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多久最合适?为什么我越睡越累?
春天,一个睡不醒的季节,今天跟大家聊午睡。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可以看出午睡的地位。
但也有人说,我中午不睡觉,因为午睡后会感到头晕脑胀,疲惫不堪,更怕影响到下午的状态。
为什么同样是午睡,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呢?
午睡时间影响个人状态,和午睡的时间是有一定关系的。
睡眠,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厚爱」。睡眠由人体内的生物节律操控,属于人体生理上的一种保护机制。
睡眠也是有周期的,并由大脑进行操控,且跟随这年龄的增长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
非快速动眼睡眠期(NREM)及快速动眼睡眠期(REM),是人体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的两个时相,每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晚通常人体经历4~5个睡眠周期。
每一个睡眠周期中又有不同的睡眠阶段,主要是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和快速动眼期。
与晚上睡觉不同,午睡没有充足时间完成周而复始的周期式睡眠,所以,在哪个时期醒来决定着醒后的精神状态。
从睡眠规律上来看,人在入睡后30分钟内就进入了深睡眠阶段,此时正是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的阶段,脑组织的诸多毛细血管短暂关闭,流经脑组织的血液减少,人体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代谢也相对减少。
若此刻醒来,人体对大脑皮层的抑制还在,大脑供血不足会导致一时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身不适、头晕眼花、疲劳不堪等症状就会出现。
这种症状短可持续几分钟,长则可达半个多小时。
那么,午睡时间多长比较合适?根据睡眠周期,午睡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在10~30分钟左右较好。
另外,有人也指出,如果睡眠持续90分钟,醒来后抑制中枢神经的状态也不存在。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倘若条件允许,中午上床进行舒适又长久的午睡效果也是好的。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午休时间过长亦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严重还可能引发失眠。如长期如此,还会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物节律,不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