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医 | 实战派中医成长之路:立足临床,博采众长

文 / 中医家
2019-04-30 01:02
发现中医 | 实战派中医成长之路:立足临床,博采众长

王致效:四代中医世家子弟,副主任医师,中医实战派,用铁血捍卫中医的铁杆中医;曾在炎黄国医馆和太医馆行医,期间得到多位国字头名老中医的耳提面命和言传身教;怀揣中医理想,向孔圣人看齐,欲培养3000名合格中医,72名优秀中医,为中医传播和发展立心。

笑谈中医:王致效老师创办的公众号,原创文章500篇,有很多实用的正统的中医知识,也揭露了很多伪中医伪养生的虚假,长时间阅读下来会有很强的中医分辨能力,假养生和伪中医一眼即可分辨,假东西骗人永远是那么几个点,万变不离其宗。持续更新,欢迎关注。

-------------------------------------

中医家:

效哥,听说您是从《本草纲目》入门中医的,但是很多人在背《医学三字经》的时候,看到上面说《本草纲目》杂收诸说,反乱《神农本草经》的主旨,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您讲课的时候说《本草纲目》它是一本必读书,那能不能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必读主要是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王致效:

这个问题是这样,首先就像您说很多人包括陈修园陈老先生他认为《本草纲目》是比较乱,相对于《神农本草经》是比较乱。这个问题其实特别难回答,因为什么?因为陈修园是我偶像,李时珍也是我偶像,所以这个问题如果实在要答我是这样想的: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结合着时代的变迁,辨证的来看。这个问题它绝对不是说到底这两本书谁好谁坏,它们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就《本草纲目》这个书,我们把您的这两个问题先颠倒一下,我们先说一下《本草纲目》的好处是什么?首先作为咱们中医圈子里面在历史上能留下名字的本草著作并不是太多,本草著作很多,但是能称得上是著名的很少。这个著名它包括几类,比如像有标志性的,比如中国第一本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它是很标志性的,比如像《唐本草》中国第一本政府出版的药典,这个也是标志性的。

1、各个层次都有收获

咱们调过头来再说《本草纲目》,其实这本书它应该是在中国历史上和《神农本草经》也好,《唐本草》还是其它本草也好,它应该是最广博的一套书。它的博体现在它针对咱们的药开始进行了一个非常正规的分类,有纲有目,就是你到底属于哪一类药我把你归类,而不是像以前的本草写得比较乱,什么植物、动物混着编的,而《本草纲目》它就是从你是植物,植物你又包括草本,又包括木本、藤本、花类、根类等等,植物是这样分。比如动物它又分成你是有鳞的鳞类、介类、什么禽类、畜类,水、火、金属,其实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大家做一个归类总结,这样便于大家去看。《本草纲目》我在这想说它几个特点,第一个就是《本草纲目》这本书其实它适应各个层次的人看,尤其是中医小白,他就可能先从里面找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来看,比如本草纲目写了白菜可以治什么病,萝卜可以治什么病,土豆、山药可以治什么病,这都是我们吃的菜市场能买到的东西。比如苹果,比如梨,比如橙子这些可以治什么病。瓜果蔬菜这是咱们平时最常接触的,比如说大米有什么特点,分几类,白面又怎么样养人,然后醋分几类酒分几类,每一种又治什么,所以这个针对小白,其实它是非常好的兴趣提升的一个书籍。针对已经学习中医的人,因为大家,除了咱们说的那些所谓的养生大师他不需要读这个之外,他可以闭门造车去杜撰一些知识,真正在临床上搞中医的人经常经常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需要掉过头来去哪找答案?只能是从古人的书上去找答案。所以《本草纲目》适合小白,适合初学者,更适合大成者,因为所谓的真正的中医大师,他在《本草纲目》里还是可以再总结出来,升华出来一些新的东西,作为《本草纲目》的一个补充。所以《本草纲目》我们第一个想提的就是它适合各个中医层次的人来看,包括小白、初学者和大成者。

