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秋季养生常见误区,这些“伤身”行为你可有?

文 / 扬州晚报
2019-09-01 23:00
"

一场秋雨一场凉。不少市民开始关注秋季养生的话题,盘算着购买一些养生食品,为家人滋补身体。然而,记者从市区多家医院了解到,每年都有一些市民步入秋季养生误区,甚至还导致疾病的发生。哪些养生法是误区?哪些是正确的做法?本报特邀两位老中医为大家解疑。

盘点秋季养生常见误区,这些“伤身”行为你可有?

绘图 沈江江

误区1:气温再降也坚持“秋冻”?

古语说“春捂秋冻”,不少市民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坚持“秋冻”,即使气温骤降,也硬扛着不加衣服。还有一些年轻的“虎妈”认为,从小要让孩子“禁冻”,也不着急给孩子添加衣服。

【专家正解】扬州友好医院中医科主任张锡元表示,“秋冻”目的是锻炼身体的耐寒性,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加很多衣物,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但降温了就要及时添加衣物,不能硬扛。人体在气温急剧变化时抵抗力会减弱,很容易感染感冒等流行性疾病。“特别是老人、孩子等体质虚弱的人群,坚持‘秋冻’的结果就是招来感冒。”

误区2:贴足秋膘好过冬?

天气一凉,不少市民就想着买老母鸡、牛羊肉回家,给家人“贴秋膘”。“天气一凉,好像胃口就上来了,一个夏天不太能吃的老伴也惦记着吃点大荤了。”家住月亮园的刘奶奶说。

【专家正解】“过去夏天,没有空调、电风扇降温去暑,人们真热得吃不下饭。”张锡元表示,所以旧时人们为了应对寒冷的冬季,而多吃一些肉类储备脂肪,以备过冬御寒之用,称为“贴秋膘”。

如今条件好了,大多数人在空调房里纳凉,各种美味佳肴并没少吃,身体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并不缺。到了冬天,也有温暖的空调房可以待着。所以,根本不需刻意去“贴秋膘”。

因此,大多数人无需“贴秋膘”,只有一些体质较弱、体形瘦削的人,可以在秋季,适当地“贴秋膘”,吃一些富含蛋白质、脂肪的食物,增强体质。而一些体形偏胖的人,则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低热量的食品。

误区3:秋季进补多多益善?

除了“贴秋膘”,还有一些市民开始采购红枣、桂圆,有的甚至购买龟板、鳖甲、藏红花、虫草等名贵补品。“医生说我体虚,夏天天气热,打算从立秋开始进补。”45岁的林女士(化名)说。

【专家正解】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殷鸿表示,适当进补有益健康,但不可滥补,不可虚实不分,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

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病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进补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尽量食补。

他建议,秋季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如乌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梨等,可与中药配伍制成药膳,采取平补、慢补的方式,则功效更佳。

误区4:预防秋燥多喝白开水?

“多喝开水”确实是一个预防许多疾病的好习惯。秋天雨水少,气候干燥,不少市民感觉自己皮肤干、口唇干裂,所以每天的喝水量增加许多,有的还配以菊花、金银花、荷叶来泡水喝。

【专家正解】张锡元认为,秋燥确实会让市民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但大量喝水或者茶,会冲淡胃液,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去燥并不是喝水那么简单,也有诸多讲究。”他建议,早上起床可以喝点淡盐水,既能让体内水分不轻易流失又能维持身体的盐分平衡,晚上临睡前再喝蜂蜜水可滋阴润肺,润肠通便。

殷鸿也表示,防秋燥要适量饮水,多吃一些水果、滋阴润肺的食物,多补充维生物。还可以多食粥品,去秋燥可以经常吃粥,小米红枣粥、绿豆百合粥、银耳莲子粥,效果都非常不错。

误区5:“迟睡晚起”养精蓄神?

经过昼长夜短、气温较高的夏季,很多市民常常因“迟睡早起”而精力不济。到了气温适宜的秋季,不仅睡眠时间长,睡眠质量也大大提高。因此,一些时间宽裕的特别是一些老人开启自然醒模式,能睡多久就睡多久,并美其名曰“养精蓄神”。

【专家正解】张锡元表示,凡事应有度,睡眠亦是如此。保持充足的睡眠固然重要,但睡多了就会影响日常的学习和工作。《黄帝内经》中,说到秋季养生是“与鸡俱兴”,也就是人的作息要和鸡一样,睡得早,起得早,收敛神气,使心神安宁。“在充分休息的基础上,也要经常进行户外运动。”

误区6:秋高气爽,运动无顾忌?

秋高气爽,气温适中,不少参加晨练的市民特别是老年人,不知不觉增加了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这时候锻炼,把身体练结实了,才能抵御一个冬天的寒凉。”家住石油新村的王大爷说,他秋天早上4点多起床,5点钟就会在楼下跑步,6点钟不到就会去小区健身器械上锻炼。

【专家正解】殷鸿表示,秋天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不宜大量运动。而且,运动的人,一定要根据不同年龄、体质,以及身体可能有的基础疾病,适度运动。立秋后湿热仍没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

他建议,入秋后,人们的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以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为标准。

通讯员 汤红芳 蒋敏

记者 张庆萍

编辑 晴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