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口呼吸:一个被忽视的不良习惯

文 / 九派新闻
2021-04-11 10:44


正常情况下,人体是通过鼻子进行呼吸的,通过呼吸过滤空气,将吸入的空气进行加热和加湿。鼻呼吸,作为人体呼吸功能的第一道屏障,它能抵抗被吸入的过敏原,保护副鼻窦、耳腔和下呼吸道不受到细菌的侵害,并将过滤后的“优质空气”运送抵达肺部,滋养并参与人体的正常运行。当一个人不能使用自己的鼻气道正常通气时,生理性鼻呼吸模式就会发生改变,取而代之将会用口呼吸。
儿童口呼吸的危害 “孩子用口呼吸的习惯很不好,危害很大,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听到医生的这番话,许多家长都会紧张起来。
的确,口呼吸是不正确的做法,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儿童口呼吸的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
1.造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口呼吸的患儿因血氧饱和度不足,随着时间推移易造成长期慢性缺氧进而会影响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力衰退甚至智力低下。
2.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在睡眠中憋气、睡眠中断等,会造成儿童深度睡眠状态的减少,由于生长激素分泌难以达到正常水平进而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3.导致呼吸道感染。鼻腔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有加温、加湿、过滤空气的作用。如果儿童长期用口呼吸,鼻腔的防御作用得不到发挥,空气未被过滤而直接吸入肺部,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
4.影响面容美观。儿童若长期张口呼吸,那么,呼出的气流因对上颌产生持续推力,易形成“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唇短厚翘起、唇肌肥厚,鼻根下陷、鼻翼萎缩、鼻唇沟消失,牙弓狭窄、腭盖高拱、牙列拥挤,上前牙前突、下颌骨下垂、下颌后缩畸形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面容美观。


口呼吸的原因与治疗 正常呼吸时,空气由鼻腔进入肺,若因某些原因使空气不经鼻腔而由口腔入肺时,就会形成反射性口呼吸。一般来说,口呼吸的病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长期的慢性鼻阻塞性疾病所致,如儿童鼾症,口咽淋巴组织增生,腺样体、舌体及扁桃体肥大,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斜,鼻息肉,鼻甲肥大等,这些病症皆可导致鼻咽腔或口咽腔变窄,鼻呼吸受阻,进而导致口呼吸。


对于这类患儿,首先要到耳鼻喉科就诊,治疗、根除各种导致呼吸道阻塞的病因。患儿口呼吸若是由常见的扁桃体或腺样体肥大导致,可能还需要采取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或扁桃体。


如何防止口呼吸 首先应治疗慢性或急性鼻呼吸道疾病,必要时切除过大的扁桃体,待鼻呼吸道完全通畅后,再酌情视错合的严重程度进行矫治。
年幼的儿童畸形尚不严重时,除教育其不用口呼吸外,可用前庭盾改正口呼吸习惯。
前庭盾放于口腔的前庭部分,双侧延伸至第一磨牙,前份与前突的上切牙接触,双侧后份离开后牙2-3mm以减轻颊肌的压力。舌肌活动可扩大牙弓后段,闭唇时唇肌的压力可压上切牙向舌侧。如患者已为恒牙列,除教育不用口呼吸外,应视错合的情况,全面考虑其治疗计划,进行一般性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