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前,真的会想念一个人吗?面对生死,无需矫情

文 / 要健康哈
2020-11-17 09:26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前些年,我一个好友的祖母去世,百岁高龄。

我这位朋友非常伤心。他当时在外地,没法第一时间赶回去。

等到家的时候,相片都摆上了。

家人告诉他,祖母走的时候,留下眼泪来。想必,是在思念远游未归的孙子。

我的朋友说,他能体会到祖母当时的心情。老人家最后的时刻,一定是在思念他,希望能见这个孙子一面。

为此,我这个朋友久久不能释怀,心怀愧疚。

他问我,文儿,你懂中医药,你说,人去世之前是不是都会特别思念一个人?

对此,我能说什么呢?说实话,怕惹他不快。说假话,怕增添他的感伤。

所以,多年以后,我把这个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说一说。

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人在去世之前,不会有对某一个人的强烈思念之情,也不会有对某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美好的心愿罢了。

因为我们不舍、思念逝者,所以才会把这种感情,映射到他们的身上,去相信他们也会对我们充满思念和不舍。

为什么这么说?中医里头,有一个重要理论,就是“五神脏”。

这个理论认为,人的五脏,和人的情志、思维有密切联系。其中,心藏神,脾藏意,肾藏志,肝藏魂,肺藏魄。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忧,肾主恐,肝主怒。

古人用这理论,其实就是想暗示我们一件事儿:人的情绪和思维,是五脏六腑运行正常,气血充足的产物。它作为“神”的一种体现形式,必须以人体这个“形”为基础。否则,无形就无神。形坏则神灭。这是中医唯物主义思想特点的体现。

所以,经历正常死亡的病人,在去世前,往往是神志不清的,甚至是陷于昏迷状态的。他们不该在某个时候,在意识到死亡即将来临时,会思念牵挂一个人。他们的身体,不支持他们有这样的神智。那种临终前气喘吁吁,气若游丝,和身边人说完最后一句话的事儿,还是出现在电视里的比较多。现实生活中,很少。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那人临终前,为什么会淌眼泪?

按照我的知识结构来解读,这就是人在临终前,眼球部位的变化影响到了眼泪正常的排泄渠道。眼泪没处可去,只能淌在外头。

我这么说,或许有些残酷,当然也不见得百分之百准确。但是,我觉得这是客观的看法。它有助于我们,客观地看待生死。

其实,面对亲人的故去,我们在伤心欲绝的同时,不妨用达观的视角来看待。

生命,有开始,就有结束。死亡,是生命活动的转归。它作为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然发生的事实。所以,围绕它,我们不必有太多情感因素投放在里面。我们得知道,死亡,也是人体的一种本能,是一种客观规律现象。就像吃多了会打嗝一样。你虽然在这里悲伤,而逝者只是在经历人生中的一段旅程而已。人家只是按规律办事,你无需深陷其中。

所以,我希望我的这个朋友,以及所有经历生离死别的人,都能早日走出哀伤,开始你新的生活。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改变的。这样,人生的路才越走越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