,但最好的方法还是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都要把食物吃下去,并把它留在胃里。如果你吐了的
话,不妨等一会儿再吃一次试试,因为这也是需要你去接受的事情。
不要错误地认为由于你恶心、正承受着压力,进食就不会有什么好处,你就应该少吃东西了。虽然在这种情况下,你消化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但只要你进食,你就会获得营养。要知道,营养不良和贫血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的某些症状,所以你必须要吃足够的食物。
如果几个星期以来你一直都吃得很少的话,你的胃可能会容不下正常量的食物。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少食多餐,喝蛋酒和足量的牛奶,另外每天再服用一些维生素,但是一定要按医生给出的剂量服用,过多和过少的维生素对身体都是不利的。
再重复一遍,尽管你觉得恶心,但你还是要下定决心把食物吃下去。做到这一点可能需要时间,但你一定能行。
体重减轻:远离体重秤
如果你正在练习接受和等待,正在努力地要吃掉桌上的饭菜,尤其是最后那一点儿你自己都不想吃的东西,那么你应该明白:体重多少并不重要。对于体重的减轻,焦虑症患者往往给予太多不必要的关注。他们看着自己突出的骨头,越看越惊慌,同时还会不停地胡思乱想:不知道这种焦虑症的过程还要持续多久,什么时候自己会彻底崩溃?他们一遍遍地站在浴室的秤上,眼睛死盯着刻度,试图通过摇晃多称出几盎司的体重。对于这样的患者,我的建议是:用布把秤盖住,抵御秤的一切诱惑,直到有一天你变得很胖需要节食时再拿出来使用。
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需要提一下,即紧张情绪会对一个人的胃
口产生直接但却只是短暂的影响。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人:他忧虑的时候见到食物就吐,可一个小时过后当他听到好消息时,那些食物立马就会被他一扫而光。
因焦虑而消瘦的身体本身并没有疾病,只要你愿意吃饭,失去的重量就能够恢复。所以,别在意你那消瘦的面容和那“干巴巴的可怜身材“,只管去吃并忘掉那些秤好了。就算有些朋友大呼小叫地对他说:“天哪,你看起来比以前更瘦了”,你也要抵制诱惑,不用去秤。
没有永久性的损害
相信我,当你的邻居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你,并对你说“你看上去很糟糕”时,请记住:不管你今天看起来病得多厉害,几个星期后同样的邻居还有可能对你说:“你看上去确实不大一样了!”你完全可以从焦虑症中恢复过来,你的心脏也不会留下任何的后遗症,尽管你现在觉得那个地方会有点儿痛。
所以为什么不这么想:“今天看上去可能有点儿糟糕,但焦虑症并非疾病,一旦我有所好转,我的体重就会增加。同时,我还要多吃东西,就算是硬塞也要把饭吃完。至于邻居们的评价,我想我会“飘然”处之的。”
不会再有新的症状出现
肾上腺素的活动总是局限于某几个器官,因此它的活动模式也是比较固定的。了解了这一点或许能让你感到些许安慰。“在你前方不存在更多的症状”,这个想法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个安慰,因为导致他们焦虑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对这不确定对未来的担心。记住,
除了我们已经描述过的症状外,不会再有任何严重的新症状出现了。
如果你只有上述的几种症状,你也不要轻易地断定自己一定会出现其它的所有症状。因为出现所有的症状是件很不寻常的事情。每个人身上相对敏感的部位是各不相同的,只有那些敏感的部位,才比较容易对肾上腺素的刺激做出反应。如果你不曾有过恶心或呕吐的现象,那就说明你的胃经受得住紧张造成的压力--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将来。我们知道有些人在不安的时候会呕吐,有些人想上厕所,还有些人会肚子疼,但很少有人会同时出现这三种情况。
也许到现在,你所持有的症状已经完全表现了出来,所以你也可以放心地认为自己已经经历过最糟糕的事情了。接下来,我将告诉你如何找回你自己。
第八章节 需要多久才能找回原来的自己
在面对和接受了焦虑症的各种恼人的症状后,你可能又会问:“还要多久我才能成为原来的我?”关于这一点,我不妨这样回答:尽管你在治疗方面采取了全新的方法,但你的症状肯定还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或许最初的反复还会和你读这本书之前的发作一样剧烈。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因为尽管你采用了新的方法,但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仍很疲劳,也很敏感,它们还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慢慢恢复。
我发现在焦虑症患者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在找医生进行过第一次咨询之后,他们会变得欢欣鼓舞,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快速解决问题的魔杖并确信自己已被治愈。然而过不了几天,他们就又会满
怀失望和沮丧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警告过他们可能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于是乎,我又不得不再一次地做出解释,告诉他们神经需要更多的时间对新的治疗方法做出反应,就像赛跑者一样,即使已经到达终点,赢得了比赛,他也还要继续跑上几步才能停得下来。当这些患者最终明白了这个道理并接受现实后,他们便会振作起来,理解和等待也才能最终创造奇迹。
平静地接受就是你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尽管它不会让你在一夜之间获得痊愈。不过,就算是你理解了问题的实质并努力要平静地接受,你还是会发现开始时这并不容易做到。不过不要失望,因为开始的时候只要你的脑子能想着接受就可以了,平静的接受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地做到。
另外,虽然你希望自己不要害怕,但你仍有可能会感到害怕。就算这样,你也不必灰心。只要你能理解我所告诉你的那些道理,那么你就已经迈出了走向康复的第一步。在这个阶段只要有不害怕的愿望就可以了。如果你下定决心,在害怕的同时仍然去接受那些奇怪的感觉,那么你的焦虑就会渐渐退去,因为这种决心会缓解你的一部分紧张,从而也就减轻了症状的强度。这会给你一些希望,并使你对康复产生信心。这样下去,终有一天你会彻底忘掉焦虑的。
不过不要以为我这是在要求你不使用镇静剂。事实上,每天服用两三次镇静剂可以缓解你的神所受的刺激,而通常情况下医生也会建议病人这么做。不过你一定要在医生的帮助下找到合适的镇静剂以及恰当的服用剂量,因为过量的镇静剂会让你感到抑郁和瞌睡。另外,
如果医生开出的剂量太大的话,你也没必要坚持按这一剂量服用,而是应该相信自己的判断。为某个特定的人确定准确的剂量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这需要多次的尝试。所以,如果你希望减少剂量,那么千万不要犹豫。但是,你不能在未经医生允许的情况下随意增加剂量。
保持有事可做
在等待痊愈的同时,你应该让自己有事可做,这一点很重要。不过我也要警告你:不要为了追求忘我的状态而拼命地找事做。这是在逃避,但焦虑并不会被你甩得很远。我希望你面对自己的症状,接受它们在恢复过程中随时复发的可能,并在这样的前提下保持有事可做的状态。这和逃避截然不同,好比是你停止了疯狂的忙碌,放松下来并开始平静地做事;你对自己说:“好吧,就让那些可怕的感觉来吧。逃避是没有用的,但如果我接受,它们就会慢慢消失。与此同时,我还要让我的脑子里装满工作,这样它就不会再有那些无谓的担心了。”
每次焦虑过后的短暂放松都是让你的神经平静下来的好机会。坚持下去,敏感的神经和剧烈的反应就将渐渐得以平息,直到最后成为你的一种回忆。
迅速的康复
我曾经给疗养院的一位朋友写过一封信,告诉她如何治疗自己的焦虑症。几个月后,一位陌生的女士打来了感谢的电话,说那封信也让她得以痊愈。她说她没读完那封信就知道自己已经痊愈了,而且没过几天就出院了。她告诉我,从那以后四个月已经过去了,她的状况依然很好,她相信自己再也不会复发了。
如此迅速的康复是有可能的。当我说在一段时间内你仍有可能感到焦虑。你的症状仍会继续存在,你必须准备好等待更长的时间时,请不要误以为我是在说所有的恢复过程都是漫长和令人疲倦的。这一过程可能会出奇地快,就像刚才提到的例子那样。我只是想提醒你康复的过程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快,以免你感到不必要的失望。“等待更长的时间”不过是说你要再耐心一点,只是由于“耐心”这个词在一个神经高度紧张的患者看来可能是难以承受的,所以我才有意不直接使用这个词罢了。两者的差别虽然微妙但却非常重要。患者在愿意等待更长时间的同时也可能会认为自己无法接受要他耐心点儿的建议,因为光是听到“耐心”两个字就足以让他感到烦躁不安了。
进一步的康复
身体的疲惫会延缓康复的进程,但即使是这样,在保持良好饮食与平和心态的情况下,通常两、三个月的时间也足以缓解一个严重的焦虑症患者的病情,当然前提是他的病情没有太多的反复。每个患者的康复都有自己的节奏,这取决于恢复自信与平和心态的速度。有信心,就有力量。一旦你明白了错误的想法会致人瘫痪以至于让他们卧床不起时,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犹豫和缺乏自信会使人虚弱了。自信的恢复和体力的增加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是密不可分的。
L女士三年来一直坚持每周去一次健身房。那儿的教练对功能性的神经失调的治疗很感兴趣,他们坚持认为康复过程应该缓慢进行,以免客户们过度消耗自己的体力。三年下来,L女士对自己体力的信心几乎丧失殆尽,只好花更长的时间等待自信的完全恢复。
在我指出她真正的问题是缺乏自信而不是肌肉无力,并告诉她必须摆脱思想束缚,通过运动强化肌肉之后,她惊奇地发现几天之内自己已经能做很多事情了。她说:“我太吃惊了,我只是觉得我做不到这些。这种错误的想法似乎并不可能让我这么虚弱,然而实际情况却真是这样!”最近,我收到了她的一张卡片,她告诉我:“我仍然在使用你给予我的金钥匙,没有人会觉得我有问题!”
不要去翻看日历以记录你用于恢复的时间。
进行必要的等待,别管时间长短。
让身体按照自己的节奏恢复。
只关注焦虑的消失和肌肉的使用。
不再被吓到
或许有些时候当你觉得自己已经痊愈时,过去的焦虑和那些奇怪的感觉又会卷土重来,其剧烈程度一点儿也不比刚发病时差。不要灰心,这并不奇怪,因为你的记忆仍很深刻,“伤疤”也还没有愈合。另外,这些奇怪的感觉也可能是你自找的,因为摆脱它们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你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你想试试看这到底是不是真的。不要因为害怕而停滞不前,你不会受到任何伤害。不管有多少次反复,过去起作用的因素将来一定还会继续发挥作用。所以,你应该平静地接受每次挫折,并等待更长的时间。
一旦揭穿了神经的小把戏,你就再也不会被它们吓到了。你内在的自信和力量总是会帮助你飘然地度过焦虑的。同时由于这种自信源自你切身的经历,因此它绝不会轻易地丧失。你或许会有反复,但你
绝不会被再次吓到。
另外在你摆脱了焦虑并重新赢得自信之后,你就会丧失对自身感觉的兴趣。你开始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会越来越长。外部事物吸引了你的注意,你又回到了大家的世界,成为了原来的自己。
康复的模式
现在,你已开始使用面对、接受、飘然和等待的康复方法了,但不知你是否也开始用心去体会这一模式呢?我希望是这样,因为我想让你熟悉这个模式,并使它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我希望你能完完全全地理解这个模式,以便在遗忘或遇到困难时能立即想到它。如果你能正确地应用这一模式,那它也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九章节 较复杂的神经焦虑症
对于前几章所述的焦虑症患者来说,除了需要摆脱由神经过敏引起的身体不适外,再没有其它什么令他们不安的大问题了。然而,还有很多人的焦虑症则明显是由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极度的悲伤、折磨人的内疚或羞耻感引发的。身体的不适只是他们所患疾病的一部分,通常他们会由于过分关注引发衰弱的原因而极少注意到身体的不适,直到这些不适的感觉变得很严重而难以去除。这种类型的焦虑比起轻型焦虑症来要复杂得多--尽管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有时甚至无法将它们区分开来。
问题
一个明显无法解决的问题及它可能引发的冲突是引发复杂焦虑症的最常见原因。一个严重得足以引发焦虑症的问题会使患者想要逃避。有时,正是患者自身敏感的情感和他对荣誉的重视以及他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做出妥协。如果换作一个没有太多顾虑的人的话,这种妥协其实并不难做到。尽管大多数人在遇到头疼的问题时都会首先想到逃避,但他们最终会去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或者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做出妥协。然而可能会患上焦虑症的人则并不是这样,他们的注意力会越来越多地集中于问题烦心的方面,从而使自己变得一筹莫展。
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只要它严重得足以引发焦虑症,那么它就会让患者感到不安,以至于患者会时不时地在想到这一问题的时候感到恐慌。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感到由持续的焦虑和紧张所引发的身体不适,他的双手开始出汗,胸口感到恶心,心脏怦怦地跳个不停。起初,他主要是在想到那个问题或与之相关的事情时才会有这样的感觉,但即使这样,他的情况已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了,因为那些令人不安的感觉已经伴随着问题出现了。
他的生活开始了“悲剧”的色彩。有时他可能会暂时忘记自己的问题,感到很愉悦,但过不了多久他又会突然想起那个问题,愉悦的心情便会像铅块入水似的一落千丈。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溺水者,每次浮出水面还没等吸口气就又沉入了水中。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上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患者仍会尝试着去继续工作,但逐渐地他会失去所有的生活乐趣。最终他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他会日渐憔悴,同事们也会注意到他的异常变化。
这一过程或许是缓慢的,但患者的情况也有可能迅速恶化,他会终日死盯着自己的问题不放,与此同时,恐慌的发作也是一次接着一次。不过不论这种恶化的过程是快是慢,其发展的模式都是一样的。是令人不安的是每次发作都会越来越强烈,而即便是最轻微的刺激也会引发病人的恐慌。
病人开始感到迷惑,他不明白发生的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由于极易发作,他会变得更加迷惑。任何事,哪怕只是和他的问题有一丁点儿联系的事,都有可能让他感到恐慌,他甚至都不敢去看一眼报纸。
紧张引发的过度反应
患者不仅容易受到焦虑的侵袭,他对压力的反应也会变得越来越夸张,从而使自己更加迷惑。等待所造成的压力对他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他感到自己的大脑神经就像是要绷断了似的;而焦虑所造成的压力则会成为一种真正的“头疼”,而不是心理上的所谓“头痛”。这是一种烧灼般的、受压似的疼痛,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使其得以缓解。如果患者必须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那么他可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反抗情绪,这种情绪让他痛苦不堪,以至于他会动弹不得。另外,他也很难承受其他人的痛苦。一个在我们看来仅仅有些伤感的场景在他看来就像是一出悲剧,而普通的事情也会充满了令他身心疲惫的强烈因素。多数人在疲劳的时候都比较容易感到不安,如果我们把这种感觉放大许多倍,那么我们就能稍微体会到一些处于这种状态下的焦虑症患者所感受到的痛苦,进而了解到他是多么迷惑了。
此外,患者还会对自己的“微不足道”变得过于敏感,而那些隐藏于潜意识里的内疚也会在此时冒出头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内疚,但我们能够给予其一些合理的解释,从而使自己保持平静。然而,焦虑症患者却极少能做到这一点,他们的内疚感很难抑制。就算某种内疚得以平息,另外一种也会接踵而至。
像这样的内疚患者可以列出一大串,医生们常常在绞尽脑汁帮他们减轻痛苦后,发现他们又会面临新的内疚。对于道德心过于敏感的人来说,内疚简直就是地狱的烈火。尽管情况并非如他所想象的那般严重,但他已失去了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因为只要一想起那件事,他就会产生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生活对于他来说只剩下了内疚。
疲惫
随着时间的流逝,患者开始感到疲惫。没有什么比无休止的精神压力更能让人感到劳累的了。
开始时,他或许能够承受大量、甚至是连续几个月的思考,但渐渐地他就会感到脑力及情绪上的疲劳。在醒着的每一分钟里他可能都在思考,而到了晚上他还可能会做恶梦。
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做连续不断的思考。也许我们以为自己是这样,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部接收机,它记录下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东西,但并不做思考。也就是在这些时候,大脑才会得到休息。
放唱片
对于那些劳神的问题,患者会想得愈来愈多,直到醒着的每分每
秒都会在这样的思考中度过,而只有在睡着时他的大脑才能得以休息-但这样的休息也只有在平静地睡眠时才可以获得,然而这种情况却是少之又少。像这样持续地思考某几个问题就好比不停地放一张老唱片。起初,患者还能够忍受,但渐渐地,这种声音就会成为他工作、阅读及与他人交往的障碍,并进而控制他的大脑,成为他关注的唯一问题。刚开始时,患者还可以暂时地摆脱某些问题的纠缠,但随着情况的加重,即便是再艰苦的努力也变得无济于事了。他越是抗争,那些问题就越难以摆脱。换句话说,他的大脑因为疲惫已失去了其灵活性,而那些问题则自动地开始在脑中飞转起来。
思维的印记
本来,这种不停的思考就已经很让人疲惫、焦虑和迷惑的了,而现在一种新的且更加令人担忧的问题又会接踵而至:以前患者至少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问题,可现在他却突然发现自己只能从最悲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变得很僵硬,而不再像从前那样灵活了。
就像是一种思考方式已经在他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任何关于自己问题的想法都会自动地沿着这条印记延伸下去,而从其它的角度看待问题则成为一件力所不及的事情。只要他试着以不同的方式想问题,过去那些令人痛苦的景象就会立即在他眼前鲜活地闪现出来,同时还伴随着强烈的、令人不安的感受,以至于任何其它的想法都会被驱赶得烟消云散。这种情绪反应来得如此之快,简直就像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此时,患者开始真正地感到恐慌,他确信自己就要疯了。思想失控一定时件可怕的事情。一位患者就曾把自己的大脑说成是一块随波逐流的浮木,任凭溪流的摆布却无能为力。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曾经提到过一种像是被勒紧铁条似的头痛,患者想得越多,疼痛就越发剧烈。这种疼痛不仅会妨碍正常的思考,还会使思想变得混乱和迟钝。
