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身体已经无法康复,安乐死是最好的解脱

文 / 第一心理
2018-12-15 12:18

大家好,这里是“第一心理”课堂,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生死。有的人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癌症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反而增高了?其实,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并没有增加,而是样本增加了,即人均寿命延长了,很多人都能活到80多岁。

我们知道,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机能开始快速下滑,也就更容易患上癌症、心血管疾病了。因此,现代社会的高发病率根本原因在于社会老龄化,而人变老是不可避免的过程,那么,当发现自己身体已经无法康复的时候,安乐死是最好的解脱吗?

美国作家海沃金在其著作《生命的自主权:堕胎、安乐死与个人自由的论辩》中,关于安乐死的描述令笔者记忆深刻,从心理层面看,这件事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疾病让人备受心理折磨

对于那些处于某种疾病晚期的人而言,重新恢复正常生活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对于死亡,只是早晚的问题。而死亡会给人带来强烈的恐惧感,他们无法预知自己死亡的具体时间,这个等待的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极其煎熬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感到极度焦虑、痛苦、绝望,受着各种复杂情绪的折磨,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特别是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人来说,这种等待死亡的过程就像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里,仿佛什么时候不幸抽中了自己,自己就会突然死掉。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最深沉的恐惧往往都是来自于不确定感。

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死亡的到来是一件极其不确定的事情,这种不确定感会一直折磨着他们,也折磨着他们的亲人。病人一直躺在床上,神志不清,家人在这段时间也会感到绝望、难过,无法面对生活。所以,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宁愿选择安乐死,也不愿意受这种心理上的折磨。

安乐死是对病人最后尊严的维护

对于有的病人来说,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们的意识已经不清醒了,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举个例子,有个朋友讲述了他爷爷的故事,他爷爷生前患了老年痴呆,意识不清。由于家人没时间照顾,便交给了护工。但是爷爷经常会大喊大叫,到处乱走,护工为了省事把他绑了起来。

当他最后一次去探望爷爷时,爷爷已经完全不认识他们一家人,只会大喊大叫,场面十分惊心,他也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可见,对于这些意识已经不清楚的病人,受到的待遇是极差了,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生活毫无质量可言。对于他们来说,安乐死反而能维护他们最后的尊严。

不过,目前安乐死在我国是受到法律明确禁止的,医生与家属都不能擅自决定给病人采用这种手段。毕竟这其中涉及到很多伦理、道德的问题,特别对于那些身体已经极度虚弱的病人而言,我们很难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意愿。

虽然对于那些即将死亡的人来说,安乐死是一种很好的解脱方法,但是具体如何操作、施行,仍需要社会与法律的进一步考量。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神奇小小

参考资料:

《生命的自主权:堕胎、安乐死与个人自由的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