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部位,就知道你是脾气虚、肝火旺还是肾气不足

文 / 云霞健康
2020-12-28 00:09

本 期 导 读

中医诊察疾病的方式有望闻问切,其中有说道:望而知之谓之神。

中医诊断讲究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古人将望诊列为四诊之首,自有其中道理,所谓司内揣外,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头面部、五官和皮肤的颜色、状态等,可以得知身体的阴阳偏盛状态,疾患所在的脏腑位置,是表症还是里症,性质属于寒还是热……

望鼻知健康

望诊方法深刻体现着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其中,最为精要的就是《黄帝内经》的「明堂望诊法」。这当中的「明堂」,就是指鼻部。该如何观察呢?(快!赶紧拿起镜子)

鼻的正常表现应当是鼻骨高挺而隆起,端正而平直。五脏在面部的相应部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面部的中央,六腑在面部的相应部位列于五脏所属部位的两旁。

  • 鼻子的上面两眉之间的部位,观察肺;

  • 鼻子最下凹陷的部位,两眼之间观察心的功能;

  • 鼻梁观察肝的功能;

  • 鼻头观察脾的功能;

  • 鼻唇沟下面观察肾的功能……

若五脏安定平和,五脏真气所化生的五色就会正常地反映到面部,而不会出现患病的异常色泽,连鼻部的色泽,也会明润而清朗。

望五官察脏腑

在《黄帝内经》里,提到的另一个望诊秘诀,就是通过五官来观察人体的脏腑健康状况:

  • 鼻是反映肺象的器官,患肺病的人,喘息不止,鼻孔翕张;

  • 眼睛是反映肝象的器官,患肝病的人,眼圈发青;

  • 口唇是反映脾象的器官,脾有疾患,嘴唇发黄;

  • 舌是反映心象的器官,心病的人,舌短,颧骨部发红;

  • 耳是反映肾象的器官,患肾病的人,颧骨部和额头发黑。

而在六腑当中,胃为水谷之海,凡是颊部肌肉丰满,颈部粗壮,胸部开阔的,胃容纳水谷的量都很大;通过鼻窍的隧道长短,就可测知大肠的状况;通过嘴唇厚薄和人中沟的长短,可测小肠的情况;下眼睑宽大的,其胆气刚强;鼻孔掀露于外,可知其膀胱不固,容易发生小便滴漏……

望色断疾患

望诊中的部位上面我们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如何通过望色来判断疾病呢?

「五色」,就是青色、黑色、赤色、白色、黄色。在正常情况下,色泽深浅适中而充满。青色和黑色主痛,黄色和赤色主热,白色主寒,五脏的五色在面部的表现都有其固定的位置。

如果在某个部位出现色泽晦暗,有陷入骨中的征象,就必定是发生了疾病,可以通过观察五色的变化来推断疾病的情况。

《黄帝内经》中有提到:面部色泽明亮,说明病轻;色泽沉滞晦暗,说明病重。如果病色从下向上蔓延,病情就逐渐加重;病色从上向下,像云雾消散一样逐渐消退的,疾病将痊愈。

望闻问切的目的和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明理可一通百通,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如此则不会生搬硬套,才能独立思考,融会贯通,面对复杂的表象时去伪存真。再辅之以闻、问、切三诊,通过综合分析判断便能确定治疗方法。

1

学习望诊,不单是学技术,更在于学道。能以道驭术,执简就繁,炼成一双真正的「慧眼」,用慧眼看人,看世界,世界从此将大不同!

2

通过望诊的学习,对望诊的工具、方式方法有一个近乎全貌的认识。

3

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日常养生中就不会出现大的方向性偏差。

4

望闻问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天人合一的理念,对中医的思维方法思维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如能勤学苦练,有望迈入中医神圣殿堂的门槛。

5

学会望闻问切,通晓造成疾病背后的原因,进而劝诫病人改掉坏的生活习惯。

谈而治之,是为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