下面就让我通过一位中年男士的病例来说明一下这种类型的焦虑症吧。这位男士在来我这里寻求帮助之前,曾经做过一次全面检查,医生说他血压高并“有可能死于中风”--病人是这样描述当时的谈话的。这位男士听后颇为震惊,但却不愿表现出过分的担忧,他草草地问了几个问题就满腹忧虑地回家了。在此之前,这位男士正准备接手一项重要的、需要他为之付出几年心血的工作,可突然间,这项工作似乎变得毫无意义了。他陷入了一种可悲的两难境地:如果注定要在这一过程中死于中风,那么做这样的工作对他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可糟糕的是,他已经被任命了。为此,他变得非常紧张和忧虑。渐渐地,每当他想到自己会死于中风时,前面提到的那种令人不安的感觉就会出现在他身上。
在第一次来我这里时,他的状况很糟糕,所以我找到了他从前的医生,请他回忆一下当时谈话的内容。那位医生对自己的话所产生的后果大为吃惊,他说他确实提到了中风的问题,但他的意思只是说,这位男士在到了行将就木的年龄时可能会中风。患者如此轻易地就误解了他的话,并由此产生了毫无必要的不安,让他觉得难以置信。他
一再说:“他真是个敏感的家伙!”是的,在涉及到其他人的健康和烦恼时,我们确实都很理智,但如果我们自己遇到坏消息时,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会感到震惊,并会曲解消息的内容。
我把这些都解释给那位患者听,本以为他会很快恢复,然而实际情况却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他再次回到诊所并对我说:“医生,或许你认为我是个胆小鬼、笨蛋。你说的我全都懂,但我就是不能让它们进到这里去。”说着他敲了敲自己的脑门,“我的思绪就像凝固在中风这个问题上似的。我感觉只要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够挤进我的脑子里,我就能得到解脱并以我希望的方式去思考。但实际上,我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每次只要一想到中风,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并想个不停,而哪怕是读到和血压有一点点关系的文章,都会让我产生这样的连锁反应。”
他太劳累了,以至无法摆脱因为情绪和脑力上的疲劳而产生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过激反应。
丧失信心
焦虑症发展到这个阶段,患者会丧失所有的信心,甚至是小孩子都可以他把指挥得团团转。由于过去的几个月他一直都处于一种“无休止的左右为难”的状态,所以现在就算是决定一些小事都需要他为之付出极大的努力,并且这种努力还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对他来说,决定是否带雨伞出门都会成为一件超出其能力的大事,他会一会儿拿着伞出门,一会儿又折回家把伞放下,如此反复地忙个不停,直到雨过天晴这时才可能算完。
但即使是这样,患者还是经常地试图证明他仍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连他自己都开始怀疑的那种胆小鬼。他不断地为自己设置新的测试,考验着自己的耐力,并愈来愈觉得有必要证明自己能做“这样”或“那样”的事情。他会说:“这我能做,我是不会被它打败的!”不过虽说他可以做到,但却会耗费巨大的精力。因此,这种努力注定不能持久,而且还常常会遭到朋友们的批评,而这种批评对处于极其敏感状态的他看来又会显得过于严厉。
视觉障碍
此外,患者还会抱怨说自己的视力也受到了影响,看不清东西,并会出现重影。为了修正这一问题,他会不停地眨眼或眯起眼睛。另外,有些物体在他看来好像是蒙上了一层摇曳不定的薄雾,就如同夏天我们的烧热的沥青路上看到的景象一样。从眼角看上去,这些物体还会痉挛的跳个不停。亮光会让他觉得刺眼,所以他需要戴上墨镜,而他平常所用的眼睛则需要经常地调整,但也很难达到令他满意的程度。由于视力很跟神经紧张的程度有关,所以他每次检查的结果都不一样,也就不足为奇了。
噪音
因为疲劳而变得过度敏感的听觉神经也会碰到类似的问题。在患者听来,饭勺和碟子发出的轻微碰撞声会让他觉得难忍受,而电视机的声音则会让他近乎发狂。即使他可以忍受这种噪音,他疲倦的大脑也很难跟得上说话的内容。而在多数时间里,他都会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谈话无动于衷,就像是在看无声电影,演员只动嘴唇
却发不出声音。这确实是一副令人非常不安的景象,他会因此而进一步远离家人,退回到自己的世界中。
和最初的冲突或问题相比,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的困惑可能更让他感到不安。患者可能会徘徊在街头、低头想着心事,希望能找到一条摆脱恶梦的途径,但任何办法都不会持久,更没有一种办法可以长期适合他的情况。
也正是这个时期,他的生活可能会出现额外的负担,譬如说家庭问题、经济困扰,或者是一些小小的不快,但无论事情是多么微不足道,他都会因此而变得狂躁。
举例来说,有位患者被带到乡下度假。到达以后,他发现床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副凡高被割掉耳朵的画像。不幸的是他知道凡高是在一次发狂时用这种方式自残的。和这幅画呆在同一个房间里让他紧张得近乎崩溃,可他又不知该如何告诉主人将那倒霉的东西拿走。难道要对主人说他自己也害怕发疯,因此无法忍受在每次进屋时都想起此事不成?本来这个假期是专门用来解决他的神经问题的,如果没有那副画,他可能会有所收获;然而,实际情况却常常是事与愿违。
有位女患者去海边度她几周的休假。到海滩的第一天,她就注意到有一群妇女站在水边两眼茫然地望着大海,而后面的几天也是天天如此。他们与周围极不和谐的表情是那么奇怪,以至于她终于忍不住要去打听这些人的身份,结果得知她们竟是来度假的某市精神病院的病人。一年中有那么多时间,她们却非要选择这个时候,好像存心要跟踪她似的。这位患者后来说,她总是可以看到自己朦胧的身影跟随
在那些人的身后。
精疲力竭的家人
看着家人一个又一个地变得疲惫和狂躁也会加重患者的忧虑。家人们也忍受着希望与失望交替出现的煎熬,他们中间必定会有人要说出一些令患者更加不安的话。有位女患者对她的丈夫说她快要疯了,但得到的回答却是:“呃!有很多地方可以接收发疯的人。”他的丈夫是个极好的人,但由于帮助和宽慰妻子的任务一直都落在他的身上,与此同时又要注意不说错话,以至于他的神经绷得太紧,到最后根本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正是由于他最不可能伤害自己的妻子,他才成为了给妻子最致命一击的人。
抑郁
抑郁源于情绪上的疲劳。如果抑郁突然成为一种强烈的身体感受,那么患者可能会因此崩溃。这个时候,他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仍是美好的,也不认为康复是值得和可能的。很少有患者能够明白这只不过是极度疲劳的另一种表现方式而已。作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我们的情绪很难得到自己冷静的对待。当这个世界显得暗无天日时,我们很难说:“不高兴的是我,而不是这个世界。”
在抑郁和对外界的默然逐渐夺去患者康复的欲望时,抗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每时每刻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折磨,甚至连梳头都会给他带来无法忍受的身体与精神负担,所以他看上去可能是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
不安
患者此时的疲惫几乎已超越了人的忍受极限,然而他还是无法安静下来。疲倦的神经变得躁动不安,尽管患者此时几乎已没有力气移动身体,但他还是觉得自己被强迫着忙个不停。他是多么希望休息啊,然而一旦要休息时,他又会受到种种的折磨和煎熬。这可如何是好?他将何去何从?他的情绪一会儿忧郁、一会儿疯狂,有时还要大哭一场才能得以宣泄。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强迫症出现了。
强迫症
强迫症是焦虑症最令人不安的表现形式之一。较之其他的症状,强迫症更容易使患者相信自己已处在了疯狂的边缘。这种症状很容易发生在疲惫的人身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两种轻微的强迫性习惯,例如有位妇女出门后一定要转回来检查水龙头或煤气阀,尽管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出门前已将它们全部关好。
与上述的强迫性习惯相比,伴随焦虑症而来的强迫症更令人费神,其特点是反反复复的强迫性想法或行为,而这些想法和行为又总是让患者感到难受,甚至是焦虑。例如,害怕中风的那位病人会患上这样的强迫症:当他弯腰时,涌向面部的血液会立刻让他想起自己的血压和一直担心的中风,于是“中风”这个词就再一次在他脑海中闪现。他越是努力不去这样想,就越是会想到这个词,甚至于有时他会大声地喊出来。所以当房间里需要安装新开关时,他会要求它们装在腰部以上,这样他就不用弯腰了。
再比如有这样的一位妇产科护士:每当她抱着孩子经过窗户时,她就会产生一种难以遏制的将孩子丢下去的冲动。像这样的例子多的
不胜枚举,在这儿就不一一赘述了。如果你也患有强迫症,你只需要了解它是如何产生的,并知道治愈它的方法就可以了。
大部分人都知道,疲惫时我们很难把某只曲子从脑子里排除出去,疲劳的大脑会失去其原有的恢复力,此时不愿意听或不愿有的某个曲子或想法就会像苍蝇粘在苍蝇纸上一样,甩也甩不掉。换句话说,焦虑症患者的强迫症不过是在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由乘虚而入的自我暗示引起的,这种暗示会在疲惫的大脑中留下极为强烈的印象,甚至扎下根来。
没有经历过焦虑症的人可能会认为我描述的画面过于恐怖,我可以向这类读者保证,我所说的绝无夸大之辞,实际情况可能会比这更糟糕。我之所以要详细地描述每一个细节,原因非常简单:这本书主要是写给那些焦虑症或者“有问题”病人的,它可以让这些人了解到,他们那些令人迷惑且难以解释的症状,只不过是焦虑症的通常表现而已,他们之前的很多人也有过同样的经历。这些人觉得自己的身体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里面装满了令人不快和吃惊的东西。他们惶惶不可终日,总是担心里面又会跑出什么新的东西。但是如果把整个盒子里面的东西都倒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的话,这个盒子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电击治疗
如果患有强迫和抑郁症的患者以前从未看过精神病医生,而此时家人又坚持让他去看看的话,医生给出的建议有时就是电击治疗。这种疗法尽管听上去很吓人,但对于这一阶段的病人通常却很有效,患者可以很快地得到放松。大部分患者经过电击治疗后都会暂时忘掉他们的问题,不再过多担心自己,看上去也会好得多;但是他们会变得健忘,记不得现在以及过去的一些事情,同时还可能会轻微地犯迷糊。
我们还不知道电击疗法是如何起作用的,但我们知道它可以打破“焦虑--紧张-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从而帮助患者忘掉自己的问题并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例如有这样一位经常抱怨胃疼的妇女,她经过几次电击治疗后对医生说:“我的胃有种奇怪的感觉,虽然没什么可担心的,但我想如果这是由电击治疗引起的话,我应该让您知道。”她忘了几个星期以来这种感觉曾让她悲伤不已,而就在几周之前,她还在说自己就快要受不了了。
我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告诉患者如何在不使用电击疗法的情况下获得康复,这样做有以下几点理由:
通过电击疗法痊愈的人并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被治愈的。因此,如果以后他再患上类似的神经疾病时,他还会和现在一样不知所措,并可能需要再次进行电击治疗。我们每个人都容易受到自己所害怕的事物的伤害,接受过电击治疗的人同样也害怕再次犯病并接受更多的电击治疗。这样的焦虑虽然隐藏在潜意识深处,但仍然不利于患者放松。患者会或多或少地处于一种持续性的潜意识紧张状态,这样不利于克服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另外,接受过电击治疗的患者难免也会碰上“对该疗法无所不知”的好事之人,这些人不一定会不知趣地告诉患者说:“有过一次电击治疗,你就得一次次地接受治疗。”这种说法虽然荒谬之极,但此时却找对了听众,因为患者早已有这样的疑虑。很多接受过电击治疗的人其实打心眼里希望自己可以不借助电击疗法就获得痊愈。他们知道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了解到康复的各个阶段,从而掌握恢复健康的方法。而一个人一旦掌握了恢复的方法,他就不会害怕再次犯病了,代替焦虑的将是一种坚定的信心。患者可能知道自己是怎么患病的,但更重要的是他应该知道自己是怎么痊愈的。
在自行康复的过程中,患者必须面对并克服那些为焦虑症的产生提供了一臂之力的性格弱点,因而在痊愈后,他的状态甚至还会好于患病之前。而经过电击治疗的话着虽然也能康复,但却不会获得这种令人满足的成就感和自制力。
不过我并未低估电击疗法对某些患者的价值,实际上,凡是发现自己不能按照书中的指导去做的患者在医生建议采用电击疗法时,都不必过分苦恼,因为他们仍然可以在接受完电击疗法后采用本书的建议。
同样,先前接受过电击治疗如今已经痊愈的患者,在阅读此书时,仍可以发现书中的某些内容会对其有所帮助。他可以通过本书解开某些谜团,弄清焦虑症发生的原因并懂得如何在不借助电击治疗的情况下获得痊愈。此外,这本书还能教会患者如何避免病情复发,从而帮助他找回他所需要的自信。不过,我还是希望强调如下的一点:即如果你是一位正在阅读本书的焦虑症患者,只要你下定决心在不借助电击疗法的情况下获得康复,那么你就一定能行。无论你的病情有多么严重,你都能够做到。也许开始时你会觉得有些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成功次数的增加,你的自信心会有所增强,而信心的增加又会带来更大的成功。
你可能会在以上的描述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尽管这说明不了你问题的全部。或许你还有一些未被提到的困难,不过没关系,下一章列出的焦虑症治疗原则将会涉及你所有的难题。
第十章节 如何治疗变得复杂的神经焦虑症
虽然由问题、悲伤、内疚或羞耻感造成的焦虑症让患者苦恼,并会引发其它的各种症状,但治疗它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即:
面对
接受
飘然
等待
造成这类焦虑症的四个主要原因--问题、悲伤、内疚和羞耻感,以及由它们产生的副作用,例如强迫症、失眠、抑郁等等,都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讨论。
在研究治疗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以下的四个先决条件,并应该下决心去遵守它们:认真地按指导去做,半信半疑的尝试是毫无意义的。
永远也不要因为表面的失败而彻底丧失信心。正是由于患者太过在意,失败有时才会显得非常严重。决心去接受并坚持下去则可以将最严重的失败转化为成功。焦虑症没有“积重难返”的时候,希望也可能会紧随着失望,即使你认为情况已经糟得不能再糟了,你仍然可以力挽狂澜,恢复健康。由于患病时情绪变幻无常,所以你应该尝试着不要为消极的情绪所影响。记住,永远也不要彻底地丧失信心。
一定不能自怜(自己后悔)。我再重复一遍:不能自怜。处在所谓的“可怕状态”时绝对不能顾影自怜。不要觉得家人多么不理解你,多么多么不了解你承受的巨大痛苦。自怜只会浪费你的精力和时间,并会吓跑那些本来可以帮助你的人。如果你客观地看待自己,你就会承认你的自怜里带有些许骄傲-骄傲自己可以承受这么多、这么久-对于这一点你尽可能感到自豪,同时在尝试我的新方法时,让这种坚韧与自豪帮助你重拾信心。有些患者在我提及自怜时会显得一脸茫然,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被各种令人迷惑的问题占据着,以至于他们从未想过要可怜自己。不过其它患者还是可以准确理解我的意思的。
绝不要后悔,也不要说“要是??”发生过的事情既然无法挽回,那么就让它过去吧。现在和未来才是你必须关注的重点。生活应该向前看,所以请记住别再说“要是??”了。我曾经接待过这样的一位患者,他在向我讲述他那悲伤的故事时,总是不停地说“要是??”,以至于他后悔得都快把指甲咬光了。虽然我努力地想说服他不要再后悔,接受过去并计划未来,但他仍在不停地说“要是??该多好呀”。无奈之下我只好试着让他明白,他必须找些事做以便让自己平静下来,但他却不停地说自己太累了,无法工作,同时也顾不上去想其它的问题。引发这位患者焦虑症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妻子离开他去了乡下。在我给他治疗期间,他的妻子曾经来我这儿询问他是否还在工作,
如果回答是“是”,她当时是有可能重新回到他身边的。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以她返回了乡下。第二天,这位患者对我说:“大夫,还记得你告诉过我要找一份工作吗?唉,我确信要是我有一份工作的话,我的妻子一定已经回到我的身边了。当时我要是听到了你的话那该多好呀??”您瞧,他又来了。我想不用多说,你一定已经知道生活应该向前看吧?也许你经常后悔,经常想着“要是??”--没关系,这是人之常情,但绝不能让它影响你的恢复。记住:
深信不疑地按照指导去做;
永远不要因为失败而彻底丧失信心;
不要自怜;
少一些后悔和“要是??”。
接下来几章,我将花费一些篇幅就这种类型进行详细剖析。
第十一章节 由“问题”而引发的焦虑
如果某些令人痛苦的问题让你在情感和精神上更加疲惫,那么你可能会意识到,你已不太可能在不借助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就自己的问题做出任何长久的决定。当然你肯定会试着强迫自己这么做,但这会让你的神经承受巨大的压力,并且你的任何决定都坚持不了多久。你会每隔一会儿就做出一个新的、甚至是重大的决定。也许不久之前你还觉得自己已经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并为此而感到高兴,可一、两个小时之后,你就会发现问题的其它方面又会让你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这个时候,思考也许成了一件难事。由于疲劳你可能会变得迟钝,
你不得不摸索着去寻找那些被一波又一波的恐慌吞噬的思绪。也或许在此时你已陷入了一种定式思维的怪圈,每次的思考都会得出同样令人沮丧的结果,这使得你根本无法思考自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寻求帮助,与其他人一起讨论你的问题,并让他们帮助你找到一种令人满意且比较稳定的看问题方式。只有这样,你疲倦的大脑才能得以休息。
命运不全由自己决定
这就好比是说,你必须像使用自己的大脑一样暂时地使用帮助你的人的大脑,直到你的大脑从疲劳中恢复过来为止。这句话也极好地说明了那些自以为是的老生常谈是多么的荒谬,例如“这全得靠你自己”啦、“你的康复由你自己掌握”啦等等。实际上,你的康复并不一定只有你掌握,你肯定会需要其他人的帮助。最近,一位倍感困惑的妇女在听了我的这番解释后失声痛苦起来,她说:“请别介意我这样。听到您说我需要帮助,我感觉好多了。我觉得孤军奋战已经让我筋疲力尽了,可每个人仍在坚持说我要完全依靠自己,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真正地帮助我。一想到他们的话,我便会感到非常的脆弱和无助。而听你说我需要帮助,这真让我感到了莫大的安慰,所以我忍不住地想大哭一场!”
