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入门正,始终正

文 / 满大说健康
2022-03-05 09:09

学中医的人,分为2大类,一是科班,二是爱好。

科班的,统编教材,一般学习的内容都差不多,入门一般不会太离谱。

爱好的,因为各种机缘,开始喜欢中医,然后开始学习中医。这里就涉及入门有没有入对的问题。

有人可能试用了某个偏方,比如用葱和豆豉发汗治发烧,用烤橘子治咳嗽,用焦馒头治拉肚子,用炒烫的盐治肚子痛等,从此便喜欢上了这种基本不花钱但有效果的疗法。

虽然实践机会很少,但偶尔治好一例,已经开始感觉掌握真理了,拥护“中医简便效廉”这种理念,认为能花小钱治大病才是好中医。

因此,越来越喜欢看各种偏方经验,越来越喜欢看内容夸张、说理激动人心的书。

这样学中医,似乎很容易。想要治什么病,照着目录查找就可以了。

这种就是显然入错门了,如果不及时纠正,一辈子都只能在中医门外打转。

因为这类经验无法解决临床需求:同一种病,有两种治疗方法,该选用哪一种?假如用了某个偏方,病人有好转,但病情有变化,接下该用哪一个?或者是没用对,把病人治坏了,怎么处理?

另外,某个偏方的有效率是多少?治病都是要讲有效率的,有效率太低,是混不到饭吃的。

所以,遇秋认为,入门的时候,选对方向,选对门,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认为,开始入门就学习四大经典,就是没错的。

这种观点其实也是对一半,错一半。

黄帝内经,没有点中医基础,或者没有几年的临床经验,是不可能看懂的。神农本草经,药名、功效的写法和现在的有很大差别,学了不一定会用,学完就想拟方,是不可能的。有多少人行医多年,还是自拟不出一张像样的方子。

只有伤寒论、金匮要略适合作为入门的著作,有方有药有论,学了就能用。不仅能学到治病的理论,也能学到组方的技巧,还能学到药物的加减。所以,学中医,从这两本书入门,是不二之选。

学中医,只要选对门,入对门,水平的提高,就只是时间问题了。时间久了,临床多了,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