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不同心理评估方法的优与劣

文 / 中源讲健康
2021-06-16 18:34

什么是“心理评估”?在临床心理学中,与治疗同样重要的,就是准确把握患者(来访者)心理状态的“心理评估”。

为了进行临床心理学治疗,必须首先了解患者症状的内容和原因以及问题点,这样才能够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心理评估的方法包括行动观察、面谈以及心理测试。治疗者最重视的是患者第一次来访的时候,也就是“第一次面谈”。这对于随后的心理评估和制定治疗方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患者在回答问题时的表现,比如低着头一言不发,表情是否正常,反应是否及时,会不会突然哭出来,有怎样的行为动作等。

这些表情、态度以及言谈举止,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够比语言提供更多的信息。比如,如果患者穿着非常奇怪的服装,那这一点就需要特别注意。

也就是说,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察言观色,这是最重要的。

面谈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个人面谈、团体面谈,或者多个面谈者一起进行。虽然收集患者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但通过面谈进行的心理评估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统一性。

如果有3名心理医生在场,那么评估就有可能出现三种结果在心理评估中,与面谈同样重要的就是心理测试。

为了测试内心,人们发明了许多心理测试的方法。

心理测试中最常用的智力测试

大家知道在心理测试中最常用的是哪一种吗?答案是智力测试。或许大家会感到意外,智力测试怎么会是心理测试呢?

事实上,心理学是分析大脑软件的学问,因此对智力的检测可以说是基本中的基本。智力测试是20世纪初,法国文化部委托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奈(1857-1911)和迪奥托尔·西蒙开发的测试。

以此为基础,日本开发了“田中一比奈智力测试”,美国人德怀特·韦克斯勒则将其改编为WAIS(韦氏成人智力测试)经过多次的改良,一直沿用至今。

智力测试最早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务教育得到普及时,用来对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发展进行的测试。

首先假设5岁的孩子应该了解哪些内容,7岁的孩子应该了解哪些内容,以此来制定问题,然后根据儿童回答的结果来判断其智力年龄(精神年龄),将智力年龄和实际年龄对比,得到的数值就是IQ(智商)。

比如,一个实际年龄8岁的儿童拥有12岁的智力,那么他的智商就是150。不过,现在的科学家对精神年龄的意义持批判态度,并且提出了智力偏差值的概念。

比如偏差值60的人IQ为110,偏差值50的人1Q为100。以此类推,偏差值40的人IQ就是90,偏差值80的人IQ就是13。

不管怎样,比奈是为了了解儿童的智力发育情况而开发的这个测试,但后来出于对成年人智力标准化的需求,又诞生了以成人为测试对象的韦氏成人智力测试WAIS。而成人智力测试由“语言测试”和“动作测试”组成,“语言测试”包括知识和单词、近义词、理解等,以在学校学过的问题为主。语言测试中也包括数学问题。“动作测试”包括绘画、排列、积木、组合、符号、迷宫等,考察解谜能力。

测试的结果用各年龄段的智力偏差值表示,通过上述的内容对智力进行测试,所得到的数值基本上是公认准确的。

比奈发明智力测试是在1905年,WAIS的出现则是在1955年,尽管中间相隔了50年,但后者只是进行了少许的修订,基本概念是没有变化的。

智力测试的局限性与新的评判基准

田中一比奈智力测试认为人类的智力发育和年龄有关,通过测试对象回答问题的多寡来进行判断。

WAIS根据各种各样的要素提出智力指数,综合这些指数来判断与年龄相应的位置。不过,在WAIS之中没有记忆测试。

因此,WAIS很难判断早期的认知症,因为其症状表现为患者的智力水平正常但记忆力非常差。

曾经有轻度的认知症患者要求做精神鉴定,于是医生对其进行了WAIS,测试结果的数值非常高。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早期的认知症虽然有记忆障碍,并且基于记忆的多次判断能力明显降低,但理解能力却没有下降。

在日本,对认知症的诊断通常通过长谷川式简易智力量表(MMSE)来进行判断。

因为WAIS的语言测试主要检查大脑颞叶的功能,动作测试主要检查大脑顶叶的功能,却没有针对额叶的检查功能。

而额叶的功能涉及多次的判断力和创造性思维,而这些内容很难进行测试。

比如某个脑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和手术后都进行了智力测试,因为结果几乎没有变化,所以大家都认为手术取得了成功。

但患者在手术后却出现了情绪低落和难以控制情绪的症状,结果不得不辞职回家休养。这就是额叶问题所导致的症状。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用到WCST(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

