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最重要是收敛自己的精、气、神!

文 / 余莉开讲群书治要
2018-06-23 08:00
养生之道,最重要是收敛自己的精、气、神!

《群书治要》讲座第23讲04节

一个人说话太多了,他的前途一定不会太乐观,而且寿命也不会太长。因为中国人讲养生之道,话多会伤气,对人的身体也是有影响的。吉祥的人他往往说话都是很少的,他说话能说到点子上。养生之道,最重要是收敛自己的精、气、神!

孔子既读斯文,顾谓弟子曰:“小子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孔子读完这篇铭文,回头对弟子们说:“你们这些年轻人一定要记住这些教诲!这些话说得很具体又很中肯,说得合乎情理而又有说服力。”信实,这一段话,我们节取的这一句主要是告诉我们言语要谨慎,言多必失。

在《常礼举要》中也说:“口为祸福之门”,说话一定要谨慎,要经过一番考虑再说。这句话看起来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了。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大半都决定在口上。

所以在《易经》上讲:“括曩”,什么叫“括曩”?这个“曩”就是古人的布袋,把布袋的口扎起来,代表什么?我们人的口不要乱讲话,就像布袋的口用绳子给它扎起来,里面的东西就出不来了。所以说话一定要谨慎,不能够胡言乱语,言多必失。

在《易经》中还有一句话说:“躁人之辞多。”一个人说话太多了,他的前途一定不会太乐观,而且寿命也不会太长。我们观察一下,凡是遇到人就滔滔不绝讲得没完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烦躁之人,也就是心浮气躁的人,而且这样的人多半是前途不平,还会遭遇很多的挫折,想活到很高的寿命也不容易。为什么?因为中国人讲养生之道,话多会伤气,对人的身体也是有影响的。

道家就说,像我们人身体有精、气、神三种要素,那就是精神、气体、还有无形的神,这三种要素。那么同样的人应该都是一样的寿命,为什么有的人寿命长,有的人却寿命短?就像我们同样买了一部车子,按照道理说,这部车子的寿命,同样的车子的寿命应该是一样的,为什么有的车子可以用的时间很长,有的车子却寿命很短?原因就在于有的人注意保养,而有的人不注意保养。注重养生的人他的寿命就长,不注重养生的人他的寿命就短。所以道家特别强调养生之道,而养生之道的重要一条,就是要讲求收敛,收敛自己的精、气、神这三种要素。这种收敛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可以用功。

譬如说在夜晚睡眠的时候,古人教导我们不要仰着睡,要右卧如弓;不要张开口吐气,要吐得均匀,在白天也是如此。在白天没有必要的时候,要闭着嘴用鼻子呼吸,呼吸得要很均匀、很调和、很柔和。如果我们一个人心里不平和,很急促,或者是运动之后很急促地呼吸,这个对一个人身体里细胞的伤害和损失会很多。

所以你看我们现在的体育竞技,竞技体育都变味了,我们搞体育实际上是为的人身体健康,但是参加过竞技体育的运动员,多半身体受伤,寿命也不很长久,这就是体育的异化现象。那我们看中国古代的这些健身之法、养生之方,譬如说太极拳、八段锦,它都是很柔和的,它不是让你剧烈地运动、剧烈地停止、剧烈地呼吸,这个对人的身体实际上是有损伤的。所以古人的这个养身之道也被称为“内壮法”。外国人讲健美,把这个肌肉练得很好,看着很好看,中看不中用,为了练出这么好的肌肉,他还损伤了身体的很多组织,很多细胞也都受损。而中国古人讲内壮法,强壮的是内在的五脏六腑。

养生之道,最重要是收敛自己的精、气、神!

在做事的时候也要心里很镇定,不要浮躁。有些人一面做事,一面心里着急,特别是我们现在改革开放以来,都追求经济增长,向西方人学习,提倡深圳速度,做事要快。其实这个快就像《弟子规》上所说的,“事勿忙,忙多错。”愈快,事情愈多,愈容易出岔子、出漏洞,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

所以曾国藩教导子弟做事都要慢,要四平八稳,像大象一样那么稳重,说话要慢、吃饭要慢、走路要慢,干什么事都要慢,这样的人才有定力,有稳重感,让人生起信心。

有的人是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愈是不高兴还愈是在做,结果怎么样?自己的身心两方面都亏本,在遇到人的时候,就把心里面的一股闷气发泄出来,到处讲,这样受到的损失更大。你看人一讲话声音很大,说了很多,这个对自己的精气神都是一种损失。所以一个人要是真修行,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心里要很柔和,在生理方面也不会伤气。

所以古人说这个口,话说得愈少愈好。所以《易经》上说,“吉人之辞寡。”吉祥的人他往往说话都是很少的,他说话能说到点子上。说话的内容无非是要表达自己的心理,讲人、讲事,凡是牵扯到人与事,那就会关系到人的利害,关系到事情的成败,所以说话之前,我们要想一想,这些话说出来对人到底是有好处还是有害处。

有修养的人,他的脑子一转就知道了,没有修养的人,或是一时没有注意的时候,说话冲口而出,不知道无形之中其实已经给人造成了不好的伤害,所以有一句话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说话不要给人造成误会。

养生之道,最重要是收敛自己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