2、内容丰富,博采众长

第二个,我们再想提的一个就是,《本草纲目》目非常符合医圣人张仲景对我们的要求。仲景对我们的要求,仲景使用了四个字叫博采众长,而且仲景在他《伤寒论序》里面提出来了他都看过什么什么书。当然这几本一定是比较著名的,很多很多不著名的书他可能还没往上写。所以《本草纲目》最大的特点就是符合仲景的博采众长这个理论。我们为什么说博采众长是件好事呢?就像咱们过去说的穷养儿子富养女儿是一个道理。你让这个孩子什么都见过,什么都不好奇,反而对这个孩子成长会有利,所以咱们中医还有一句话博采众长之后跟了一句叫由博反约,又跟一句叫化繁入简。然后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呢?一共16个字,叫寻求共性。也就是说表面上看咱们虽然是博,但最终呢实际上要从博入约,要从繁入简,最终还是要抓住共性的东西,这个才是中医从《本草纲目》里面真正要吸取的东西。

3、开阔眼界

我们每个人接触的中药都是很有限,但是《本草纲目》读出来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各种各样的东西入药都是物性使然,天人合一,交通天地。所以读《本草纲目》最大的收获就是,这是我们下面要说的第三个特点,读《本草纲目》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放眼界,把眼界和心胸全部打开了。也就是说我们在读完《本草纲目》之后,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入药的,比如最简单的我们用柴火来烧火,古代没有天然气,也没有电磁炉,用柴火来烧火,桑柴火、百业火各种各样的火,最后它的物性会改变药性,很多东西都会变。比如说水有什么水,雨水、泉水、河水、老水也叫天阳水等等,这些东西。它都是在把人从一个很薄的东西,引入到一个真正的中医的灵魂所在,叫物性使然,物尽其用。所以这是《本草纲目》的前三个特点。

4、保存亡佚典籍

《本草纲目》最后一个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家也知道,咱们国家历史上出现过比较多次数的战争也好,瘟疫也好,还是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等等,都存在这些问题。《本草纲目》它是李时珍编的,李时珍为了编《本草纲目》专门进了宫殿、进了宫廷去当御医。很多书在民间是看不到的,但是皇帝御医这块有很多书,他们可以随便看。所以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四个特点,李时珍通过从皇帝的御医署,太医院也好,他从这儿看到了很多民间看不到的书,并且辛辛苦苦的把它们完整地记录到《本草纲目》里。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本草纲目》里面,其实它包含了很多,到现在为止已经亡佚掉,这个社会上、这个世界上再也不存在的书,在《本草纲目》里已经把它很好的保留了下来。这个东西是我们从来都没见过的,所以这些东西是《本草纲目》的贡献,也是《本草纲目》的特点。

永远不变的是变

《本草纲目》我们大概就先说说它的特点有这些,然后我们掉过头来再说陈修元对《本草纲目》的一个评论,我们可能就好理解了。我们这么说,时代在变迁,病种也在变迁,人也在变,很多东西都在变。前一段时间听了一个的单口相声,就说人活在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有什么区别?他说了很多,比如说原始社会的人,14岁平均寿命就到了,还没参加中考,这当然比较夸张了。原始社会的人从来也不看《养生堂》,也不看养生类的节目,所以也不知道自己要得什么病,等等之类的,这是开玩笑。但是我们从《神农本草经》到明朝的《本草纲目》时代,跨越了至少是一千大几百年,不到2000年,这个一千大几百年里面,我们的社会和人和天气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举最简单的例子,地球始终是在持续变暖,而且大家都感觉这个冬天其实比每个冬天更要暖。所以整个六淫,中医讲四大病因,六淫七情,饮食加上三劳,其实在历史的变革中,这些东西都在变。