如果你觉得自己需要帮助,不要感到难为情,也不要沮丧。伤腿尚需要拐杖,更何况受惊的、疲惫的大脑呢?不过你应该尽量谨慎地选择帮手,他应该是你最明智的朋友,但并不一定是最亲近的朋友。因为现在的你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错误的建议会使你不安并
会影响到你的恢复。当然,一般情况下人们确实会选择身边的人作为倾诉对象。你或许已经注意到了自己是多么地愿意向陌生人倾诉,正如一位妇女描述的那样:“我感到羞愧的是明知自己在向那位商人袒露心声,但我却无法控制自己。”所以,不要和太多的人交谈,以免被不同的观点弄昏了头脑。你应该选择一位明智的朋友,并坚持由他来帮助你。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朋友,那么不妨找一位合适的牧师或医生。不过在选择宗教人士时,你一定要确保他不是那种以挖掘倾诉者的愧疚为己任的人。你对自己的愧疚已经太敏感了,而且太愿意惩罚自己了,这个阶段你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惩罚。
接受新的观点
在与你精心挑选的顾问进行了适当的讨论之后,你必须准备好去接受你们两人共同达成的一致决定或折衷方案。不过不要期望这是个完美的方案。在你好起来之后你可以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因为那时做起来会比现在容易得多。在目前的阶段你必须停止没完没了的冥思苦想,让疲惫的大脑接受一种固定的观点。但是,最终确立的解决方案还必须是你可以接受的,因为盲目地遵从一种内心并不接受的发难最容易让人感到焦虑。而对于这样的解决方案,你也无需坚持,因为内心的平静不是通过强迫自己得来的。新观点应该把你的痛苦和焦虑降到最低程度,这一点很重要。而一个聪明的顾问是会注意到这一点的。你可以先让他阅读本书,以便他了解自己所要发挥的作用。
与朋友谈谈新的观点将有助于你加深对它的印象。另外,你也可
以叫朋友把它言简意赅地写出来,以便于你独处时查阅。再重复一遍,坚持一种观点就好比是给了疲惫的大脑一种支撑,它可以让你从无休止的沉思以及由此而来的情感和精神疲劳中解脱出来。虽然你不可能完全地摆脱痛苦,但知道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还是会给你带来些许的平静和安慰的。
与其他人一起讨论你的问题可能意味着你要迫使自己透露某些私隐,而仅仅是这种想法就能引起恐慌的发作,以至于你会觉得无力将自己带到朋友面前。这种时候,不要错误地强迫自己或跟自己作对,这样你只会感到筋疲力尽。其实你不妨使用一下前面我们提到的治疗方法:飘然。还记得那位学会了“飘然”的窍门后进商店的妇女吗?你可以照着她的样子,想象自己是在飘动。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就像我解释的那样,当你觉得自己是在飘时,你会下意识地放松下来,从而使妨碍你活动的紧张情绪得以缓解。所以,请飘到你的朋友那里去,不要硬来。另外,你也可以让所有那些令你苦恼的、妨碍你思考的想法从你的脑子里飘出去。
铁箍
在这个阶段,一想到要讨论、甚至是想起你的问题,就有可能使你的头皮肌肉发生痉挛,从而产生那种被铁箍住似的疼痛。对此你不必沮丧。如果你准备好了去接受这种疼痛并尽量放松头部肌肉,那么你仍然可以思考。你可能不得不缓慢地思考,并会因此而感到困惑,但是不要惊慌,你应该接受这种迟疑与困惑,而不是绷紧了肌肉强迫自己去思考。如果你抱着接受的态度去放松自己,你会发现你仍能进
行有效的思考,尽管思考的速度会很缓慢。你的大脑并没有任何问题,只不过是疼痛、焦虑及疲倦影响了它效能的发挥而已,最终它还是会完全恢复的。
往日的焦虑再袭来
在与顾问谈论自己的问题时,你可能会感到浑身轻松,觉得自己终于好了。这或许是真的,尤其是在此之前如果你从未得到过这种帮助的话,情况就更有可能是这样。这位朋友给了你莫大的安慰,因为你的问题找到了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以至于你不再感到任何痛苦。此外,倾诉也可以治愈疾病-如果你的问题需要倾诉的话。
不过,如果你已经忍受了几个月的病痛折磨,并已尝试过讨论和倾诉的方法的话,虽然你在讨论时仍能感到放松,但这种放松可能并不持久。疲倦的神经有可能再次将你捉弄。你或许以为自己在顾问的帮助下已经解决了问题,但独处时却发现,问题的某些未被料到也未曾讨论的方面又会现出身来,从而引发你剧烈的反应,并再一次地让你感到不安和恐慌。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同朋友在一起时可以听进他讲的一番道理,但在他离开后你们的共识却只能保持一小段时间,旧的焦虑最终又会再次袭来,而新的观点则无法继续坚持。这个时候请你不要绝望,因为这本是预料之中的事。毕竟过去那种看问题的方式已经延续了很长的时间,它已变成了你的一种习惯,要是短时间内它不杀个回马枪,那才叫奇迹呢。
所以,如果发现旧的观点连同那些令人不安的感觉又卷土重来
时,你不妨再去找找你的朋友,告诉它这个情况再次讨论一下你的问题。实际上,在牢牢地把持住新观点之前你可能需要经常拜访你的朋友。
如前文提到的那样,让你的朋友把新方法写在纸条上对你大有裨益。我就为我的病人制作过这样的纸条,如果有必要的话,我还会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告诉其家人如何给予患者帮助。有时,我还会去知道那些缺乏理解,并有可能加重患者生活负担的家庭成员。这样,我就把消极因素转变成了积极因素。而一旦这些人认为他们得到了医生的信任,医生转而向他们寻求合作时,你就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变得非常热心,他们会从批评转向支持,并把医生的观点当作最终的方法来坚持。
一瞥新的观点
如果你发现在得到朋友或某些家庭成员的帮助后,你每天用新观点看问题的时间仍然只能保持一会儿,请不要灰心。即使每天你对新观点只是短暂的一瞥,那也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随着练习的深入,新观点坚持的时间会愈来愈长,直到最后它会成为你的一种固定的看问题方式。
让我用一位农夫妻子的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吧。这位女士从前同她的丈夫和孩子们在一个小农场上过着快乐的生活,农场的附近还住着一些好朋友。可是后来她患上了肺炎。在康复期间,孩子们被送往寄宿学校,而朋友们也搬到了偏远的乡下。于是在她最需要陪伴、最需要工作的时候,她却被孤零零地留在了农场里无事可做,这样的日子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如果此时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仅仅源于肺炎引起的疲劳的话,她可能就不必经历那么多额外的痛苦了。然而不幸的是,她开始感到困惑和忧虑,并在朋友的建议下拜访了一位精神分析学家。这是一次不幸的拜访,那位分析学家对她进行了拙劣的分析,进而发掘出了一系列奇怪但不严重的内疚情绪。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人受到这样的分析都会得出类似的结论,但那位分析学家却要在这种内疚上大做文章。在他的鼓动下,患者也变得大惊小怪起来,到后来竟发现自己有一大堆问题需要解决。于是,她变得愈发沮丧起来,从而陷入了长时间的焦虑症而不能自拔。
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个曾经让她热爱、给她幸福的家如今会让她感到不安,以至于一想到那儿她就心烦意乱。她并不希望丈夫把农场卖了,因为从经济上这将是不明智之举。她问我:“我只是想快乐地生活在家里,但这似乎已超出我的能力范围。我到底怎么了?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她说只要自己一靠近那里全身就会涌起一股深深的厌恶,以至于她想要转身逃跑。
我向她解释说,她是在从两种对立的角度看待问题。首先,她把农场看成让她深感抑郁的地方。这种想法是如此鲜活和可怕,以至于她深信一旦她回到家里,等待她的将是同样甚至是更大的痛苦。而与此同时,她又把家看作是一个她曾经幸福地生活过,并希望继续这样生活的地方。
我告诉她,她必须想象出一副自己在其中幸福生活的画卷,并做好准备等待这幅画卷变为现实。让痛苦的记忆慢慢淡去是需要时间的,在此之前,她不能期望那里有太多的快乐。或许她能够获得片刻的欢快,但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痛苦的记忆渐渐逝去后,幸福才可能长久地保持。
同时,她还必须让自己有事可做,而不用整天关注自己的反应和分析自己的情绪。在眼下和近期之内,她的感觉肯定还会和他之前一样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和痛苦的,所以何必对它们那么在意呢?她必须做好准备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渐渐“飘然”地靠向目标。希望能幸福地生活在家里是成功的基石。我解释说“飘然”意味着她必须等待幸福的来临,而不能指望很快地恢复。她必须试着让所有令人不安的记忆或破坏性的自我暗示从头脑中飘走。
长时间独处对抑郁的人来说是很不明智的做法,所以我建议这位妇女常去城里走走,并在等待新观点确立的时间里邀请朋友与自己同住。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听到房间里有其他人走动也能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坚持新的观点
如果你也想忘掉令人苦恼的看问题方式,那么就去寻找一种更能被你接受的替代观点把。一旦找到了,你就必须坚持这一观点。如果由于情况变化需要作出调整,那么你必须与你的顾问商量,除非你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并确信自己不再需要帮助时,你才可以自行做主。如果你对自己信心不足,那么你必须再次寻找帮助,否则你会再犯那种忽左忽右的老毛病的。
在这个阶段你没有必要自己作出决定,这样做不会给你带来持久的好处。最重要的是,不要因为无法作出决定而过于不安。要知道这是由疲劳造成的,一旦好起来之后,你就又可以像从前一样自己做决定了。而且或许在有了这种体验之后,你做决定的能力会变得更强。我想强调的是,此时能否独立做出决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你的顾问能就你的问题达成一致并照此执行,这样你疲倦的大脑才能得到休息。
一位抱怨自己做不了决定的男士在咨询他的顾问时被告知,他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做出一项决定,这样才能赢得斗争的胜利。这位顾问还说,做出这项决定之后,他就能顺利地做出其它决定了。这样的建议会误导患者,他可能会花大力气做出一项决定,但这并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即他的大脑仍很迟钝,他的神经系统也依旧疲惫,所以做决定对她来说仍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既然疲惫的大脑无力做出决定,那我们又何必过于强求呢?一旦它摆脱了焦虑得以歇息,那么做决定自然也会容易得多。
不能解决的问题
有些患者在听到要他们寻求解决办法或折衷方案的建议时会这么想:“我的问题还没解决,所以我也不必找什么出路。”对于这样的说法我并不赞同,因为我看到过太多表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都得到了解决。你的问题在你看来可能是无法解决的,但你如果碰上经验丰富的顾问却可以迎刃而解。就算难以改变现状,他至少也可以教你如何从不那么悲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举例来说,有位妇女因为和婆婆住在一起而心情郁闷,但是这种状况又无法改变,于是她对我说,“您看见了吧,大夫,我的问题没办法解决。”
我解释说,如果她把婆婆的离开当成唯一的办法的话,那么问题确实无法解决。我建议她不要用憎恨的眼光看待婆婆,而应该努力去关注她的优点,看看这样是否会令她产生不同的感觉。一般来说,人们会针对别人的态度做出反应,并经常会下意识地按照别人期盼他们的方式行事。那位婆婆一定是感觉到了媳妇的厌恶,于是她下意识地将自己最恶劣的一面展现给了媳妇。令人欣慰的是这位年轻的妇女终于明白了这一点,并成功地改变了这种状况。
真正的器官性疾病
对于并非由单一神经问题引发的器官性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是件易事。如果这样的疾病是引发你焦虑症的原因,那么你需要一位善解人意的医生,因为即使是这个时候,学到一种从医学方面看问题的方式仍然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的一位老朋友如今已85岁高龄,多年来他一直患有高血压。15年前,当她得知自己患上了高血压时,因为担心中风她害怕得几欲崩溃。不过,在与医生进行了几次平静的交谈后,她终于能够以一种理智的目光看待问题了。多么幸运啊!如果那位医生不与她倾心交谈,我的朋友也许会在此后的15年里一直为那不曾出现的中风而担惊受怕。
换个环境
在焦虑症患者的生活里,常常会反复出现一些能勾起他们痛苦记忆得的地点。很多人觉得他们不应该与这样的困难做斗争,因而迫切地希望换个环境。但是,他们的朋友常常会建议他们“坚守阵地”。为了不被别人当成临阵脱逃的胆小鬼,他们只好留下来。
是否建议患者留在他们发病的地点应该视情况而定。如果离开意味着逃避某些应该面对的东西,那么我建议患者留下来。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比较明智的做法也是要求患者暂时离开,等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回来。例如,有位来我这儿求助的年轻教师,她因管理不了班级里不守纪律的学生而患上了焦虑症。我没有建议她调换学校。如果那样做的话,她可能会遇上另外一个不守纪律的班级。就算没有遇上,她可能也总是担心会这样。我建议她休一个月的假,然后回来以一种新的方式管理班级。后来,她成功了,而且很庆幸自己没有调换学校。
不过,当一位因妻子去世而患病的男士前来求助时,我却建议他离开那个充满了回忆的家,直到他有了承受能力后再回来;或者采取更好的办法:离开镇子,半年后再回来。每天都要揭开一遍伤疤是不会很快愈合得。
所以说,再建议变换环境之前一定要分析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过,短时间的改变对所有人都是有好处的,因而也是值得提倡的。这种改变就像是轻微的电击,它可以缓解由某个地点的重复出现所引发的疲劳,从而帮助患者从更合理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自己和自己的问题。
有位焦虑症的年轻男士同朋友们一起来到了一处陌生的海滨胜地。一起进宾馆大厅,他就注意到一群兴高采烈的人正站在阳光充足的窗台边交谈着,而在房椽上则挂着一个与众不同的古航船雕刻模型。看到这些并不熟悉的有趣场景,年轻人的思维开始快速运转起来,而他的注意力则得以从自己身上移开。就在此时,年轻人突然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深刻的了解,他头一次意识到是情绪上的疲劳导致了他想象的那样不可克服,如果身体好起来,它们其实都不难解决。
那天晚上,这位年轻人焦急地等待着朋友们游泳归来。这种在其他人回来后自己才能安静下来的焦虑让他觉得难以忍受,以至于他感到大脑神经像是要绷断似得。继大厅里的那件事情过后,这件事更清楚地表明问题出在他自己身上,在于他自己疲惫的身体状态,而不在于引发他焦虑症的那个问题。
还有一些处在同样疲惫状态的患者抱怨说他们好像是在黑暗、低矮的天花板下摸索,每当他们试图挣脱问题的束缚,进行清晰的思考时,天花板就会向下压来。另外一些人则描述说他们的大脑像是被裹在了灰色的毯子里一样动弹不得。如果你了解到患者的视力也会因此受到影响,以至于在阳光明媚得日子里一切看上去也时阴沉沉的,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些人动不动就想躲避现实了。
黑暗的天花板和灰色的毯子都不过是大脑过度疲劳时的视觉表现。学生们在连续学习了三、四个小时候也会有类似的感觉,他们会突然觉得自己一个字都看不下去了,必须要到外面浇浇花,让脑子清醒一下才行。可几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月来一直在研究自己问题的焦虑症患者却没有到外面去浇花,难怪他们的脑子里会疲劳、迟钝。
你常常能发现这样的患者会渴望登上山巅或乘坐飞机,因为他们认为这种俯瞰脚下一切的感觉,能够使他们摆脱被困于万物之下的压抑感。这些患者真的很需要睡眠,并且是连续几天的睡眠。这样他们才能从无休止的焦虑中解放出来,得以休息。
在患者恢复期间,妨碍他清晰地看问题的灰幕会时不时拉开,让他能够像过去一样自由、敏捷地思考,并让他感受到片刻的喜悦。第一次正常思考时,患者甚至会有一种醍湖灌顶的感觉。前面提到的那些年轻患者告诉我,在从海边回来后的某一天,一位朋友请他包扎割破的手指,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那层灰幕突然拉开,以至于他几乎扯开嗓门喊道:“我又能清醒地思考了!”这位年轻人很聪明,他能够发掘出隐藏在症状背后的病因,并在很少求助他人的情况下自行治疗。他说那次在包扎完手指后,灰幕很快又落了下来,不过几个小时后它又再次拉开了。在随后的几天里,灰幕一会儿拉开一会儿落下,以至于他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他的大脑好像很脆弱似的,他必须小心使用才能避免它彻底崩溃。他感到自己正变得越来越紧张,他想要控制住大脑,并阻止灰幕落下。这时,他想起了我所说的接受和飘然,于是他放松了下来,不再理会灰幕的变化并开始了耐心的等待。
就在此时,住在远方某个州的几位朋友邀请他前去做客。他知道如果他去的话,全新的环境和突然的改变将会令他焕然一新,那层灰幕将永久性地拉开,而他则会从焦虑症中恢复。不过,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留下,以此向自己证明,他可以无需外部帮助而依靠自己恢复健康。当他最终得以解脱时,他说自己就像是获得了重生,所有的一切都显得前所未有地灿烂,它们的色彩看上去也更为艳丽、更加生动,天空蓝得那么纯粹。年轻人浑身荡漾起一种幸福的感觉,一切事物在他看来都显得如此亲切,以至于他不忍心去伤害一只蚂蚁。从那以后,这种感觉就再也没有真正离开过他。如果你和这位年轻人一样正承受着痛苦,那么同样的回报也在等待着你。对于从焦虑症中恢复的人来说,回报法则显得尤为有效。
不过,以上的事例并不意味着你应该拒绝别人提出的有关变换环境的建议,因为你无须向自己证明什么。你可以去仿效那位年轻人,不过既然痛过了,你何必还要去延长痛苦呢?我们应该抓住彻底改变的机会,并接受由此而来的解脱。
所以,你应该:
和一位明智的顾问一起探讨你的问题并为之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或折衷的方案,然后再去探讨下一个问题;
坚持新的观点,就算开始每天只瞥见一眼也应该感到满足; 坚持一种解决方法就如同给疲倦的大脑固定夹板;
如果疲劳妨碍了精力的集中,不要紧张地强迫自己去思考,应该以接受的心态按大脑允许的速度慢慢思考;
旧的焦虑卷土重来时不要绝望,接受所有的挫折,并飘然地走向康复;
患病时不要把重点放在自己做决定上;接受变换环境的建议。
第十二章节 那些不必要的“悲哀”
尽管巨大的悲伤会暂时打乱我们的生活,但它并不像难以解决的问题那样。悲伤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过和悲伤本身比起来这些问题通常都不值得一提。就算患者内心不存在矛盾或内疚等其它问题,极度的悲伤也是可能引发焦虑症的唯一原因。不过,如果你仔细去分析由悲伤引发的焦虑症,你常常会发现其中还夹杂着焦虑。正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那样,失去亲人的痛苦与独自面对未来的焦虑是掺杂在一起的。
闷闷不乐
我们很多人在遭受了极大的痛苦时,都可能会觉得自己要垮掉了,可是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的继续,我们又会重振旗鼓,找回快乐。不过也有一些人从此一蹶不振。由于过度悲伤,同时周围环境又无法给予他们太多的支持,以至于他们发现自己已不可能再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坐在那里,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的不幸。这种持续的抑郁和冥思苦想会逐渐耗尽他们的情感,令他们做出一些过度的反应;同时他们的悲伤会越来越剧烈,阵阵袭来的绝望也会让他们觉得越来越越难以忍受,而他们的身体则会在这种冲击下变的越来越脆弱。
这样的人吃不下、睡不着,看上去日渐憔悴。最后他们的大脑会变的极度疲惫,看事物、想问题也变的缓慢异常,以至于和他们交流似乎也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他们眼神呆滞、反应迟缓。如果无法激起他们的回应,那么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电击疗法。电击的效果可能会非常好,以至于几次治疗过后病人也许就能理智并充满希望地探讨未来了。
我曾接待过一位意大利妇女,她是被近乎绝望的家人带来我这儿的。这位妇女的丈夫六个月前去世了。由于悲伤、她变的非常迟钝,所以无论女儿走到哪里,她都会迈着毫无生气的步伐机械地跟在后面-看上去就像个孩子。我跟她说话,她却只是茫然地看着我,没有一点儿反应。于是我建议对她进行电击治疗。
一个月后,这位妇女说她希望尽早回家以便帮着采摘葡萄。她的例子极好的说明了在那种情况下电击治疗可能产生的良好效果。它表明一旦悲伤-闷闷不乐-更加悲伤的恶心循环被打破,患者就很有可能再次开始正常的生活。
痛苦的习惯
如果这位妇女早些得到帮助并了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的话,她还是有可能在不经电击的情况下恢复的。我们经受的很多痛苦常常都是由记忆和习惯引起的,也就是说,我们记的过去承受的痛苦,但却没有能将记忆和现实区分开来。这位妇女的丈夫已经去世六个月了,无论她怎么悲伤,丈夫也不可能起死回生。还有就是她住在一栋大农舍里,那里的家人需要她照顾。这些都是现实,经过电击治疗的她也清楚认识到了这一点。然而在电击治疗之前,她却只是一味地回想过去,直到最后连自己都分不清那是记忆还是现实。
痛苦能很快地导致疲劳,使本已疲倦的身体更加衰弱。但是,如果我们能在自己破坏性的思维里加入哪怕一点点希望,就可以扭转这一衰弱的过程。前瞻性的希望虽然也会成为记忆,但它却是一种令人
振奋的记忆。如果昨天我们怀着希望,今天及明天我们就会更有希望。这样下去,未来的每一天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希望。如果幸运的话,环境还会迫使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其它的事情上。举例来说,需要照看孩子的母亲通常比没有孩子的寡妇更容易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恢复过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受了巨大痛苦的人仍然能够再次感到欢乐,这确实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情。有位曾经无比悲痛并丧失了所有生活希望的妇女给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为了避免彻底崩溃,她强迫自己到外面焚烧花园的垃圾。偶然间,一些新叶子被扔进了火里,它们发出的刺鼻气味让她感受到了片刻意想不到的快乐。而就在此时,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鸟又从她眼前一闪而过,开始在她旁边的树枝上嬉闹起来,这让她不禁笑出来。这件事成为了这位妇女患病期间的一个转折点,它表明她仍然能感受到快乐,这种感觉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已经消亡,这使她有了足以依靠的希望。如今,她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平静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避免不必要的痛苦
如果整天看着过世丈夫的坐椅令你感到痛苦,那么你不妨将她挪走一段时间,等你不那么痛苦了之后再把它搬回来。我的一位朋友曾经拒绝将她丈夫的椅子搬走,她说:“他去世前我爱他,为什么他去世后我就要回避那些能让我想起他的东西呢?”这位朋友的做法虽然值的赞赏,但无谓地耗费感情。几个月过去了,每当她走过那把椅子时她都会感到痛苦。虽然有时她也会感到些许的快乐,但这样的好心情最终也会为那把椅子而烟消云散。最后她还是让我们暂时搬走了那把椅子。如果她早点这么做的话,那些不必要的痛苦也许就可以避免了。这样做是明智的,而并非像她想象的那样是胆小的举动。知道何时避开痛苦有时是件好事。我们的潜意识就像一块埋藏地下的墓地,在那里进行不必要的挖掘是不明智的。
离弃
死亡虽然会引发悲剧,但它并不牵扯严重的心理矛盾或冲突。死亡意味着终结,我们必须接受。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相比之下,由丈夫或妻子的离异所引发的经常性痛苦则难以忍受的多。每当被抛弃一方听到另一方被提及时,他的伤口就会被再次撕开。这其中或许还掺杂有愤恨或不平,而这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岁月也会渐渐地将悲伤转化为接受和遗忘。有位妇女在丈夫离去后曾一度濒临崩溃,但如今五年过去了,她却不愿改变自己现在的生活方式,来接受大夫的回心转意。想当初她丈夫离去时,我几乎磨破了嘴皮也没法让她相信她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喜欢上一个人的生活。
请记住,没有哪个人会将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其他人身上,尽管我们可能觉得这样。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并非由我们所爱的人决定。这种情感属于我们自己,源于我们爱的能力,即使遇到不幸它也不会丧失。
所以说,如果你爱的人离开了你,不要觉得世界末日到了。你仍然具备爱的能力,可以同样去爱其他人,甚至爱的更深,尽管现在你可能会愤怒地予以驳斥。那么,不妨等待吧,不要怀疑时间愈合伤痕的能力。
不要心怀怨恨
如果你受到了伤害,不要错误地一味进行报复或见到冒犯者受到惩罚会让你感到安慰。请别让报复的欲火烧昏了你的头脑,要想得到持久的和平,你必须忘掉报复。对此,《圣经》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忠告:即使伤害我们的人受到了惩罚,我们也很难像自己预期的那样感到快乐。这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确凿的事实。我们更可能会失去对报复的兴趣,甚至会觉得那个“低级的家伙”很可怜。所以,别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忿忿不平了。
当你决定采取最友好的方式时,你会惊奇地发现,那些难以克服的复杂局面都通通奇迹般地消失了。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吗?与其被仇恨、痛苦、以及报复的焦躁心理所烧灼,还不如以这种方式获得一颗更为平和、更加健康的心灵。
坦然地接受悲伤吧;
不要坐在那里闷闷不乐;
让时间充实起来;
坚定地抱有希望;
暂时挪走那些会引发痛苦回忆的物品;
记住,没有谁的幸福是完全建立在其他人身上的;
把报复的事情留给上帝去做吧!
