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有的名人为啥活那么长?看孔子、苏东坡与伊丽莎白的养生
说到这个话题,也许很多的朋友认为,养生有啥可说的,实际上则有很大的不同,养生也就意味着你的生命的延续的更长些,生活的更加有滋有味些,你说有没有养生的必要,先不说那么多了,先看看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是如何养生的吧?
首先我们先看看养生是什么?该如何养生?
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而古今中外都有养生的健康文化。
孔子。养生重在“三戒“。孔子不但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而且还是一位养生专家。史料记载,孔子享年72,在那个时代,这己经是非常长寿了。孔子曾说,君子有三戒:少年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在这个时期,过早的进入性行为,对自己身体发育极为不利,并且还会影响
今后的身体状况。现如今,有的孩子早熟,缺乏必要的社会经验及精力,偷吃禁果,甚至更严重的后果,便会毁掉了自己的一生,血气未足时,应戒之在色。“斗”,是指喜欢“斗气、斗勇、斗胜,在此阶段,要克服争强好胜的心理,保持乐观心态,这样才能延长寿命。到了老年,血气既衰,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此时要戒之在得,不要再去过分追求什么,一切以身体为重,不在看重得与失。
苏东坡。苏东坡有四味长寿药,一曰无事以当贵。自己的心情一定要潇洒大度,随遇而安,不要太过分去在意荣辱得失。想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就多,保持一颗平常心。对于老年人,这有助于身体健康长寿,对于年轻人,有利于心理健康,提高自己抗挫折的能力。二曰早寝以当富。对于我们来说,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早睡早起,比获得任何财富都要更加宝贵。三曰安步以当车。这告诉我们,不要过于讲求安逸,能走路就不要坐车,能走楼梯就不要乘电梯,生命在于运动,劳逸结合,健康长寿。四曰晚食以当肉。苏东坡认为“人应已饥方食未饱”。饥饿了以后再进食,即便是粗茶淡饭,其香甜可口会胜过山珍海味;吃饭时不要吃得太饱,如果吃饱了还勉强进食,即使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也难以下咽。
季羡林。季羡林是北大的教授、著名学者。90多岁仍身体硬朗,思维敏捷。在问及长寿时,季老说,“没有秘诀的秘诀”,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安时而处顺”。生活一切要顺其自然,特别是在养生问题上,不要有那么多禁忌,不要给自己设置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更不要刻意地强迫自己做那些难以做到的事。保持精神愉快,乐观豁达,吃的下,睡得香,有问题设法解决问题,有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干什么都要专心致志,心平气和,怎能不健康长寿?季老强调:“人的一切都需要合乎自然大化,顺其自然,不大喜大悲,不多虑,最重要的是多做点有益的事。”
他在《老年读老》一文中这样写道:“人们有了忧愁痛苦,如果不渐渐地淡化,则一定会活不下去的。人们逢到极大喜事,如果不渐渐地淡化,则必然会忘乎所以,高兴得发狂。人们进入老境,也是逐渐感到的。能够感觉到老,奇妙无穷。人们渐渐地觉得老了,从积极方面讲,它能够提醒你:一个人的岁月绝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抓紧时间,把想做的事做完、做好,免得时辰一到,后悔莫及。”养生特别注意的是要调养精神。精神内守,心神安宁方能五脏安和。淡泊宁静,清心寡欲,情绪稳定,就是应该正确对待事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争名利,避免不良的心理冲突,使心神安定,提高体质,健康长寿。季老也是在用事实来验证了“淡泊、宁静”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是养生中的秘笈。
。现任英国女王,英联邦元首、国会最高首领。饮食上,女皇可以很好的控制食欲。每次在宴会上需要表现出每时每刻都在享用美食的感觉,但其实女皇每样只会慢慢的只吃几口。女皇一般也不吃鱼,贝类的食物,只吃小片的羊肉等,但是会配上许多的蔬菜,并使用少量的香料、调味品或橄榄油。女皇也会喝少许的酒类饮料,但是她不会饮超过一杯的酒类饮料。女皇每天的行程非常紧张,但还是会利用仅有的5分钟的休息,脱掉鞋子,把脚抬高,然后喝上一杯茶,借填字游戏来松弛情绪。或者是轻松地坐在椅子上,缓缓地做头部回转运动,消除颈肩部的僵硬感。对睡眠来说,不管在国内外,她都会保持一贯的就寝习惯:晚上 11点以前就寝,清晨七点半起床。
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许许多多的名人有自己对于养生的看法和见解,可能互相之间有或多或少的矛盾,但我觉得,自己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并非所有的都适用于一身,这些可以拿来借鉴,学习,但不要完完全全的照搬硬套,不仅没有照顾好身体,还影响了生活。
读完之后,朋友,你认为该如何养生自己呢?说出您的想法或者意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