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豉汤——在家都能把感冒治好的良方!

文 / 刘医生讲中医调理
2019-03-20 16:41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小儿感冒,一定要去医院吗?何不自己来搞定。可试用葱豉汤。此方药性平和,不伤正,且有良效。

每年冬天,医院里最忙的可能就是儿科,而最焦虑的当属家有小孩的家长。最近一个多月以来,小儿感冒频发,几乎每家医院的儿科都挤满了排队候诊的孩子和家长。其实,小儿感冒在初期,完全可用中医迅速治愈,不必一定要去看医院的。

祛除寒邪,建议用葱豉汤。此方既平和,又速效,且药味简单,药效独特,凡因受寒而感冒者,都可试服。

一、葱豉汤配方

我常用的配方:淡豆豉50克,大葱白3根,加水600毫升,大火煮至100毫升,顿服,即可发汗。如果不出汗,加葛根10克,升麻10克,麻黄10克,再服一付即可。

另外一种配方增加了黄酒和白糖,其方:连须葱白三根,淡豆豉20克,加水500毫升,大火煎至沸腾,再加黄酒(绍兴老酒或即墨老酒都行)30毫升,再煎至沸腾,即可倒出,并加入白糖适量,既可补益中气又可调整口感。趁温服药,服后盖被取汗。

二、葱豉汤方解

此方解表和中。大葱辛温通阳,淡豆豉辛凉解肌,发表升散,二者皆有发汗之功。感冒寒邪,邪初在表,可服此方以解散之。

葱豉汤应用最为灵活,彭子益说:“凡用葱豉汤,舌有黄苔,无论润燥,均用。葱豉能消散胃滞也。如外感初时恶寒,后虽单发热,只要鼻塞身痛头痛,仍宜用之.....葱头带须一个,豆豉三十粒为最轻剂.....葱豉汤,四季感寒,鼻塞发热,均可用之。”

《肘后方》云:“伤寒有数种,庸人卒不能分别。今取一药兼疗者,用葱白一虎口,豉一升,水煮顿服,汗出即愈”。

《医方集解》谓:“此足太阳药也。葱通阳而发汗,豉升散而发汗,邪初在表,宜先服此以解散之”。

三、葱豉汤加味法

张元素云:葱茎白,通上下阳气。合而用之,故能通治数种伤寒。然其方亦有数变:一加葛根三两;一加升麻三两;若不汗,更加麻黄三两,助之散也。一加米三合,益气以出汗也。一加童便三升,汗出于阳而生于阴,火多者宜之也。深师又加乌梅十四枚,葛根半斤,兼治烦满也。

《圣济总录》云:葱豉汤亦可加人参、萎蕤、羚羊角,治劳风项强急痛,四肢烦热。

《千金方》云:葱豉汤可加栀子、黄连、黄柏、大黄各半两;一加生地、石膏各八两,生葛四两,为表里证治之别。

由此可见,历代医家多重视此方。若能以意斟酌,投之必有效验,的确是一个治疗感冒的良方。

古人加味法,用药颇重。古时一两约为15克,三两则为45克。一斤约250克。今时用量不必过大,可减轻,亦有良效。

四、论大葱

大葱不仅可做调味品,而且还能防病治病。葱味辛辣,性温,入肺、胃二经,具有解表散寒、通阳抑菌之功效。

一则,大葱是良药

梁代大医陶弘景著《名医别录》,其书记载:“葱,可除肝中邪气,安中,利五脏,杀百药毒。”明朝医学家李时珍说:“葱,乃释家五荤之一,生辛敞,熟悉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

葱全身皆可入药。带须葱白外用能散寒发汗,内服可通阳止痛;葱叶可利尿,葱籽能强壮,葱汁擅解毒。

二则,关于大葱的药方

大葱白3根,加生姜3片,水煎服,治风寒感冒,发烧,头痛;

生葱白、生姜各15克,与食盐少许,捣成糊状,用布包好,涂撩手心、脚心、前胸、后背及肘窝、腋窝,可发汗退烧;

婴儿感冒吐奶,可用葱白2-3根,切碎,加入一小杯人乳,上屉蒸透,取乳汁分数次喂服,疗效极佳;

小儿麻疹出不透,可用带须葱白捣烂,敷在肚脐上,疹子很快就能出齐;

生大葱捣烂,外撩局部,可治蜂蜇伤。

葱豉银梗汤:大葱白三根,淡豆豉30,金银花10,桔梗10,薄荷6,栀子10,连翘10,淡竹叶10,炙甘草6,治疗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外感风寒头痛,扁桃体肿痛等。见《通俗伤寒论》

葱枣汤:大枣20枚,大葱白7根。将红枣洗净,用水泡发,切开,放入锅内,加水烧沸,约20分钟后,再加入洗净的葱白,继续用文火煎10分钟即成。服用时吃枣喝汤,每日两次。此汤具有补益脾胃、散寒通阳的功效,可辅治心气虚弱,胸中烦闷,失眠多梦,健忘等病症。

葱豉桔梗汤:大葱白3-5根,桔梗6克,栀子10克,淡豆豉15克,薄荷6克,连翘6克,生甘草6克,淡竹叶10克,水煎服,日一剂。此方辛凉解表,疏风清热。用于风温、风热初起,头痛身热,微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咽干,心烦口渴,舌尖红赤,苔薄黄,脉浮数。现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见上述症状者。见《重订通俗伤寒论》

葱豉黄酒汤:淡豆豉15克,大葱须30克,黄酒50克,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5分钟,最后加黄酒,出锅。解表和中。适用于风寒感冒。趁热顿服。见《孟诜方》

葱豉粥:淡豆豉30克,葱白1握(去须,切),大米60克,上药用水600毫升,煮葱、鼓取汁220毫升,绞去葱、豉,入米煮作粥,不计时候食之。主治骨蒸烦热,咳嗽,四肢疼痛,时发寒热。见《太平圣惠方》

葱豉荷米煎:鲜葱白1枚(切碎),淡香豉6克,薄荷3克,大米10克,和中发汗。主小儿伤寒初起一二日,头痛身热,怕冷无汗者,水煎,温服。见《重订通俗伤寒论》

五、论淡豆豉

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淡豆豉既是食物,也是中药。其味苦、甘、辛,性凉;归肺、胃经;气香宣散。有微弱的发汗作用,并能健胃,助消化。

《释名》云:“豉,嗜也。五味调和,须之而成,乃可甘嗜也。豉有淡咸二种,淡者入药,故名淡豆豉,又名香豉。”

淡豆豉功效:解肌发表,宣郁除烦。主治外感表证,寒热头痛,心烦,胸中烦闷,口舌生疮,虚烦不眠。

《名医别录》云,淡豆豉“主伤寒头痛,寒热,瘴气恶毒,烦躁满闷,虚劳喘急,两脚疼冷。”

李时珍曰:“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窨,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又能止汗。孟诜治盗汗,炒香渍酒服。《肘后》合葱白煎,名葱豉汤,用代麻黄汤。通治伤寒发表,亦治酒病”。

现逢冬季,天气寒冷,小儿猝然感冒寒邪,容易出现恶寒、发烧、身痛、咳嗽等不适。若不方便寻找明医,建议家长可自己选择一个以大葱白及淡豆豉所组成的汤方,必有良效。其实,大人感冒,亦可用此方取效。

若感冒已久,或症状较重,建议不要自己处理,应该及时去看医生,千万别耽误了治疗。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述此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我是刘医生,个人微信:housheng68 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