第十三章节 感到内疚和羞耻怎么办
内疚,对于某些焦虑症的患者,尤其是像虔诚的宗教人士那样严于律己的人来说,内疚可能会成为一场恶梦。
内疚的表现可能只是一些想法。有道德的人会把这些想法看的过于重要,他们无论如何抗争或努力也无法将其消除。其实,这些想法的反复出现不过是焦虑和记忆共同作用的结果,短时间内它们不会消失,患者必须暂时接受它们。这些特定的想法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来。这样的想法既然已经成了患者的习惯思维了,那么它们怎么可能随时、随地地消除呢?不过虽说是这样,有些人还是拼命地把它们忘掉。在这种情况下,成功的方法只能是昏迷或者沉睡。
在我指出这一点之后,患者通常会感到极大的安慰,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特别有罪的人。虽然这并不会让他们感到多么高兴,但他们确实只是一些有着正常反应的普通人而已。
理解,使许多人忘记焦虑。而随着焦虑的消失,他们将赢得最终的胜利。那些不受欢迎的想法虽然还会出现,但他们已失去了原先的意义,其存在与否也渐渐变的不再重要。最终,它们将会被忘记。
令人内疚的行为
如果过去某些令人内疚的行为是造成你焦虑症的重要原因,那么你不妨说出来,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予以补偿。如果你没有像预想的那样立刻感到轻松,你不必失望。你的神经系统仍很疲劳,有可能一种内疚刚刚消失,别的内疚又会接踵而至。对此你不必在意,应该看清楚内疚不过是神经系统因为疲劳而产生的失常反应而已。
内疚可以单独引发焦虑症,而更常见的情况是在焦虑症期间出现的内疚综合症。由于疲劳,大脑会变的敏感且不够灵活,它肯定会死死地抓住某种真实或想象出来的内疚不放,以至于患者发现自己要不停地和一个又一个的内疚做斗争。
所以,如果你已消除了目前的内疚,那么赶快享受可能随之而来的放松吧。这种放松或许是持久的,但如果不是,你也不要灰心。康复之后,你的内疚感就不会那么强烈了,那时你将能够以一种理性的目光看待这一问题。
不能透露也不能被原谅的内疚
宗教人士可以通过祈祷或忏悔来抒发歉意,所以即便他们伤害过某些已经过世的人,他们仍能籍此聊以自慰。如果你正处于类似的境地,但却无法从宗教方面得到帮助的话,你就应该直面现实,并决心通过某种方法予以补偿。但如果你感到压力太大的话,请不要强迫自己立即就这样做。在现阶段,能做出补偿的决定就已经可以了。之所以不能强迫自己,是因为治疗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在患病期间尽量不要给自己添加额外的压力。你和你的顾问必须做出判断,看看马上进行忏悔和做出的补偿恢复到底有多重要,然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
我们每个人都会从众多的祖辈那里继承某些人性的弱点,很少有人在到了中年之后还没做过一件亏心事。事实上,多数人的心里都有着一个藏匿心事的柜子,只不过他们很聪明地设法把钥匙丢掉了而已。让过去的内疚影响现在的生活只会毁掉生活。如果内疚自己浮出水面,那么我们应该承认它,并尽我们所能地做出补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平和地继续生活下去,并坦然地将一部分责任归咎于我们的祖先,归咎于那些教育我们以及忽视了对我们进行教育的人。从现在开始(在你康复之后),就让我们用富有意义和建设性的生活做出补偿吧。
再一次机会
如果人们因为内疚而决定不再继续生活下去的话,那么这个世界很快就会变的空无一人。相比之下,接受内疚并愉快地生活下去是多么值的赞赏的一件事情啊!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做本身就是一种赎罪。所以,永远都不要拒绝给自己另外一次机会。你绝不可能再堕落到无法回头做好人的地步-如果说你下定决心要做好人的话。诚然,跌的越深,恢复的路就会越艰难,就越需要你做出巨大的努力。不过,当成功的一刻最终来临时,你会发现自己已变成了一个更加健康的人,而那些额外的付出也将被证明是值得的。
这样的努力并不意味着你需要咬紧牙关打一场硬仗,同时不断地提醒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它只需要想象着自己希望成为的样子并等待时间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如果每天清晨起床前你能花点儿时间想自己将来的样子,那么这个目标就更容易实现。而在其它的时间里,你并不需要刻意地去想这事。每天的提示可以强化潜意识里的决心,并有助你形成条件反射性的习惯。这一过程并不需要残酷的战斗,你只需要利用自己的潜意识,用每天的提示去指导它,让它为你创造奇迹。相信自己的潜意识吧,它能够做到这一点。
但是你要记住,绝不能因为失败而彻底丧失信心。有时你可能会以为自己已经失去目标,如果你想把自己找回来,你就总能找的到它。愿望决定着你的行动,所以你记住,只要你有愿望,你就已经具备了成功的重要条件。
羞耻感我们可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内疚,也可能会因为他人的行为而搞到羞耻。我的一位同事就曾向我描述过她的女佣在她儿子被投进监狱后是如何变憔悴的。为了安慰这位老妇女,我的同事说:“别担心,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老妇人却回答说:“问题不在这儿,大夫,而在于他给我带来的耻辱。”
安慰因这样的羞耻感而患病的人并非易事。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时间如何能够磨灭记忆:如果他们太过在意,羞耻感又会如何找上门来:以及补偿和悔悟如何能够抚平伤口等等。我们还可以告诉他们,这种感觉不过是受挫折的自尊和对别人一件的焦虑混合后的产物;如果他们能够超脱这一切,去想象那个让他们蒙羞的人,想想他更为剧烈的痛苦,他们可能不会这样了。不过就算这样安慰他了,羞耻感还是会让他们觉得难以承受。
如果你因为这样的羞耻感而患病,那么谁也不会责怪你,而只会对你表示同情。同样,那么爱你的人也不会因为这种羞耻感而减少对你的爱,他们反而会更加爱你。
如果你因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耻,那么你别无选择,只能仔细查找自身的缺点,并下定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了。记住,大多数人愿意看到你做出补偿,因为这些能使他们恢复对人性的信心。这个时候也许会有一些闲人要多说几句话,但这种无聊的东西任何时候都不
值得你去理睬。你需要关注的是那些真正的朋友。他们的鼓动才是你应该接受的东西。
第十四章节 怎么治疗强迫症
问题、悲伤、内疚以及羞耻可能引发焦虑症或对焦虑症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由这些问题引起的持续焦虑以及随着焦虑而来的副作用不但会让患者感到痛苦,更有可能会替代最初的起因而成为混扰患者的主要问题。这些最常见的副作用有:
强迫症
失眠
清楚焦虑感
抑郁
丧失信心
与人交流困难
回家困难
忧虑
有些强迫症的焦虑症患者的特点是具有反复的、强迫性的、令人苦恼的想法。患者可能有不止一种这样的想法或行为,同时疲劳可能会使他处于一种极易受影响的状态,以至于任何讨厌的想法都可能缠上他并成为他的一种强迫观念。
根据我的经验,强迫症有三种主要类型:第一种类型的强迫症仅仅是重复某种行为的习惯,其本身并不可怕,让患者感到害怕的只是这种不停重复的状态。举例来说,患者由于害怕感染细菌而养成了反复洗手的习惯。第二种相比起来则要可怕的多,例如患者的母亲常常会有那种担心自己伤害到孩子的强迫想法。第三种类型,许多神经疾病患者都有,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自己和自己的病上面。
第一种类型的强迫症
一个害怕感染细菌而不停洗手的人,最后会像担心凭空想象出来的细菌一样担心自己所处的强迫状态。这一类型的强迫症大都如此。患者大脑一部分似乎已失去了自由思考的能力,被某种特定的想法搞的精疲力竭,以至于他无法理智地思考问题,这会让他感到害怕。医生或许可以给他带来片刻的平静,但用不了多久,从前的那种习惯想法和焦虑就又会卷土重来,占据他的思想,而大脑极度疲劳也使得他无法长时间地从其它角度看问题。服从于强迫的想法或行为并不会引发上述的疲劳,一个人如果愿意洗手,那么他洗上一整天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紧张、焦虑、易怒和绝望,那么他就会感到疲劳。这种紧张、焦虑、易怒和绝望正是令大脑变的疲惫和僵化的第二种焦虑。这种焦虑会让患者变的非常敏感,以至于第一种焦虑--对细菌的焦虑--也成了一个令他想不懂的问题。对细菌的焦虑不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也不一定非要找到原因才能治愈。
如果你患有这种类型的强迫症,你就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它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困扰着你,这是由你的敏感状态所决定的。但是如果你试着不要为自己的状态所困扰,不要加剧这第二种焦虑,你就能渐渐地摆脱紧张,消除疲惫,脱离那种敏感的状态。当你
决定试着去接受自己的强迫时,你会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强迫症也就不那么可怕了。接受的心态能够强迫症噩梦般的属性。而随着第二种焦虑消失,你的大脑就得以恢复,你也才能更加冷静地看待第一种焦虑。无论它是什么,你最终都能够客观地加以对待。
第二种类型的强迫症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这种类型的强迫症对于第一种来说更容易引起患者的焦虑。例如,在母亲担心自己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强迫症想法里,就存在真正的恐慌,而了解这类型强迫症产生的方式,则是治愈它的关键。我曾不止一次地做出解释,敏感的人会对任何令他不安的想法做出极为强烈的反应,以至于他的情绪和那种想法的重要性会形成极大的反差。当一个患有神经疾病的母亲头一次产生自己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想法时,她就会感到极大的恐慌以至于自己的脑子变的一片空白。她不会在等恐慌结束后这么想:“哦,是的,我绝不能那样做。如果她真那么想的话,她还有可能度过恐慌并忘掉这件事情。但如果不那么想,她就会感到害怕并担心这种恐慌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在她如此关注和害怕的情况下,恐慌必然是会再次发生的,而每次恐慌发生时,她都会重复第一次的错误,以至于这样的想法和感觉最终会成为她的强迫症状。
如果你患有这种类型的强迫症,你必须首先明白这种强烈反应源于你敏感的状态。这种状态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消除,你必须暂时接受自己现在的样子。其次,你必须做你第一次恐慌时没能做到的事情:去试着接受焦虑。与此同时你还必须试着去瞥见真相-即你永远都不会做那种事情。你不过是被夸张的感觉和不实的想法误导了而已。你应该试着用一种真实、正确的观点去看待自己对焦虑的反应。开始时你也许只能瞥见一眼真相,但是通过练习,真相会变的越来越清晰,直到你能够牢牢抓住它,从而使强迫观念渐渐地失去意义,最后被真实的观念所替代。
我知道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也知道这样的患者需要医生反复的解释和经常性的支持与鼓励。如果医生能把每次交谈的内容录到磁带上,那将是对患者极大的帮助。患者可以把磁带带在身上,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听取医生的帮助和指导并接受他的鼓励。这种事情一天之内可能需要做很多次。
第三种类型的强迫症
自省可能会造成极度的脑力疲劳,这种疲劳会使患者觉得自己的想法被限制在了自己身上,即使他努力地想对其他的事情产生兴趣,他的脑力也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释放而不能遂他所愿。他或许会试着去工作、聊天或者阅读,但不论干什么,他的思想都会时不时地转到自己身上。这让他不禁有了一种被限制在躯壳里的感觉,以至于他只能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像是不能将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行为分开似的。
如果陷入了这种境地,你应该这么做:
首先,由着你的大脑去想,把那些想法,包括内省的想法当做正常思维的一部分去接受。想就想吧,不要为此感到不安,也别试着不去这么想。你可以练习在这么想的同时继续工作,直到最后这种思维习惯变的无足轻重。
要知道这种脑力疲劳的状况会随着你的接受而慢慢消失,你并不会精神失常。很多在你之前的人都有过相同的感受,但是在采纳了我的建议后他们都得以康复。如果你能这么想,你所感受到的紧张和焦虑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你的思想变的不那么自省,不那么僵硬,直到最后关于其它事物的一点点兴趣都能改变你的这种思维习惯。请记住,这种习惯会时不时复发,这一点你必须明白。但是你肯定会找到应对的方法,而练习会让你应对的越来越轻松。强迫症不过是由焦虑和疲劳引发的一种习惯。如果你能这么看,强迫症便不那么可怕了。焦虑一旦消失,留下的则只有记忆,而记忆是会被时间冲淡的。
一位患有这类型强迫症的德国妇女就曾绘声绘色地向我描述过她是如何发作的,以及她的朋友是如何帮助她的。当她觉得一段令人烦躁的时期就要来临时,她便会跑到朋友那里说:“它又来了,玛利亚,又开始了!”
玛利亚回答说:“让它来吧,安娜,不要抗争,随它怎么样,会过去的。”--聪明的安娜。
通过消除引发疾病的原因,某些强迫症也可以被治愈。例如,有位感觉自己被强迫着穿过城市主干道的妇女,一次有机会出国呆了六个月的时间。回来后,她高兴地发现自己的强迫症已经消失了。但是,尽管她消除了强迫症,但她并不明白自己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因而也就很容易再次患上强迫症。我希望能教会你理解强迫症,并在无需逃避的情况下让自己得以康复,这样才能确保你永远不受强迫症的侵袭。
所以要治疗强迫症,你应该:
接受,而不是强迫自己忘记;
停止斗争;
寻找其他的看问题的方法;
耐心地等待;
这仍是我们最熟悉的恢复方式。
第十五章节 怎样治疗失眠焦虑
夜幕降临时,有些焦虑症患者会觉得心情比清晨时要好很多,以至于他们几乎要相信自己已经康复了。但另外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因问题而衰弱的患者,则会害怕黑夜的来临。他们惶恐地躺在床上,浑身冒汗,脑子里飞快地闪过一些可怕的想法,同时等待着镇静剂发挥作用,以便自己能平静下来。他们害怕一个人呆在房子里,也害怕关灯。
如果你是这种状况,那么镇静剂确实是一个良方,不过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也可以帮助你睡眠。
首先,你应该明白你的焦虑之所以让你感到害怕,仅仅是因为你的身体处于一种敏感的状态,这使你可能会做出过敏反应,而正常情况下你可能只会感到轻微的不安。你的问题并不像你疲惫的身体让你感觉到那样可怕。如果想到这些并不会像你疲惫的身体让你感觉到的那样可怕。如果想到这些问题并不会让你产生令人不安的反应,那么你还是可以应付它们的。所以,你应该努力去看清恐慌的本质,它不过是疲惫的神经系统产生的过激反应,而不一定是你问题严重性的表现。你应该让自己尽可能舒服的躺在床上并尽量地放松,然后去研究一下恐慌的感觉,并做好准备等待着它侵袭你的全身。要放松,坦然地面对,不要逃避或试图加以控制。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发现恐慌变成了肚子里面一种灼热、酸痛的感觉。这种感觉你很快就能适应,以至于它还没有消失你就已经进入了梦乡。
或许你的某些想法是引起恐慌的原因,也或许恐慌根本没有任何明显的原因。如果你的想法是起因的话,那么你应该认识到它们虽然充满了焦虑、形同猛兽,但仍然只是一些想法而已。让它们飘走吧!放开它们,让它们去,不要抓住它们不放。
当你决定面对恐慌并将它看个明白时,你会感到某种安慰,而这又会让你感到放松并给你带来些许的平静。之所以说“些许的”平静,是因为一开始你可能察觉不到自己的感觉方式有多大变化。尽管你从心理上接受了,但身体可能会延迟一段时间才会做出反应。不过,你也可能惊奇地发现自己感到了极大的放松,以至于你能够注意到自身以外的其它事情。
对我而言,说放松和接受是很容易的,不过我知道,要让一位紧张、惶恐的人放松下来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这却是可以做到。记住,之所以发生恐慌是因为你的神经对它过于敏感。发作了一次之后,你会更加害怕下一次,所以恐慌才会显得一次比一次强烈。但如果你放松下来,对它加以分析(就像我在前一章里建议的那样)并暂时容忍它的出现,你的内心便会平静下来,从而打破发作--恐慌--再次发作的恶性循环。
如果未解决的问题加重了你的失眠,那么你必须采取行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或寻找一种折衷方案。具体怎么做,我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给出了建议。失眠不会凭空消失,你必须制定计划,采取行动,至少也要处理一下自己的主要问题。犹豫不决和内心矛盾会使你成为焦虑和疲劳侵扰的对象,你肯定会觉得自己的大脑变得像水一样软弱。在做决定时,它可能会忽左忽右,摇摆不定,直到最后你大汗淋漓地倒在床上时,它仍在左右徘徊,举棋不定。这种犹豫不决正是你易受恐慌和失眠袭扰的原因。因此,必要时你必须确立一种固定的观点,这样大脑才能得到休息并进入睡眠。
如何放松
有很多关于如何放松的文章,因此,我在这里只想概要地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其它大多数方法的核心。
首先,请舒服地躺在床上并保证被褥不要太重;然后,从脚开始,一次想象着自己的腿、腰、胸、颈、头、臂、手像灌了铅似的陷入在床垫中。别忘了这一过程也包括你的下巴和舌头。
当你第一次放松到自己的腹部时,你会感觉到它的脉动,这种感觉要比你紧张地控制它的时候强烈,但你要知道这种脉动不过是主动脉往腿里泵血的搏动而已。如果你用手按压腹部时,你就能感觉到这条动脉的搏动。这样的搏动保证了你的生命的延续,为什么要为这种正常而且必要的现象感到不安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紧张导致了它跳动得更加有力,从而使你更清晰地感觉到它的存在不成?
