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传播途径是什么,艾滋病怎么治疗
艾滋病相对于癌症来说,可能艾滋病是一种更加让人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绝症”。在大部分人的眼里,艾滋病是一个黑色词,人们总是会把艾滋病和吸毒、嫖娼等罪大恶极的罪名捆绑打包在一起。
相对于艾滋病病人来说,癌症病人或许是“幸福”的,因为癌症病人能得到所有人的同情、理解、关爱和帮助;但是对于艾滋病病人来讲,疾病本身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道德的绑架, 甚至是一种耻辱。艾滋病病人不但需要忍受疾病带来的折磨,还需要忍受来自外界的歧视。
什么是艾滋病?自从一九八一年开始,每年的十二月一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极具危害性的传染性疾病。而在日常中,艾滋病是能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传染的,艾滋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为: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与艾滋病人的正常交往或者是共同生活中,是不会感染到艾滋病病毒的。
关于艾滋病传染途径常见的误解:
第一,同吃会传染艾滋病
错!相信很多人还记得艾滋病患者往大盘鸡、烧烤、凉菜上滴血液传播艾滋病这个谣言。艾滋病病毒在离开人体之后是相当脆弱的,无法继续增殖,也很容易在烹饪过程中被空气、高温、调味料,或者是被吃下后遇到的胃酸破坏。所以,同吃并不会传染艾滋病。
此外,还需要注意是是:空气、水、蚊子等都不是艾滋病传播的媒介,一起吃饭、握手和亲吻脸颊、公用洗手间也不会传染艾滋病。
第二,同性恋是艾滋病的元凶
在当今社会,人们基于对艾滋病与同性恋的认识的不足,不少恐惧艾滋病的人士将艾滋病的传播归咎于同性恋者,并产生了恐惧同性恋的歧视心理。
同性恋者是比异性恋者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然而,目前同性恋感染者的数量远远低于异性恋感染者。所以,将艾滋病的传播完全归咎于同性恋者的观念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
无论是在异性恋还是同性恋人群中,都存在生活淫乱者,也不乏洁身自爱者。而将同性恋与艾滋病等同起来,更是对同性恋人群的偏见与歧视。
第三,献血、输血会感染上艾滋病
献血不会感染上艾滋病,输血却有一定的风险。献血使用的采血针、血袋等医疗器械都是一次性的,所以不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但是,人体在刚刚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时候,现有的技术不能检测出血液中的病毒,这就是平时所得“窗口期”,也就是说,如果在窗口期去献血,是无法检测出来的,而献的血有可能被使用,导致感染。
检查出来艾滋病是不是很快就会死?错!随着抗病毒药物的不断研发,在发现艾滋病之后及时进行治疗,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用药,有可能控制体内病毒数量,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相反,在得知有艾滋病之后自暴自弃,或者是用药不按时按量,体内病毒数量增加,出现耐药性,病情加重,甚至是治疗失败。
反复发烧、乏力是患上艾滋病了吗?艾滋病病毒有很长的潜伏期,因此不少人在感染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的症状。而有些人在感染后的几周内就会出现症状,首先出现的症状和流感或单核细胞增多症很像,比如高烧、乏力、皮疹和喉咙痛。这些症状通常在几周之后消失,并且在随后的几年内都不会复发。所以,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的唯一方法就是病毒检测。
艾滋病的临床分期有什么?我国将HIV感染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左右。临床主要表现: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无症状期:可从急性期进入此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此期。
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此期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艾滋病如何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艾滋病的治疗目标是:
第一,减少HIV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减少非艾滋病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使患者获得正常的期望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第二,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下限并减少病毒变异。
第三,重建或者维持免疫功能。
第四,减少异常的免疫激活。
四五,减少HIV的传播、预防母婴传播。
在艾滋病携带者或病人中,有不少人是被动感染的,他们承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因此,我们要消除恐惧艾滋病、歧视艾滋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