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关节炎有用吗?有哪些副作用?

文 / 骨科王健医生
2018-02-02 09:50

对乙酰氨基酚,这个名字很多人或许很陌生,但如果换成泰诺、必理通、百服宁、泰诺林、白加黑等名字,必定又会幡然醒悟——原来是感冒药啊。

是的,这些感冒药中所含的主要成分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又叫扑热息痛。

对乙酰氨基酚的历史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老药,最早在1873年就已被合成,但是直到1955年才开始在美国上市销售,商品名为泰诺(Tylenol);1956年,500毫克一片的对乙酰氨基酚在英国上市,商品名必理通(Panadol);1963年,对乙酰氨基酚被列入英国药典,并因其较小的副作用而流行开来。

目前作为非处方药物使用,患者在大多数的药房与超市都可以自行购买而无需医生处方,但是这也导致了相当程度的药品滥用。

2013年AAOS :不赞成也不反对

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它的剂量安全范围较大,通常最高剂量可以达到每天4克。以往不少的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指南中,均把对乙酰氨基酚作为轻至中度疼痛的首选止痛药,如果有效则可作为长期口服止痛药应用。

但是,长期应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至每天4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几年受到质疑。认为长期使用每天大于3克的对乙酰氨基酚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穿孔以及梗阻的风险。

而且还有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对于有症状的骨关节炎没有临床效果。

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关于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指南是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的治疗指南。这是综合了美国风湿病学会、美国家庭医师学会和美国物理治疗协会的意见,回顾了超过10000篇独立文献,AAOS使用最佳证据合成来进行循证医学证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2013年AAOS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态度是:不赞成也不反对。

吃对乙酰氨基酚,慎饮酒!

且看下面这个病例——

急诊室里,患者痛苦自诉:“最近两天感冒了,头痛、发热,便自服用了白加黑,现在出现了呕吐、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进一步询问,原来患者既往长期喝酒,检查发现血对乙酰氨基酚浓度很高,血转氨酶升高。考虑为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引致肝损害。

事实上,在美国和欧洲,该药正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首要原因。大多数是意外,也有些是故意自杀。

对乙酰氨基酚应用非常广泛,而且作为非处方药管理,理应是非常安全的药品。为什么上述患者却出现肝损害了呢?

——问题就出在饮酒上。

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代谢,中间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需要与肝脏里的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长期饮酒的患者,N-乙酰-对-苯醌亚胺生成过多,超过体内谷胱甘肽结合量时,多余的N-乙酰-对-苯醌亚胺便会与肝组织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坏死产生肝毒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因此,服药期间饮酒或饮含有酒精的饮料,尤其不可取。

过量,伤肝没商量

同样地,其他可能影响对乙酰氨基酚代谢的因素,也可能造成药物中毒。最常见的是超剂量或长期连续用药。

进入体内的药物增多,则代谢产生的N-乙酰-对-苯醌亚胺越多,不能被体内有限的谷胱甘肽结合,同样会导致严重的肝毒性。

从2011年开始,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不断更新各种警戒信息,提醒它的肝毒性。

因为对乙酰氨基酚一直是药源性肝损伤的常见原因。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在662个急性肝损伤病例中,42%与对乙酰氨基酚有关;其中,将近一半都是用药过量导致的。

人们总认为这类经典药物安全可靠,不再注意药品说明书,“一不小心”就服用过量。

再次强调了一个安全用药须知:不管是处方药还是感冒药、退烧药,在24小时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量不能超过4克。

事实上,只要你认真阅读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一般都不会超量。有些说明书还特别注明:两次用药间至少要间隔4小时,一天最多只能服用4次。

不要重复用药

注意,不要同时服用两种以上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否则,二者所含对乙酰氨基酚的量加起来,就有可能超过4克。

因此,用药前得仔细阅读说明书的“成分”一栏,如果甲乙两种药都含对乙酰氨基酚,那么只能用一种。

除了西药,中成药中含扑热息痛的也很多,譬如,感冒冲剂、维C银翘片等。值得注意的是,从药名看,无法判断这些中成药是否含有扑热息痛。

判断药物里有没有对乙酰氨基酚,有个简单方法:看看其通用名,凡是名字中带“酚”字,即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比如快客的通用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就有“酚”字。

但是,并非所有说明书成分栏都用“对乙酰氨基酚”这个大名,有的可能用别名,如“对羟基乙酰苯胺”“扑热息痛”“醋氨酚”等,所指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