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食物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饮食养生的基础

文 / 营养学教授刘政
2020-03-04 13:36
"

本文是一篇关于营养学基础理论的作品,作者尽量以平白的语句叙述。你能从中了解有关食物的多方面信息,虽较长,读后必能收益。


就全球范围来说,人类能吃的天然食物近2万种,主要分做植物性和动物性两大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终生能够吃到的人工种植和养殖的各类食物不过数百种,长年食用的不过七八十种。这些食物多是人类经过数千年、数十万年世世代代的培植、驯化、选择的结果。

认识食物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饮食养生的基础

食物不谨限于只能满足人的生长、发育和活动的需求,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维护健康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在食物空前丰富的现代,人们越来越关注食物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食物的营养与保健作用是由食物含有的成分种类与量决定的。各种食物具有的成分种类与量不同,就有了各自的特点与优势。

现代营养学是建立在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的。以确定食物含有的营养素的作用为目标,研究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迄今,已明确的为人体生长、发育和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有七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每一类又有若干种,共约四十余种。

在上一世纪前半叶,营养学的主要任务是认织营养素。人们关心的是,人体需要什么营养素和某种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素,以及缺少某种营养素能造成什么后果,旨在预防和治疗营养缺乏性疾病。

大约从四五十年前开始,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在解决了食物匮乏之后,居民开始出现日益严重的营养过剩(又称营养过度),以及随之而来的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促使营养学更倾向于研究过多或过少摄入某些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以及确定各类人群对营养素的适宜摄入量,目的是解决如何选择和搭配食物,使人从膳食中获得合理营养,从而取得尽可能大的饮食养生效果。

认识食物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饮食养生的基础


与以往比较,近年来,营养学更为重视的是食物成分对健康的长远影响和在防控各种慢性疾病中的作用。在食物营养与疾病的研究中,在已经确定的必须的40余种营养素之外,还陆续发现了一些食物中含有类黄酮、植物多糖、有机硫化合物等植物化学物质,如蕃茄红素、叶黄素、白藜芦醇等。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一些人又称其为生物活性成分。它们在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饮食养生,特别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和延长人的寿命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受到营养学家关注。

人们对食物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目前我们常谈的食物功能作用的依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们一致公认的,比如,过食油腻导致肥胖;过量饮酒危害健康。二是有科学实验证明和经过人群调查验证,并为营养学家较普遍认可的,比如,低盐膳食能防控高血压病;吃新鲜蔬菜能避免维生素缺乏症;牛奶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发育;常吃洋葱有助于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水平;常吃红薯能降低癌症发生风险。三是从所含营养素与活性成分的相关理论延伸推导和可能为动物实验和其他实验证实的,比如,樱桃是铁含量丰富的水果,铁是造血的原料,所以,吃樱桃能防控贫血;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P,维生素P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的作用,因此,吃茄子就有助于预防皮肤紫癜症;大豆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异黄酮,具有与女性激素相似的化学结构,因此,常吃豆制品能延缓妇女更年期和缓解更年期症状。

(无疑,以上三种证据的充分性是依次降低的。)

中华民族在传统上是很重视饮食养生的。中医的重要观点是药食同源,食物即是药物,古代典籍中记载的许多治疗疾病的食疗方法即基于此。

与现代营养学注重食物成分分析不同,中医更看重的是食物的整体功能。认为食物有四性五味之分,即寒、热、温、凉四性和酸、苦、甘、辛、咸五味。四性是由各个食物食后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决定的,五味是指不同味的食物对人体的功用不同。

中医非常重视饮食调理,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和"五味相调,性味相连"的法则,根据人的体质、征侯、年龄、性别,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辩证论治。选食不同性味的食物,作到寒热平衡,以达到增强体质和防病治病的目的。比如,屬于甘味的糯米、海参、蜂蜜、山药有补益作用,体虚的人适当多吃些,能强身健体;苦味和寒凉性的苦瓜、丝瓜、芹菜、绿豆、绿苶、鸭肉,夏天吃,有清热去湿的功效;属于温热性食物的羊肉、生姜、辣椒、桂圆,冬季或寒性体质的人吃,能温中散寒。以及大枣能补血,梨能止咳等。

