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要闻|临床与基础擦出火花!上海血研所基础临床交流论坛第一站就在仁济!

文 / 上海仁济医院
2018-04-11 15:23

近日,由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主办、我院血液科承办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基础-临床交流论坛—仁济站”在我院举行。

本次论坛是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举办的第一届基础临床交流论坛。作为血研所的成员单位,仁济医院成为该论坛的第一站。参与本次论坛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成员单位有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市六医院,兄弟单位上海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等高校及医院的基础研究人员也参与了本次会议,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论坛由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任瑞宝教授主持。

任瑞宝首先详细介绍了成立基础—临床交流论坛的意义。如何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用基础研究回答问题,并把成果转化为新的治疗方法或手段,使广大病患得益,这是摆在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的共同难题,这也成为了基础研究和临床之间合作与交流的价值所在。

我院血液科主任侯健教授在此次论坛上做了题为“多发性骨髓瘤的现状与挑战”的精彩汇报。他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疾病发展和治疗进展讲起,提出了目前在该疾病的临床实践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如对大多数患者而言,通过常规化疗仍然不能达到长期的完全缓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延长病人的总体生存,但仍不能完全治愈该疾病。作为专注于多发性骨髓瘤诊疗和研究30多年的临床专家,他就该疾病寻找新靶点、免疫治疗、个体化治疗与分层治疗、精准治疗等治疗理念及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考,这也激起现场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各位专家的热烈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异质性很高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进一步整合多中心临床数据,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组学技术、非编码RNA等积极寻找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同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型小分子抑制剂、单抗等新药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治疗的方法和手段,实现社会价值。

我院血液科在侯健主任的带领下,在诊断领域按照国际标准搭建了从细胞、蛋白到基因水平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预后分层、病情监测的平台。在治疗方面,已形成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系列特色,已开展游离轻链检测等多项骨髓瘤微小残留病灶检测项目,并即将启动自体干细胞移植研究项目,为骨髓瘤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搭建了基础与临床交流的平台,得到了院校和单位的一致好评,也为我院血液科从临床到基础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平台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