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在诊断之前,会有哪些“先兆”出现?肝病医生为你解答

文 / 郭老师肠胃道科普
2020-12-08 11:11

有一部分人得肝病后什么症状也没有,可谓“逍遥型”肝病,他们完全可以正常地生活、工作和学习。这些人依靠自己的免疫力,通常能完全康复。

但是,这些自认为没有任何不舒服的人,之后回忆起来,其实也是有症状的,只不过他们的耐受能力比较好,没有把一些轻微的不舒服当一回事。

那么,在肝病被诊断之前,到底有些什么样的“先兆”,能够作为一种提醒,让有肝病风险的人引起注意呢?

先兆1、食欲不振、厌油腻、乏力

我们每天吃的主食(米和面,主要成分是淀粉)、蛋白质(肉、蛋、奶、豆制品等)和脂肪(动物脂肪和植物油)都要在肠道内分解、吸收,然后在肝脏内合成和再利用,一日三餐离不开肝脏,而肝脏事实上是一天24小时都在辛勤工作。

如果肝脏的代谢和合成功能受影响,势必会影响到我们的消化能力,特别是脂肪类食物的代谢,这就是为什么会肝病容易出现厌油腻的症状,一旦出现上诉症状,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肝功能相关的检查。

先兆2、牙龈出血、皮肤紫癜或伤口出血不易自止

肝脏功能严重受损时,会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意思就是容易出血不止;另外,肝硬化会出现门静脉高压症、脾大和脾功能亢进,出现血小板减少,也容易出现自发性出血和出血不易凝结的现象。

容易出血的部位包括牙龈、鼻出血和皮下粘膜出血点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包括血小板、凝血功能、肝功能的检查。

先兆3、脸色暗沉或有黑眼圈

脸色呈现暗淡而毫无光泽、脸部皮肤粗糙,并非阳光照射晒黑的黝黑。另外,严重的黑眼圈也可能是慢性肝病患者的早期症状。主要原因是由于肝脏不好造成的维生素类代谢异常所导致。

先兆4、腹部、肝部长期不适

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是最常见的肝病症状,例如腹痛、腹胀、恶心、纳差,或出现呕吐、腹泻、脾脏肿大等症状,就有可能是慢性肝病所引起。

由于肝的位置与胃相近,因此经常被误诊为胃痛,一旦肝部出现不适疼痛的状况,就显示肝脏疾病已经非常严重了。

一旦出现上述征象,建议尽快到医院进行肝功能检查,重点是查胆红素、血氨、凝血功能等。

肝脏该如何保养?

肝脏既然这么重要,那么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养肝、护肝。

1、饮食护理养肝

饮食健康才能肝脏健康,中医认为肝脏有调节血液的作用,肝脏需要血液的供养才能完成其功能,血液的生成与饮食密切相关,所以,要养肝护肝,我们需要保证饮食的健康。

日常生活中护肝的食物主要有:柠檬、枸杞、藏须参、屼山芝等。

现代研究证实:藏须参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成分,其中硒元素在医学界一直有着肝脏守护因子的称号,经常泡水喝,不仅可以保护肝脏,增加肝脏的排毒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修复受损肝细胞、降低转氨酶和抑制肝细胞癌变皆能起到很好帮助。

推荐吃法:取藏须参3克、屼(wu)山芝5克,枸杞子10粒、取300ml左右温水(80度左右)焖泡5分钟左右放入枸杞子,即可饮用,一般连服一个月左右,养肝效果惊人。

2、心态平和护肝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心情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肝脏的疏泄功能,肝脏疏泄的太过和不及都会对机体产生影响。大怒伤肝,肝脏不好的人千万不要生气,大怒之后导致肝气上逆,肝火上炎等现象,使得人体出现上火,面红,大热,出血等现象。

要养肝和护肝,一定要保持心态的平和,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状态的稳定,才有利于肝脏的保健。

3、注意睡眠时间

肝病患者不能熬夜,平时要按时休息,有利于肝功能的恢复。尤其是晚上一点到三点左右是养肝血的最佳时间,此时患者需处于深度睡眠当中。即便是正常人,医生也不建议熬夜,熬夜伤肝是许多年轻人需要了解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