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厕所犯4个错,危害跟随一生!第一个不少人就犯了,希望赶紧改
你有算过吗,如果按照我们每人每天上厕所8次来算的话,我们活到80岁,那上厕所的次数就有:
8(次)*30(天)*12(月)*80(年)=230400(次)
如果每次平均5分钟,那就有:
230400*5=1152000(分钟)
即19200个小时,即800天,即2.2年。
惊不惊讶,你竟然有两年时间呆在厕所里~
可就在这小小的厕所,人生的“两年”里,有些错误,却有90%的人都在犯。
上厕所时,常犯的4个错误
1、看书、玩手机
蹲便时看书、玩手机,同一时间做两件事,怎么想都是赚了,另外,比起干蹲着,玩玩手机打发时间,显然要有趣多了。
但是,很多人就因为这样,一不小心就蹲了个半小时以上,那可就大大不好。
厕所是一个密闭的空间,若长时间待着,容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氧,还会使得盆腔静脉血回流受阻,诱发痔疮。
一心两用,注意力被分散了,会降低肛门肌肉的精密控制,让直肠失去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久而久之,可能诱发习惯性便秘,严重时,还可能诱发肠癌。
一些排便困难的人,还容易抑制“便意”,导致条件反射消失,蹲再久的马桶也无济于事。
建议:排便要尽快,最好不要超过5分钟。排便时,手里不要拿任何娱乐的东西,一心一意排便,费不了你很多时间,要着实无聊,不妨,额,看看你的便便?
2、小便后用纸擦
很多女性朋友在小便后,会用纸巾擦拭下体。这样做,固然能让下体瞬间变得干爽,但是!你用来擦屁屁的纸巾,卫生确定过关?
当前,不少卫生纸都可能是再造纸,其本身带有大量的细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用它擦私处,无疑将这些细菌带到外阴和尿道口,长期如此,容易引发外阴道炎等妇科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
有人就要问了:不擦,沾在内裤上的尿液与私处直接接触,岂不是更脏,更多细菌?
这倒不用担心。
女性的阴道本来就有一定的自洁功能,而且,天天洗澡换内裤,小便后遗留下来的少量尿渍并不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影响。
说到这,有人又要问了:不擦,湿漉漉的多难受啊。
还真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主子。实在无法忍受一丢丢湿感的朋友,小编奉劝大家,真要用纸擦,一定要挑卫生过关的纸!
3、大便后由后往前擦
与小便不同,大便嘛,不说致病菌万万千万,单是沾在皮肤上,都是一阵......额,恶心。所以,纸巾在便便面前,小巫见大巫,该擦的还是要擦。
擦的时候,从前往后擦,这点还是主要针对女性朋友。
女性的私处可简单分尿道、阴道、肛门三处,按对致病菌的防御能力排行:
尿道 < 阴道 < 肛门
为了保护前方“脆弱”的尿道,后方“坚强”的肛门就要勇敢站出来,对付致病菌,降低感染风险。
至于男性朋友,由于尿道和生殖道都集成在远离菊花的独立棒状物体中,讲究没那么多,按个人习惯来即可。
4、如厕前后,洗手不认真
便后要洗手,很多人都知道。但便前洗手,却没多少人重视。
上厕所的过程中,双手会不同程度接触到内裤和皮肤,而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和娱乐之后,人的手上会沾上不少的细菌,若没洗手就直接上厕所,这些细菌就会沾染内裤和皮肤。
另外,有些人前后都会洗,但你确定,你洗干净了?
赶时间,随便搓搓,随便冲冲的人,想必不少。
小编支一招,洗手时,不妨记:十指、十厘米、十秒钟。
具体做法:
湿润双手,取肥皂或者洗手液,双手搓揉使之起泡,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范围为双手十指,手腕及腕上10厘米,搓洗时间不少于10秒,流动水冲洗干净,最后擦干或者烘干。
蹲和坐?解锁如厕正确“姿势”
蹲和坐,各有优缺。
蹲便:更符合人体生理结构
若从生理结构来说,其实蹲便更适合大家。
“人的生理结构中,有一个肛肠角,理论上,它越大,直肠越直,排便越顺畅。
如厕姿势中,蹲便能让肛肠角达到100~110度,而坐便大约是80~90度,孰优也就一目了然了。
另外,蹲便时,腹部的挤压,能促进排便,减少腹部用力,有缓解排便困难的作用。
但是,利弊并存。
下蹲时,盆底部的支撑结构受到的腹内压会比坐着时更大。时间长了,持续增加腹压,对于盆底部支撑结构本就薄弱的人来说,如老年人,会更容易引发脱肛、痔疮及直肠、子宫脱垂等疾病。
下蹲过久,还会让血液回流不畅,蹲后起身出现眩晕、下肢麻木、无力的情况。
坐便:适合特定人群
与蹲便对比来看,坐便更适合某些特定人群,如体力较弱的中老年人,静脉曲张患者,坐比蹲对腿部和膝盖的压力要减少很多。
同时,坐便时,下肢弯曲度在90度左右,不会造成血流障碍,也不会使血压有明显波动,可避免蹲后带来的头晕、无力等不良影响。
但是,坐便时,腹部没有朝下的重力作用,排空的时间会更长,也更耗时。时间长了,增加痔疮发病也不是不可能的。
上厕所时,动一动
既然上厕所,不给看手机,又不给看书,读报,干蹲五分钟,那得多无聊啊。
莫慌,小编给大家蹲便找了点小事做。
腹式呼吸
很多人上厕所,习惯憋劲,尤其是排便困难的人。
但反复的憋劲,容易使胸腔和腹腔内的压力猛然增高,就可能对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和痔疮病人造成危险。
即便是没有以上疾病的人,也会因为憋劲,减弱肠道在排便中的主动收缩能力,导致或加重便秘,甚至造成肛门脱垂。
这里大家不妨试试腹式呼吸。
做法:吸气时,把肚子鼓起来,呼气时,肚子凹下去。一吸一呼,注意缓慢节奏,能让腹部的脾经和胃经活跃起来,促使肠道蠕动,平缓排便。
捻压虎口
虎口是指手背处、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部位,其正中间有合谷穴。
做法:如厕时,可将两侧虎口交叉,大拇指在上面的手稍用力,大拇指从手腕部向虎口沿食指边缘捻压,每侧30次,左右反 复交替。捻压的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路线,坚持做,有助于排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