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将至,秋燥、低温来袭,这5点养生事项请收好

文 / 健康高手
2020-10-09 23:26

为期8天的小长假马上就要结束了,每天吆喝着亲朋好友四处游玩顺带胡吃海喝的美好假期就这么画上了句号,大家开不开心哈?

咳,开个小玩笑,各位不要真的打我。

我可是正正经经来科普的!!

请搬好你们的小板凳,坐下认真听讲


10月8日,除了是我们国庆黄金周的最后一天,还是今年的第17个节气——寒露。

寒露,词典上的解释就是→将欲凝结的寒凉露气。古书《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令,是由热转凉,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燥”为秋季的主气,故有“秋燥”一说。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理论,深秋季节,人们应该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1. 秋季饮食——滋阴润肺

秋燥伤人,以耗损津液为主。津液有固护机体、防御病邪的功能,中医世家张景岳称:“五液充,则形体赖而强壮。”

一旦津液耗损不足,则筋枯髓减,皮槁毛脆,脏腑虚弱,通俗来说就是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

故而秋季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建议多喝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等也应多吃。

此外,还要多喝水,喝水是对抗秋燥最简单的方式,且喝水应以白开水为主。即使不怎么渴也要喝,少量喝、多次喝,促进肠胃蠕动和消化。

2. 秋季运动——轻松平缓为原则

从中医理论上来说,秋天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运动过度导致大汗淋漓,以免出汗太多,导致阳气损耗。

秋季锻炼,可以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登山、打羽毛球等运动,或者选择其他运动量不大、比较轻松平缓的项目,既能锻炼身体筋骨增强体质,也不会过于损耗身体元气。

3.秋季作息——早睡早起

俗语说“春困秋乏”。

夏去秋来,天气逐渐变得凉快,出汗减少,人的机体也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得到缓解,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

然而此时人们的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

早睡早起可有利于收敛精气,顺应节气变化,以形成天人相应的养生方法,消除秋乏,养足精神,增强身体免疫力,以抵抗接下来的寒冬凛冽。

4.秋季养胃——保暖是首要

秋天气候凉,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夜晚睡觉应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另外,胃病患者“秋凉”一定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

在饮食上,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另外,秋季萧瑟,树叶凋零,容易使人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影响了胃病的康复。

5.秋季进补——虚者补之

常言道:“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但进补时要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病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

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提倡食补。

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核桃、藕、秋梨等。这些食物与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以上就是给大家整理的5条秋季养生事项

寒露过后,大家都要记得

多喝水、注意保暖、早睡早起

健健康康过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