六淫:天地在变

最简单的我们刚才说了,最简单的六淫现在在变。比如说当时天气很冷,大家可能也有感觉,前十几年我们不管在哪个城市住,冬天很冷,而现在冬天就比较暖和了。

七情:人在变

七情大家觉不觉得也在变?古人真的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烦忧。比如我们不说古人,我们就说倒退30年、倒退40年。两个职工,爸爸妈妈都是职工,养一个孩子,孩子上幼儿园,早晨送去,晚上接回来,中午在那吃,没有所谓的微信群,家长群,留作业。小孩子也很天真,入学的时候你只要知道12345678910怎么写,知道名字怎么写,完事儿。孩子也简单,大人也简单,然后上了小学也很简单,老师布置完作业,老师检查也很简单。然后上初中很正常就上完了,高中很正常,大学都很正常。但是现在我们就说三四十年之间的变化,从上幼儿园开始小孩就要不停的去写作业。强迫他去认字,学各种各样的知识,反而把他童真给泯灭了,然后家长也会很累,每天第一件事看看班级群,有没有什么事儿?老师留作业了还是老师明天要干什么?还是家长要配合老师拍个什么小视频传到网上去?还是家长要配合老师拍一个什么到哪哪去答题,最后拍个截图。这只是幼儿园,上小学会更累,而且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等等,一直到初中高中。 我们就通过这一件事,大家能不能感觉到所有人的情绪在变得很烦躁,很浮躁,整个社会都是一种烦躁,这就是我们举的第二个:七情,也就是中医讲的六淫治病,七情致病,饮食治病。还有一个三劳治病,也就是中医眼中四大病因,我们现在说两个了,大家都能感觉到变化。

饮食:物在变

比如饮食,在《神农本草经》时代,能吃上大米白面的不算太多。别说那个时候了,就是我们在80年代初的时候,你也得有两本粮票,然后你才能吃到细粮,而且是有供应斤数限制的。你想顿顿吃大米那是不可能的,谁家也没钱去买那个,那叫议价粮,所以粮食我们现在吃的比那个时候要精致。而且那个时候吃肉是很少的,现在吃肉很普遍了。那个时候咱们不管在哪,只能吃到当地产的季节性水果。比如这个夏天我能吃西瓜,然后冬天可能就吃点储存的苹果,甚至连苹果都吃不着。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呢?只要我想吃,只要我兜里的银子够用,我冬天可以吃西瓜,冬天也可以吃荔枝,反季节的,还有长途运输的,包括转基因的食品等等类似的。这些东西都在导致人身体整个的素质再不如以前。现在之所以说人均寿命比原来要好,应该说是医疗比过去要好,把人均寿命撑起来,但是人的普遍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的健康状态反而不如过去,这个东西也在变,饮食也在变。

三劳:事在变

第四个我们说三劳。那过去,古人很讲究这个房劳不要过度。但是现在,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很普遍的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家里的不够用,可能外面还要带有其他的朋友什么的之类的,所以不管是从咱们所谓的三劳,一个是指的房劳,就是性生活,一个指的是体劳,就是过度劳累,还有一个指的是精神劳累,也就是说所谓的脑力劳动。但是纵观历史,从古到今到现在,我们大家仔细看这三劳,不管你是体劳还是脑力劳动,还是房劳,在咱们现在这样的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个是非常突出的。你比如古人很简单,我白天出去种地,晚上回来唱点小酒,炒两个菜,然后跟老婆聊聊天,完了,五六点黑天。干什么?没电视,睡觉,休息的也好,所以整个人现在就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变。

中医也要变

其实我们掉过头来再看,适合当年的《神农本草经》拿到今天未必就一定适合。所有的东西不是说古人的就一定是合适的,古人的东西只是说更适合于他那个时代。比如我们最简单再举个例子,面对SARS的时候,谁能从《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中找出一个方子,或者一个药可以治疗SARS?没有。一定是要创新。所以中医走到今天其实都是在创新,那么调过头来就可以说,《本草纲目》是《神农本草经》最有益的一个补充。当然里面我们不能说百分之百的补充都是正确的,但至少说它是非常好的一个升级。升级款,也就是特别完美的一个补丁。xp,windows xp系统虽然好,但是它也定期要更新补丁,否则这个系统就会漏洞百出。那为什么《神农本草经》作为曾经的经典,不允许大家去补充,去补益,去让它得到更好的一个知识上的升华呢?所以这个东西说句实话的陈老先生虽然是我偶像,但是这个东西说的并不是太公正,古代的东西并不是说不好,而是说它也一定要变。

