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京城四大名医》开机,总策划李小琳与中医泰斗同时出镜

文 / 大白新闻
2019-09-14 13:18

【编辑/赵三军 统筹/刘姝蓉】9月10日,《百年巨匠》总策划李小琳出席了大型百集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医》开机仪式,在仪式现场,李小琳搀扶着中医泰斗李辅仁合影、交谈,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大白新闻注意到,李辅仁是“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的嫡传弟子,素有“中医泰斗”之盛誉,长期负责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今年已100岁的他在分享养生秘诀时说,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吃甜食。

《京城四大名医》开机,众多大腕出席

9月10日,由中国文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医》开机仪式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行知丝路研究院校长、《百年巨匠》总策划李小琳,原文化部部长蔡武,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左中一,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国医大师、施今墨弟子李辅仁等出席了仪式。

李小琳与李辅仁(中)合影(图片来源于行知丝路研究院)

《京城四大名医》是《百年巨匠》系列第二季自2018年启动以来,继建筑篇、非遗篇、教育篇后的新篇章(中医篇),《百年巨匠——京城四大名医》将聚焦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四大名医的一生,展现百年来燕京学派医家为国医传承发展呕心沥血的事迹。

《百年巨匠》第一季曾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各地方卫视、马来西亚电视台等90余家电视台播出,内容涵盖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聚焦了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于右任、启功、梅兰芳、田汉、黄自、冼星海、鲁迅、茅盾、巴金、老舍等43位各领域泰斗。

在开机仪式现场,李小琳还搀扶着国医大师施今墨的嫡传弟子、百岁老人李辅仁合影留念并亲切交流,吸引了现场人员的目光。在当天的致辞中,李小琳还提到自己从小受家庭熏陶,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医方面的书籍及《黄帝内经》汉方典籍从小就兴致浓厚。

百岁“中医泰斗”分享养生经:不吃甜食

李辅仁1919年6月25日出生于中医世家,素有“中医泰斗”之盛誉,他从事高干医疗保健和临床工作60多年,长期负责中央领导的医疗保健,1990年、1992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2年、2005年中央保健委员会颁发奖章,表彰其“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长期医疗保健和重大医疗抢救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获“中央保健杰出专家”称号,2009年,李辅仁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

李小琳与李辅仁亲切交谈(图片来源于行知丝路研究院)

1939年,李辅仁拜名医施今墨为师。施今墨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孙中山、何香凝、溥仪、载涛、李宗仁等人都曾延请其治病,施今墨为人严谨、谦恭,授徒严格、认真。李辅仁吃住在恩师施今墨家里,与老师长子施稚墨“同宿舍”数年,从学习到生活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成为老师为数不多的入室弟子。

李辅仁学医期间,不论是医术、医理、医德各方面都延续乃师之风,随师临证,并常常代师出诊,深得老师和病人的信任。1944年,25岁的李辅仁在北京建立辅仁诊所,上午门诊,下午出诊,正式开始以自己所学济世救人的独立行医生涯,不久就声名远播。1954年,李辅仁开始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医科从事保健医疗和老年病中医防治工作,同时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职中医保健医师,从此他的主治方向也转为以诊治老年病为主。

今年已100岁的李辅仁经常与人分享他的养生观念,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吃甜食,生活琐事亲力亲为,随时随地运动,勤动手勤动脑,在工作、生活中都保持年轻的心态。他曾说到,自己自小家境不丰,故生活勤俭,常常都是粗茶淡饭,但是也知足常乐。随着年纪增长,饮食以素淡为主,少吃甜食,少吃脂肪类,多食水果及蔬菜,养生之道“自俸甚薄”,平时吃得简单,不吃什么特别贵重的补品。他认为,中国人传统饮食中带糖的食品很多,比如农历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所以他有意识地不吃糖,长期坚持下来,至今和高血压、糖尿病这类富贵病不沾边。

——延伸阅读:京城四大名医

萧龙友(1870-1960),四川省三台县人。自幼诵习诗书,打下了牢固的文、史、哲基础。后入成都书院学习,得以涉猎中医书籍。27岁中丁酉科拔贡,入北京充任八旗教习。后被分发山东任淄川、济阳两县知县。1914年奉调入京,历任财政、农商两部秘书及府院参事、农商部有奖实业债券局总办等职,执政府内务部顾问。从官之余行医治病,名声遍布京城。1928年毅然弃官行医,正式开业,自署为“医隐”,号为“息翁”。1930年与孔伯华共同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1949年后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院长、顾问,中央卫生部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华北区特邀代表,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中央人民医院顾问,北京中医学会耆宿顾问等。著有《现代医案选》《整理中国医药学意见书》《息园医隐记》《天病论》等文。

施今墨(1881-1969),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萧山。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作为周恩来总理的保健医生,多次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著作《施今墨对药》。

孔伯华(1885-1955),谱名繁棣。中医学家。山东曲阜人。学自家传。早年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官。1929年被选为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临时主席,率请愿团赴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收回“取缔中医”的成命。后与萧龙友合办北京国医学院并任院长。1949年后任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医术高超,高风亮节,倍受各界人士尊重,被党中央选定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他主张病必求其本,临证注重湿与热。以善治温病著名,更以善用石膏一药,为医林所景仰。著有《时斋医话》《传染病八种证治晰疑》《孔伯华医集》。

汪逢春(1884-1949),名朝甲,号凤椿,江苏苏州人,吴门望族,受业于吴中名医艾步蟾老医生。壮岁来京,悬壶京都五十年,名噪古都,成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努力提携后学。1908年他北上至京,任检察官兼医官,1910年辞职悬壶。1938年曾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1942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培养中医人材做出了贡献。他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诊治,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主要著作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资料来源:光明日报、半月谈、中新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