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可以长寿吗?影响长寿的因素有哪些?科学家对此有何研究?

文 / 环球science
2020-10-17 00:21

长寿,是人类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随着医学的进步,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大大提高,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4年1月发布的一份34个成员国及其他几个发达国家最新的人均寿命数据,居于榜首的瑞士人均寿命已经达到82.8岁。

美国科学家预测,到21世纪末,人们能活到200岁。这个预测显然不能使大多数人信服。一般认为,人类的自然寿命在100岁左右。那么,人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又怎样增长自己的寿命呢?研究表明,人的寿命主要通过内外两大因素实现。内因是基因,外因是环境和生活习惯。

人类的寿命与基因有关,体内有多个基因主宰着人的生命长短。那些在恶劣环境下控制机体防御功能的基因,能够显著地改善多种生物的健康状况并且延长其寿命。利用长寿基因的影响力,可以改变人类的生命进程:不让生长和活力因为年老的衰退而却步;使人能够在70岁、90岁乃至100多岁时,仍然保持他50岁时的蓬勃朝气。

科学家曾经认为,老化不仅仅是一个衰退的过程,而是生物体的遗传性程序化发育的积极延续。个体一旦成熟,“衰老基因”就开始将该个体导向死亡。但这种观点已经不再为人们所相信了,现在人们普遍认同:衰老其实只是由于身体的正常防卫及修复机制随时间流逝而衰退导致的。

然而,研究者发现,有一个基因家族与生物体的应激耐受性有关,它们能够加强各个年龄段生物体的自身防卫及修复活性。这些基因通过优化身体的生存机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个体度过困境的几率。如果这些基因处于激活状态的时间足够长,那么还能显著地增进生物体的健康,并延长寿命。其实,这个基因家族就是那些与衰老基因相对立的长寿基因。

最早被科学家确认的长寿基因是SIR2基因。在寻找引发酵母菌细胞个体衰老的原因时,科学家第一次发现,SIR2基因是长寿基因。当时,他们曾设想这种简单生物体的衰老可能是由某种单一基因所控制,并认为对酵母菌寿命的了解,或许会帮助理解人类的衰老过程。

对长寿基因的研究,让科学家看到基因的生存调控机制如何延长寿命,以及如何增进健康。而且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SIR2基因很可能就是这个机制中的重要调控基因。但科学家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2008年3月,美国科学家通过对芽殖酵母和线虫的基因分析,鉴别出两种生物共有的25个负责调控寿命长短的基因。在这25个“长寿基因”中,至少15个在人的基因组内存在相似版本。

这意味着,科学家有可能借此锁定人体内的基因目标,研究如何减缓人的衰老过程,治疗衰老引发的相关疾病。研究小组人员介绍说,他们选择了单细胞芽殖酵母和秀丽隐杆线虫为基因分析对象,二者都是衰老研究领域常用的模型生物。

从进化史来看,这两种生物之间相距大概有15亿年,如此悬殊的进化差距比小毛虫和人之间的进化距离还要大。正因如此,从这两种生物体内鉴别出共同拥有的与寿命相关的基因才显得意义重大。

另外,人的基因组内也有十几个类似基因存在,这表明,类似基因很可能也能调控人的寿命。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家布赖恩·肯尼迪说,他们希望将来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调控人体内的“长寿基因”,不仅延长人的预期寿命,还能延长“健康寿命”,也就是人的生命中身体健康、不受衰老引起的疾病影响的时间段。

2008年9月份,德国科学家对长寿基因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据德国基尔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体DNA中存在一种名为“FOXO3A”的基因能够助人长寿,而与年轻人相比,这种基因存在于百岁老人体内的情况更加普遍。

研究人员在比较了大量德国百岁老人和年轻人的DNA样本后还发现,FOXO3A基因发挥的作用覆盖各种不同人种。这项研究还确定了当FOXO3A基因在DNA上的一个含氮碱基上出现时,人健康地活到90岁的几率就会更高。

2010年5月3日,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个研究团队也宣布找到了长寿基因。据台湾阳明大学研究团队声称,他们找到了调控寿命长短的Cisd2基因。这个团队利用基因转殖技术,提升长寿基因蛋白的量,使实验中的小鼠存活达36个月,较一般老鼠增加1.4倍,相当于人类的110岁。更重要的是,这些“长寿鼠”仍精力充沛毫无老态。他们认为,未来若能找出补充Cisd2基因的物质,人类可望长生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