总之,时代在变

我们再举个最简单例子,古代我们最早有文字的时候,甲骨文,写甲骨文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骨头。首先要找到骨头,还得有刻刀,龟板也好,还是动物的骨头,我必须要刻刀,我才能往上刻。这个可能说咱们现在微信打字,打上一百个字,可能就是一两分钟的事儿。但是古人他要想刻点文字记录,这个龟板上他半天都未必能刻上十个字。之后发现这个龟板之类动物的东西就少了,古人又发明了竹简,竹简也是往上刻,写不行,写两天就掉了。它也是往上刻,刻简。然后等历史再发展了,发现文字量太大了,不行了,竹简也不行了,干脆咱们用毛笔,咱们再发明纸,然后发明完纸,发明了毛笔,后来又发现毛笔也慢,怎么办?后来咱们干脆引用外国的钢笔,钢笔的书写速度要快很多,再后来发现钢笔也不方便,一个容易漏水,再一个万一没水了,我这字儿就写不了了,所以又改成中性笔加替芯。这个中性笔它也不漏水,写得非常快,写的时候非常滑利,然后没水了,我赶紧换一芯,又成了。等后来大家又发现,你用笔写字一分钟,你能写多少个字?几十个字而已。后来又蹦出打字机,又蹦出来电脑,又蹦出来手机,手机最后大家都嫌慢了,改语音了。所以叫时代的变迁。我们很多尊古的人其实并不是完全尊古,如果他完全尊古的情况下,那你出门干嘛要坐动车,要坐高铁,要坐飞机呢?你为什么不骑一个千里马呢?你骑一个千里马,一白天一晚上,这马千里500公里,北京到太原的距离。那你现在看起来北京到太原,如果我坐高铁,那就是一个多小时,如果全速350公里的话,如果我坐飞机那可能还不到一个小时,所以时代在变迁,我们尊古是一定要尊古,就是古人说的东西,我们要尊重它的灵魂,但是它需要升级版本和需要做有益的补丁,这个工作我们也必须要做。所以如果从补丁和升级版本的观点上来看,《本草纲目》实际上不但没有过错,反而对于《神农本草经》是最大的一个补充。这个问题我们就大概聊到这。

中医家:

好的,我们看到,首先来说《本草纲目》它是有层次的,不论是小白,还是对于已经入门的中医人,它都很有帮助,并且它对于《神农本草经》还有一个补充完善和更新的作用,所以它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也是一本中医必读书。

创新与继承同样重要

王致效:

确实是一个必读的书,而且这句话我们再放到现在,比如说我们现在在出版的一些书,《中药药理学》或者《中药大辞典》或者《中药药典》,它相对于《本草纲目》来讲,可能又是《本草纲目》的一个完善,比如我们之前《本草纲目》没有提到说天花粉这个药可以导致流产,也没有提到补骨脂可以抗早孕。但是我们现在的研究已经表明,补骨脂可以抗早孕、抗着床。所以在古人他用补骨脂去补肾治疗肾虚不孕,这是可以的。但是大家在知道的情况下,再用补骨脂去治疗不孕,这个本身就是一个缺陷,比如孕妇如果本身就阴虚,所以古人可以用天花粉去滋阴,让他不要口干,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你再用天花粉去吃孕妇的口干,那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了,当然你可以用其他的药物,比如没有副作用的沙参、玉竹、生地、麦冬这都可以。所以我们学习中医,学习中药,不管学习什么东西,我们都是要用一个创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

