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养生:药店5种常见中药,助你健康度夏!
7月17日迎来今年入伏第一天,药师提醒,为祛暑热,此时节大家可注意饮食调理,早晚食粥,午餐喝汤,日常多食新鲜果蔬。
7月17,初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已经来临了~除了天是真热,夏季雨水充沛,空气燥热而潮湿,是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
中医认为脾为土,与自然界中的长夏(夏季最炎热的大暑)相通,喜燥恶湿,这就意味着夏季选择养生的中药要以健脾祛湿为主。加上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炎热的天气最容易耗伤人的心气和津液,所以除了健脾以外,还有注意养护心神和保护津液。
另外,夏季人的阳气旺盛,浮越于外,容易被外邪所伤,所以保护阳气也至关重要。夏天开空调吃冷饮,很容易感冒腹泻,我们该如何利用小小的中药来调节身体,保护自己呢?
1西洋参:清热生津
西洋参,性味甘,微苦,凉。归肺心肾经。西洋参不仅能补气,滋养心肺,还能养阴生津、清热,对肺虚咳嗽虚火内生有很好的调理功效。
相比于人参,西洋参不热不燥,也不会引起血压的升高,最适合气阴两虚的人。凡不适合用人参或者红参来治疗和补虚的人,都可以选择西洋参。而《本草求原》中记载,西洋参还能凉心脾、降火消暑、解酒。因此,非常适合夏季选择食用
推荐:西洋参3g,麦冬10g,五味子6g。泡水喝,一天一剂。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用于暑热伤津,耗气伤阴证。可见咽干口渴,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的伤暑症状。
2茯苓:利水渗湿
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
本品甘能补脾,淡能渗湿,作用缓和,无寒热之偏。加上它药性和平,利湿而不伤正气,自古就被视为“中药八珍”之一,对人体有很好的调养效果,所以非常适合作为夏季的调理的中药。
推荐: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3g。泡水喝,一天一剂。
功效:益气健脾。
用于暑热引脾胃气虚证。可见不思饮食,面色萎黄,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3薏苡仁:健脾祛湿
薏苡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之功效。
薏苡仁即薏米,作为药食两用的食材,薏苡仁含有维生素B和多种氨基酸,能润肺清热,除湿消肿,是夏季最好的消暑除湿药材,帮助消除体内的湿毒,补充机体在夏季的体力消耗。
推荐:薏苡仁60g,扁豆20g,大米30g。先将扁豆和薏苡仁洗干净,用清水泡3-4个小时,然后和大米一起熬粥。一天一次。
功效:祛湿健脾,增强免疫力。
用于暑湿引起的不想吃饭,大便溏泄,或者皮肤瘙痒,有脓包结痂,或者腿部轻微浮肿。经常服用,也可以预防暑湿。
4香薷:发汗解表
香薷,性味辛,微温。归肺,胃经。可发汗解表,和中化湿。
本品有夏月麻黄之称,用于夏季乘凉饮冷,引起的外感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很适合现代开空调或者扇风扇引起的感冒,但香薷性温,不可久服。
推荐:香薷6g,扁豆9g,厚朴9g。煎服,一天二次。(扁豆先煎30分钟,然后再放入香薷和厚朴)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用于夏季风寒夹湿引起的感冒,或者急性胃肠炎症。可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口淡无汗,腹痛呕吐,胸腹闷涨的伤于阴暑症状。
推荐:香薷6g,扁豆花9g,厚朴9g,金银花9g,连翘9g。煎服,一天二次。
功效: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用于暑温初期,复感风寒。可见恶寒发热,无汗烦躁,面红目赤,口干口渴。
5藿香:化浊和中
藿香,性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功效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藿香主要含有挥发油,它的功效是可以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同时也有抗菌作用。主要用于夏季湿阻脾胃,胸脘闷涨,食欲不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及外感风寒,内伤暑湿的感冒。
推荐:藿香6g,佩兰6g,陈皮9g,薄荷2g。泡水喝,一天一次。
功效:清化暑湿,开胃增食。
用于夏季受寒、暑湿引起的胸脘闷涨,不思饮食,泛泛欲吐,或者腹泻。还有夏季经常服用,也可以预防感冒和肠胃炎。
如果寒湿引起的伤暑症状严重,出现头痛头昏,身体困重,胸服胀痛,呕吐泄泻,可以服用藿香正气口服液。
最后,提醒大家,“三伏天”时节,正是“暑、热、湿”三气相交之时,人体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状,如头昏脑涨、浑身乏力、没有精神、食欲不振等。建议大家早晚食粥,午餐喝汤,适当通过一些中药调理身体,亦有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