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8年,萎缩性胃炎3年,70余剂中药,可治愈

文 / 健康乐趣
2021-03-19 18:12

【组成】黄芪、山药各30g,山楂、白芍各12g,桂枝、乌梅、良姜、延胡索各10g,三七粉3g,五味子6g。【加减】若气虚明显,加党参12g,太子参15g;气滞加佛手、香橼各10g;肾虚加肉桂、干姜各10g;食滞加木香、神曲、鸡内金各10g等;挟湿可加薏苡仁30g,藿香10g。【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主治】温中健脾,活血通络。 方源:张黎

【经典案例分享】李某,男,54岁,病史8年余,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主要表现为上腹痞满,时感冷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畏寒怕冷,常反复发作,多方治疗,未见明显效果。胃镜检查示:黏膜下血管显露,胃体黏膜皱裂水肿,色泽红,胃窦黏膜皱裂呈灰白色。舌黯淡、苔薄白,脉沉细。辨证属脾胃虚寒,治以温中健脾、活血通络,温胃汤加减。药方:黄芪、山药各30g,白芍12g,桂枝、豆蔻、肉桂、乌梅、高良姜各10g,大枣5枚,太子参、丹参、赤芍各15g,三七粉3g,五味子6g。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早、晚服。服药7剂后,症状逐渐减轻至消失。共服药70余剂复查胃镜:原有病灶消失。

治疗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时,在应用中医理论辨证分型的同时,即将胃镜及病理检查等结果引入辨证分析。在中医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个慢性病变过程,久病入络,胃之脉络瘀阻,而致胃气纳降失常,而胃镜所检的黏膜充血,血管显露,黏膜破裂呈灰白色,病理显示腺体萎缩等均为瘀滞表现。故在治疗上以温补脾胃为主,必同时紧抓活血通络这一关键,可使用丹参、赤芍、当归、郁金、三七、延胡索等,既可通络散瘀,又可消肿生肌,通过改善胃血管的微循环,使病灶部位的黏膜和腺体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从而早日修复。

另一关键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为腺体的萎缩,黏膜变薄,影响泌酸细胞的分泌,胃酸分泌逐渐减少,故在治疗时加入乌梅、山楂、五味子等,以酸化阴,增加胃酸,帮助消化,改善食欲。

再者,根据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可以分析出,脾胃虚寒型多兼有胃阴虚,可在原方中酌加石斛、麦冬、天冬、沙参、山药之品。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