所有的事物不可能一成不变,千里马只是代表当年最高的一个境界,包括越王勾践自用剑,专诸刺王僚的鱼肠剑,这在古代应该是最好的兵器了。但是拿到现在,我们随便一把五四式手枪就可以把它干掉。所以时代在变,病在变,人心也要在变,技术一定要升级。否则相当于我们拿2000年前的冷兵器来跟现在最先进的美军去交战。像我们在电影上看到《阿凡达》骑着怪兽骑着大鸟去跟现代军队去作战,其实会输得很惨,中医如果想真正地未来在世界上要有自己一席之地,一定是在继承古人优良学识的基础上,去勇于创新,勇于改革,勇于升级,最终让中医与时共进,才能彻底的战胜所谓的病魔。

中医家:

是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我们看到您也在用一些现代的方式来传播中医,我们看到您的公众号“笑谈中医”里面,您提过您太爷爷一套非常神奇的脉法,因为脉法也是说中医诊断望闻问切里面比较重要的一种了,您提到太爷爷的脉法,说是可以断人生死,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对于这种脉法的印象吗?另外您用到的脉法是怎样的一个脉法系统,它的临床效果如何?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系统地学习实用的中医脉法?

生死脉法 口传心授

王致效:

这个脉法是这样,首先作为太爷爷当年他使用的脉法,到我这基本上已经失传了,因为脉法这种东西,它很类似于咱们中国所有传统行业里的情况,师傅可以把很多二类重要的东西,甚至三类的,他可以写在纸上、写在书上往下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一定是口传心授,就是在人间不留任何痕迹。如果最后他觉得你可以传的情况下,口传心授,你只能通过记,包括你在内,也不许把这个东西形成文字,所以这是咱们国家很多传统的东西,比如传统中医,传统武术,它到现在为止一蹶不振的原因,这是非常不利的一个传承方式。 太爷这套脉在世的很多人,包括爸爸、大姑、奶奶当时都提过,包括我小时候的同学,他家的还在世的八九十岁的人都提到这个脉。确实是说你几月几号,过去咱们用阴历,几月初几或者几月十几,什么时辰死,这个人一定是那个时间死。但是现在这方面的书我最近也找过,古人的书上也有写,基本上应该是缺了,可能就是把二类重点写出来了,但是最灵魂的那个怎么开这把锁的钥匙,都是口传心授了。这个东西到现在为止应该是,因为在公众号我看很多人也提到了,现在至少应该说还有一些人会,但是这个作为我来讲有点可惜了,我不会。

学脉要有引路人

我现在使的脉法主要是李时珍濒湖脉的二十七,二十八种脉,主要是这些脉。我自己在临床上也创立两种脉象,这两种脉象等咱们以后如果要开诊断学的时候,在咱们诊断学里单独讲,在这就不说了,这两种脉象在临床诊病的时候,诊断效果还是非常好。但是古人没有写出来,我不知道是古人忽略了这个,还是古人认为这个不那么重要。但是我平时在临床上经常会用,也会去指导别人怎么样去用,基本上诊断的那个准确率是很高的。学习脉法在这儿我想提一点,学习脉法一定要有好的引路人,咱们中医对脉法有这么八个字,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读的时候太明确了,这个脉应该是什么形状,这个脉和谁去鉴别,这个脉出现在哪个部位,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病症。但是实际上古人的第二句话才是灵魂,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跟你去摸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就跟咱们挑西瓜似的,会挑西瓜那人他挑的西瓜保险又红水又大,或者要沙瓤的或者水瓤的,又红又甜又好吃。但是挑西瓜的人他梆梆敲一下或者看一下纹路,他可能就能挑出来,但是这个东西他告诉我们的时候,你敲梆梆是什么声,看纹络是白的,是黑的,是什么形状的,他说的时候我们懂了,原来是这么挑西瓜的。但是等我们自己实际去挑西瓜的时候,发现这个东西心中了了,指下难明,所以摸脉,背的时候一定要先背。背下来之后,师傅再一说,这是什么脉,那个时候摸的时候才会知道,原来这就是那个脉,才能把你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但是如果没有指路人的情况下,这个脉你遇到了,你鉴别不了,你认不出来,所以如果没有引路人的情况下,学脉实际上是很事倍功半的一件事。脉法的学习,我们没有太多要求,首先第一个,你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引路人,他会引导你各种各样的脉,比如说像我们跟大家教紧脉的时候,我们就找最细的那种白金链,女生脖子上挂的最细的那种白金链,越细越好,在手底下转,这个人手指底下的感觉就是紧脉的感觉,状如牵绳转索,而这个索是细索,不是粗索。所以很多东西,你在临床上一定要有个引路人。比如我们在给人教滑脉的时候,下雨的时候,屋檐上往下滴水的那个劲儿就叫滑脉,如屋檐滴水。所以这个东西没有引路人,自己去琢磨,去摸的时候,往往把握不清楚。紧脉涩脉会混,弦脉滑脉会混,芤脉,有力无力等等,很多脉象一定是会混。

