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的脸谱戏

文 / 出海经风浪
2018-07-12 14:51

家庭教育中的脸谱戏

放假了,栋栋似乎忘记了还有作业这回事,一门心思的想着玩儿。妈妈让他停下来去写会儿作业,小家伙怎么也不听,气得妈妈不得不拿出常用的杀手锏:“等爸爸回来了,看他怎么收拾你!”栋栋吓得立马回房做作业。

爸爸回来后,看到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字和满地乱七八糟的玩具,果然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责骂。栋栋吓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听见了,马上冲出来“救”栋栋:“好啦好啦,我们知道错了!对不对栋栋?”

你家也在唱“脸谱戏”吗?

通常,栋栋爸爸妈妈在家上演的这一幕,可谓是家庭脸谱戏的“经典款”了!我们都知道,红脸白脸中,红脸即严厉的一方,白脸即慈爱的一方。这种严慈不一的教育方式,有时候是父母两人事先约定的,有时候则是父母个性和教育观念不同自发形成的,因为这种互补的教育方式有时很能解决宝宝的问题,很多家庭也习惯了这种安排。并且,由于源远流长的“严父慈母”文化,“脸谱戏”的教育方式在我国很是常见。那么,你家也在“唱”吗?

家庭教育中的脸谱戏

手表定理:教育不一致要不得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便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手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手表。

但“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块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也遇到了和“猛可”同样的困惑。

这就是“手表定律”的来历。所谓“手表定律”,就是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准确的时间,而拥有两只或更多的手表,却无法确定时间。更多钟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判断力。

手表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遵循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

从这个定律我们可以知道,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提出两个不同的要求,因为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甚至行为陷于混乱。

家庭教育中的脸谱戏

脸谱教育的副作用

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要求不一致,会导致不良的后果。

首当其冲的,是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父母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脸谱,对孩子做的同一件事作出不同的评判,采取不同的态度,容易使孩子是非混淆、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很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

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工,一惩一纵,一严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里只怕一个人,只听一个人的话,使孩子把父母分成谁好谁坏,喜欢溺爱、袒护自己的一方,而远离严格要求的另一方,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全面发展。

孩子犯错误时,需要父母立即进行相应的教育,告诉他们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以后如何改正?适时的教育不仅效果好,孩子也会心服口服。如果在孩子出现过错时,唱“红脸”的包容袒护或不管不问,等到唱“白脸”的回来再1日事重提,不仅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还会让孩子形成父母爱翻1日账的印象。

“红白脸”教育让孩子学会钻空子,谁能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去磨谁,甚至因为逃避责罚或迎合表扬而隐瞒过失、撒谎骗人。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所受到的教育应该都是来自一个合力,即父母双方取长补短形成的最佳合力,既不是“严父慈母”,也不是“严母慈父”,而是每个家庭成员要在孩子的教育上态度一致,需要严的时候严得起来,需要慈的时候能真正有慈,如此配合默契才能取 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给孩子最有利的成长环境。

孩子也可能会利用爸妈的争执矛盾来当护身符,认为“妈妈不让我看电视没关系,我去找爸爸。亲近“红脸”、疏离“白脸”,让身为“白脸”的一方更挫败、亲子关系更紧张。如果教养态度长期不一致,还会影响夫妻感情、破坏家庭气氛。

家庭教育中的脸谱戏

家教,父母如何保持一致

一对一,保持界限清晰

父母因为教养不一致发生冲突,其实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夫妻共同生活久了,对彼此的情绪反应多半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配偶会有什么样后续反应,往往都可以预测。所以在预感到冲突出现之前,父母应在孩子面前尽可能保持克制,事后再商量达成一致。如果达不成一致,要跟孩子说:你跟妈妈之间的事情我不参与,我跟你达成的要求跟妈妈无关。原则是:家长和孩子是一对一的关系,互相不指责,保持界限清晰。

尊重,在差异中求同

当父母出现教养不一致的情况后,化解冲突的最佳方法就是“异中求同”。先不去凸显双方论点的差异,而努力找出彼此的共同点,并且积极表达。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开对立性的争执,又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事实上,了解并尊重个别差异是高情商的表现之一,而如果能够进一步包容甚至欣赏差异,那么人际间的许多冲突都将获得妥善的处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夫妻之间出现的教养不一致并不是一件坏事,处理得当反而会让孩子学会如何处理人际间的冲突。

征求孩子的意见

孩子是受教育的对象,对家长的教育行为有最直接的感受。孩子往往能很客观地评价爸爸、妈妈教育行为的优点与不足。家长应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这对改进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是很有帮助的。

家庭教育中的脸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