所谓WCST,就是让患者将看到的卡片按照颜色、形状和数量三种分类基准来进行分类,通过患者成功的次数以及是否能够记住之前用过的分类基准来进行判断。

另外,有的患者尽管在智力测试中取得不错的分数,但是却无法适应社会生活,这就涉及了一个新的概念BQ(情商)。

丹尼尔戈尔曼在其著作《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中为世人揭示了EQ的重要性。

EQ最早是约翰·梅耶和彼得·萨洛维两位研究者所提出的概念emotional quotient,并没有像Q那样的数值表现。一般来说,EQ具有5个要素:

1.了解自己的感情2.控制自己的感情。3.自我激励。4.了解他人的感情。5.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据说之所以会诞生EQ这个概念,是因为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高才生,在走上社会之后有15%~20%的人都没能取得成功。

由此可见,上述5个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很难在社会上取得成功,EQ测试虽然有许多版本,但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的测试或许在将来,EQ测试会和智力测试一样得到发展吧。

“投影法”“问卷法”和“工作检查法

心理测试的另一个代表,就是罗夏墨迹测试。从一个人如何判断随机的墨迹图形,来分析这个人的欲望和动机、看问题的方法,甚至处于无意识层面的不安和纠葛,等等。

测验共需要用到5张黑白图片和5张彩色图片。除了看到什么之外,还需要询问为什么会将这一部分看成这样之类的问题。

这是赫尔曼·罗夏(1884~1922)在1921年发明的测试,其基础是精神分析的手法。对于被测试人来说,不只是简单地看图片,还要回答其他一些问题,

比如墨迹的这个部分看起来是个人物吗?是男人还是女人?看上去像什么部位?你想起了什么人?和你童年时候的事情有关吗?诸如类能够引发自由联想的问题。

最终通过这些提问来找出被测试人是否存在心理层面的异常和性格的扭曲。罗夏墨迹测试的关键在于解释。

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积累,治疗者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观判断影响,从而难以对患者进行解释。

但这并不意味着罗夏墨迹测试的结果不够准确,因为在此之前有千百万人接受了罗夏墨迹测试,积累了相当多的数据,所以它是具有可信性的。

与其他的心理测试相比,罗夏墨迹测试调查的是无意识的最真实的人格,因此可以说是非常深入的测试。

历经这么长时间仍然没有被淘汰,而且还有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所以也值得我们了解一下。

罗夏墨迹测试所使用的方法又被称为“投影法”。“投影”指的是人类深层心理的反应。通过平时的语言和行为来分析这个人的反应和解释,掌握这个人行动与性格的无意识部分。

或许也有人认为这种分析不是很准确,但正如前文中提到过的那样,基于大量事实得到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投影法”除了罗夏墨迹测试之外,还要给被测试者看幅画,然后根据画的内容描述一个故事的TAT(主题统觉检查)以及让被测试者画一棵树。

再根据是否有树叶和果实以及树根的形状来判断其心理状态的“树木人格测试”。尤其是

“树木人格测试”,可以分析出被测试者的内在与外在、深层与表层的动机与心理。

除了“投影法”之外,还有“问卷法”和“工作检查法”。“问卷法”是以问卷的方式来询问被测试者的行动和经历。

因为其能够在统计学上证明可靠性,对被测试者进行客观的掌握自我状态量表是通过回答很多问题。

看其中有多少属于“自由的部分”,有多少属于“顺从的部分”,来分析被测试者的性格。

日本的YG(矢田部一吉尔福德)性格检查,根据抑郁性、循环性、自卑感、神经质、主观性、协调性、攻击性、活动性、乐天性、思维外向性、支配性、社会外向性这12个判断标准。

分别设置了10个问题,总共120个问题,对这些问题进“是”“不是”“不知道”三选一的回答,最终导出“平均型”“不稳定积极型”“稳定消极型”“稳定积极型”“不稳定消极型”5个性格类型。

而SCT(语句完成法测试),是提供一段不完整的文章,让被测试者自由填写语句将文章补充完整,以此来判断其心理及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也被分类为“投影法”,但实际上应该属于“投影法”和“问卷法”综合的类型,“工作检查法”的代表当属“内田一克列别林精神检查”。

在这个测试中,将人类的工作因子分为练习、疲劳、习惯、兴奋和意志紧张5个要素。

让被测试者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根据被测试者的平均工作量、计算的错误以及是否有漏算等情况,来分析被测试者的性格,比如一开始很认真努力的人,是否到了中后期就开始懈怠。

整体看来,心理咨询中的不同心理评估方法各有优劣,我们需要谨慎抉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