另外,你耳朵里“砰砰”的噪音也是血液流经头部一条较大动脉时形成的。如果听到这种声音,请不要拿枕头盖住耳朵,你应该对自己说:“那是我的生命线,很好!就算今晚它的声音响大了点,那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放松,让它去跳,最后它会安静下来的。
头鸣
有些人抱怨说,就在他们即将入睡的时候,脑子里会出现类似枪响的噪音。如果你听见过这样的声响,你应该高兴才对,因为这表明你紧张的肌肉正在放松,你很快就可以入睡了。
还有些人感觉自己的头就像钟摆似的在枕头上来回摇动。这也是即将入睡的一种表现,不妨躺在枕头上让它摇好了。你可以在摇动的同时进入梦乡,而不会给头部带来任何伤害,因为这种感觉是你的平衡系统因为疲劳而发生的暂时紊乱罢了。
倾听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你睡眠。有时疲倦的大脑会变得过分活跃,这很烦人,你可以利用大脑的接收区让这种过度的活动平静下来。也就是说,你可以去倾听,躺在床上倾听外面的声音。这时你的脑子里可能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但它们不会像主动思考时那样清晰,同时也不会是那种富有条理和感情色彩的想法。我在经历了一天颇有压力的工作之后也会这么做,因为这时我会感觉到一种诱惑,觉得自己不想睡觉,而是想重温当天发生的事情或计划第二天的活动。在经过训练之后,现在我已经可以什么都不想地躺下来倾听很长时间。如果你也这样做了,那么睡眠最终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另外,众所周知的数羊法也是利用了相同的原理:当我们看着想象中的绵羊时,我们利用的是大脑的视觉接收区,而此时大脑中负责思考的区域就得到了休息。不过这种方法很难让多数人感到满意,而经过练习,倾听外界声音的方法则会有效很多。
当然了,我也知道有些人的神经非常兴奋,他们受不了紧张和压力的折磨。对他们来说,上述的方法见效太慢,如果不能很快入睡,第二天就会更加疲惫。这些人需要的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镇静剂,就此他们应该向医生进行咨询。
但我要强调一点:单凭镇静剂是无法治愈疾病的。患者必须做好接受和飘然的准备,必须解决自己的问题或找到折衷的方案,必须明白使用镇静剂只是眼下的权益之计,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克服由长时间的痛苦和抗争引发的紧张感。
拼图游戏
焦虑症患者都有晚上不睡觉、躺在床上“解决问题”的习惯。他们耗尽心思地想搞清楚白天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事情,要如何做才能避免这些事情。我记得有天夜里一位妇女来我这儿跟我说:“我找到答案了。”她的眼睛激动得发亮,“我知道我的胳膊为什么疼,我为什么睡不着了。我白天打字太多了,我不该这样。”她花了几个小时得出的就是这个答案。
所以,不要躺在床上试图将崩溃的神经重新拼凑在一起,就好像是在玩拼图游戏似的。这样做只会让你感到不必要的兴奋与不安,因为每晚的拼图都截然不同。其实你并不需要这样一点点地找回健康,你可以练习有意识的无所作为。晚上当你把头放在枕头上时,请试着去接受一切并飘然进入梦乡。如果你这样做了,就算白天打了再多的字,晚上你也照样睡得着。
孩子
一位患有神经疾病且带着孩子的母亲会发现自己很难得到充足的睡眠。孩子们经常会在她即将入睡的时候醒来并闹着要她照顾。这样的噪音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使本已紧张的她产生触电般的痛苦反应,以至于她会猛然地一下从睡眠中惊醒。
我会告诉病人的丈夫,不受打扰的睡眠对他们的妻子有什么样的好处,并强调焦虑症的女人没有义务去照看孩子,尤其是在夜里。不幸的是有些男人很难被说服,只要他们的妻子勉强还可以,他们就不会让她停下来。这不难理解,因为她们看上去可能并没有太大的不适,只是脾气有些暴躁而已。由此说来,要让他们给妻子找个帮手就更难了。如果没有丰厚的报酬,谁又愿意去照看别人的孩子呢?而就算有人愿意,他们又该去哪里筹借这笔钱呢?天知道他们为自己的妻子花了多少钱。
对于这种情况,公立医院的社会服务人员能够给予极大的帮助。在一些城市里,医生甚至可以要求紧急家政服务部门提供免费的服务。不过,我通常还是建议患者母亲在可能的情况下离开两个月(不是一个月)的时间。以此同时,她也要明白这样做并不是“弃船而逃”。
如果做母亲的没办法离开家或得到帮助,那么她别无选择,只能尽量少些烦恼,接受命运的安排。她应该明白,频繁地起身看孩子并不会让她彻夜失眠,失眠的真正原因在于她的心态,在于她照看完孩子后恨不得把身边睡得香的人一个个五马分尸的愤怒状态。
除了自己要坦然接受外,患病的家庭主妇还可以得到亲戚、邻里以及镇静剂的帮助。这些因素能够创造奇迹,这是我亲眼见到过的。现在,他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帮助。
另外一些奇怪的障碍
还有一些奇怪的障碍也会影响患者入睡。如果患者连续几个晚上失眠并感觉再来一次自己将无法承受时,希望入睡的强烈欲望会让她变得更加紧张、更为焦虑,从而也更难以入睡。
以下强调的治疗原则将能处理上述的各种情况:尽量放松,接受各种奇怪的状况,比如失眠、心悸、紧张、出汗、恐慌等等。记住这些现象掩盖不了人要睡觉的自然法则。睡眠就在这背后不远的地方游荡,即使紧张也无法阻止它的到来。另外你还要记住,即使今晚你睡不着,明晚或后天晚上你也一定会睡着。睡眠迟早是要到来的。几千年来人类一贯是在晚上睡觉,这种习惯不是你个人所能改变的。
不过,我也并不是说你应该清醒地躺上几个小时以等待睡眠的来临。较为明智的做法是按医嘱服用镇静剂以避免长时间紧张。在等待镇静剂发生效力期间,你可以想想上面要记住的那段话。即便在你有所好装并开始停用镇静剂之后,这样的心境也还是需要保持的。最后请记住,服用镇静剂必须要遵从医嘱。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睡眠,你应该:
明白你的焦虑之所以让你感到害怕是因为你的身体正处于一种敏感的状态;
放松,任焦虑传遍全身,由它发作,不要逃避;
认清恐慌常常由想法而起,不要被这些想法蒙骗;
尽快解决你的问题,必要的话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见;
记住头鸣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如果你的大脑过于亢奋,请躺下来倾听外面的声音;
不要试图在晚上解决问题,这会让你变得兴奋。你应该练习聪明的“不为”,然后放松并去接受;
白天即使做得再多,晚上躺在床上时也不要劳神担忧;
记住:人类睡眠的习惯不是你个人所能改变的;
镇静剂该用则用,但一定要遵从医嘱。
第十六章节 清晨焦虑感
清晨醒来的一刻需要我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对于大多数焦虑症的患者来说,这是一天中状态最糟的时候。之所以这样,不仅因为从此开始他们将面对新的一天,同时也是因为这一刻的感觉可能会让他们大失所望。有些时候患者的感觉会相对好一些,以至于到了晚上他们会以为自己真的开始恢复了。于是他们便满怀欣喜与憧憬地上了床,不料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却发现前一天的进步只是个梦而已。
这种急转直下的可怕局面为什么总是在清晨出现?这确实有点儿奇怪。患者感到失望和困惑,因为前一天睡觉前他们还是高高兴兴的,怎么第二天醒来时情况就全变了呢?迎接他们的还是和过去一样沉重的心跳,一样抑郁的心情,以及一样翻动的肠胃,同样还是他们难以面对的新的一天,同样希望“关掉自己的电源”,将毯子蒙到头上。这种情况就好比清晨滞后于身体恢复的步伐似的。
要为清晨焦虑感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解释并非难事。它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意识恢复的速度快于防御机制重启的速度。也就是说,知道你在睡梦中忘掉了现实的世界,那么在你醒来后严酷的现实可能会重重地给你当头一棒,以至于你还没有来得及挽救,你的心情已沉入了谷底。或者也可能是因为睡眠使过于疲劳的身体放松得过了头,以至于患者会像紧张的时候一样感到难受。但不管怎样,只要你清晨醒来时感觉这个世界还不算太糟,那么你就一定是在恢复了。关于这一点我还是有把握的。
清晨醒来时感到痛苦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可以预料的,但是不要将其夸大,也不要被其吓到。清晨的不适应不一定意味着你会一整天难受。
醒来后立即起床
为了应对清晨的这种焦虑感,你必须在醒来之后及早起床。躺着的时间越长,你就越难摆脱痛苦。我完全理解早起有多么的困难,但这并非不能做到,尽管这可能意味着你要强打者精神下床。有位妇女曾说:“我是从床上蹦下来的。”但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这却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果你能一睁眼就慢慢地下床,然后冲个澡,沏杯茶,那也就够了。此外,轻快的音乐也有助于你摆脱清晨的郁闷,所以你可以放一台收音机在自己的床边。或许你的家人并不欣赏这种清晨的听觉盛宴,但如果他们知道这是你治疗计划一部分的话,他们通常还是会给予合作的。
听过音乐,冲完澡,喝过茶之后,你可以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等着家人醒来。或许你更愿意出去散散步,而不是躺在床上。这样更好。关键是你一醒来之后要赶快找点儿事做,这样清晨的抑郁才不至于变得难以消除。做过这些事情之后,你就没有那么容易再次感到抑郁了。至少你不会像蒙头躺在床上时那么脆弱和不堪一击。所以,在你还不能轻松地醒来并安静地躺在床上之前,请做好准备以这种方式迎接清晨的到来。
我曾劝说一位年轻的妇女在醒来后赶紧起床,但她却反驳说:“我身体的各项机能还没开始运转,怎么能够下床呢?为了让它们转起来,有时我得花上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我告诉她,要想使“身体的机能”快速运转起来,她必须命令,而不是诱导自己,特别是不能一味地躺在床上哄自己。不可否认的是,最初醒来的半个小时可能会使患者造成致命的打击,而大部分人也都是在这段时间内开始退缩的。但是,如果你能够赶快起床,那么过一会儿情况就会有所好转。所以,不要为了让自己多趟一会儿而寻找任何借口,睡醒了就赶快起床。
找人陪伴
醒来后和某个志趣相投的人说说话对你来说是个巨大的安慰,所以不要觉得想和家里的某个人同睡一间屋子是懦夫的行为。其实这是很好的治疗方法,我有时也建议病人这么做。醒来后看见另外一个人会让你觉得真实和踏实,而几句寒暄则能让困惑的大脑倍感安慰。
不管怎么样,你至少应该把床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以便醒来时能够看看窗外,而不至于非要盯着天花板上的某一点或挂在门后的某件旧睡衣。看看外面活动的事物,哪怕只是一根树枝,都能够分散你的注意力,进而帮助你恢复正常的感觉。
清晨镇静剂
如果你在凌晨四点左右醒来,那么你将很难决定再吃一片安眠药好呢?还是起床活动,抑或是躺在那里干着急。不过就算是家人愿意忍受凌晨时分的骚动,四点钟起床对你来说还是太早了一点儿,因为在其他人起床之前你还会有几个小时的时间需要打发。所以我通常都建议病人在这种情况下再服用一些镇静剂。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一般会让病人再服一粒,这样药力既能很快发挥作用,又不会有过多的残留。即便你不能再次入睡,药片也会让你平静下来,使你能够轻松地躺下来等待天亮。注意,虽然我建议你一醒来就起床,但并不是说你要在月亮当空照、猫头鹰还立在篱笆上的时候这么做。
变换视野
对于变换卧室、改变床的位置甚至更换窗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你可能会感到惊讶。如果每天清晨醒来时你看到的都是同样熟悉得已不能熟悉的事物,那么你可能会清楚地想起自己在过去的清晨里所遭受的一切,以至于你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就已被拖入了痛苦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而变化--即使是上述那些细小的变化--也会让你有一新的感觉。正如前面我说过的那样,变化就像是轻微的电击,它能暂时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将视线从自己身上挪开,从而帮助你恢复正常的感觉。这样的缓解即使短暂但也会让你感到振奋与鼓舞。
所以,如果你清晨醒来感到自己有那种可怕的感觉,那么请: 立即起床,冲个澡,喝杯热饮,听听收音机里欢快的音乐,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再出去散散步;
别太刻意地躺在床上等着“身体的机能运转起来”;自己下床它们发动起来;
变换床的位置以便你醒来时能够看到外面;
可能的话换个卧室;至少也要时不时地挪挪家具,改变一下房间的布局。
最重要的是,接受现实,不要因为清晨感觉不好而沮丧,应该耐心等待情况好转;记住,清晨的不适并不一定意味着你会一整天难受。
十七章节 抑郁是暂时的
一个人如果连续几个月受到焦虑和内心冲突的折磨,他可能会因为情绪上的疲劳而变得默然,对周围的事物不闻不问;或者他也可能从身上感受到一种强大的、令人绝望的抑郁,这种抑郁会在胃里形成一种令人嫉妒不舒服的沉重感。据说胃是人体最敏感的器官,如果其它器官出了问题,胃会跟着哭。自然,它也是抑郁作用的焦点。
抑郁是焦虑症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因为它夺走了太多人恢复健康的希望。但是,仍然有许多人能够挣脱抑郁的影响,对恢复健康继续抱有希望。我向这些人保证,无论抑郁多么严重,他们都能够康复,而且是在无须电击治疗的情况下得以康复。不过,对于那些已经彻底丧失希望的人来说,电击治疗通常还是需要的。为了避免患者误以为我是在建议对所有的抑郁病人进行电击治疗,我想赶快重申一点:尽管你可能很抑郁,但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不借助电击治疗得以康复。关于这一点,请不要再有任何的误解了。
另外,新型的抗抑郁药效果也很好,但它和镇静剂一样需要医生的处方。
工作
关于这一点,本书将在以后的章节里予以详细的讨论。考虑到工作是治疗抑郁的主要手段,我还是希望在这里专门提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你想康复,那么请找点事做,同时在白天离床远点儿。我要强调的是,对于抑郁的人来说,和他们一起做些事情意义重大。我曾经见到过这样的一些病人:他们本来就要痊愈了,但是由于突然间变得无事可做,他们的病情又急剧恶化了。所以,如果你感到抑郁,请不要坐等着身体康复,而应该努力地去充实每一天的生活。你必须制订一个有条理的计划,这样就知道未来的几天(最好是几个星期)自己该忙些什么了。不过,我发现要想说服患者的家人相信这一点的重要性的确是件困难的事。他们根本无法体会无所事事的一个小时对于一位焦虑症患者来说是多么漫长。由于过分关注自己,患者疲倦的大脑会注意到每一秒钟的流逝,以至于一个小时在他看来似乎永无尽头,而紧张感也会在此期间加剧到令他几乎无法忍受的地步。这种情形会让医生感到非常恼火,因为他明明知道无所事事、紧张以及忧郁加在一起会造成极其可怕的后果,但由于无法取得家人的合作,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物发生。
让外界事物吸引你的注意力是绝对必要的,只有这样时间才会过得快些,紧张和抑郁才能得以缓解。
日常一些小小的高兴事儿
一般来说,我们的正常情绪是由日常一些细小的、几乎注意不到的高兴事儿来维持的。例如,我们洗碗时可能会感到犹疑不决,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是铺床呢还是去浇花?我们抚摸着自己喜欢的光滑瓷器,看到阳光照射在窗台上那盆绯红色的天竺葵上,心情也许豁然开朗,而当我们走进卧室,看到猫儿睡在床上时,心理也就不觉得像以前那样烦恼了。不过,焦虑症患者却并不这样。就算把他们带到那种充满天竺葵的花园里,他们满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和自己的问题,以至于丧失了观察外界事物和感悟细小乐趣的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细小乐趣能够帮助你振奋精神,未来也并非像你想象的那样一片黑暗。其实,并不是只有大的喜事才能帮助你找回生活的快乐,如果你善于发现,小事同样也能做到这一点。
独处时的孤寂
抑郁的人特别应该出门找些事做,明媚的阳光、广阔的天空以及没有围墙限制、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都有助于他保持高昂的情绪并控制烦恼的扩散。由于没有内在的快乐源泉,抑郁的人几乎完全依赖外界环境为他提供快乐、优郁的气氛对他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事实上,悲伤会使她做出过于激烈的反应,以至于略微有些优郁的场合在他看来都会是一出悲剧,而且这种反应来得还相当得快。曾经有这样一位患有神经疾病的妇女:她在一个阴沉、有风的黄昏抵达了位于海边的度假胜地。当她从车里出来时,一阵海风夹带着哀伤的音乐向她袭来,那是当地一个业余乐队在附近练习的声音,与此同时,几只在她头顶上盘旋的乌鸦也发出了“呱、呱”的不详叫声。那种忧郁的感觉来得如此突然、如此强烈,以至于她感到自己的心一下子沉到了靴子地下。她说后来她晒了两天的太阳才得以从那种忧郁的心情中恢复过来。
抑郁的人可以去电影院看看电影,或者坐在热闹商场或餐馆里吃顿饭,这样做的效果通常比一个人静静地休息要好。欢乐的气氛和娱乐活动有助于病人保持昂然的兴致,防止他情绪低落。
暂时的缓解可能会凸显痛苦
一些焦虑症的人不去看电影是有原因的。他们说电影院里的虚幻感觉,会让他们更清醒地意识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那种可怕的不真实感;还有一些人表示,听见那么多人开怀大笑,只会加重他们自己的孤独与痛苦;另外则有一些人认为,尽管他们可以暂时地沉醉于电影当中,但当影片结束后,他们又再次回到严酷的现实并重新面对自己的衰弱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反差与震撼,以至于自己的疾病会显得更加严重、更加无药可救。暂时的缓解只会凸显他们的痛苦。
正是由于上述的这些奇怪感觉,焦虑症才会变得令人迷惑并经常性地让患者感到痛苦。为了拨开迷雾,你必须迎上去面对这些感觉。别试图逃避,也不要反抗,更没有必要挖地三尺地把这些感觉揪出来,你只需要接受,并等待着有一天自己可以毫无痛苦地面对这些感觉。记住,让你从暂时忘却痛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并给你重重一击的不过是你的想法。你是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不要这样!为什么偏偏要去想那些可怕的事情而不试着想点儿愉快的事情呢?或许一开始尝试这样做时你可能会觉得很难,但练习练习就好了。不要总想说:“天哪,该死的焦虑症!难道我永远都摆脱不了了吗?”你可以这样想:“我能够暂时忘却,这很好,总有一天我会彻底把它忘了。”要认识到焦虑症主要是由一些可怕的想法发展而来的。通过练习,你可以飘然地将这些想法抛于脑后。
在短暂的忘却之后再次面对自己的衰弱,这或许是每天你都要经历的事情。但如果每次你都能抱着接受和希望的态度去面对,这一过程便会愈来愈轻松,焦虑症本身也会渐渐得以缓解。不过,我并不是说你一定要面对焦虑症每一个让你感到焦虑或抑郁的细节。更明智的做法是回避某些不快的体验,尤其是那些面对了也不会有任何益处的体验。例如,有位妇女在看电影时曾有过一次特别抑郁和不安的体验,以至于现在连看一眼电影院的外墙都会引发她极端痛苦的反应。如果她尝试进电影院来“克服”这种感觉,那么情况只会更糟。
我告诉她说,她的反应之所以剧烈仅仅是因为她身体里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仍然太过敏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她看电影时也会产生相同的反应。尽管她有必要去面对、看清并飘然地克服那些她必须给予正视的焦虑,但在这个时候去电影院看电影并不会给她带来任何好处,所以在她的反应平静下来之前最好还是避开这样一些不必要的痛苦。同时我还要强调的一点是:她必须要明智、充满希望、而不是心怀焦虑地避开这样的痛苦,同时要坚信这样的困扰最终只会成为她的一丝记忆。她必须明白目前的回避仅仅是为了要防止正在愈合的伤口被重新撕开。如果她心怀焦虑地想要避开痛苦或者紧张万分地准备“与之抗争”,那么她是不会很快恢复的。你能理解上述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吗?简单地说吧,前者是恢复健康的关键之一。
独自生活
健康的人们完全可以独自生活,因为他们能够精力充沛、兴趣盎然地参与周围的活动。然而焦虑症的人却无法忍受独自一人的生活。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极度的悲伤和抑郁。如果你患有焦虑症,那么我强烈建议你不要一个人生活。想办法离开家,与朋友们住在一起,或者干脆搬进寄养院,只要能和其他人一起生活,住什么地方都行。不过在搬出去住的同时,请不要做任何出让房屋的打算。等你身体康复了,你会对家产生不同的感觉。另外,安置新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
优郁的是你,而不是整个世界
抑郁的人还应该记住,抑郁是情绪极度疲劳的外在表现。当你停止无谓的焦虑、抗争或逃避时,疲劳便会得以缓解,抑郁也会渐渐地消失。你现在的身体就像是一辆快放完电的汽车。如果你不停地发动汽车,电池则不会有充电的时间;但如果你能放松下来,不要一味地担惊受怕,生活的乐趣就会重新注入你的身体。抑郁不会永远地存在,所以你应该满怀希望地向前看并飘然地度过这段时期。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记住抑郁的原因在于你自己,让你感到害怕的也并不是这个世界。抑郁是一种疾病,就像流感是疾病一样,如果你给予配合,大自然同样也能将它治愈。不过和其它疾病不太一样的是,抑郁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它会让前一天的记忆成为后一天痛苦的开始,但你还是有能力摆脱这种恶性循环的。你可以说:“虽然昨天情况很糟糕,今天也不一定会好多少,但只要我耐心等待,日子还是会一天一天好起来的。”如果你这样说了,这样想了,那么你会看到奇迹发生的。
记住:
再严重的抑郁也能够被治愈;
抑郁是暂时的;
新型的抗抑郁药对你是有帮助的;
白天离床远点,和其他人一样做些事情;
有计划地找点事儿做;
当暂时的缓解更凸显出你的痛苦时,请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并用希望代替绝望; 抑郁是一种病,大自然能够将其治愈。
第十八章节 丧失信心怎么办?
