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样养生:天时地利人和

文 / 天际云健康
2018-04-05 10:00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养生节气。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二十四节气凝结着和谐统一、应时而动的智慧。而节气饮食讲究的就是应季和顺时,以饮食与时序协调。

清明这样养生:天时地利人和



“睡不醒的冬三月”已经让你的身体积累了不少毒素,清明时节要注重养肝和健脾祛湿。

我们来罗列几个清明时节养生要点,看到最后有福利哦!

1、早起一点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春日渐暖, 很多人出现了困倦、疲乏、昏昏欲睡,人们称之为“春困”。

清明这样养生:天时地利人和



现代医学认为,这是由于气候转暖后,体表的毛细血管因舒展而需要增加血流量,这时脑组织的血流量就会相应减少,脑组织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困倦、疲乏、嗜睡的现象。中枢神经的养分相应减少,所以人容易犯困。

但这并不能成为你睡懒觉的理由,因为你犯困不是因为你缺觉。若贪图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所以清明时节养生,一定要“早睡一点”早睡早起,迎接阳气。

2、多动一点

清明这样养生:天时地利人和



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静则养阴”,清明是昼长夜短,万物生发的季节,人的末梢血液供应增多,相信冬天手脚冰凉的女孩子,到了春天已经手脚温暖起来了,如果这个时候你的手脚还是冰凉的,那可要重视你是否严重的宫寒了。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增加户外运动,千万不要浪费了春天清晰的大自然气息,大自然是最好的疗养场所。

一周3-5次运动,根据自身体质来运动,运动可以行气活血,通畅经络。

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体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积极到室外锻炼。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锻炼前应喝些热水、牛奶、蛋汤等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

3、“好色”一点

清明时节养阳重在养肝,在五行中,肝属木,与春相应。在五色中绿色养肝,所以春天要多吃绿色蔬菜,特别是深色蔬菜营养更丰富,含有更多抗氧化的营养素。

为什么清明时节要“好色一点”?

清明这样养生:天时地利人和



(图片来源于:看水印)

按照中医五行理论,“青”色食物可以通达肝气,像应季的蔬菜,韭菜、春菜、香椿等绿叶蔬菜都是很好的护肝食物。

给大家分享几个春天常吃的野菜:

  • 荠菜:荠菜被古人称为“护生草”,认为其有济世护生的功能。荠菜入肝、肾、脾经,可利水、止血、明目,对尿道炎、尿路结石、前列腺炎、目痛、视网膜出血均有防治作用。荠菜味道鲜美,口感柔嫩,可焯后凉拌,也可涮锅、包饺子。

  • 马齿苋 马齿苋有“长寿菜”之称,入肠、肝、脾经,可清热祛湿、散血消肿、利尿通淋,可防治肠炎、痢疾、肺病、阑尾炎、痔疮出血、肾炎水肿等。马齿苋的常用食法是将其与肉末做馅,包馄饨、饺子食用。

  • 枸杞菜 即枸杞的嫩苗,入肝、肾经,可清热补虚、止渴、养肝明目、祛风、止带,可防治腰腿疼痛、视力减退、夜盲、春季肝火上升引起的头晕目糊等。枸杞菜可炒菜、泡茶、煮粥、做羹食用,尤其利于高血压、糖尿病者。

另外,每天一杯枸杞茶可以很好的保护肝脏的作用,简单易行。

4、祛湿防寒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多雨阴湿,特别是南方的回南天,身体如果被湿气入侵,轻则精神疲惫,重则发烧发热等。

清明这样养生:天时地利人和



湿为万病之源,体内湿气重的人身体会有两个典型的现象:

1)舌苔厚腻或者舌体胖大边缘有锯齿。

2)大便溏稀不成型,或者隔三差五便秘。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症状,比如疲倦无力,无精打采,特别困乏嗜睡;既怕冷又怕热;口干,口苦,口臭;浮肿,眼袋下垂;腰酸关节疼痛等十几个症状。

湿为万病之源,滋生百病,肥胖,便秘,肾虚......各种慢性富贵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背后的根源都和湿气有关。

清明是养生不可错过的时机,养生知识点:

1、早起一点

2、多动一点

3、“好色”一点

4、祛湿防寒

清明养生指南

清明这样养生:天时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