脉的反学方法

脉这块,我们说有正学、有反学,正学的时候,就是我们要学什么脉主什么病。但实际上我们更提倡是的反学法,因为现在咱们这个社会,可能很多人特别喜欢我一伸手你说出来我是什么病,我再吃你的药,跟医生玩猜谜语。实际上咱们中医讲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切诊,切而知之谓之巧,它是怎么说呢?就是说四诊,就像一个学生,班里的一个好学生,可能四门的总分,他排第一,可能考了600多,但是他化学不如化学课代表,语文不如语文课代表,英语不如英语课代表,但是那几个课代表,他单科好,总分并不高。最后这几个课代表考的是二本,我们这个好学生每一门都不很出众的人,但是他四诊合参非常好的这个人,考的是清华大学,所以原理就在这,我们一定不要四诊偏颇。但是今天,我们在这说单脉诊,大家就记住脉诊是怎么学呢?脉诊一定是有好引路人,要背东西,之后是什么呢?你先通过摸脉,结合问诊,你记住了,原来这个脉象这个人会出现这些症状,等你实践过十几次甚至上百次之后,你就知道原来这种脉象一定要出现这个症状,因为它们是有关联的。比如头疼,每次你摸见都是这脉,你摸的多了,原来这个脉象一定要出现头疼,到这个时刻为止,你就可以反过来了,一摸脉,出现这个脉象,得,你头疼,或者你肚子疼,所以这个我们叫反学。所以大家在学脉的时候,一开始上来,不要一上来就觉着我要通过摸脉知道你是什么病,我们不猜那个哑谜,因为很多脉象,一个脉象可能有七八种症状或者好几种病,你到底是蒙哪个,还是猜哪个,最后你跟患者之间的信任度瞬间就会下降很多,所以学脉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是反学脉。如果是中医小白,就踏踏实实地问你哪不舒服,最后我通过脉来感觉你这些症状该出现什么脉,最后等我很熟的时候,我一摸脉,得,你有什么症状,完事,这就是咱们学脉的一个,不能叫技巧,应该说一个经验,脉这块咱们就说这么多。

中医家:

好的,也就是说一个是要自己背一些东西,然后就是多临床,另外就是有一个高明的引路人帮我们把这些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王致效:

对的。

中医家:

学习脉法为了诊断与治疗,效哥,听说您在针灸练功上下过苦功夫,可以大致给我们介绍一下吗?针灸手法对于针灸效果的影响,能不能举两个例子详细说一下?中医小白想从针灸入门中医,应该如何做呢?

王致效:

这个针灸的手法非常重要,实际上这些穴位说白了人人都会,因为这个书就在那摆着,经络大家也人人都会,但是不同的大夫扎,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面最核心的精神是什么?一定是手法。因为穴位都一样,针也一样,你使一寸的我也使一寸的,你使三寸我也三寸,你扎合谷我也扎合谷,但是为什么就是一个有效一个没效?一定是手法。因为咱们中医这个手法怎么说呢?就跟变戏法似的,很多东西你看十年都未必如他传你一句话,关于针灸,我们在这想给大家提五点。

