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
日常养生与疾病预防紧密相关。二十四节气是养生重要节点,根据节气特点养生,对身体的保健作用事半功倍。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打春阳气转,从这一天起,气温开始回升,自然界阳气升发。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应顺应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饮食起居,使机体与外界和谐共处,以保证阴阳平衡,稳固身体健康内核。此节气人们饮食应少酸多甘、起居易晚睡早起、情绪应通达舒畅。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从这一天开始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季是二十四节气中非常舒适的一个节气,人们应根据春夏养阳等节气特征,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起居作息。在饮食方面应以健脾化湿为主,在起居方面应做到每日早起穿衣。
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从节气上讲,惊蛰预示着冬季蛰伏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开始频繁活动,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阶段。伴随万物欣欣向荣,细菌和病毒也比其它季节更加活跃。此节气人们应该拒绝重口味食物,懂得借助运动让体内阳气生发,学会调节自身情绪、重视保暖。
春分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自春分之日起,阳气将逐渐生发胜过阴气,天气开始回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开始增多。此节气人们的养生原则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要顺应天地节气变化的自然属性,当春季来临,人体的起居坐卧、吃穿住行、内心情致都要尽量符合春天的季节特点。
清明
每年清明节,中国很多地方仍旧保留着古人禁火冷食的习俗。所谓寒食,就是不用加热的食物,像子推饼等面食,都是遵照了这一习俗衍生而来的清明节特色小食。另外,青团也是清明节的传统特色小吃,这种用雀麦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的食品,不仅味道清香、清新败火,而且具有健脾胃的功效。
谷雨
谷雨节气,气温开始缓步回升,降雨量增多,日照更强。此时日光性皮炎、湿疹等疾病开始多发。同时,与脾虚相关的疾病开始抬头。此时如饮用冷饮易对脾胃造成伤害,对脾胃的伤害不仅会加重皮肤类疾病,而且到了夏季以后,胃肠炎也易反复发作。所以此时人们应多食用薏米、红豆等食物。
立夏
随着立夏来临,降雨开始增多,日光性皮肤炎、过敏性鼻炎等春季高发疾病仍会继续持续,而湿疹、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开始频发,其中脾胃虚弱者尤其需要注意。另外自立夏以后,人们易心火旺盛,故在饮食上应注意“少苦多辛”。所谓“少苦多辛”,即慎食苦味食物,多食辛味食用。
小满
小满节气,气温持续升高、湿气逐步加大,湿疹、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开始高发,部分人群皮肤表层还易受到外部感染,长出疖子。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易在脖子后方长疖子。此时人们可以用野菜熬水、用蒲公英泡茶饮用,或者用藿香正气水清洗皮肤,此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皮肤受到外部感染。
芒种
芒种节气天气炎热、出汗增多,人体全身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人的面部周围神经血管受到冷刺激后容易引起痉挛,出现血循环障碍,导致面瘫;而且因天气炎热,很多人常常将空调温度开得很低,长期冷热交替极易患上空调病。想要预防上述疾病,应尽量避免冷热交替。
夏至
夏至天气愈发炎热,人们开始大量流汗,或在洗澡后毛孔张开时,身体需要散热,如果此时直接吹空调,会使人体散热机能降低,扰乱身体的生理规律,导致身体免疫功能降低。此时病毒易趁机侵入人体内部,从而引发“热伤风”感冒。另外随着日照增强、紫外线愈发强烈,日光性皮炎极易频发。
小暑
进入小暑以后,气温再一次显著升高、降雨进一步增多,人体内的阳气较为旺盛。此时人们在起居上宜午休,帮助自身恢复身体疲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清补,同时,人们饮食不应过咸、过甜。饮食过咸,年龄大者,活动量小,会使血压升高,而吃甜食过多同样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大暑
大暑时的炎热天气不仅会使人感到身体疲劳、食欲下降,还经常会使人“肝火”妄动,预防“情绪中暑”,首先要做到“心静”,越是天热,越应做到心平气和,以避免不良情绪影响。
大暑时人经常会感到酷热难耐,潮湿闷热的天气极易引起人中暑。因此,此节气防暑降温是养生重点。
专家支持:东直门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刘敏、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医生赵志付、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科主任徐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中医科主任李敏、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高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营养科主任李缨、东直门中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刘敏、广安门中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杨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于国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