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映射下当今家庭教育的典范,你能找到电视剧里的自己吗

文 / 胖墩小康
2019-08-20 10:06
"

电视剧《小欢喜》正在热播,以北京某小区三户人家备战高考为线索阐述了在"一考定终生"大环境下不同类型家庭中父母、备考生、老师等不同身份者在高考这场战役里淋漓精致的写照。因备考的紧张和父母、孩子的思想差异导致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将中国式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法炮制般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小欢喜》映射下当今家庭教育的典范,你能找到电视剧里的自己吗

慈父方圆在对待儿子教育的问题上以圆滑诱导为主,面对管教儿子严格、铭感、专政但又疼爱儿子的媳妇和不爱学习、调皮捣蛋、又有自己爱好的儿子,他俨然成为了一个协调者,他向往安逸的生活,和睦的家庭,以慈父、好丈夫的形象努力的协调着整个家庭。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长大的儿子方一凡幸福而又自信,他被整个家庭的爱、关怀、理解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围绕着,自己也善于和父母沟通,巧言善变加上父亲方圆一旁的周转,整个家庭基本矛盾较小。典型的"虎妈猫爸"式教育。

《小欢喜》映射下当今家庭教育的典范,你能找到电视剧里的自己吗

乔英子小时候父母离异,跟随妈妈长大。母女在女儿每次考试的分数上经常性吵架。母亲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一个人身上,做早餐(海参、燕窝、保健品)样样俱全,对女儿生活和学习无微不至。与此同时也把诸多的压力带给了女儿,吵架的升级就是唯一的结果。英子渴望爸妈复婚,因为她和很多孩子一样,一个完整的家庭胜过清华北大。爸爸爱女心切,偷偷给女儿开小灶,带着英子放飞自我,参加天文馆解说员,瞒着妈妈随女儿心愿把高考志愿填了南大。典型的"离异家庭"式教育。

《小欢喜》映射下当今家庭教育的典范,你能找到电视剧里的自己吗

季杨杨爸妈全是行政工作人员,父母工作调动原因至使他成为一个留守儿童,在他高三的时候爸妈突然空降到他的身边。和父母从来都没有怎么交流过的他显的格外别扭,父母也没有办法理解他的行为和想法,两者之间缺少太多的交流是其矛盾的主要原因。他性格孤僻,很难靠近。处于典型的"留守"式教育。

《小欢喜》就是这样围绕这三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备战高考展开的。戳中了现实社会大多数家庭的教育方式,和观众达成了共鸣,引起了我们对于现代家庭教育方式的一定启迪。

《小欢喜》映射下当今家庭教育的典范,你能找到电视剧里的自己吗

乔英子母亲在和女儿的沟通育,逼的孩子只能和他吵架,也让其心理的怨恨越来越深。与其说是在爱孩子,倒不如说是在"绑架式"的满足自己的控制,莫名其妙的变得蛮横、强制、甚至"绑架"。总结原因也就是家庭的破裂,父母的离异使的母亲多年来缺少依靠,只能把所有的寄托都放在女儿身上,把女儿管的密不可分,导致英子不但没有感激,反而多加了些许对母亲的怨恨。试想,将自己的一生都绑架在孩子身上的母亲,怎么能容忍自己的孩子突然有了自我。这也许就是乔英子和妈妈之间最大的矛盾吧!也是很多单亲家庭的痛点所在。一个完整的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有绝对性帮助的。

相反方圆一家则在孩子的教育上显得睿智很多,遇到问题都能和孩子坐下来很好的交流沟通,父亲的睿智加上母亲的严厉,方一凡的成长显然是最幸福的。这同样也是中国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而季杨杨父母则更多的是理解性教育,他们在和自己6年里都没有打过交道的儿子交往时,尝试从儿子的兴趣爱好开始,把自己融入儿子平时的生活环境中,亲身体验,从而找到和孩子交流的话题,慢慢的两者之间解开了心结。

《小欢喜》映射下当今家庭教育的典范,你能找到电视剧里的自己吗

现实就像电视剧《小欢喜》一样的进行,诸多父母对待孩子教育问题其通病都是工作太忙。很多在孩子高三时空降的父母又怎么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倘若家长脾气稍倔,试问父母与孩子之间除了矛盾还有什么?

当家长们放下对孩子苦口婆心的说教,以理解者的姿态或是以好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两者克服孩子在学习上的困难,孩子也会理解父母的辛苦,并且愿意接受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孩子是单纯的代言人,他们需要的爱很简单,拿了奖状时有人分享、心情失落时有人鼓励、委屈时有家的温暖。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该有的陪伴是对孩子最长情的爱放一放手里的工作,陪一陪家里的孩子,让他在爱与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孩子的身心才会健康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