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跳楼自杀的少年:该反思的家庭教育

文 / 怀才不遇李秀才
2019-04-19 13:07

“如果你所谓的对我好都是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我宁可不要这种好!”

4月17日晚上,上海卢浦大桥一名17岁的少年跳桥自杀了。

17岁,5秒,一个青春少年用跳桥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从完整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把车停在停在路中间不停的责骂孩子。

孩子从车里开车门跑出来,从桥上跳下去,全程只用了5秒。

不知道是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才会让母亲生气的把车停在路中间不停的责骂孩子。

我想当母亲停车责骂时,这位少年心里应该非常的难受,也曾想过和母亲大吵一架。

他曾经也许这样做过,但是结果是无效的。

估计他也曾用过很多方法向母亲表达心里面的不满,但是一一无效。

最他选择了一跳桥的方式让母亲闭嘴。

永远的闭嘴了。

关于这件事让我思考更多的是家庭教育。

如果对中国的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考试,很多家长都会不及格。

毫不夸张的说有的甚至会得零分。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中国家长都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1 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

这里先说一个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常哥。

从小就在父母的棍棒之下成长。

小学时每次放学之后就不敢逗留太晚,要不然回家的话就会被父母棍棒伺候。

有几次一玩开心把时间忘记了,回去晚了。

我跟他一起回家,走到他家门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拿棍子在门口等着了。

那时候是夏天,第二天来上线看他的胳膊和腿都有被打过的印痕。

周末出去玩?不存在的。只要偷跑出去,回来就是棍子伺候。

现在他回想起来就会跟我说,那些把在为身上的棍子已经夺走了我童年时该有的乐趣。

说的时候眼神里还带有对父母的恨意。

对于教育小孩,中国家长都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

不打不长记性。

打了之后呢?

打了之后他会长记性的,站在家长的角度应该都是这么想的。

那对于孩子呢?

对于你经常性的毒打,孩子这么想呢?

有没有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呢?

你知道你的一棍或者一巴掌下去会对他们造成多大的伤害呢?

一辈子!对,你没看错,真的是一辈子!

17岁跳楼自杀的少年:该反思的家庭教育

2 习惯性的对孩子咆哮

本来想用“怒吼”这个词的,但是觉的咆哮这两个字更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

孩子早上赖床,咆哮!

出门墨迹,咆哮!

每天蹲电视机前,咆哮!

作业老出错,咆哮!

考试成绩不好,更是咆哮!

狮吼功大概就是从家长对孩子吼而练出来的吧。

有一个词叫“语言式暴力”:指的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上遭受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

语言的暴力危害有多大?

一个网友短短几字的回答直戳人心:“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17岁跳楼自杀的少年:该反思的家庭教育

3 家长主义至上主义

在中国小孩子是无法跟大人表达他们的观点,或者说是他们对于某一件事的看法。

他们总是不屑。

你懂什么呀你,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你闭嘴吧,你说的话根本就不对。

你什么你,我什么我。难道你比我聪明?你见的有我多?

“小孩子懂什么”

他们想办法让你闭嘴,你懂的不如他们,见识不如他们。

“说你错你就错”

你再跟他们多说两句就会被认为是在顶嘴,巴掌随着呼来。

“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

在中国小孩子是不能在长辈面前说太多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为在家长面前你什么都不如他,就算他们的观点错。

还有另一方面就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

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把痛苦建立的孩子之上。

比如说高考填报自愿。

“这个专业好,以后出来就业率高。”

“可是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我更喜欢经济学。”

“你懂什么,学那个根本就不行!”

果你所谓的对我好都是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我宁可不要这种好。

17岁跳楼自杀的少年:该反思的家庭教育

4 溺爱式教育。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孩子跌倒了,家长立马上前去把孩子抱起来问道:“摔疼了没有?都怪这地板,把我家宝宝弄疼了。

“他还是个孩子,懂什么?”熊孩子养成句。

最经常见的就是全权包办的溺爱。

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小到穿衣吃饭,大到交友结婚,都是由家长全程操办。

你只要坐享其成就行,其他的家长来办。

所以就会出现很多熊孩子事件。

“公交车上一男子过肩摔熊孩子”

“熊孩子有石头逼停火车,被罚五万。”

“熊孩子扯下车标。”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说白了就是溺爱式的家教造成的。

孩子你是生了,你不舍得教育,社会替你教育的代价会更大,伤会更疼!

5 吵架式家庭。

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的影响多大呢?

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出现问题的概率高达32%,父母争吵比离异带给孩子的伤害更大。这种伤害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

你看不见,也摸不着。不是短期的,更像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

吵架无疑是父母给还是上演的恐怖片。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存在各种缺陷。

对人生充满悲观,不自信,亲情冷漠,还会换上社交恐惧症。

更有甚影响恋爱观与择偶,缺乏安全感,更不会正确表达情绪。

17岁跳楼自杀的少年:该反思的家庭教育

6

在跟长辈们谈起,17岁跳楼自杀的少年事件时,那些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孩子这怎么想的,他家长该有多伤心呀。”

看吧,这就是家长们的反应。

父母没错,孩子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