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你坚信的心血管病谣言,没一个是真的!

文 / 周大亮医生
2020-03-18 08:23

心脏病,常常来得急迫又凶险,让人惊慌失措。因此,一些看似简单、有效的偏方,会被大家当做“救命法宝”,快速转发。

大家由于没有受过专业医学培训,不能识别其真假,所以转发本意也是好心,目的是帮助身边的人。但是这些错误偏方或急救方法有时也可能会致命!

大家如果有叫不准的医学知识,可以在公众号里留言,周医生抽时间会为大家逐一解答。今天周医生给大家盘点一下,近段时间网络中广泛流传的心脏病相关的伪科普、假科学(二十条),还以大家真相!

谣言一:胸痛时立刻含服10粒复方丹参滴丸或阿司匹林或硝酸甘油

能够引起急性胸痛疾病有很多,比如心梗、主动脉夹层、肺栓塞、气胸等。硝酸甘油有降血压的作用,如果心梗合并低血压服用硝酸甘油后会加重血压降低;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如果胸痛是主动脉夹层,服用阿司匹林只能雪上加霜,所以出现胸痛正确的做法是减少活动,拨打120。谣言二:吴氏计算血压法更准确

最近网上盛传"吴氏计算血压法",据称是一个叫吴鸿安的人,应用高等数学,发现了一组高血压的计算方法,成为“吴氏计算血压法”。见下表,比如一个80岁的男性,正常血压应该是80+82=162mmHg。

正常血压值的由来并不是通过公式或者某位专家“臆想”得到的。而是经过很多次数十万例的临床试验结果而确定的数值,该数值能证实对患者的预后最有利,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由于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并发症。当前认为人的血压值应至少<130/80mmHg,对于老年人,如果能耐受也应降到130/80mmHg以下,最近发表在JAMA上的SPRINT研究认为即便80岁的老年人强化降压,也可以使患者的预期寿命延长,所以得了高血压,切勿相信网上谣传,到正规医院就诊,医生会给您开据一个适合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谣言三:降压药有依赖,停不下来首先谈一下什么是药物依赖,是指长期服用某种药物,一旦停下来,会产生某种特殊的症状。而大家常说的降压药一停血压又上来不叫药物依赖。

高血压病一旦确诊,不能治愈,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达标,目的是减少长时间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损害。而二级以上高血压往往不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到正常范围,需要服用药物。高血压药物停用后,不会有产生类似戒断症状,但当药物代谢掉后,血压会再次上升。所以一旦确诊高血压应终身服药。

谣言四:千万别放支架,要不然就得长期吃药

得了冠心病是需要终生治疗的,需要长期服药,即使没有做支架也得长期吃药,而植入支架后也并不增加服药的数量及种类。当患者心脏血管出现严重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发生心肌梗死后,需要立即开通梗死的血管(植入支架),这样才能防止心肌细胞进一步坏死,防止猝死发生。如果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以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应根据病情植入支架保命,再谈以后。

谣言五:血管狭窄超过70%就应放支架

NO!很多患者朋友在体检时发现心脏血管狭窄超过70%,有的人可能告诉你,你需要放支架了,这是错误的。目前植入支架的标准并不完全依赖血管狭窄程度,而是根据是否有心脏缺血证据(如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活动后胸闷、心电图存在ST段压低或者抬高且有动态变化的),如果没有缺血证据,检查提示血管斑块稳定的,即便狭窄达到80%也无需植入支架。


谣言六:进口支架比国产好

目前临床观察来看,国产支架与进口支架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进口支架在血管直径小于2.5mm的小血管上有一些优势,而进口支架的费用差不多是国产支架的一倍。支架只是治疗的手段,并不是贵的就好,千万别“要面子”。

谣言七:支架后不能运动了

很多患者植入支架后,担心支架脱落、变形,不敢运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手术过程中,扩张支架的压力是轮胎压力的6-8倍,使支架紧贴在血管壁上,一年之后血管内皮细胞就把支架包在里面了,形成血管的一部分,所以支架不会移位、脱落。而运动对于冠心病支架患者非常有益,可以降低脂质代谢紊乱、防止支架的血管再狭窄、促进心肌坏死区域侧支循环的建立、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谣言八:支架后不能做核磁了

