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院士声明:高血压“祸首”早知早受益,这4种食物要忌口

文 / 大众卫生报一点号
2021-01-20 18:43

高血压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中。年龄增长、血管老化、不良饮食,都会引发高血压的因素。

高血压是指,高压值≧140mmhg,低压值≧90mmhg,人体的循环动脉血压达到这个值就属于高血压。

据调查,我国成年人患高血压的病人约3.5亿人次。患病率也是相当的高,达到了25%的患病几率。还有数据显示,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系的病人,死亡人数在200万人。

高血压属于血管类疾病,生活中应当多了解高血压以及血管健康类科普知识,才能很好的预防以及控制病情。

高血压“祸首”被揪出,这4种食物趁早忌口

1、高胆固醇食物

高胆固醇的食物经常食用,会引起高血压,其主要原因就是这类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非常高,会影响血管健康,诱发高血压。

常见高胆固醇食物有:猪脑、羊肝、鸡肝、虾、鱿鱼等等。

胆固醇食物若经常食用,会引起高血脂,血脂含量增多会造成动脉硬化,血液流通不畅,就容易诱发高血压。

2、高脂肪食物

经常食用高脂肪食物,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脂肪食物中的脂肪含量非常的高,若经常食用,不利于我们血管健康。

高脂肪食物有:杏仁、开心果、红烧肉、羊肉等等。

这类食物经过人体代谢后,会增加体内的脂肪含量。若长期食用,体内的脂肪容易堆积在体内,包括血液中,血液中脂肪微粒一旦增多,会引起动脉硬化,诱发高血压。

3、高盐食物

高盐食物中盐含量非常的高,其中盐分含量过高的是腌制类食物,这类食物通常都加入了大量的盐,比如咸鸭蛋。

人体每天对盐的需求在6g,一旦摄入超标,就会引起钠离子在血液中含量异常升高,随之,血管内壁的平滑肌就容易出现肿胀的现象,平滑肌一旦发肿血管会变得狭窄,诱发血压升高。

4、酒

饮酒对血压的影响非常大,人体摄入酒后,在酒精的作用下,血管会出现扩张的现象,出现暂时性血压下降,在酒醒之后扩张的血管逐渐紧缩,血压也逐渐升高。

若过量饮酒,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我们心脏泵血加速,随之血液循环也会快,并常伴有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也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高血压患者,常有3个症状,一个不占,值得恭喜

1、耳鸣

据调查,高血压的患者,大多数都伴有耳鸣的情况,并且高血压病情的轻重,耳鸣出现的次数也会有所不同。

高血压引起的耳鸣是由于动脉硬化。出现动脉硬化后,血液常会出现血脂异常的情况,血脂含量过量后,血液经过耳部脂质容易堆积于此,引起耳部出现供血不足,出现耳鸣的症状。

2、头晕

血压升高后,也常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并且头晕的症状伴有持续性,影响我们大脑思考。

另外,还有一种突发性头晕,在低头弯腰捡东西时,快速起立会突然感觉到一阵眩晕感,严重时还会出现昏迷。

血压升高后,不能及时稳定下来,会引起我们脑部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出现头晕的症状。另外,血压较高时还会引起血管紧缩、血管痉挛的情况,这三种因素都会导致头晕。

3、心慌

高血压的患者,出现心慌的症状也非常多见。主要是血压升高引起心脏出现了异常。

血压升高后,心脏的压力也随着增加,这时心脏的左心室开始扩大、增生,心脏扩大后,会引起我们胸口发闷以及心慌的情况。

另外,心脏若长期压力过大,会明显感觉有压迫感,并且常伴有呼吸急促、换气频繁的症状。

血压不稳定,常喝茶,血压悄悄稳定

一、多喝茶

生活中,经常喝点茶,有助于血压的稳定。

杯中可以常泡点有助稳定血压的菊花,知里菊。

知里菊中含有的硒元素、类黄酮、胆碱等含量,对血压的稳定有很大帮助。

胆碱:对血管有一定的修复作用,预防血压升高;

硒元素:有助于减少血中脂质,减少脂质的堆积;

类黄酮:可抗氧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血压波动。

早中晚,各泡一杯,经常喝,血压逐渐稳定下来。

高血压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为了自己的建康负责,改掉陋习,控制饮食,少动怒,这样才能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