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先兆”“致癌食物”层层出炉让人心惊肉跳,其实大多不靠谱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每分钟就有6.4 人患癌症。正是因为癌症发病率上升,网络、手机上只要带“癌”字的养生保健信息都能引来疯狂转发。各种“癌症先兆对照表”“致癌食物黑名单”层出不穷,让人看了心惊肉跳,疑神疑鬼。
事实上,在肿瘤防治专家的眼里,这些所谓的癌症先兆绝大多数都不靠谱。今天就带大家清一清都有哪些不靠谱的说法。
相信很多都看到过这种说法,不仅如此,“先兆表”中还说“大便干燥也不是好现象”,因为在肠子里的摩擦力大,刺激多了,就会长肿瘤。这两种说法其实都不靠谱。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覃宇周介绍,便秘跟大肠癌没有必然的联系。便秘是肠子个性的一种表现。肠子像人一样,有不同个性,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些人肠子外向,每天都排便。更有过于活泼的肠子,每吃一餐都会排便。内向的肠子则可能两三天甚至更久才排一次便。除此之外,大便次数的多少,跟饮食习惯和性质也有关系,说这是大肠癌的先兆,就有些危言耸听了。
“先兆表”还告诫广大女性朋友,两边乳房不对称,比如一边大一边小,那就出大事了,是乳腺癌的先兆。大小不一样,说明有肿瘤在里面生长。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韦长元告诉记者,这种说法太不科学。在日常的接诊中,两边乳房大小不一样的女性很常见。这与运动习惯有关系,比如习惯右手使力的人,右边乳房就会比左边大。如果说这也算是乳腺癌先兆,打击面就太大了。
其实跟不靠谱的癌症先兆相比,层出不穷的致癌食品“黑名单”更让人头疼。市民蒋女士说,对这些信息,她以前是“宁可信其有”,小心为上。可是到后来发现行不通了,因为越来越多的食品上榜,“简直不知道还有什么是能吃的了”,今天也来一起看看。
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酸性食物则是癌症之源。这个说法流传很广,认为“酸性食物”会导致人的血液变酸,继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而癌细胞不能在过度碱性的环境中存活,所以吃碱性食物让身体环境偏碱性,就能避免患癌。于是,各种食物都被贴上了酸碱“标签”:猪肉、牛肉、鸡肉、米、面等是酸性的,苹果、香蕉、海带、菠菜等是碱性的。
事实上把食物分为酸性和碱性,提倡多吃碱性食物。这样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目前没有真正的研究来说明酸、碱性食物的利弊。实际上,人体本身具有酸碱平衡的调节体系。比如打一场球,身体会产生酸性物质,但很快就会通过这种调节体系代谢掉。吃进去的食物也一样,会经过复杂的消化分解,如胃酸是酸性物质,肠液是偏碱性的。
那些说“癌细胞不能在碱性环境里存活,所以要把身体调成碱性”,这种观点根本就说不通。癌细胞确实不能在过度碱性的环境中存活,问题是身体里的其它细胞也一样。把癌细胞“碱死”的同时,其他细胞也得死。吃水果蔬菜等食物对健康固然有益,但绝对不是因为它能改变身体的酸碱度。所以这种说法有点过于片面了。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肝胆外科主任覃晓介绍,肝癌的发病与这些网传的“先兆”不一样。目前的临床经验表明,早期的肝癌几乎没有任何症状,能感觉到症状的基本已是中晚期。但也有一些科学、靠谱的方法能帮助我们提早发现“癌苗子”。
肝癌发病的早期,身体内确实会发生变化,这些“苗头”只有通过医学检查才能发现。甲胎蛋白(AFP)是一个肿瘤标志物,这个指标的异常升高是发生肝癌的危险信号。此外,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也是肝癌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体检,观察。
一般来说,早期的肺癌也基本没有明显症状。但是可以留意到发病过程中的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长时间咳嗽、痰中带血、低热、胸痛、胸闷、发热、消瘦等症状。但要想尽早发现肺癌,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体检。
2、吃肉多易患大肠癌大肠癌的发病实际上跟肉类饮食过多有关。肉类的代谢产物中含有一些刺激性成分,容易刺激肠粘膜,产生病变。如果出现血便、粘液便、黑便(柏油样大便),或是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如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就要警惕可能是大肠癌的表现。
肠息肉也是大肠癌的高危因素之一。约有 80%的大肠癌是由息肉发展而成的,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最容易发展成癌症。专家提醒,有家族性息肉病的人,最好到医院接受肠镜检查,及早处理。
3、警惕乳房肿块据介绍,真正的乳腺癌早期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等。发现这些问题,就要警惕有可能是乳腺癌的表现。
专家提醒,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来潮早(早于 12 岁),绝经迟(迟过 55 岁);高龄未婚,婚后未育,生育后未哺乳,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等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年到医院接受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所以当身体出现异样时,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随便听从网上一些无根据的说法而混淆视听,一定要认真辨别,必要时及时到医院就诊,才不至于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