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名医用了两味药的方子,就治好了自己亲人的病!

文 / 医者荣耀
2017-09-11 06:53

名医叶天士曾说过“医不治己,旁观者清”,意思是说医生不给自己及自己的家人看病,因为看病需要医生十分冷静、客观地观察病情,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病人是自己或者自己的近亲,就容易“关心则乱”。所以,只有作为旁观者,医生才能正常发挥。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有一些名医的艺术高超,有时给自己的亲人看病对自己的水平发挥也不见得有什么影响。今天就介绍清代名医林佩琴为自己的叔叔治病的故事。

话说名医林佩琴有位叔叔得了胃脘疼痛的疾病,几番找了大夫来治,都没有治好。要么是吃药就好,停药就发作;要么是才好一阵子,过一阵子又犯病。每次发病都觉得都胃脘部十分疼痛,触碰不得。

这个名医用了两味药的方子,就治好了自己亲人的病!

林佩琴的叔叔实在没办法,便找到了林佩琴说:“叔叔知道你们当大夫的有自己的规矩,不能给自己和亲人看病,可是我这病几经波折都没有治好,实在是没办法才来找你啊!”林佩琴听了,既是好笑,又是担心说:“规矩是人立下的,而且是死的,叔叔为什么这么拘泥呢。何况那种规矩是为了防止大夫感情用事,诊断出错。侄子虽然算不上大医家,但是遇事冷静还是做的到的。”

林佩琴简明扼要地询问了一下病情,并伸手摸了摸他叔叔的胃脘部,稍稍一碰,他叔叔就痛得叫了起来。林佩琴心想,这必是实邪阻滞导致的。一切脉果然脉象细而涩,正是血瘀气滞的征象。

然后问他的叔叔之前的大夫开的药方带来了没有,他叔叔说带来了,于是将方子都给林佩琴看了看。林佩琴一看,第一个方子上是一服香砂六君子汤,但是去掉了白术,加了煨姜、益智仁。这个方子虽能健脾理气,但是对瘀血的作用不大。于是问他的叔叔,这个方子吃后病情怎么样?叔叔说:“疼痛是缓解了不少,上次稍稍劳累就又犯病了。”可见第一次的方子,治标不治本,都说有形之邪,可阻挡无形之气,这气滞当是瘀血引起的,行气止痛是治病不治本,所以遇劳容易复发。

这个名医用了两味药的方子,就治好了自己亲人的病!

接着林佩琴看了看第二个方子,基本没什么变化,多了个“吃盐炒蚕豆”,于是又问叔叔吃后的效果怎么样,叔叔回答说:“疼痛有时发作,有时停止,总的来说比之前疼痛要好些了。”林佩琴心想:古人说大多数豆子都有闭气的作用,唯独蚕豆能行气,盐炒后咸能行血,这时的疼痛时发时止,可见行气活血方子选对了,只是力道不够。

看到这里林佩琴笑了笑,胸有成竹地告诉他叔叔:“你这病是血瘀气滞导致的,容易复发是因为之前的医生从理气入手治疗,治标不治本,所以才停药就复发。第二个方子药用对了,可惜药力不够。我给您开个小方子,保你药到病除。”只见林佩琴只写了两味药:五灵脂(酒研)、蒲黄(炒香)。这两味药等分,每次用两钱,加酽醋调和,熬膏,加一碗水,煎剩七成,饭前服用。

这个名医用了两味药的方子,就治好了自己亲人的病!

林佩琴的叔叔,心里犯了嘀咕,问道:“这方子也太简单了吧,你确定我这拖了这么久的病能治的好?”林佩琴说到:“叔叔可不要小瞧了这个方子,这可是个名方叫‘失笑散’,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子,对于您这种瘀血疼痛十分有效。”林佩琴的叔叔,还有些迟疑,但想着也是自己没办法找上门的,就没有多说什么,想着先回家喝了试一试。没想到的是,回家后服用几剂后就好了,后来也没有再犯病,林叔叔在心里默默地为林佩琴的医术点赞。

(本文为原创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