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性人:他们其实患上了易性病

文 / 中国科普博览
2018-03-13 08:11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青春修炼宝典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14年6月,网上曝出一则“昔日道德模范要变性”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热议。“背着身患尿毒症的母亲上大学”的刘霆,于2007年成为“感动中国”首届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7年后的他勇敢地回到公众视线中,告诉所有人他是一名易性病患者。

在纪录片《冷暖人生》中,刘霆表示,在自己三四岁时,便有了抗拒男孩子服饰等的想法,会时常做出“兰花指”等女性化的阴柔举动。当刘霆的父母发现儿子越来越像“女儿”时,他们只能采取严加管教的应对方法,而管教的结果是刘霆更加强烈地抗拒。小学和中学都有嘲笑他的同学,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让刘霆的童年寂寞而忧伤,使得刘霆的性格安静而沉默。到了青春期,刘霆日益憎恶自己的身体,甚至将百日照中自己身体的部分撕毁。他一度觉得自己这一生没办法做真正的自己,觉得自己的人生是绝望的,跳楼、割腕的想法都曾出现在刘霆的脑海中。

易性病是性身份严重颠倒性疾病,通常在3岁时萌发,青春期心理逆变,持续地感受到自身生物学性别与心理性别之间的矛盾或不协调,深信自己是另一性别的人,因此其行为指向是通过手术改变性器官,或以异性着装和行为来掩饰其躯体性别[1]。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0多万人想要改变自己的性别,已经进行了变性手术的有1000多人。变性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近年来,中国大陆做变性手术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

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心态的出现有两个原因[3]:

第一种由先天性遗传决定。易性癖患者从内心认定了自己的性别,可能从小就出现,也有可能是后天的某个生活细节唤起了内心深处住着的那个性别;

​第二种由后天内分泌引起。针对第二种情况,又可以细分为:儿童时受异性化环境的熏陶;环境的干预;事业打拼或压力所迫;以及遭受重大打击等几种原因。

北京大学医学部伦理学教研室的丛亚丽教授表示,变性术并不是像割扁桃体一样简单的手术,变性手术治疗是极其痛苦并且昂贵的,既不可半途而废,也不可逆转,对受术者的人生有着极大影响。除非是患者情况极度严重,心理医生判定确有实施手术的必要,否则绝不应考虑进行变性手术。变性手术应该作为最后的选择。

2011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烧伤整形科通过卫生部组织的审核,成为全国首批、四川省首家合法开展变性手术的医疗单位[4]。近年来,变性手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这给那些试图通过变性解脱痛苦的易性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但是变性手术所带来的一系列家庭、社会、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也给变性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无论外界如何看待,变性人自己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意志锻炼,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艳艳,张丽娜,孙东燕,等.易性癖7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1059-1061.

[2].李鹏. “道德模范”变性背后:你不了解的变性手术[N].北京科技报,2015-04-27(040).

[3].黄佳.变性,不只是做个手术[N].北京科技报,2017-03-20(006).

[4].陈永杰. 变性手术“解禁”了[N].北京科技报,2011-06-13(036).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