在3.0T场强的磁场(临床常用的核磁共振场强为3.0T或1.5T)下,支架不会出现位置移动,因此,即使支架置入后马上接受核磁共振检查也是可行的。其次,在3.0T场强的磁场,支架因电流传导产生热量的温度上升不超过2.6至4.7摄氏度,在血管内血流的持续冲刷下,温度的上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谣言九:得了心肌梗死必须放支架得了心肌梗死后及时开通堵塞的心脏血管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放支架的目的是解决血管的狭窄,因此只有血管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才需要放支架。如果经过血栓抽吸等措施处理后血管无明显狭窄的患者是可以不放支架的。所以得了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是开通堵塞的血管(可以是血栓抽吸、也可以是植入支架视具体情况定)

谣言十:拜阿司匹灵刺激胃,应该饭后服用

拜阿司匹灵是阿司匹林的肠溶片,应该空腹吃。原因是肠衣在强酸性环境中是不溶解的。空腹状态下,药物很快进入肠道,故不会对胃黏膜产生直接的刺激与损伤作用。若餐后服用,某些食物可以改变胃内的酸碱环境,可能会导致药物在胃内溶解,从而加重胃内不良反应。

谣言十一:醋泡食物可以软化血管

网上关于陈醋的养生方子还真是不少,有醋泡花生、醋泡黑豆、醋泡鸡蛋、醋泡木耳、醋泡洋葱等等。醋作为家庭必备食料,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最佳的保健食品,少量食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醋泡花生等偏方并不能软化血管,软化的只有花生。盲目过多的食用含醋类食物,会造成胃内酸性物质大量增多,从而引起消化性溃疡、胃出血等不良后果。

谣言十二:喝红酒可以软化血管

的确红酒中含有白藜芦醇,但是含量并不高,每天少量的红酒由于含量太少,不具有抗氧化作用。有人可能说那多喝点呢?动物研究实验显示,红酒中提纯的白藜芦醇有抗氧化作用,如果按照人与动物体积换算,需要1000ml红酒才能起到抗氧化作用。大家别忘了,红酒中大约含有15%的酒精,大量摄入酒精可以引起消化系统肿瘤、酒精肝、酒精性心肌病等严重问题,所以说每天喝红酒来软化血管并不靠谱。

谣言十三:每年输液能通血管

刚输完液,血管是可以得到扩张的,但是药效只有应用的那么几天,静点药物停了,药效自然没了。而且输液只能扩张血管,对已形成的斑块没有任何作用。长期输液还容易得静脉炎等并发症。所以如果是心脏病急性期可以输液治疗,对于预防以及长期控制血管粥样硬化,输液没有任何作用。

谣言十四:冠心病患者不能吃蛋黄、肉

血脂的异常三分之一由于饮食所致,三分之二是代谢问题,所以吃素也会得冠心病,合理饮食,荤素搭配肉、蛋控制总量才是正解。

谣言十五:玉米须煮水喝,降三高

千万不要信这种“神水”的功效了,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谣言十六:长期吃阿司匹林会让血管变薄

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血管本身结构没有任何影响。

谣言十七:生花生降血压?花生皮能补血?

花生只是一种食物,不是药,它不降血压、不降血脂、更不治病。

谣言十八:心脏病应多吃深海鱼油、辅酶Q10

深海鱼油是否对心脏病有益尚存争议,辅酶Q10确实是心脏能量药物,但是人体利用是有限度的,如果大量摄入营养物质,过多的营养物质会转变成脂肪储存,会引起血脂升高,反而加重血管粥样硬化。

谣言十九:吃香蕉“通便”

香蕉特别是不太熟的香蕉(我们吃起来有点发“涩”的那种)含有丹宁和鞣酸物质,这两种物质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可以吸收肠道内食物的水分,将粪便结成干硬粪便,从而导致便秘。所以说香蕉不但不能通便,反而不熟的香蕉会加重便秘。

谣言二十:保健品能清理血管斑块

导致血管斑块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代谢紊乱、血脂增高,而血脂高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饮食因素,二是代谢因素,而已经形成的斑块无法去除掉,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防止斑块破裂或继续发展。广告中的任何保健品都不会有消除斑块、改善代谢的作用,唯一改善斑块的方法就是,均衡饮食、坚持运动、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