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人们口中的“恐寒症”是什么?补充钙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文 / 微知健康
2020-11-18 09:04

冬天到来,许多人都有“恐寒症”。《饮膳正要》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对于这些人来说,除了注意保暖外,可以多吃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被称为产热营养素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推荐食物: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增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也可以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白动物肝脏、酬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此外,对于脾虚、气虚的人(表现为乏力、气短、厌食、腹胀、大便偏稀、怕冷的人),可以多吃糯米、大枣、扁豆、山约、胡萝卜、栗子等。而一到冬天就四肢冰凉、怕冷的人,则可以多吃羊肉、鸡肉、胡桃肉、大枣和桂圆等。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

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

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由于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

因此“冬令进补”应依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冬令适宜的膳食有黑芝麻粥、虫草蒸老鸭、番茄砂糖藕等,有补益肝肾、滋阴助阳、健脾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