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和艾滋病专家联手,探讨HIV感染者的精神健康,助力实现第4个90%

文 / 医学界感染频道
2021-03-23 08:47

*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3月25日,空中课堂不见不散。

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越来越多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已达到了抑制病毒的目标,但这远非终点,许多HIV感染者仍面临着抑郁、焦虑、经济压力以及社会歧视等其他挑战。

基于这一现状,部分艾滋病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艾滋病防治的第四个“90”目标:确保90%得到病毒抑制的HIV感染者拥有良好的健康生活质量,其中包括关注精神心理健康。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19年在《柳叶刀》刊登的一项网络调查也提出了应关注少数人群的精神健康问题[4]

同时近期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 HIV 感染者合并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54%,是普通人群的7倍以上[2]。这些数据也提示,HIV 感染者的精神健康情况堪忧,问题不容忽视。

么HIV 感染者发生神经精神病症的因素有哪些?神经精神病症可能带来哪些危害?治疗期间哪种抗反转录病毒药物(ARVs)会导致相关神经精神病症出现/加重,应如何处理?

3月25日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与首都医科大学地坛医院张福杰教授、赵红心教授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石川教授一起共同探讨“HIV 相关精神健康的长期管理”。



扫码观看直播,了解更多HIV相关精神健康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与专家探讨问题,解决实践困惑,不见不散!

01

HIV相关精神健康发生因素及危害

感染HIV可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出现HIV 相关神经认知障碍 (HAND)、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病症,继而影响HIV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重要的是对感染者生活质量造成长期影响。

造成HIV感染者出现相关神经精神病症的因素比普通人更加的复杂,除个人、社会经济及环境因素外,还有HIV感染带来的疾病羞耻感、生理健康变化和不同ARV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02

HIV相关精神健康的长期管理

HAND 等HIV相关神经精神病症筛查及诊断是临床长期管理的重要开端,根据筛查情况需要进一步开展临床评估,同时结合精神科医师行为和药物干预等治疗建议,综合考虑HIV耐药、神经毒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方案,尽快启动治疗并是关键。

ART 相关神经精神病症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对真实世界临床护理及药物方案的选择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参考文献:

[1]European AIDS Clinical Society guidelines. Version 10.0 November 2019.

[2]袁清青,李芙蓉,阮艺宏,等。中国艾滋病患者群体中抑郁症患病率Meta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 27(1):45-49.DOI:10.13419/j.cnki.aids.2021.01.12

[3]Nel A, Kagee A. Comm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adherence. AIDS Care. 2011;23(11):1360–5.

[4]Paul Webster. UNAIDS survey aligns with so-called fourth 90 for HIV/AIDS. The Lancet, 2019, 393(10187), 2188

往期回顾

▶得了艾滋病还“伤脑”?可能是药物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作祟!

获取更多感染性疾病、肝炎及艾滋病等领域

最新文献、指南与前沿资讯

声明:本内容仅针对中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旨在向且仅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用于个人学习和参考之用。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勿参与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