焦虑症患者无一例外地会抱怨说自己缺乏信心。事实上有很多人都感觉到自己的状态不稳定,好像人格分裂似的。这种感觉还会因为患者频繁、剧烈的情绪反应而得以加强,即使是最轻微的不快也会突然引发他的这种反应。在紧张的情况下,这样的反应会让患者感到不安、甚至崩溃,以至于他无法抽出身来进行清醒的思考。除此之外,他的大脑还会经常处于一种极度疲劳的状态,以至于他会感到犹疑不决,同时还伴有头痛。他会变得优柔寡断,而且还很容易受到暗示。他感觉不到可以依靠的内在力量,也找不到可以指引方向的内在自我。正是由于这种内在和谐的缺失,他的情绪、想法以及行动才无法被统一到一起,也才导致了他会用“分裂”一词来描述自己的状态。
在对焦虑症进行描述时,某些古老的俗语可以说是非常贴切的。例如,“重振旗鼓”就很好地表明了焦虑症患者的心声。患者觉得要想重新成为一个自信、完整的人,他就必须先把自己散落的人格碎片收集起来并将它们一一归位。而要做到这一点,他通常都需要克服那些导致焦虑症的性格弱点,这样他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进行恢复,并最终成为一个更加自信、更为完善的人。
曾经有位年轻的医生来我这里寻求帮助。他在家里发生了一连串的不幸之事后丧失了自信。由于焦虑和忧虑,他的神经变得极度疲劳,以至于影响了工作,甚至于一次简单的注射在他看来都成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每天他都进行着这样的战斗,直到最后他确信自己已无力承受工作的负荷。他感到恐慌,并想要放弃医生的职业。在向我描述这种状况时,他使用了“分裂”一词。
我给这位年轻人解释了“分裂”的原因,并强调说他可以很好地继续从事他的工作,只是他应该放松,把目前的状况当作一种暂时的现象来接受并飘然地度过由工作引发的不良反应,与此同时,不要紧张地强迫自己去克服这种状况。换句话说,他应该尽量平静、努力地去完成工作并满足于眼下的结果,应该认识到在目前还很疲惫的状态下对自己要求太高是愚蠢的。此外,我还给他详细解释了“飘然”的含义。
一段时间过后,当这位年轻人再次来找我时,他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我已经学会了飘然的技巧了。”他告诉我,那天回到医院后碰到的第一件事情对他来说颇具挑战性:他被要求给一位动手术的病人施行麻醉,这在神经紧张的他看来是非常困难的。而更为糟糕的是,主刀的医生在这个时候回过头来催促说:“年轻人,难道你不知道病人的心脏很脆弱吗?”当时这位年轻人紧张得几欲放弃,但就在这时他想起了我说的话,他知道自己有能力为病人施行麻醉。所以他开始飘然地绕过那种让他觉得自己不行的破坏性暗示,并不断地提醒自己这样的暗示仅仅是一种想法而已,他应该放下包袱,平静地继续手术。那次事件过后,他就再没有过其它的问题。
我讲这个例子并不是说焦虑症患者都应该坚持工作哦,尤其是像外科医生这样难度较高的工作。每个人的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在有些情况下暂时地停止工作或许是更明智的做法。
如果你从没听说过:“分裂”这个词,那么在你听到时请不要感到惊慌,你的人格并没有真正地分裂。这种幻觉的产生不过是由于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因为害怕和持续的紧张而变得过于敏感,从而使大脑感到疲惫并变得迟缓的缘故。一旦你的情绪反应稳定了下来,这种感觉便会很快地消失。目前你正在经历一个非常短暂的发展阶段,最终人格的完整与自信是会一起恢复的,这二者相互依存,同时它们又都依赖于内心的宁静。
一种全新的感觉诞生了
开始时,你也许不能满怀信心地遵循本书给出的建议并坚决地迎难而上。但我最希望的却是你在一开始时下定决心按我说的去做。你会发现这种决心本身就会给你一种全新的感觉。或许开始时你会觉得不太确定,但这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感觉。而在你看到我的方法开始奏效后,你就会信心大增并开始对未来抱有希望。信心的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康复的速度。记住,肌肉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你使用它时的信心。
或许你会一次次地感到失望。没有关系,只要你时刻告诫自己永不放弃,并总是愿意重振旗鼓继续努力,那么总有一天你会重新找到渴望已久的自信。这样的自信源于你对焦虑症所引发的各种奇怪感觉的接受,也源于你不承认失败的决心。曾经有位妇女这样问我:“我如何才能做到永不言败呢?”答案是:只要你愿意努力,你就永远都不会被打败。
起伏
康复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你可能会遇到许多暂时的挫折。这就好比是穿越山麓小丘、攀登山脉顶峰的旅程,由于走过了太多的下坡路,以至于你意识不到自己是在攀登。这种康复过程中的起伏会令人筋疲力尽,倍感挫折。我记得有位年轻人曾这样说过:“我已经受够了这种时好时坏的折磨,现在我宁愿就这么沉在谷底,也不想上去之后再下来了。”
的确如此,也许就在你认为自己已经走出谷底并开始恢复时,你可能又会遭受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你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查找其中的原因,并嘟嚷着对医生说:“上个星期我还好好的,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好,可到了周末情况却又变得和从前一样糟。怎么会这样呢?”
或许是一件小事导致了你再次受挫,不过找出原因真的那么重要吗?奇怪的是,患者似乎就是如此认为的。实际上,真正重要的是你要意识到无论昨天或者今天让你感到多么不安,明天都将是崭新的一天,甚至会是你感觉最好的一天。不要一天天地衡量自己的进步,满怀信心和希望地向前才会给予你最大的帮助。它会带着你走过昨天、今天和明天,直到最后你获得康复。
起伏的过程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焦虑症患者而言,过去的记忆埋藏了太多可怕的东西,以至于轻微的倒退都会令他陷入焦虑的重重包围。而唯有时间才能慢慢地淡化这些记忆。但是,患者如果能够自己走出这样的起伏,那么他将不容易再一次感到绝望,其信心也会逐渐增强。一旦你通过自己努力获得了自信,那么任何东西都无法将它从你手里夺走,任何的倒退也无法将其彻底地摧毁。也许绝望时你会以为自己已经丧失了信心,但这样的感觉只是暂时的。过去的成功,无论多么渺小,都会唤起你美好的回忆,都会使你唤起你美好的回忆,并使你鼓起勇气继续努力战胜起伏。
因此,你必须意识到:
“人格分裂”的感觉不过是由一连串激烈的情绪反应所造成的,引发这种反应的是情绪和脑力上的疲劳,它同时还会导致思维的混乱与迟钝;完整的人格会随着身心的放松而得到恢复;信心源自于不怕失败、迎难而上的努力;
不论康复的道路上有什么样的起伏,其总的方向还是向上的; 通过自身努力赢来的自信永远都不会彻底丧失。
第十九章节 怎样治疗社交恐惧
很多焦虑症者不仅抱怨自己缺乏信心,还感到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他们之中常常有人会这样说:“我没办法同其他的人进行接触,我和他们就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无论我多么努力地尝试,我似乎都无法找到返回那个世界的道路。难道我要疯了吗?”
当我们极度关注自己的问题时,我们很难对邻居的新车产生兴趣,而要让焦虑症患者产生兴趣就更难了。正是由于这种兴趣面的缩小,焦虑症者才会产生那种退出外部世界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在与他人交谈的时候总是不断地想着自己,那么他是很难与其他人进行交流的。另外,由于剧烈的痛苦充斥着焦虑症患者内心的世界,以至于他和心情愉快的人在一起时会感到极不合拍。心省造成的痛苦会令他退出正常的生活,如果他的兴趣仍停留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转移到外部世界,那么他就不会再次拥有归属感。
这种无力融入周围世界的感觉还会因为他想一步登天、快速康复的急躁心理而变得更加严重。一般来说,转变都是一点点进行的。为了唤起自己足够的兴趣以便重新融入正常的生活,患者可能需要花数周的时间进行准备。
正常的情感被冻结
与其他人失去联系的错觉可能会变得非常强烈,以至于有些患者会抱怨说他们不再爱那些他们曾经深爱的人了,甚至也不爱自己的孩子了,就好像情感出现了真空。其实这不过是因为患者太想恢复正常的感情,以至于耗尽了正常感觉的能力,从而使退缩感更加严重的缘故。在别人看来,他的焦虑感实在是太强烈、太持久了。
对于这样的患者,任何寻求或试图强迫自己感到正常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他应该等待正常情感的自然回归。就好像它们被冻结了一样,他必须等着它们慢慢解冻。曾经有位妇女对我说,她感觉到自己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没有和丈夫及两个孩子进行交流了。在离开家进行了六个星期后的治疗后,在将见前来探望她的家人时,她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和他们感觉更亲近些。我解释说她把这个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她以为自己与家人失去联系的时间太长了,孤独的习惯已经养成,所以六个星期的时间也不可能使情况有所改观。其实,这完全是她个人的想法,她越是担心,就越会这么想。在这种情况下,她必须做好准备再等待一段时间,在家人探视期间不过多地要求自己,也不要记录自己每天有多少进步。实际上,只要她愿意继续等待,她的紧张和焦虑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她也可能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又能和家人一起愉快地相处了。
想象他人行为怪异
焦虑症患者由于自身的退缩感可能会觉得自己远远地游离于家庭之外,以至于他的想象力依据一些微不足道的时间编织出一个极为
情绪化的场景。上面提到的那位妇女除了认为自己无法同家人进行交流之外,还想象孩子们也不再需要她了,甚至没有她更好。如果再多给她一点是时间,她还可能会想象出更多稀奇古怪的场景。
我指出,孩子们的表现不过是反应了她自身行为的怪异。他们感到奇怪是因为她表现得就很奇怪。她对孩子们的言行和行为太过敏感,这会让孩子们自己也变得敏感起来。如果她能满足于仅仅做个“妈咪”,满足于像过去一样为孩子做饭、和朋友聊天,而不是去分析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那么他们很快就会高兴地恢复常态。这也是他们最希望的事情。
过多的接触
与缺乏交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患有神经疾病的母亲会抱怨说自己对家人关照得太多了。她们说:“让生病的母亲感觉到其他人的欢乐完全依赖于她自己是不公平的。为什么总是母亲为其他人创造快乐?难道他们就不能让我们也快乐一回吗?我一生病,他们居然也都垮了。”
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母亲身体好时,她是将家人维系在一起的纽带;当她生病时,纽带就松弛了,家人们会觉得无所适从,所以才会眼巴巴地指望着她来恢复局面。他们从未想过要和母亲交换一下角色,自己将纽带收紧,而只会唉声叹气,等着继续那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我曾经对一位小女孩说:“冰箱里有那么多吃的,你干嘛还要抱怨呢?”她答道:“我可不希望仅仅走到冰箱前拿点儿吃的,我喜欢吃东西的时候妈妈在身旁!”当妈妈身
体健康时,这是妈妈的生活,也是她的习惯,这可以理解;可当妈妈生病时,她还认为这还是妈妈的生活,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关于你的议论
焦虑症患者由于自身的退缩感很容易变得敏感和多疑,他会觉得朋友们在背后议论自己。而有的时候情况也确实如此。他们会注意到他情绪紧张、面容憔悴且心不在焉,这让他们感到担忧,所以在他走开时他们很有可能会议论纷纷,而在回来后谈话则有可能嗄然而止。
不要因为其他人对你态度异常而感到不安或提出质疑,你应该接受这一切,不妨耸耸肩这么想:“我可不想显得傻乎乎的,总有一天我会完全好起来的,时间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如果你这么想了,你的疾病就一定能够治愈。
所以,去期待康复后的平静吧,让时间带你到达幸福的彼岸。 记住:
当你走在大街上,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到其他路人所处的世界时,请告诉自己,一旦你对自己那么充满了焦虑的世界失去了兴趣,你就会回到其他人的世界:
正常的感觉是强迫不下来;应该让时间来帮助你恢复这种感觉; 如果其他人对你态度异常,不妨试试耸耸肩膀。
第二十章节 回家后怎样治疗
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我们通常会建议他换个环境。然而,当患者恢复得足够好时,他又将面临重返故居的问题。或许你正处于这样
的一种困境,而回家的想法就像乌云一样笼罩在你的心头。你会想:“我回家后会怎样?会复发吗?”如果之前你一直都用飘然和接受的方法进行恢复,那么你一定清楚地知道怎么做,因为同样的原则依然适用。千万不要抗争,不要过分关注自己的感觉,也不要一个劲儿地问自己:“我是这样的吗?我是那样的吗?”
初次回到家后怎么感觉其实并不重要。你的感受肯定是矛盾的。你会感到既兴奋又害怕,兴奋于自己又回到了所爱的人中间,同时害怕再次看到曾让你备受折磨的地方,害怕自己会让家人失望,也害怕自己也再次犯病。要知道所有这些感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也没有哪种感觉是真正重要的。承认它们的存在,但不要看得太重。这种矛盾的感觉可能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对此你应该予以接受。再说谁谁又能不这样呢?你可以和某个善解人意的家庭成员谈谈自己的感受,将焦虑说出来有助于你快速地消除焦虑。但是,你心理应该明白,只有心甘情愿地接受,所有这些奇怪的想法才会慢慢消失。你已经体会到了接受在平息焦虑症的各种过激感觉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样,它也会平息你的这种焦虑感。
不管回家前你曾下过多少次决心,头一次回家你还是有可能感到情况不妙。你可能会被留在家里独自呆上一整天的时间,这与治疗期间的境遇相比可谓是大相径庭。另外,尽管你对回家后可能被勾起的痛苦记忆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与它们实实在在的接触还是会让你感到出奇地不安,以至于你都分辨不出现实与记忆的区别。所以,当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不断被痛苦的记忆侵袭时,你可能会感
到恐慌,以为自己又开始“倒退”了。你会想:“为什么一回家我就高兴不起来了?它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现在的情况还不如以前,以前不在家时感觉反而好得多。我到底怎么了?”
其实,家仍然是你所爱的那个家,但它同时也是一个曾让你倍感痛苦的地方,而这种痛苦一般人是不可能轻易忘掉的。还记得那位说自己一个人撑不住的妇女吗?在经过一个假期的调整后,她最终还是康复了。她在电话里高兴地对我说,她感觉非常好,并准备第二天来看我。第二天她来了,我发现她的气色确实不错,但并不像前一天听上去的那样精神焕发。实际上,她的面容还表示出了几分从前的焦虑。于是我问:“你是不是发现自己坐在这把熟悉的椅子上时,过去的焦虑又带回来了?所以你感到很吃惊?”她回答是说:“在这之前它们就回来了。当我一踏上楼梯时,它们就回来了。我这是怎么了?”
我说:“如果你马上消除伴随爬楼梯而来的痛苦记忆,那么你就成魔术师了。不过你应该明白这些仅仅是记忆,别被它们吓住了。飘然地度过这一关,下一次再来时你就会惊奇地发现,爬楼梯容易多了。”我的话让她感到了安慰,她听完后高兴地走开了。
所以,如果你面临着类似的困境,那么请接受最初返家时你可能会被痛苦的记忆困扰的现实,飘然地放开它们,与此同时告诉自己,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记忆会渐渐淡去,直到最后被快乐的记忆所取代。与此同时,知道自己正在康复也会让你感到高兴和宽慰,并有助于你忘记过去的痛苦。最初,你会觉得安静地坐下来与朋友交谈简直是个奇迹,为此你会感到欣喜若狂。渐渐地,你会把它但当作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来看待,而这才是它本应有的属性。
有时(也许是在回到家几周,甚至是几个月之后),就在你已经忘掉焦虑症的厉害之处时,某些事物又可能会出其不意地让你回想起过去的一些感受。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害怕,心想:“哦不,又来了!”但随后你会想到自己已经治愈了自己,并意识到如果需要,你还可以再次治愈自己。这样,你的焦虑就会得以平息。你会想:“为什么要自寻烦恼、让这一切再次发生呢?”于是你不再烦恼,从而飘然地将那些人让你感到不安的事物抛在了脑后。
内在的自信就在于你的心里,它像一块坚固的磐石,抵御着各种破坏性的暗示。同时,它也是你阻止焦虑症复发的安全屏障。理解了问题的实质,你也就不再感到害怕。你知道自己是怎么患病的,但你也知道是怎么痊愈的。你永远也不会陷入那样的困惑了,因为你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所以,你应该:
满怀信心地回家;
认清记忆与现实的差别;
不要被记忆吓到。
再次面对令你患病的原因
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准备回家,你的家人告诉你说:“家里的一切都变了,我们知道是哪些东西让你患病的,你再也不用看到它们了。”
这时,你会感觉备受鼓舞,从而可以一路高歌地回家。不过更多
的时候家人可能会说:“你离开家已经好几个月了,现在应该好了吧?那么就赶紧回来吧。”与此同时,绝口不提改变家里布置的事情。
远离问题的根源将使你的情绪有时间得以平静下来,这样当你再次想到自己的问题时,你的反应可能就不会那么剧烈了。你过于敏感的神经已经利用这段时间获得了某种“缘绝”的能力,从而使你能够摆脱困境。换句话说,就是释放肾上腺素的神经由于远离了问题的根源的不断刺激,而得以有时间从疲惫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从而不再会因为你仅仅想到自己的问题就做出过激的反应。你尽情地思考,而不用担心出现过多的异常感觉。
到目前为止一切还算顺利,但仅仅做到平静回家和乐观地预期对你来说还是不够的。你还很脆弱,在你平静的外表背后,你正暗自担心这身新来的盔甲还能坚持多久。为安全起见,你必须带一份确切的行动计划回家,必须在回家之前确立起一种自己能够接受的看问题方式。
如果过去的痛苦严重得足以再次引发焦虑症,如果回家后你仍要面对这种痛苦的根源,那么你回家肯定是有充足理由的,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你会朝着想法的方向疯狂逃避。
如果你回家仅仅是因为没有其他的地方可去,或者是因为自己没有钱,没有谋生的手段,也没有干不熟悉工作的愿望--尽管这意味着你能平静地生活在家以外的地方,那么你得承认你并不是那种命运不济、备受迫害的可怜人,你不过是一个自暴自弃的俗人罢了,别把自己看得跟受难者一样。如果你能客观地看待并消除这种自怜的想法,
你就不会觉得在家里多么难以忍受了。毕竟,如果你承认回家真的是自己的选择的话,一切也就显得不那么糟糕了。
举例来说,如果你是几个孩子的母亲,你的丈夫每晚都会在外面喝得酩酊大醉,那么你回家显然是因为你认定他在清醒的时候还是个不错的父亲,对孩子们来说家里有他要比没他好。因此,与其在他不回家的时候独自生气,还不如将他的饭放进微波炉里,并找点儿其他的事做。既然你选择要给孩子们一个家,那么就让家是个家吧,别把它变得像战场一样。你会发现,一旦你改变了看问题的方式,问题本身也会发生令人惊讶的变化。
所以:
要明白自己为什么回家;
并将其牢记在心;
不自暴自弃,充分利用环境,改变环境。
第二十一章节 挥去阴影下的阴影
尽管正在康复的焦虑症患者不会像过去那样感到害怕,但他却有可能继续受到焦虑的困扰,这让他感到困惑。他会想:“为什么我还会有这种隐隐的焦虑呢,好像有什么可怕的事情就要发生似的?我现在已经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为什么还会有这种感觉呢?”
这种感觉极有可能发生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因为患者此时还来不及回想已有的积极因素并使自己再次进入适应的状态。这是一种由长年累月的真实焦虑所引发的习惯性情绪,我们称之为“阴影下的阴影”。
这种感觉许多人都曾体会过,而在面临这各种危机的中年人中间,这种感觉更为常见。曾经把健康当儿戏的他们可能会在此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大病的威胁。这会让他们备受打击。另外,各种家庭问题也极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出现端倪。他们可能需要照顾长期患病的父母,但最终仍无法挽回他们的生命,同时他们自己的家庭也进入了需要予以特别关注的时期。夜晚或黎明时分,他们可能会睡不着觉,因为他们正竖着耳朵等待钥匙开门的声音。这个时候各种烦恼可能会层出不穷,即便在没有烦恼的时候,他们也会觉得烦恼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他们。
其实这样的感觉单凭等待和接受就可以消除,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生效的速度太慢,以至于患者会转而寻求医生的帮助。
患者常说她(患者一般都是女性)的感觉比起真正的抑郁或不快来得平淡得多。她做事很容易半途而废,有时她想:“去看看好朋友不是很好吗?”可一想到要洗澡、穿衣、她就又不想去了。如果好朋友这时突然冒进来,跟她说上几句话,她可能会觉得很高兴,但是要让她穿上衣服去赶巴士,她则会觉得太麻烦。对她来说,计划一件高兴的事情也是一种负担。
这样的患者有时甚至哭着出现在医生的面前,他们觉得自己真的是遇到了大麻烦。如何才能变回原来的自己呢?他们要疯了吗?还是说这就是希望中的“转变”?
