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靶向药加入肺癌术后辅助治疗阵营,抗癌制药转折期已经到来

文 / 呼吸科大夫胡洋
2021-02-14 18:48

肺癌病人肺部肿瘤手术切除了,并不是万事大吉了。除了极早期病人,其他分期病人术后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这个理念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大家所熟知。因为,总有少数“调皮捣蛋”的癌细胞有可能在术前就偷偷溜出家门了。

术后辅助治疗以前主要是辅助化疗,部分III期N2病人还需要考虑辅助放疗。然而,即便化疗、放疗都做了,仍有很大比例的病人在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转移。辅助放化疗所起的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于是,研究者们把目光放在了靶向治疗上,近几年不断的有辅助靶向治疗的研究结果出炉。

吉非替尼

辅助靶向治疗研究最早的一个药是吉非替尼,吴一龙教授牵头的ADJUVANT研究(III期临床)首次证实吉非替尼辅助治疗对于控制术后复发转移的疗效要优于辅助化疗,无论是脑转移还是颅外转移,辅助吉非替尼治疗都显著推迟了复发风险的高峰时间。可以说,ADJUVANT研究开创了靶向辅助治疗EGFR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新模式。

厄洛替尼

厄洛替尼的单臂临床II期SELECT研究中,选择的是EGFR突变术后(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显示2年无病生存(DFS)率达到88%,5年DFS率为56%;5年OS率为86%。

奥西替尼

ADAURA是一项全球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III期试验,入组的是IB~IIIA期EGFR阳性患者,这些患者此前接受了完全切除术和辅助化疗。在试验组中,患者接受奥西替尼80mg每日一次,治疗三年或直至疾病复发。在试验中,奥西替尼在IB-IIIA期EGFR阳性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中表现出无病生存期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降低了79%的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

国产靶向药埃克替尼加入肺癌术后辅助治疗阵营

一代靶向药埃克替尼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药,2011年上市之后,近10年在临床应用广泛。既往适应症为针对晚期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我院周彩存教授牵头的最新III期EVIDENCE研究公布,入组的为II-IIIA期且实现R0切除的NSCLC患者,322例入组患者手术后不经化疗,直接按1:1随机化分组到埃克替尼组或辅助化疗组(长春瑞滨/培美曲塞+顺铂),埃克替尼治疗时间为2年。结果显示,埃克替尼用于存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标准辅助化疗。埃克替尼组中位DFS达到46.95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辅助化疗的22.11个月,埃克替尼组3年DFS率为63.9 %,同样显著优于标准化疗组的32.5 %。

总之,对于肺癌术后病人,如果存在EGFR突变,术后靶向治疗已作为标准治疗列入指南,首选药物为三代奥西替尼,使用时间为3年,一代的三种靶向药都可以选择,使用时间为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