1、知为针者信其左

第一点就是《内经》上的原文,“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信其右”,也就是说真正玩针灸的人一定是要信自己的左手,也就是左右手通用,但是左右手通用不是像现在大家看到绝大多数的针灸大夫用手捏个针尖进针,上回有一人跟我说,你单手进针我也单手进针,我也只用右手进针,后来我一看,他用右手捏着针尖,左手是不动,右手捏着针尖把针先刺进去,然后右手再往上倒针柄,最后再倒针身倒针柄,最后他把这跟针捻进去了,是单手不假,但是我们要求的是什么?中医扎针的时候手是不允许摸针身的,就是手指和针身永远不允许接触的。接触这个首先从消毒层面,第一就不合适。第二个指力又何在?所以咱们正经扎针灸的时候,一定是右手指握针柄,然后左手是起一个什么作用?引导精气寻找穴位,最重要的左手是什么作用?最重要的左手是一定要起到一个针刺麻醉的作用,也就是说很多人扎针会疼,很多人扎针不疼,是为什么?你用左手按压住穴位之后,这个穴位在你松手的刹那,这个穴位是白色的,是没有血色的。因为你的压迫导致局部是神经也好血管也好,局部是属于一种半麻醉状态,就是像我们平时把腿压麻了或者把手压麻了那个状态是一样的。所以当你左手迅速离开这个穴位的时候,右手的针迅速刺入,其实这个患者是几乎感觉不到破皮的那种疼,而大多数人恐惧针灸其实更多的是恐惧破皮的那一刹那。刺皮的痛是很痛的,所以我们第一句话叫知为针者信其左。我们刚才其实罗列了好几条,最重要的一条是,也不能叫最重要,最后一条是针刺麻醉的作用,相当于局部麻醉。

2、正穴与变穴

第二个,大家在学针灸的时候,一定不要简单的认为这个穴位就一定在这个穴位描述的范围之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穴位一定是有正位,有变位,也就是说有点类似于武侠小说上的,我这人就一个弱点什么穴,但是我通过练功把这个穴从肚脐儿练到脚丫子上去了,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我们身体上的穴位,为什么很多人刺完了之后没效果?因为穴位存在着正穴和变穴,就相当于我们在坐的时候,我们可能坐在这儿,坐在椅子上,我们有可能直立的坐,也有可能后仰着坐,靠着椅背,还有可能我趴在桌子上,坐在凳子上,所以这三个姿势其实就只有正坐的时候我是正穴,而当我前俯位或者后仰位的时候就是变穴。但是不管我前俯后仰,你只扎正直状态的穴位的时候,往往你这一枪是打不住我的,因为我不是趴着就是后仰。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扎同样的穴位出不来效果,原因就在这。这是我们今天谈第二个问题。

3、指力的练习

第三个问题,这个是老先生写的东西,我在这就借花献佛送给大家,练指力的时候,很多人说那你让我一个手进针,我这手一扎那针,它弯了它软了,它也进不去,为什么你进不去?为什么别人可以进去?因为你没有指力。就包括大家见的很多人,他做俯卧撑不用手掌是用五根手指,有的是用两根手指,其实原理是一样的,为什么厨师可以颠大勺你颠不了?那也是因为他练出来的,如果你又不练,你又想说为什么我不行?别人可以行,那你就要问问为什么别人练你不练?

我们今天给大家说一个练指力的方法,大家找一个杆,找一个横杆或者是晾衣绳都可以,然后找一根鱼线,把鱼线从绳上吊过来,一头的鱼线咱们自己用手捏着,为什么是鱼线呢?因为鱼线的粗细很类似于针灸针,我们拿一个绳子就不像针灸针了,我们说怎么打仗就怎么练习?这是咱们国家经常说的一句话,所以你练的时候也要找粗细一样的东西。找一个鱼线,那头吊的东西一开始不要太重,一开始你吊一个一斤左右的东西,比如一个可乐,一个雪碧的重量,基本上一斤多一点,你这个手三根指头两根指头都没关系,你那头吊的是雪碧、可乐,这头你往下拽这根线,然后一开始可能有手劲的人一斤的东西无所谓,没手劲的人可能说一斤东西就觉得很酸了,但是你往下拽的过程中,你每次拽一下,把那个重物升起来,这其实就是在练你的指头的指力和握力。随着你觉得这个东西对你已经没有挑战了,你可以挂两瓶,两瓶你觉得没挑战了,你可以挂一大砖头,实在不行你再挂一个十斤的铅球。古人在练习针灸指力的时候,古人描述最重的时候用过20斤,所以古人那个手,这个针别管多软、多细、多长,他只要拿着针柄这根针就能刺进去,因为他的指力可以贯穿到针尖,这个不是武侠小说,这个是真的。当一个人练完之后才知道这个非常重要。所以这块是一定要练,但是这个方向一定是要往下。很多人说那我拿个鱼线,我拎那个瓶子行吗?那是不对的,因为那个力是往上的力,而你针刺的时候一定是要往下刺,所以这就相当于一个阻力练习。这个非常重要,练习指力。