大部分患者在听到自己与许多经历过这一阶段的人相比没有什么不同之后,都会感到极大的放松。尤其让他们感到安慰的是,他们的问题只是一种情绪上的习惯,而不是某种精神上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是可以治愈的。
如果你在恢复的过程中隐藏了某种你无法理解的焦虑,那么你仍然可以运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必须改掉事事担心的坏毛病。首先,你应该花些力气去看看好朋友。你必须打破常规,走出阴影下的阴影。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想象其他的事情、变换一下心情。一旦你尝试这让自己摆脱阴影下的阴影,你就会发现,正常的感觉不过尽在咫尺。也许刚出门你无法做到放松心情,就好像你乘坐的巴士要开往遥远的地方,你不得不担心一样。但是当你坐下来和好朋友聊天,她谈了半个小时而你谈了一个小时之后,你会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感觉好多了,而在回去的路上,你甚至还会友好地站起来身来给别人让座。
仅仅呆在家里自言自语地消磨时光很难让你获得上述的进步。你必须离开家,走出浓重的阴影,与其他人接触。许多中年的妇女都会通过找一份临时的工作来帮助自己摆脱不好的感觉,她们的心情会随着每天环境的变化而越变越好,以至于这份临时的工作会成为她们终生的职业。
另外,每天放纵自己一点儿也有助于你打破一成不变的感觉方式。例如,有位家庭主妇就曾给一家杂志社投过稿,描述自己是如何通过一些小小的放纵来克服不良的情绪的。她所当她看见摆放在摊前的紫罗兰时,她会一改往日的习惯,不是想着“要花这么多钱呀!太
奢侈了!”而是会把它买下来,在一天的时间里着意地去欣赏它的美丽和芬芳。通过刻意制造一些快乐的小插曲,她逐渐改变了自己情绪的反应方式。
你也不妨试试这样放纵一下自己,这样你就会再次习惯于快乐的感觉,并让它逐渐地代替焦虑。去尝试消除阴影下的阴影吧,同时别忘了生活中还有紫罗兰!
第二十二章节 工作 勇气 信仰
现在,你已经明白了焦虑症不过是一种情绪和脑力上的疲劳,而焦虑通常则是引发这种疲劳并使之持续的原因。我们大多数人在正常生活都会或多或少地有过这样的体会,可以说焦虑症不过是这种正常体验加剧后的表现而已。在我们身边并不存在着急于将我们吞噬的魔鬼,也不存在一不留神就会跌落其中的万丈深渊,更不会有“过去之后就很难再康复”的所谓临界点。不论处在什么阶段,面临什么样的境地,只要我们不再焦虑,焦虑症就可以被治愈。或许我们不能立即康复,但恢复的时间有可能会出奇地短。
你也许会觉得命运处处都在跟你作对,但你会高兴地认识到,不管命运如何,工作、勇气及信仰这三大法宝永远都不会让你失望。
工作
无事可做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可以是一种折磨,这种时候每分每秒在他看来都会变得无限地长,以至于他无力承受由此而来的紧张。他疲惫的大脑会焦虑地飞转,但同时又能注意到每一秒钟的流逝,这样的思维后即便是再严厉的自责也难以遏止。患者要超脱这种困境似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能找到某种支撑疲惫的大脑得到稍许休息的东西,而与其他人一起从事某项目工作可以给予他最强有力的支持。不过在从事一项工作之前他必须不再为自己的问题而感到迷惑,同时也不能把工作看成是抗争的手段,否则他只会变得更加疲劳、更加迷惑。
患者必须首先为自己的问题找到某种解决或折中的办法,不要时还应该征求他人的意见;他必须做好准备停止抗争,飘然地恢复,并在投入工作之前接受神经系统跟他玩弄的各种把戏。
一个人一旦有事可做,他就能够将自己的大脑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承受着过去的痛苦、而另一部分则开始接受并飘然地恢复。不过,承受痛苦的那部分大脑仍有可能继续遭受某种程度的痛苦,同时问题也可能会继续萦绕在它的背后。但是要记住,它仅仅是萦绕在背后面而已。这个时候有事可做无疑是一件幸事,它吸引着患者的注意,同时像一块夹板一样固住了疲倦的大脑,并将原来痛苦的记忆替换为客观的想法,从而使痛苦得以渐渐地消退。需要再强调的一点是,这种情况只有在患者本着接受的心态,在没有反抗、怨恨、抗争以及焦虑的情况下期待自己被治愈时才会发生。
不幸的是许多焦虑症患者都已不是中年,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对他们来说并非易事。而比起男性来,中年女性则更难获得这方面的帮助。一般来说,男性患者通常能够继续从事自己的工作这使得他们每天接触不同的人和环境。
曾经有这样的一位中年男士,患病前他一直作为公司的代表在海外从事一项有着巨大精神压力和激烈竞争的工作,这不仅要求他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艰苦的旅行,同时还很难保证他有充足的睡眠。终于有一天,他在需要运用自己的机敏和智慧解决问题的时候变得筋疲力尽。
他开始感到恐慌,担心自己失败。于是他结束了自己的工作,回到了家里,但此时神经“崩溃”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他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治疗,但效果均不持久。我见到他时,他已经绝望了。他说他病得很重,以至于任何思考对他来说都是一种负担。这一点让他感到非常不安,因为作为一名工程师,他的工作需要进行复杂的思考。他曾经多次尝试继续原来的工作,但每次都是在绝望中放弃,而且回到家后还会变得更憔悴。他说没有人能够再像他这样努力地抗争了。我指出了他的错误所在,并告诉他应该怎么做。他听完后说:“你说的似乎太简单了,不过我还是会试试的。”
由于他的身体还很疲劳,所以我建议他在家里干点活儿轻活,先调养上几个星期。之后他的状况有了好转,但仍害怕重返工作岗位后会遭受失败。于是我再次指出了他的错误所在。我解释说他的大脑并未像他想象的那样受到了损害,它仍然能够进行复杂的计算,只不过速度会比以前慢一些,而且在开始计算前,他总是先给自己设置一道焦虑和不自信的障碍,这样一来他还怎么指望自己那疲劳且极易受到暗示的大脑能够克服障碍,圆满地完成工作呢?他的大脑被绝望的想法弄得如此疲惫,也难怪它会运行得那么吃力了。其实它能够在这种情况下运转起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告诉他,他必须做好在解决问题之前进行多次尝试的准备,必须承认眼下还会有一些、甚至是许多他无法解决的问题。绝不要把解决问题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当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必须尽量放松,平静地呼吸,同时允许疲倦的大脑以可能的速度慢慢思考。话又说回来了,在那种情况下大脑也不可能快速地思考。
另外,他一定不能担心自己是不是会在其他人面前显得很傻。这没什么,谁知道会不会有一天他们也会找上们来寻找他的帮助呢?
我反复解释说他思考的质量并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他思考的速度,而这也仅仅是因为紧张和焦虑造成了大脑的疲劳。
几个月后,这位男士在我的指导下得以康复了。期间的过程虽然艰辛,但成功向来都是可贵和来之不易的。如今,他已成为公司的一名行政主管,比起患病前,现在的他更为成熟,也更不容易受到伤害。如果神经再次玩弄过去的伎俩,他会放松地接受,而不是努力地去抗争,这样焦虑症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动力。
这位男士很幸运,因为他有良好的恢复条件。他的职位一直为他空着,他可能按照自己恢复的情况决定何时重返工作。另外他还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妻子,即使有时他会伤害到她,让她感到害怕和迷惑,但他她仍一如既往地陪伴在他身边。可见,医生如果愿意花时间就焦虑症的问题向病人的妻子做一些解释的话,他就能够给予别人以极大的帮助。
有时,夫妻间的关系可能会变得复杂。如果丈夫是患病的一方,
那么由于疲倦的大脑无力做出决定,他可能会为了一点儿小事转而寻求妻子的意见。然而,这样做又会让他感到自己像个懦夫,于是为了在妻子面前(同时也是自己心里)重新树立起男士汉的形象和那点儿可怜的自尊,他会故意不理会妻子的劝告。难怪有些做妻子的会感到绝望了。
中年家庭妇女
比起留在家里收拾床铺、打扫房间或者洗洗涮涮、只能与小商贩和孩子们聊聊天的家庭妇女,在外工作的男士通常更有可能正确看待自己的问题并很快地康复。对于家庭妇女来说,家务活已很难分散她的注意力。她做这些几乎不需要动脑筋,同时她呆的地方还会经常让她想起自己所遭受的痛苦。也许她的第一次心悸就发生在洗漱的时候,所以现在她见到洗脸池就会感到害怕。另外,大多数家妇女在进入中年后,一家人都陆续地离开了家,因此她的家务活并不重,到了中午甚至更早的时间她就能干完,而漫长的下午她就只好在百无聊赖中度过。虽说邻居们很乐意提供帮助,但总让别人跟自己泡在一起不是个长久的办法。有位孤独的家庭妇女曾经给我来过一封信,她在信中向我描述了家人们清晨离开后她的感觉。以下是她的原话:“一种感觉传遍了我的全身。我感到一阵灼热,脸开始发烧,唾液咽个没完,嘴唇发干且颤抖个不停。我哭了起来并感觉自己就快要窒息了,这时我的胃也开始翻腾起来。我觉得自己不想一个人呆着,我握起双手,发现它们和颈部的肌肉一样僵硬。我的腿开始打弯,头紧绷绷地像是在上提。我像握紧双拳。我在走廊的桌子旁边坐了下来,这在以前是
做不到的。以前每当我感到自己要发作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出去走走。现在我觉得好点儿了。我丈夫出去了,他开车走时我感觉糟透了。我准备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回屋去洗一洗,再和我的小狗说说话。”
第二天,她是这样写的:清晨醒来时我觉得应该和丈夫一起出去,可是他不能带我。后来,孤单的感觉向我袭来。明天他们还会早早地出门,这似乎是个严重的问题。我有一种即将窒息的感觉,觉得四面的墙壁正在向自己压来。我仍然感到紧张。我会试着做点儿家务。从现在开始到他们回家之前,我将不得不等上一整天的时间。这似乎是个严重的问题。
很明显,将这位妇女独自留在家里,并让他一个人打发那么长的时间,绝对不应该的。
如果这样的患者暂时不能离开家,那么医生去他家里探访并实施了解那里的条件则是最好的办法。我曾建议这位妇女去走廊里坐坐,别总呆在屋里。她照我的话认真地做了,但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我才发现她家的走廊被高高的木隔板包围着,她一坐下,外面的东西都看不到了。于是我要求立即把隔板放低,不过在此之前我先把她移到了别的地方。对于家庭主妇,我尽量给她们安排一些具有创造性的、不同于家务的、同时也不会耗费太多精力的事做。不过有时我很难让她们的丈夫相信参加插花培训班要比呆在家里做饭好。“既然她能摆弄花儿,那为什么就不能做饭呢?”
如果你是一位患有神经疾病的家庭主妇,那么请不要因为自己像离开厨房去插花、养狗或者收拾花园而感到内疚。对于焦虑症的妇女来说,家务活是非常乏味的,同时由于兴趣是引领你下床、帮助你摆脱衰弱的动力之源,所以你应该去找点儿感兴趣的事做。
最近,我应他人的要求去看望一位妇女。在我们谈话的过程中,这位妇女一直躺在沙发上。对于房间、尤其是后廊的脏乱状态,她向我表示了道歉。她说后廊几个月前就该粉刷了,但是她没有力气去干这些活。
我建议她第二天就去粉刷后廊。她听完后吃惊地看着我,一个从一件屋子走到另一间屋子都很吃力的病人怎么能够粉刷房子呢?我看得出来她正在琢磨眼前的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医生。
我问她这样躺在沙发上有多久了,她回答说:“三个月了。”“你觉得这样好点儿吗?”我又问。
她想了一会儿说:“不,不好,我猜这就是他们叫你来的原因。” 我要她相信粉刷后廊的事绝非玩笑,并请她半信半疑的丈夫在当天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她可以先从刮去的窗帘的油漆开始。这个活并不像听上去的那样费劲,因为我注意到那儿的油漆已开始一条条地剥落了。
我要她放心,就算开始只能干几秒钟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她应该去尝试,应该从沙发上起来去接受新的任务。我解释说这样的活动并不会伤害到她的身体,实际上她的肌肉只有在被使用的情况下才能恢复正常的功能。长时间不活动的肌肉一旦开始活动总会有些疼痛,但这样的疼痛只是肌肉的一点儿小小的抱怨,并不表明它受到了某种那个程度的伤害。实际上,活动者的肌肉能比闲着不用的肌肉更快地恢复正常。
几天后我再次探访这位妇女时,她正在轻轻地刮窗帘,停下来时她会坐在特意摆放在附近的椅子上休息一下。一周后她开始刷底漆,我们就面漆的颜色进行了一次轻松的讨论,最后决定将墙刷成浅灰色,把门刷成大红色。一想到红色的大门,她立刻来了精神,以至于她都忘记了自己的双腿还很“孱弱”,几乎是跑着去车库拿来了油漆给我看。又过了一个星期,我们的话题更多地集中在了这项工作而不是她的疾病上。对新鲜工作的兴趣治愈了她的焦虑症,与此同时,她对自身体力的信心也在动用肌肉的过程中得以恢复。
我并不是说这位妇女的疲劳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她所要做的也仅仅是收拾床铺出去走走而已。焦虑症引发的疲劳是真实的,它可能需要每天一定量的休息,但是请记住,只是一定量的而已。
患者经常会抱怨说自己太累了,没法干活。她说得对,但并不完全正确。情绪上的紧张可能会使她变得瘦骨嶙峋,但不管她多么虚弱,下床做点儿事都能令她的情况有所好转。一个人的身体会在她得大脑获得安定的时候得以康复,而大脑更有可能在有事可做、而不是没事胡思乱想的时候获得安宁。比起轻度的活动来,躺在床上发慌会耗费更多的能量。你也许会觉得自己和疲倦,但只要你的兴趣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因为害怕“过度劳累”而集中在身体的状态上,那么身体是可以随时满足你的合理要求的。
曾经有位美国医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派往希腊。她在那儿工作得相当辛苦,以至于到了任期结束、即将回国的时候她整个人差点儿垮掉。她说自己一天都不能多干了,然而没过几个小时,她就收到了一份要她即刻动身前往俄罗斯南部工作的电报。巧的是,此时的她正为没机会看一眼俄罗斯而感到遗憾。于是,她变得兴奋起来,并再次开足马力投入了工作,而自身的疲惫则被她忘到了九霄云外。所以说,通常我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而非身体上的疲惫。不过我要强调一点,即这样说的前提必须是医生已经给你做过检查,并确定你的问题仅仅是神经方面的而已。有时,尤其是开始恢复时,过度劳累的情况肯定在所难免。为了确立一个既能达到效果又不至于使自己过度劳累的工作量,患者常常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对此,我还是建议患者大胆地做点儿什么,就算做过了头也比什么都不做强。当然了,去做一些明显会耗费大量体力的事肯定是不明智的。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你在发现自己做过了时不要丧失信心,也不要再浪费精力去遗憾或去想“为什么”。在你完全康复之前,这样的情况可能还有很多。如果你平静地接受疲劳,休息一下再继续工作,那么你每退后一步都会再前进两步。
有组织的活动
对于医生来说,给病人找事做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受神经问题困扰的人们能够由专业的医护人员组织,在离开家的某个地方从事一些活动,那么我们的工作也不会如此困难,更不会有如此多的病人需要电击治疗了。不过我所说的这种地方并非医院。在医院里,焦虑症患者会同其他的病人混淆在一起,同时那里的气氛也会因为有关神经问题及其治疗方法以及并非症状的讨论而显得异常沉重。我所说的地方可以是农场、学校、或者是其他一些能够为焦虑症患者体统住宿和工作。好让他们在正常的环境下恢复的地方。住院治疗的主要好处是让患者远离令他们感到痛苦的熟悉环境。从这方面讲,避开家人急切关注的目光也能令他们的紧张得以缓解。
我并不想贬低医院方面所做的工作,但我确实认为,在正常环境下恢复的焦虑症患者比在医院里接受治疗的患者,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完整而健康的人。处于正常环境中的患者在恢复健康的同时也在恢复正常的生活。另外,这样的环境也有利于他保持高昂的士气,同时还免去了她向好打听的熟人作过多解释的麻烦。
这类患者如果能够像本章开头提到的那位工程师一样,在等待康复期间继续从事原来的工作,那么他也能很好地恢复,因为他的工作一直都在,他可以随时继续,同时他也不必担心在重返工作岗位的时候碰上什么尴尬的事情。另外,即使疾病让他产生了一些奇怪的感觉,他也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将它们迅速消除。进入一种正常的生活模式能够帮助他恢复正常的感觉。不过,她可能很难按照原来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工作,因为这回给他造成过大的压力。焦虑症的人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完成大量的工作,但如果他严守时间,他则有可能因为紧张而无法胜任工作。
举例来说,一位有两个小孩的母亲在离家之后恢复得很好,以至于没过多久她就能每天回家打扫一下房间和帮着做晚饭了。到了学校放假、孩子们清晨起来需要人陪伴时,每天都得早早上班的父亲自然就希望他们目前能在家,毕竟她已经恢复得几乎能做所有的事情了。可她为什么不每天早上8点回来,而非要慢腾腾地拖到其他时间呢?这有什么区别吗?很快,他的妻子就让他明白了这其中的区别。她一听到他的建议就崩溃了,因为她受不了约定时间给她带来的压力。她解释说如果知道第二天清晨8点自己必须要和孩子们在一起,她肯定会整夜睡不着觉。与其这样在漫长的黑夜里忍受等待黎明的压力,还不如翻身起床立刻回家。
我试图让患者的家人们相信,在康复的最初几个星期里让她远离这样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但他们有时并不赞同。他们认为要求母亲做些事情,她可能会好得多。实际上,母亲如果是自愿做这些事情的,她可能会感觉好些,但如果她是被迫的,那她的感觉肯定好不了。
寻找合适的工作是每位病人都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在此我只能强调它的极端必要性。如果你需要一步的证明,那么不妨比较一下百无聊赖的病人在周末前后的差别吧。他们的情况通常都会恶化,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说:“我差点儿让礼拜天给毁了。”
有这样一种特别的隔离疗法,接受治疗的患者被安置在医院的床上并隔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这种方法对某些人或许有用,但风险也很的大。对于疲倦大脑来说,要在连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里完全依赖于自己调节,其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因此我不断地强调说一定要有事可做。让工作成为你的支柱。
不过你也不能矫枉过正,因为害怕闲着而疯狂地找事做。对待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这件事情也不例外。就算是在工作,
你不是也要时不时地休息一下吗?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要犯错的话,我们宁可错在过度的劳动上也不能错在过多的休息上。
另外,有人陪伴也很重要。几年前,一位年轻人向我描述了一件他在恢复期间经历的颇具启发意义的事情。当时他在乡下与朋友们待在一起,但是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不得不一个人呆着。一次,有位朋友出乎意料地在家呆了两个星期。于是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里,这位年轻的患者总算是有了作伴的人。两周过后,当孤寂不可避免地要再次来临时,已经有了很大好转的他感到了深深的绝望。他知道,如果有人能再陪他几天的话,他疲倦的大脑就能得到足够的休息,从而让他获得梦寐以求的思维控制力。不过最终他还是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再陷入了原来的困境。这种目睹着已有成果白白丧失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让他痛苦,但他知道自己只能坦然地接受并耐心地继续等待。
这位年轻人每天和其他人一起找点事而做,而不应该呆在安静的乡下度假。对于“神经问题”,医生们常常会开出“静养”的错误处方。但实际上,比起乡下那种颇富压力的宁静来,城市的嘈杂更容易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从而也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因此,你应该:
让工作成为你的支柱;
在试着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同时接受神经跟你玩弄的各种把戏; 放松并接受思维暂时的迟钝,同时做好准备以疲倦的大脑所允许的速度慢慢思考。内心的平静最终会让你得以痊愈;
如果您是位家庭主妇,请不要整天一个人呆着,应该在家庭以外
找点儿自己感兴趣的事做; 找一些和其他人一同参与的工作;
记住,惊恐不安躺着比轻微的活动更能耗费你的精力,所以请别躺在床上。
勇气
勇气具备这样一种超乎寻常的特性:它会来到真心希望它的人身边。如果你迫切地想成为一个有勇气的人,那么你就能够成为这样的人;如果你没能成为一个有勇气的人,那么请重新审视一下自己,你会发现你受到了自己的误导。你只是觉得自己想要用过,但却并未感到一种迫切的愿望。只有当你在腹部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冲动,以至于你可以用手指出其位置的时候,你才会实实在在地意识到这种愿望的存在。换句话说,这种愿望必须是一种清醒的意识,而不是一种隐藏在似有似无的希望背后的潜在想法。
你必须建立和培养起这样的一种感觉,并使它成为你的一部分。这并不困难,也不像你想的那样飘渺。它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就像“飘然”一样。你可以静静地躺着,闭上眼睛去想一件自己很想要的东西-一件让你产生极度渴望的东西。一旦你感到了这样的渴望,你同时也就感到了勇气和信心-它们总是出现在腹部。开始时,能感觉到对勇气的渴望就可以了。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地练习,渴望就能够变成勇气。不过首先你必须能够感觉到它。要在腹部感觉到这样的渴望,而不是只在脑子里想想而已。
