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丑的人,最终会被进化淘汰?|心理科普:长相与心理安全感

文 / 第一心理
2020-03-24 17:38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近日,《科学进展》的一篇论文指出:“颜值低会被进化淘汰”,这一假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如何理解呢?

这篇论文中显示,BAZ1B的基因与面部发育有关,以此佐证了人类“自我驯化”假说。

也就是说,我们在社交或者选择伴侣时,会更倾向于选择面部表情看起来更加温和、好看的人。

对于“好看”我们有不同的定义和感受,但是为什么都更愿意与看起来更加温和的人相处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概念——“个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意思是个体在与他人接触交往时,常常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来形成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行为意向的推测与判断。

在与人交流交往时,我们会观察对方,与此同时,自己也会在内心对这个人形成一个判断。

而这个判断的第一来源,就是外貌外形。其中面部表情最为重要。

比如,一个人看起来横眉竖眼,怒发冲冠,我们就会把这个人和“害怕”这个情绪联系起来,进而内心拒绝与对方交往。

另一个人眼角低垂,眼神和善,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联想到“善良”这个词,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想要与这个人接触。

我们更倾向于同面部表情更温和的人交往,是因为这样的人能够令人感到更加的踏实。

攻击性比较低的脸,会给人更多的安全感,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面部恶人”很难被人喜欢。

因为我们都在寻求一个“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

安全感这个概念,最早见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精神分析的理论研究。

弗洛伊德提出了“信号焦虑”和“分离焦虑”等多个概念,简而言之便是:心灵上的焦虑和不安会导致一个人缺乏安全感。

斯洛指出: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心理安全感的是指的是内心平和、稳定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也需要心理安全感支撑。

影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安全感要素之一,就是交往对象散发出的情绪和状态,而面部表情则是集中反映一个人情绪和状态的地方。

换言之,我们会因为对方能够给我们一定的心理安全感而选择与对方交往。

丑,等于什么?

颜值即正义——这是很多人默认的一个道理。

如今很多人因为长相经历着社会的区别对待:好看就可以为所欲为,不好看连呼吸都不对。

越来越多的人把“丑”和对错结合起来,但这样的结合真的就科学吗?

我们更喜欢的交往对象是表情温和,外表和善的人。那长得不够温和的人就注定被大家所嫌弃吗?

高晓松曾经有个笔名叫做“矮大紧”,后来众多网友戏称这个笔名与他的长相挺配。

不少网友都常戏谑高晓松的长相,说人家不够好看,长相粗犷,更有甚者直接说高晓松丑。

背负着“丑”这个标签,按理说应该不受人喜欢,属于社会底层淘汰对象。

但实际上高晓松的粉丝群体极其庞大。这是为什么?

因为高晓松有才,内心美出天际。

在《科学进展》杂志中提到的,低颜值的人终究会被进化淘汰。也就是说,丑就意味着失去更多的机会,因此才会被冠上“淘汰”标签。

比如,你今天要去相亲,一个英俊潇洒,五官立体,另一个獐头鼠目,灰容土貌。那么长相更吃亏的那个就被你给淘汰了。

当你跟长相更好的那个在一起之后,你才发现对方满口谎话,不负责任,你就会把这个人也淘汰掉。

社会淘汰机制的存在是因为优胜劣汰,而劣的往往都是丑的那个。

丑陋的外貌可能会被淘汰,但倘若内心美最终也会是发光的金子,受人爱戴。

但如果内心奇丑无比,那么在淘汰机制下,不管重来几次,也注定会被淘汰。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sycho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