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庖丁解牛”典故,解读庄子《养生主》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养生

文 / 云开书院
2020-03-04 16:53
"

作者:余云开

“庖丁解牛”典故来自庄子一书中的《养生主》篇。

《养生主》是《庄子》一书继《逍遥游》、《齐物论》名篇之后,又一名篇。

一直以来,众多学者对庄子解读都呈现一个趋向:只认可庄子思想的一半价值,因为他们认为庄子的另一半是消极避世的。

同样,在对《养生主》篇的解读上也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学者认为庄子《养生主》的思想核心是“养神”,即抛弃对物质层面的追求,独养精神,因此认为庄子有“消极避世”的一面。

比如开篇首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很多学者解读说庄子的意思是说人生有限,而知识无限,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是徒劳的。

其实,这完全是对庄子思想的误解。如果这样解释,跟后面的几个寓言故事内涵就是矛盾的、毫不相干的,尤其是与紧接着庄子举例的“庖丁解牛”典故具有相当的矛盾:如果庖丁不追求知识,他怎么知道牛的身体结构,从而能使刀15年不碰到牛骨呢?他又怎么可能在消极的状态中达到“神乎其神”的技术极致呢?所以这种解读是有问题的。

同时,如果这样解读,明显就悖离“养生主”这个概念:当一个生命呈现消极颓废状态,就是不健康、不合乎自然的。

其实,在这里,我认为这一句的本意应该是告诉我们,不要在“有限的状态”中追求“无限的状态”,而应该在有限状态中追求独属于你的价值状态,即至诚专一于你的天赋、使命,或者把你擅长东西发挥到极致,而不是被贪欲迷失了心窍:这也想要,那也想要,这也追求,那也追求,这也做一下,那也做一下,最终“殆已”,即陷入人生困局之中。

因此庄子紧跟着说,“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是既然已经陷入困局中,我们再怎么追求都是在困局中而已。

下面,我们通过庄子的“庖丁解牛”典故,就能很好的认识这个真理。


从“庖丁解牛”典故,解读庄子《养生主》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养生

一、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yǐ,足之所履lǚ,膝之所踦qī,砉xū然向然,奏刀騞hu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庄子说,庖丁为文惠君杀牛,手触肩顶、足踩膝抵等各种动作,牛的骨肉分离所发出的砉砉响声,还有进刀解牛时哗啦啦的声音,都符合音乐的节奏,与<桑林>舞的节拍,<经首>曲的韵律相和谐。

庄子在这里用杀牛这件事来举例,可以说是“道无处不在”的另一种阐述。你看,庖丁杀牛居然可以像开演奏会一样,充满音乐节奏感,这就是一种心无旁骛、至诚专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在道中、得道提拔的艺术生活境界。

见了庖丁杀牛的表演,文惠君赞叹不已,其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意思是你为什么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接下来,庄子借庖丁的口回答了文惠君的疑惑,也是回答我们的疑惑。

庖丁开口就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意思是我平生追求的是道,超过技术或说进而成就技术而已。

然后,庖丁阐述了他是如何追求道的,他先说他和世上的那些屠夫不同,他们杀牛是用割、用砍,所以再好的刀用不到一个月两个月就坏了,但他因为追求“道”的缘故,知道“道”的所在,从而游走于“道中”,最后抛去了我的感官(自我),全凭心神在运作,所以他的刀不会碰到筋骨,用了十五年依然如当初一样锋利。

在这里,庄子通过庖丁的阐述,再次对应了逍遥游“无己”的境界,也就是我这个躯体最后不属于我来操作,而属于“道”来操作,所以他就能“神乎其神”。在西方《圣经》中有一种说法,说人是器皿,什么意思呢?即人是神(或说道)的器皿,用来彰显神(道)的工具。

从“庖丁解牛”典故,解读庄子《养生主》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养生

当然,庄子在这里,还有另外一种寓意,即每一个生命,同样的是十五年,有的没几年就把身体毁坏了,而有的十五年好像如初一样,这又对应了道家人活几百年不是问题的逻辑;

此外,其实那把刀,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一张好牌,有的因为不识道,而打了烂牌,就好比我们本来有很好的天赋,但因为我们陷在“自以为是”中,所以没有发现,就像换工作一样,不停的换来换去,而这个过程就消耗。

而有的人,因为追求道,从道认识了自己,所以知道如何让自己活在道中,而减去不必要的折腾,这就是养生的基本道理。

二、

但尽管庖丁这样,庄子仍借庖丁的口提醒我们,“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意思是遇到筋骨盘结、错综复杂的地方,我依然惶惧警惕、如履薄冰,目光盯住此处,动作放慢,才能不偏离道。

那么,在这里,庄子的意思又包含了好几层,一层是尽管一路畅通,但我仍然充满敬畏心,仍然不敢骄傲,紧紧抓住“道”的出路;一层是成功之道,很窄,我唯有至诚专一,凝神专注,才能最终无所阻碍的将一头牛“如土委地”,即像土一样落地,寓意我才能完整而圆满的过完一生。

然后,我方“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此举又是一笔神来之笔,本来按理写到“如土委地”就算是完了,但庄子没有结束,而是又有了这么一句,这一句是不是显得多余,不多余,这表现了庄子“性情”中人的一面,也表现了庄子积极应对人生的一面——可以说,这又是对那些认为庄子消极避世的说法一击。

这一句的意思很明显,是一个人志得意满的表现,以及人生价值达到最大绽放的快慰。而这份满足来自他付出了一番“求道”的努力之后得来的,所以哪有“消极避世”的说法,根本没有。

从“庖丁解牛”典故,解读庄子《养生主》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养生

所以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言语,不由得佩服说道:“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意思是听了你杀牛的道理,我才懂得了养生。

从常识来说,杀牛跟养生有什么关系?但文惠君听了杀牛的过程,居然知道养生的道理,可见文惠君的悟性和慧心的确非凡。

在这里,所谓的养生就是一种正确的活法,而这种正确的活法就是至诚专一于道中,在道中寻找到实现人生价值。

也就是说,庄子用这个告诉我们成功之道,就是先求道、在道中体察路径。这就是养生的真谛!

如果想更全面了解庄子《养生主》思想,请点击【视频版的解读】观看详细讲解!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