不幸的是,我们所受的训练并不能轻易地让我们产生这种积极的内在感觉并将其加以利用。年少时,我们由他人教着去做事、思考和感觉,直到最后成为一种按既定模式行事的人。我们很少能够发现真正的自我与潜能,多数人一辈子都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认为或怎么感觉的。
因此,不要因为仅仅有了想要勇敢并坚持下去的愿望就感到满足了,你还应该给予这种愿望以足够的关注,以便它成为你想要成功的坚定决心。如果你肯花时间这样做的话,你恢复的过程就将大大缩短。
奇怪的是,这种勇气和自信的感觉似乎并非来自于我们的大脑,而是位于身体的“中部”。这是个不错的地方,因为在这儿产生的感觉能够令我们的“脊梁”显得底气十足。
医生拥有的独特条件能够令他了解到潜在于其他人身上的巨大勇气。经过几年的工作,每个医生都会对自己的病人产生一种崇敬和喜爱之情。虽说病人们各有各的缺点,但这些缺点和他们的勇气比较起来实在不值得一提。我曾治疗过一位82岁的老妇人,她患的是一种最折磨人的神经疾病。一天夜里,我去她的房间看她。在此之前,她一整天都是在极度的紧张中度过的。我原以为她会绝望,没想到进屋后却发现她正在听收音机,手里还拿着一本短篇小说。
我惊奇地说:“真没想到你会在愉快地看书。”
她抬起头来,用挪揄式的目光看着我说:“难道在黑暗中哭泣就有用了吗?”在这里我想说,这本书就是用来缅怀这位病人的。
在获得这样的勇气之前,你必须要有得到它的愿望。而一旦最终获得了这样的勇气,你将不再惧怕任何的困难或者失败。所以,照我说的去寻找勇气吧。如果你把它弄丢了,请再把它弄回来。这样,你就不会再在黑夜里哭泣了。
信仰
宗教信徒相信上帝会给予他们帮助。但是对于不信教的人来说,要求他们相信上帝并祈求他的帮助并不能让他们感到多大的安慰。当然,如果他们真的按要求做了,他们肯定能康复。不过即使是虔诚的教徒有时也需要被告知恢复的具体方法,因为有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正在经受上帝的考验或受到了魔鬼的诱惑。为了在上帝面前证明自己或制服魔鬼,他们会更加努力地抗争,其结构只能是让自己变得筋疲力尽。
一个如果能够带着耐心(即等待)、顺从(接受)和虔诚的心态去忍受痛苦,那么他就已经找到了康复的道路,不过他很有可能在这条道路上迷失方向,并忘了该如何去践行自己的信仰。
另外,一些患有神经疾病的宗教信徒会抱怨说他们无法与自己的宗教产生交流,就像生病的母亲无法同自己的家人进行交流一样。这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尤其当他们不能从祈祷中获得安慰时,他们就会变得更加忧虑。不过,在他们了解到这样的感觉仅仅源于情绪的疲劳之后,他们还是能够得到极大的放松的。
所以说,要求人们相信上帝并由他来治愈疾病的做法只适合有这种信仰、同时又懂得如何运用这种信仰的病人。这些人是这里的幸运儿,而其他人则必须要由我们来指明道路。
第二十三章节 这么做,你一定会康复
1、不要逃避焦虑。对它加以分析,你会发现它不过是一种身体上的感受。不要被这种感觉吓到。
2、接受所有与焦虑症有关的奇怪感觉。不要抗争,飘然地将它们抛在脑后。
3、不要自怜。
4、尽快解决你的问题,即使没有行动,你也应该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5、不要浪费时间想什么“或许就会??”和“要是??”。
6、直面悲痛,告诉自己时间能缓解痛苦。
7、找点事而去做,不要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做事时要心平气和,不要狂躁地试图忘掉自己。
8、记住肌肉的力量取决你使用它时的信心。
9、接受你的强迫观念并暂时容忍它们的存在,不要试图将它们推开。让时间去完成这一工作吧。
10、记住,你的康复不像很多人想要告诉你的那样一定“完全依赖于你自己”,你可能会得到帮助。不妨欣然地接受,而不必感到羞耻。
11、不要因为有病的时候无法做出决定而感到沮丧,一旦你好起来了,做决定将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12、不要一天天地衡量自己的进步,也不要计算自己生病的时间并为此而感到绝望,一旦你走上了恢复的道路,无论你的病会拖延多久,恢复都将是必然的。
13、永远不要承认失败。记住,任何时候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都不算太晚。
14、面对、接受、飘然、等待。
如果你这么做了,那么你一定能够康复。
第二十四章节 通过我们的方法焦虑症治疗好了,病情就不会反复
如果你曾经患过焦虑症,你可能害怕有一天它会卷土重来。像你这样的人一般都会说:“我希望自己再也不要患焦虑症了。”而很少有人能自信地说:“我再也不会患上焦虑症了。”
我希望您能成为对自己很有自信的后一种人。
如果你害怕将来再次患上焦虑症,你可能会避免去考虑这一问题并希望将它埋藏于意识深处,同时往最好的方面去想。这样做不太好,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在潜意识里感到紧张,从而也易受到伤害。如果我问你怕什么,你可能会犹豫一下,然后列出一串你所担心的事情,而每一件事都可能和你的痛苦经历有关。我希望你能清晰地洞察未来,了解到焦虑是你唯一的敌人,它能使你变得易受伤害。如果没有焦虑,焦虑症将不复存在。道理就这么简单。焦虑症不过是持续紧张的一种表现方式,其症状也不过是焦虑的一种过激的外在表现而已。
所以,你首先应该明白焦虑是令你放弃抵抗的唯一原因。你没有必要为了躲避再次患病的想法而与之抗争,也不用将这种想法埋藏于意识深处,更不要盯着问题不放,以免自己变得过度疲劳后反而更容易患上焦虑症。为了避免一切再次患病的可能,你必须揭下焦虑的面具,将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加以分析,理解其本质,以便了解到它在上次焦虑症时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要知道没有焦虑,你体内分泌肾上腺素的神经就不会刺激各个器官而产生焦虑症的各种感觉。这样你就能够保持平静,要知道,是没有人会在平静的状态下患上焦虑症的。
目前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了能使分泌肾上腺素的活动安静下来的药片,希望以此来防止焦虑症的发生。但是,如果你不回避将来的再次患病的可能,而是坦然地面对,并积极地采取措施以预防疾病发生的话,那么你也能只制造出自己的镇静剂,并防止焦虑症的侵害。
你可以做的事情很多。首先你可以分析一下以前发生的焦虑症,并确确实实地找出患病的原因。这或许并非易事,因为搜索的范围可能远远不止于你以前认定的那些原因。我确信你会发现焦虑是真正的原因。然后,你可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焦虑症,并想想如果没有屈服于焦虑的话,自己将如何解决问题。你肯定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不是吗?当你这样考虑问题的时候,你将能够头一次坦诚地面对以前的衰弱,并感到一种出奇的轻松。
现在,考虑一下将来并问问自己,如果再次面临焦虑症的威胁你会怎么做?还会像以前那样任凭焦虑兴风作浪吗?我想不会,因为现在的你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实质:如果不感到害怕,你就不会受到焦虑症的侵袭。
为了确保自己不再受到焦虑的束缚,你可以在揭开焦虑的面目、“揭穿”其真相方面多加以练习。下一次焦虑再次发作时,我希望你不要回避焦虑、试图把它忘掉或想控制并阻止它的来临,而是应该在焦虑传遍全身的时候仔细地审视他,甚至向自己描述一下它的感觉,同时注意不放过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一旦你这么做了,你就会发现焦虑在最初袭来的时候显得最为严重,但如果你能在放松的同时坚守住自己的阵地,焦虑很快会平息下来并消失的无影无踪。当你学会了以这种方法面对焦虑、并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身体上的感觉时,你将不再会因为焦虑感到焦虑,并从此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或许焦虑还会时不时地再次发作,但你可以不以理会,因为你已经账掌握了这样做的方法。最后,焦虑会变得无足轻重,以至于你都注意不到它曾发生过的。
度过最初的震惊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你在克服了由焦虑引发的身体不适后,再次患病的可能性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你能说服自己,相信焦虑是引发上一次焦虑症的主要原因(如果你诚实的话,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么你肯定也能够理解焦虑是通过干扰你理性思考的能力来达到这一结果的。你能想象得出如果不受焦虑影响的话,自己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将得到多大的提升吗?你将能够度过最初的震惊,让后着手处理问题。
在本书的开始部分,我曾建议你飘然地度过焦虑。这其实是我在本章给出你建议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所为“飘然”,是指在由焦虑席卷你的全身,但你却不为所动。一旦你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保持住了平静思考的能力,不幸将无法把你彻底摧垮,而焦虑症从此也将离你远去。
我并不是说无论什么时候当你感到焦虑即将到来时,你都必须硬是迎上前去对其加以分析。随着你不再为焦虑而感到焦虑,焦虑的发作将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而你也将逐渐丧失对它的兴趣。如果某次发作来得比过去猛烈,那么你可以接受它,但不要给予过多的关注。在你按照建议去做了之后,你将逐渐了解到问题的实质,并开始感到一种渴望已久的自信,这种自信将能够帮助你平静地面对未来。请一定记住,无论过去你多么频繁地遭受到了焦虑症的折磨,现在只要你不害怕了,你将是无坚不摧的。
第二十五章节 患者治疗焦虑症是需要家人配合的,家人一定要看这一章节
焦虑症患者的家人常常指责他是个彻头彻尾的自我主义者。很多母亲会抱怨说:“如果我能更确切地知道我女儿是病了,而不仅仅是自私的话,我忍受起她来可能会更容易些。但是医生,她现在已经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了。我们所有的人都被她弄得筋疲力尽并和她一样已接近崩溃的边缘,而她对此却似乎毫不在意!”
一位正在进行艰苦创作的作家或作曲家可能会因为太专注于自已的工作而忽略了周围的事情。他会把身后一双温柔的手给予他的舒适和安宁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却注意不到手的主人那种寂寞、被忽视、甚至有些厌烦的心情。他是一个纯粹的自我主义者,但这也只是因为他不得不全神贯注从事于其他事情的缘故。
焦虑症患者则会从某种程度上讲类似于这样的自我主义者。最初,他的病可能是由某种可怕,令人不安的问题引起的,对于这一问题的持续思考会渐渐消耗他的精力,让他的身体出现各种令人不安的感觉,以至于最后其他人的问题和他自己的问题比较起来似乎都不算问题了。对于他来说,意识到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是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所以,出于本能的防卫。或许你对某个家庭成员也有同样的感觉,但如果你有时间看这本书的话,一种全新的认识将有助于你体谅其显而易见的自我主御,他会故意避免让自己意识到家人的关注,有时甚至会给人留下一种铁石心肠、自私自利的印象。此外,他自己的需求通常会显得十万火急,以至于为了得到立即的满足,他很有可能冷酷地把其他人的需求推到一边。
如果你能够把这样的家庭成员看作是一位病人、一个在正常情况下并不会比其他人更自私的人,那么你忍受或帮助他来可能会更容易些。当然了,如果他一直都是个自私的人,而现在的情况也不过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的话,忍受起来他来可能就更困难了。但即使是这样,你还是应该对他这样确确实实感受到的痛苦和绝望的人表示出关爱,不要吝惜你的同情和帮助。
同情
患者的家人经常被告诫说不要对患者给予同情,对此他们可能会信以为真,进而对患者采取过分严厉的态度。其实,让患者知道你正试图理解他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所以请不要害怕向他表示同情。同情和理解能够安抚和鼓励受伤的心灵,并使紧张得以缓解,要让患者明白他把自己的问题看得太严重了;随着他状况的好转,这些问题并非那么难克服。更重要的是你应该尽可能地帮助患者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折哀的方案,以免他陷入沉思而不能自拔,因为没完没了的担忧、思考和强烈的感觉正是令他感到疲惫的原因。
如果问题暂时无法解决,你至少应该帮助他找到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式,以便他能不那么痛苦与问题共存。你们可能需要这样的看问题方式进行许多次讨论,之后他才会有所领悟,并最终将其确立为自己的一种观点。所以,无论他多么频繁地回过头来找你进行这样的讨论,你都应该努力地保持耐心。
工作
要确保患者有事可做,但并不是说他一闲下来你就要逼他继续干活,而是说应该制定一个干轻活的计划,以便他随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许开始他只能断断续续地做些事情,因为他的耐力还很有限。不过这没关系。重要的是他要有事可做,不会长时间闲着,因为对他来说,无所事事的一个小时可能就是永恒的。
如果你患病的亲人是位家庭主妇,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一整天地独自呆着,因为就算夜间她能够得到全世界的同情与帮助,白天独自一人的紧张和焦虑对她造成的伤害也不会因此而抚平。在此我必须重申并强调患者应该同其他人一起从事某项活动,这一点对家庭主妇来说尤为重要。所以,你应该毫不迟疑地为她找一份这样的工作。
很多家庭都愿意承担亲人看病的费用,但却不愿在适当的时候为她找一份工作。这很令人失望,因为医生只能使病人恢复到一定的程度,之后的过程则主要得靠他自己通过工作来完成。关于这一点,我对每个家庭都做出过说明。可每当我再次探访时,很多人就又会找出各种新的借口为自己不按要求做而开脱。我想对这些人说,请尽力为你们的亲人找份满意的工作,行吗?
在拼命为患者的亲人寻找合适的休息场所时,你很有可能会联想到居住在遥远山林里得莫德大婶。她可爱的茅草小屋位于半山腰上。山脚下流过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蜿蜒曲折,不出半个小时就能绕到位于山另一侧的小屋跟前;你可能会想当然地以为那样的平和、宁静、清新的空气以及新鲜的奶油正是治好玛丽所需要的东西。然而不幸的是,这些东西并不能产生你所期望的结果。玛丽需要的可能是同伴、娱乐、不断的变化,而不是从幽静山谷里传来的猫头鹰的叫声。对许多焦虑症患者来说,在繁忙的商店里坐上一个小时,喝点儿汽水,看着人群来来往往可能要比孤寂的山林里呼吸新鲜空气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抑郁的人们非常需要外界环境的帮助,因为他们没有可以依赖的内在的快乐之源。他们就像风向标,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处在悲伤、孤独的氛围里,他们的情绪可能会一落千丈,这样的绝望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够体会。所以,如果你患病的亲人自己选择去了乡下,但没过多久又写信求你接她回家,请不要抱怨,照她说的做吧。
小题也能大作
如果你可以解决患病家人的某个问题,那么无论这个问题在你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你都应该认真地把它解决掉。曾经有位女患者在离开家之前总是放心不下自己的两只小狗,于是他的丈夫答应在她离开期间将小狗暂寄在兽医那里。然而事到临头她的丈夫却又舍不得把另有急用的钱花在两条狗身上,于是他改变了主义,并自以为这样做很明智。他的妻子本来恢复得还不错,可一听到两条狗还在家时,她又开始担心起来,并差点儿让三个星期的心理治疗成果化为乌有。我试图让她的丈夫明白,尽管把钱花在狗身上在他看来似乎是浪费,但这有可能是所有钱中花得最值的一笔。
我之所以要讲这个例子,是因为你可能会时不时地遇到类似的问题,并可能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给患病的家人“让步”。其实这不是让步,而是为了避免她在情绪过于激动、脆弱的时候遭受精神和情感上的痛苦而做出的努力。一件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到了患者那里也许就成了大事。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你事事都要去安抚她。如果你运用常识并保持适当的强硬,同时不忘给予她理解和关爱,那么你就不会犯太多的错。
“与之抗争!”“振作起来!”
永远都不要让你的亲人去抗争。你应该告诉他不要抗争,而是去接受,去练习有意识地无所作为,并飘然地将那些无法解决的麻烦问题以及对身体不适的焦虑抛在脑后。他必须飘然,而不是去抗争,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另外,在建议你的亲人振作起来之前,请记住你是在和一位病人说话,他的个性由于受到了焦虑症的深刻影响,以至于“振作”一词在他体内来无异于要治愈自己。你实际上是在对他说:“天哪,治好你自己吧,快点儿,就现在!”我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建议能够比这更令患者感到郁闷的了,因为他所要做的大部分工作正是要拨开迷雾,振作起来。所以如果你要用这个词的胡,你至少应该知道自己在要求什么,并能够告诉病人该怎么做。这一点患者并不清楚,那么你清楚吗?
你时不时觉得对他说:“快别讲些废话了,回去工作!”就是告诉他方法了?我希望你明白,要找到一种不讲“废话”的方法正是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谁又能说停止就停止呢?
有时,重返工作岗位确实能够治愈焦虑症。患者能够将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他的方面,从而使大脑得到足够的休息,进而在再次面对自己的问题时减少自身的情绪反应。另外,日常工作的正常氛围也能够凸显焦虑症的不真实性并让他产生某种可以依赖的正常感。这种感觉或许会很短暂,但却足以让他感到鼓舞。
但是,如果带着问题和焦虑返回工作岗位,患者将得不到任何的好处。同时,不得不再次放弃工作所造成的耻辱还有可能使他的病情急剧恶化。他会觉得自己就像个傻瓜。所以,只有他制订了具体的恢复计划之后,重返工作岗位才是安全的。有了这一计划的支持和引导,他失败的风险也将大大将小。我重申一遍,当你说:“别讲废话,回去工作”时,你必须首先告诉你患病的家人怎样才能不讲废话。我希望你能唤起对家人的足够关爱和对疾病的足够兴趣,这样你才能阅读
本书并学者去帮助家人。
第二十六章节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精神疾病 看您怎么去对待了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精神疾病,尽管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崩溃(就是成为焦虑的牺牲品)。任何人陷于巨大的压力、悲痛或者内心冲突之中都有可能感到疲惫,这时如果他犯了害怕的错误,并试图与神经紧张的各种症状进行抗争的话,他将很容易陷入焦虑--抗争--更加焦虑的恶性循环并最终患上焦虑症。
早期的教育会对人们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一个在黄昏时分既紧张又害怕地等待着醉鬼父亲回家的孩子不可能像在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由母亲精心照料着上床睡觉的孩子那样发展出平和的神经系统。同样,受易激动的父母影响而经常处于警惕状态的孩子会比一直心平气和的孩子更易产生过敏的神经反应。异常的兴奋对于孩子反而没有好处。你可以让他们满怀欣喜地去期待某事,但别让他们太兴奋。有时母亲平静的一句话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作用。例如对孩子说:“圣诞老人还要过两个星期才来,所以你还有足够的时间去玩其他的游戏。”要比告诉他们:“还有两个星期就过圣诞了,你们兴不兴奋?”更能舒缓人心,同时也更为明智。
克制
在学校我们学习历史、数学等课程,但却很少进行克制和自律的练习。这样的教育被留给了家长们来完成,但是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这两个词的确切含义,更别说让孩子练习了。克制和自律是我们自身防御机制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一个成熟的人能够冷静地对待任何事情,他不会头脑发烧,而只会在深思熟虑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要想使行为摆脱情绪的影响其实是很难的。任何想要撇开不快的情绪反应进行理性思考的人都会发现很难逾越那道情感的障碍。我们常常会害怕不愉快的感受,以为面对它们之后会变得更加不愉快,于是我们努力地想要在它们成为现实之前将它们消除。
如果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太受父母宠爱,以至于任何不喜欢的东西都可以被迅速替换成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进而把自己的感觉看得过去重要的话,我们会尤其受不了不愉快的!
如果我们的教育包含了忍受不快的体验并承受最初的冲击,直至我们能够平静思考的训练,那么很多明显无法忍受的情形就将变得可以忍受,而很多焦虑症也将得以避免,因为焦虑症正如本书一再强调的那样,不过是我们在长期的不快和焦虑情绪控制下产生的情绪与精神上的疲劳而已。中国有句古话:“麻烦是一条可以通过的隧道,而不是一睹让我们撞得头破血流的砖墙。”
一定程度的痛苦对我们来说是有好处的,尤其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更不应该得到太多的庇护,因为从现在的痛苦中获得的经验将成为日后你的一笔财富。
最后,祝愿亲们早日康复!祝您的家人永远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