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强主任:无锡社区早癌筛查分享 | 消化客

文 /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
2018-03-14 14:28

@ 无锡市人民医院占强主任

在江苏省医学会HP与胃肠道微生态学组成立大会上,来自无锡市人民医院的占强主任对在无锡社区已进行的三年早癌筛查工作进行了经验分享,介绍了该研究从居民入户、血清学检查、内镜检查到多学科整治及随访等一系列实践。对于无锡地区筛查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衔接阶段,做了进一步阐述。

医院人群和社区人群性质不同。目前早癌筛查存在不可忽视的争议,有学者提出早癌筛查仅提高了胃癌的发现率,并未明显降低死亡率。这可能与一些癌为“惰性癌”有关,惰性癌与死亡没有关系,筛查的目标是发现一些仍在窗口期的渐进性癌,对其进行干预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一些长期前瞻性早癌筛查研究进行分析,不提倡对“惰性癌”进行筛查,也不提倡进行普遍性的癌症筛查,如低危地区、发病率低、创伤性检查、初筛后明确诊断困难、死亡率高、筛查费用高等因素,但并非指早癌筛查不重要,而是应尽量把接受干预的病人范围最小化,既满足成本效益,又能发现并治疗早癌病人。因此对于肿瘤筛查的启动,要考虑肿瘤性质、危险因素的发现方法、筛查后是否能定性、早期针对性治疗的方法等诸多因素。根据共识设计研究方案,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先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高危地区40岁以上的人群为高危人群,对其进行抽血后确定血清学阳性的再建议做胃镜检查,这样既能实现逻辑上的周全,又能不浪费医疗资源并达到筛查的效果。对于胃癌高发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仍需要进一步探讨,但在胃癌低发地区人群中进行社区的宣传是可行的。

社区的筛查研究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不能只对所谓的流行病学调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且中国贲门癌的发病率较国外高,需要制定本国的经验,对于胃癌一级亲属的评价也需谨慎。无锡早癌筛查实验的前期在政府的支持下,医生进入社区进行挨家挨户的入户调查,而后医生和研究人员对流行病学数据的可靠性进行现场审核,集中在某个学校或者社区公共场所抽血,并对后续的数据库使用所需血样进行了额外备份。在6个街道随机抽取了7个小区,共有39139人(其中40~60岁19881人),入户调查有12226人愿意抽血,实际7773人参与抽血,应答率39.1%。参照京都共识将人群分为A、B、C、D组,划分胃镜检查人群,发现高度异型增生和胃癌15例,占小区总户籍人口的0.38‰,对比无锡疾控显示的胃癌年发病初步数据0.4‰,虽说差别不大,但不能等同,因该实验不仅剔除了研究外的年龄段,且在上万人中只做了5%的胃镜便得出了0.38‰的发病率。占主任对研究结果做了一些初步分析,阐述研究组别的具体划分标准及胃镜检查纳入标准,指出此项研究虽未结束,但现有数据已显示令人满意的结果。

最后占主任总结:胃癌的筛查与其他惰性癌筛查结果不同,有可能存在较好性价比,值得筛查;中国胃癌筛查具体流程需要有自己的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寻找、优化并确定筛查指标。

-THE END-

不 一 样 的 消 化 科

编辑 / 叶峰

本文由消化客根据会议内容整理概括,仅供内部学习交流之用,因水平有限难免有出入和错误,与授课专家无关。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消化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