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食材,又是药材,采这味药的最佳时机到了

文 / 家庭中医药杂志
2018-03-06 16:00

既是食材,又是药材,采这味药的最佳时机到了

白蒿,前诸草生,其叶生挼醋淹之为葅,甚益人。

白蒿既是食材,又是药材。白蒿嫩茎叶可供食用。其茎叶入药称茵陈,也称茵陈蒿。明《本草蒙筌》:“茵陈蒿。随处俱产,太山者良。叶细青蒿虽同,叶背白色却异,秋后落叶,茎梗不凋。至春复发旧枝,故因名茵陈蒿也。”孟诜:春初,此蒿(白蒿)前诸草生,其叶生挼醋淹之为葅,甚益人。

药用茵陈

【性味】其性微寒,味苦,无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本品长于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疸之主药,单用有效。并治疗小便不利、湿疮瘙痒等,亦可与其它药组方使用。

【用法用量】内服6~30克。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应用】用于湿热熏蒸而发生黄疸的病症,可单用一味,大剂量煎汤内服。茵陈主要用于湿热阳黄之黄疸,黄疸属于阳黄者,可以用茵陈配合大黄、栀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显著者,又可与泽泻、猪苓等配伍。本来茵陈属于寒性药物,宜用于湿热黄疸病证,但是由于本品退黄疸之效甚佳,故茵陈配合温中祛寒之附子、干姜等温热性药物,用于因受寒湿或素体阳虚出现的阴黄病症,亦可以奏除阴寒而退黄疸的作用。足见茵陈疗效之卓著。

【药用价值】茵陈对防治肝病具有确切的疗效。现代研究进一步揭示出,茵陈具有利胆、护肝、解热、抗炎、利尿、降压、降脂、扩冠、灭毒、抑菌等多项功能。治疗甲、乙型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在万物复苏的春季,各种细菌和病毒开始活跃,茵陈应时而生,就是为了应对菌毒,这是自然的造化。

茵陈与白蒿的区别

除了茵陈药用、白蒿食用的区别之外,还有就是采收的时机的区别。

谚语说 :“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割了当柴烧。”时入正月,春风乍起,地气回暖之时正是采集茵陈的最佳时机,此时的茵陈为药中之上品。二月以后再采摘,药性渐差,却是食用的好时候,由于茵陈叶背发白,人们便习惯地称它白蒿。到了三月,枝叶渐老,药效渐失,菜食难嚼,割下来也就只能当柴火烧了,这时就称其为蒿。

这里还有个“华佗三试青蒿草”的民间传说。

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发现病人突然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服用,但用了多次,均无效果。

华佗又去问那个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啥时候的茵草,病人说是在三月里采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是三月茵草的效果。

第二年春天,华佗采集了许多三月茵草,果然治好了很多黄痨病人。而三月之后再采摘就没有功效了。

之后,华佗反复试验,实践表明,只有茵茵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所以取名“茵陈”。于是他编出歌诀提醒后人鉴别:“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采摘】

白蒿对环境和气候条件要求不高,生长范围极广,在我国,江南、塞北、中原、东部、西部、高原、丘陵、平原、草地都有生长。采挖白蒿,一般到果园、麦地、菜地、棉花地里,这里的白蒿比较鲜嫩。挖白蒿的工具可以是一把短柄的镰刀或者小铲子,贴着地皮齐根铲,如果不带根容易散叶,如果挖深容易带土。

备注:有说正月茵陈,有说三月茵陈。东西南北地域有别,不可拘泥于时间,都是讲在嫩苗时采摘。

家庭中医药2017年合订本开售啦!

家庭中医药合订本

1999~2017年合订本 (任选)

150元/年 2本/年

从2014年开始是全彩合订本

拍下时请一定标明需要购买的年份!

拍下未备注者随机发货!

请在微信公众号中关注“家庭中医药杂志”,点击任意文章文末的“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杂志及合订本。

全店88元包邮~

既是食材,又是药材,采这味药的最佳时机到了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2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马献军

本文编辑:桔梗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