中国各地民间流行的一些验方偏方,在坊间世代传承,为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千百年来在实践中证实有效。其中不少已为现代医学研究验证,符合现代营养学原理。

实质上,讲求合理营养的过程,无论是中医,还是现代医学,都是选择食物的过程。食物的种类不同,所含营养素的成分与量也就不同,四性和五味也不同。人健康状况不同,各人所患病症和体质不同,需要的食物营养自然就有差别。比如,血脂高的人,不应吃胆固醇含量很高的动物内脏;糖尿病人该尽量避免富含糖分的水果;韭菜性温,就不宜在夏天吃,即便在春天,热盛体质的人也不宜多吃;西瓜性凉,就不宜在冬天吃,体质虚弱的在夏天也不宜多吃。再比如,为预防骨质疏松症,应该天天喝奶;为预防智力过早衰退,应多这吃些海鱼少吃些肉等。

如果再考虑到个人的活动量大小和经济状况,以及烹饪方式和口味喜恶等因素,即便患有相同疾病和体质相近的人,用做配餐的食物也会差别较大。

需要强调的是,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能满足人体的全部需求,各种品类的食物都有所长,也有所短。口味好的食物未必符合人的营养需求,市售的许多预包装加工食品的营养价值往往偏低,不少高档食品的保健作用往往不如普通的常见食物,一些珍奇食品并非人人皆宜,更非多多益善。

按照平衡膳食原则,依据各人的具体状况选择食物,将多种食物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搭配成"组合拳",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充分发挥食物的养生功能。

认识食物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饮食养生的基础

饮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安排饮食,作到合理营养,能令人祛病延年,不科学的饮食导致营养不合理,使人早衰,会让人疾病缠身。众所周知,我国逐年增加的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即是吃出来的。由不良膳食引发的"富贵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大敌。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公众普遍缺乏营养知识。面对愈益丰盛的食物,相当多的人不了解该如何选择食物,也就是说,不知道哪些食物该多吃些,哪些食物应该慎重对待和少吃。

官方发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只有6.48%。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人们几乎没有营养知识,更谈不上营养意识。所以,学习些营养知识,对时下的我国居民,实在大有必要。

近年来,我国居民膳食出现了"西化"倾向,富裕起来的国人的饮食普遍日益"奢侈化",由此产生的对健康的负面影响,已引起营养学界的注意。正是日常饮食盲目地追逐美味和"高档"、"时尚",导致许多人营养失衡,以致给健康带来损害如果过份强调食物美味的特性,追求"奇"、"特"和"高档",便可能忽略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效应,不利于日常饮食养生。

饮食对健康的影响不是一朝一夕的作用,是长年积累的过程。因此,不管采取中医的食疗方法养生,还是依据平衡膳食理论调节饮食,都不会像药物治病那样,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我们却可以肯定说:实践证明,长期坚持饮食营养的必然后果是:不论男女老少,抑或是对身体正常的人,还是对身患疾病的人,都必将有益。

认识食物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饮食养生的基础


不了解食物的特性,就不能科学的选择和食用食物,就难以取得食物对健康的有利作用,所以说,认识食物是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饮食养生的基础。

大自然赐与人类的食物对增强人的体质、延长寿命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健是我们能否善加利用。认识食物,通过合理的搭配,我们就能从每天的膳食中吃出健康,吃出高质量的生活。

看了我上述作品,有人会提出:“那么,怎样才能认识食物?” 不言而喻,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现在鼓励成年人学习,在我国是有补课的性质的。日本在中小学校开展食育教育已有七十年历史)。

另一个方法,就是在遇到问题时向营养师和专业人士求教。

刘政

(图片取之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刘政 主任医师。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日本,是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和药品食品安全的专家,获省部级与市级科研奖各三项,出版专著九部,发表科普作品上千篇。

祝各位健康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