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情绪波动大的青春期孩子?大牌专家为你支招

文 / 走进育儿
2022-04-01 00:32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往往会遭遇心理健康问题,家庭因素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项专项行动中的“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和“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均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作出了要求,提出“关注家庭成员心理状况,家庭成员之间要平等沟通交流,尊重家庭成员的不同心理需求”“注重教养方式方法,既不溺爱孩子,也不粗暴对待孩子,做孩子的倾听者,帮助孩子正确面对问题、处理问题,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本文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表现、成因和应对策略等方面,结合案例对青少年情绪障碍进行解析,期望对深受困扰的青少年患者及其家长有所裨益。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的情绪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自我形象不稳定、自尊心易受挫折、在乎别人看法、非黑即白、烦躁、易怒、冲动、叛逆、敏感、多疑等,具有发作急、变化快、起伏大、走极端等特点。

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来看,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发育特点是不一样的。

0~1岁的基本任务是建立依恋与信任关系,如果抚养者照料得当,婴儿可以通过哭声满足其所有需要,这就是所谓婴儿的“全能感”。如果这个阶段发育受阻,孩子容易出现分离焦虑,安全感缺乏。

1~3岁的基本任务是自主性的形成,孩子开始有了自我主张,行动无所畏惧。如果这个阶段发育受阻,孩子容易出现自我怀疑、畏手畏足。

3~6岁的基本任务是主动性形成,孩子做事情开始有目的和方向,想象力丰富,可以把所有的东西赋予生命,思维发散,有“十万个为什么”。如果这个阶段发育受阻,孩子容易出现自我价值感低、畏惧和退缩。

6~12岁的基本任务是学习文化技能,克服自卑,提高交往能力,通过成功获得胜任感。如果这个阶段发育受阻,孩子容易出现缺乏生活能力,有较多失败感。

12~18岁的基本任务是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形成自我同一感,社会角色和社会性别逐渐清晰,孩子不断探索边界和明确追求的方向,这个时期也是让大多数家长痛苦不堪的“叛逆期”。如果这个阶段发育受阻,孩子容易出现缺乏目标和责任感,彷徨迷失。

心理学家认为,人格的核心部分在6岁前已经形成,所以童年早期的抚养和陪伴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同时心理学家还认为叛逆是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能正确对待,叛逆越早,回归得越早。青春期的矛盾特性见表1。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表现

青少年情绪障碍常常表现为不开心,其特点是一阵一阵的,独处时更明显,容易烦躁,易发脾气,特别是在家里,一件小事就容易引起生气。

有时候会一个人偷偷哭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不想与同学交流、兴趣减退、成绩下降,常常又因为成绩下降感觉压力很大,难以应对。

有的孩子会通过用刀割手、抓自己未愈的伤口等方法来缓解心灵上的痛苦,严重时想法容易走极端,经常会想到死亡。他们根本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只是把死亡当作摆脱痛苦的一种方法。

孩子出现上述情绪问题时常常不愿意告诉家长,害怕父母担心或被父母责备,在家人面前表现得正常,因此家长也难以发现。直到孩子出现厌学或伤害自己的行为的时候,才引起重视。有时是老师发现孩子在学校里出现异常举动,家长才意识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仅少部分孩子会主动要求看心理医生,也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没什么大问题,就是不愿意上学,小题大做。调查发现,有七成以上的家长不知道孩子已经有自杀的意念,甚至有八成以上的家长把孩子自杀未遂归咎于偶然的意外。

一项针对我国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和湖北5省青少年的调查显示,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分别为15.42%、7.35%和3.56%;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自杀意念明显增加。22项研究中,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总检出率为27.4%,自伤与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的公共精神卫生问题。青少年是全球自伤发生率最高人群,自杀也已成为是青少年死亡的第3位主要原因。因此,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应当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成因

青少年情绪障碍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与遗传因素、神经发育、神经生化、社会心理因素都有关系。其中家庭关系在青少年情绪障碍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高家庭冲突和弱父母监护与儿童自杀、自伤有很大的关联。

青少年在有96较高家庭冲突或者父母对孩子关心爱护较少的家庭里,极易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一部分孩子容易把家庭矛盾归因于自己的错,于是过于乖巧和小心翼翼,常常会情绪忧郁、不开心。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的另一类情况就是变得调皮捣蛋、惹是生非,更有甚者报复攻击,出现品行问题,产生自伤、自残、自杀意念等。

一项纳入32篇文献、总样本数237 875人的研究表明,被欺凌、有酒精使用问题、朋友少或无、独生子女、父母文化水平较高等因素,可能是青少年自杀意念的重要危险因素。一项有关家庭关系、同伴关系和情绪失调对自伤行为影响的研究显示,家庭关系问题直接影响同伴关系、情绪失调和自伤行为,而情绪失调又是同伴关系、家庭问题与自伤行为的中间环节。

下述案例即为家庭关系问题导致孩子产生情绪障碍:

从家庭视角剖析本案例情绪障碍的原因

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应对策略

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应当着重从家庭视角来应对,需要孩子、父母与医生共同参与。

在家庭成员沟通中常常发现以下问题:家长压根没认识到孩子情绪问题与自己有关;父母会因为孩子出现情绪问题而暂时休战,一旦孩子情况好转,父母又恢复对立;父母主观愿意改变,但在生活中很难做到,因为其行为受原生家庭影响很难改变;有的父母方法不对,矫枉过正,适得其反……

如何应对青少年情绪障碍?

父母需要各自反省,找出自己的问题;发挥父母的榜样作用,身教重于言传;与孩子有效地沟通,建立良好关系是重要基础。在与孩子的沟通上,学会倾听,做到:少说多听,避免啰嗦;避免指责,减少炫耀;承认不足,虚心改正;善于表扬,关系为重。家长应当给予孩子尊重,让其有个人空间;不要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孩子身上,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过,一个孩子在不施加特别外力的情况下,都会顺着社会主流的方向发展。家长们往往是望子成龙的心态作祟,将自己未了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最终反而导致孩子出现种种情绪障碍。

希望家长们能够记住,首先是成“人”,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最终才可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