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思念

文 / 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2018-03-24 20:19

2月初的一个清晨,妈妈走了。她走得很突然,也很平静。6点多钟护士来查房时妈妈还与护士打了招呼,但随后妈妈的呼吸心跳就忽然停止,失去意识,匆匆离世了,享年93岁。尽管我是无神论者,但我还是愿意相信妈妈是去天堂了,去那里与姥姥、姥爷以及她的姐妹们团聚,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去那里与妈妈相见。

我正在给妈妈拍照

应该说,妈妈走得也不突然。在去年5月时,体检发现妈妈患了胰腺癌。医生介绍说,如果采取手术切除肿瘤的办法,对老人风险很大;而采取化疗、放疗等方法治疗胰腺癌的疗效也不肯定。医生说,这种癌症的存活期一般只有半年,晚期可能会出现黄疸或疼痛症状。鉴于这种情况,经过家人共同商议,我们决定妈妈还是留在家里养病,不去医院做那些令人痛苦的,也没有明显疗效的治疗,让妈妈有更多的时间与爸爸以及家里的亲人们在一起,度过人生最后的美好时光。在更早的一年多前,妈妈已经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症,经常是刚刚说过的事情很快就忘记了,毕竟是90多岁的老人了。慢慢的,妈妈的记性越来越差,除了身边的亲人外,很多同事、朋友和亲属都不认得了,过去的事情也大都记不起来。尽管很多事情记不住了,但是妈妈始终记得她曾经是一名光荣的革命军人,常常会自己哼起“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旋律,这时她的脸上总是浮起幸福的微笑。

在患胰腺癌后,妈妈得到了家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每天她和爸爸相互搀扶着在楼下的街心公园散步(后来是坐在轮椅上),回到家里就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有时坐着坐着就靠在沙发上睡着了。爸爸每天照顾妈妈按时吃药,她也总是非常配合,一小把各种药片、药丸一口就能吞掉。看着老两口相依为命,相互照顾,相濡以沫的样子,令我们非常感动。我们也抽出更多的时间回家里探望和照顾妈妈,陪妈妈聊天、散步,或者全家出去郊游。每当孩子们回家的时候,妈妈总是很高兴,不停地问长问短,招呼大家吃点东西。晚年的妈妈喜欢热闹,总是希望大家常回来坐坐,但又怕影响孩子们的生活和工作。所以她就像个孩子一样老是盼着过年,这样全家就可以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了。由于胰腺癌的影响,妈妈吃饭很少,有时甚至很费力,身体也在逐渐衰弱,但她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情绪,脸上洋溢着笑容。值得庆幸的是,在被诊断癌症之后的9个月里,妈妈一直没有出现黄疸症状,甚至没有明显的疼痛,一直没受到什么痛苦的折磨。在妈妈去世的一个月前,去医院复查CT,影像显示妈妈胰腺的肿块没有明显的变化,医生对此都很惊奇,妈妈顽强的生命力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但在十几天后,妈妈的便血开始增多,饭量也越来越小,精神越来越差,几乎整日卧床。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到家里为她抽血检查,化验结果表明,血色素、白蛋白降低,严重的营养不良,医生建议送妈妈到医院输液治疗。第二天,我们就把妈妈送进了她原来工作过的火箭军总医院(原北京军区262医院)。送医院那天早晨,妈妈精神很好,微笑着坐在沙发上等救护车。住院后,医生护士们马上做了各种相关的检查,并开始输液,一切看起来都顺利。本以为妈妈在医院打几天点滴,补充好营养,恢复体力后就又可以回家了。没想到住院20小时之后,她就十分平静地走了,叫人感到非常突然,难以接受。但我们也庆幸她最后的日子生活得很愉快,走得也非常安详,并没有受到很多病痛的折磨。

妈妈最喜欢自己年轻时穿军装的这张照片

妈妈多年前就曾留下生前预嘱:病重时不做无效的、过度的检查和治疗,不做创伤性抢救;去世后不开追悼会,并且捐献遗体和角膜。妈妈病重期间和她的后事,我们都是按照她的嘱咐办的。只是应妈妈原来262医院老战友们的强烈要求,医院布置了一个小灵堂,大家在送走遗体前来向她做最后的告别。她们也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虽然已经不再是军人了,但她们还是集体列队向妈妈敬军礼告别,场面令人动容。告别仪式前,北医三院已经取走了妈妈的角膜;告别仪式后,妈妈的遗体被送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捐献给她所热爱的并毕生从事的医学事业。后来听说她的角膜被移植到两个14岁孩子的眼睛上。我想,通过两个孩子的眼睛,妈妈还将继续关注着这个世界,她的爱心也将永远留在人间。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校对: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