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是很好的养生方式吗?
“书法可以养生,令人知之者少矣”
书法被认为是养生之首,自古就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道出的正是书法与养生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民间有一句俗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什么是相?相就是姿势。练习书法,要胸张背直,头端正,并稍微向前倾斜,人体在站立之时,双脚要自然放开与肩同宽,两肩均要平直,使胸与肺有舒展自如的余地。在练习书法的时候,因手腕着力运动笔管,往复伸屈,心搏犹如钟摆一样地自然运动,故上肢的运动,能与心搏协调配合,就好像中医中的推拿按摩。在书写的运笔过程之中,通过五指执笔,以五个手指反复运动来调和气血,活络关节,平衡阴阳,有益于身体的活动能力,从而达到身体内在功能的调节,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人体大脑的新陈代谢,更有利于人体增强内部“老年素”的排泄作用。
练习书法不仅要展纸、研墨、挥毫、书写,还要用心、用神、用气。每日握笔练习,开卷书写,端坐凝视,专心致志,对身心必然有益。写字时头正、肩松、身直、臂开、足安;执笔则指实、掌虚、掌竖、腕平、肘起。一身之力由腰部而渐渐过渡到肩、肘、腕、掌,最后贯注到五指,运行于毫端。书法,就是要你的情感通过笔端发出来,气通则身心愉悦,身心愉悦则身康体健。
书圣王羲之作品:《兰亭序》
具体来说,练习不同书体,还能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不知是否有道理。
楷书: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着稳重。练习楷书需沉着稳重,心平气和,且用丹田之气。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冠心病、高血压、心率紊乱患者的心理调节。提醒,这不是药,需要静心、慢养。心病是人之大病之首,楷书一笔一画的平和,养心有益。
行书:书体如行云流水,轻松自如,对抒发灵性,培养人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很有帮助,适合于忧郁症、有强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脑血栓患者练习。书法怎么都像是中医。
草书:体态放纵,潇洒自如,笔势连绵回旋,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风驰电掣,一气呵成。尤其适合精神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 ,而不适合于焦躁者练习。其实草书外表狂野,其实内在也是有中和之气。
隶书:书体从容舒展,个性鲜明,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练习隶书需要心平气和,四平八稳。对于调节焦躁不安,固执偏激的情绪有帮助。多练才有效果。
篆书:严正安稳、行笔舒缓,转折平和,尤适合于焦虑、紧张和躁动者练习,有利于调节心理,适合于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辅助治疗。
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古籍记载仓颉造字,但字与书体的形态反映了造字者对事物的艺术构思和精神情感的寄托。唐代虞世南《书髓》说:“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而成形。”篆书形态古雅、质朴;隶书圆浑、秀美;楷书严谨、鲜明;行书洒脱、烂漫;草书飘逸、奔放。它们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表现出节奏化了的自然美。其正如《淮南子》中说的“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都使人感到美的享受。当你书写时产生的快感、创作时产生的欢愉、作品发表或展出时得到的回报,种种美的信息,会刺激大脑分泌良性物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帮助。为什么在社会发展极速的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书法之所以越来越备受重视,就是因为书法不仅是艺术,也是修身养性的一项运动。如果你年轻没有意识,中年之后,你慢慢就会被书法所吸引。
书法体现了形神共养的统一性。“形为神之宅”。形体的养护在于动,动以养身,静以养心。执笔时,指实、掌虚、腕平的姿势;书写中悬腕、悬肘,不断前落后顾、左撇右捺、上折下弯的运动,不但调节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经,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运动,而这种运动是舒缓的、非剧烈的;是适度的,非超常的。书法体现的这种适度运动,贯穿了“摇筋骨、动肢节”的导引内涵。
总之,无论练习哪种书体,都是遵循心平气和,健身养心为一体,循序渐近。练习书法,其实就是调理和改变人的生活习惯和养生规律,让生活节奏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