4、螺旋力的练习

第四块,我们要说一个什么呢?我们要再练一个螺旋力,也叫穿透力。我们拿牛皮纸包一个纸卷,纸卷的厚度你可以随意,一开始你觉得我就是一个小白,或者我就觉得我没那么大力气,我包一毫米的牛皮纸卷可以吧?然后等我有劲了之后,我再包两毫米,但是我推荐大家16毫米是最好。一开始捻针的时候,手指也不要离开针柄,然后你就不停的往里捻,你要旁边摆一个秒表,现在手机也有秒表,你把这个纸从开始刺一直到刺穿,你看你用了多久,用了一个小时还是半个小时,还是十几分钟,还是几分钟,记上时间,你要练多少遍,这个咱不管,一万遍肯定比一百遍的效果要好一百倍。所以慢慢的开始你一个是增加速度,我上次用40分钟这次用35,一个月之后我可能5分钟就能刺破,这个时候你的螺旋力和指力其实就已经非常大了,也就是说你的针尖挨着患者皮肤轻轻一捻就进去了,患者基本上感觉不到什么疼,因为非常快。

但是在这我们跟大家强调一个什么呢?很多地方介绍大家练习针灸的时候,是扎棉花包,或者扎卫生纸,叠几层卫生纸,或者拿棉花外面包牛皮纸。大家记住,这个永远练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你扎的东西就是很软的东西,你一定要把力透到针尖,除了我们刚才说的拉瓶子拉重物,还有一个我们刺牛皮纸,因为你这么硬的东西,你瞬间就突破的情况下,人的皮肤肌肉就更不在话下了。所以你想练单手进针,左为针者信其左,左手右手搭配着使,是效果最好的针灸。寻穴的时候其实也是左手在寻,右手寻不到,左手他在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变穴在哪。所以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有刺客想刺杀你,但是他是以正直位开枪,你现在明明是仰卧位,这一枪从你鼻尖擦过,打不着你脑袋,一个道理。所以我们不主张用棉花和卫生纸来代替,这个没戏。我们再举个最简单例子是什么呢?你每天快步走走上50年,你都永远超不过短跑冠军,因为什么?你练的只是快步走,而你没练习短跑。所以你目的如果想是短跑,你就用短跑的办法去练。这是我们说的第四个问题,练习捻针螺旋力,进针的这个力度。

5、意至而效至

第五个问题,针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叫意至效至。这句话在中医里边医者意也,意至效至这个在中医里面说的最多,但是这句话搞针灸的人很少会想这句话是为什么?什么原理?大家可以想这么一个问题,你在下针之前,你想得到的是什么?怎么样把针刺到穴位里,然后得到气?不是,真正不是这样,这句话真正要提示你的是什么呢?是你下针之前要想达到什么目的?这个病是会轻,是会好,还是会让他止疼,还是什么样?你一定要抱着这个目的。你的针上会带着意,当然我们不迷信,但是我们也要尊重古人,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尊古。所以意至效至,这是我们学习针灸的第五个要点。针灸这块咱们就说这么多。

中医家:

好的,效哥,您是中医副主任医师,同时还拿到了妇科的主治医生的职称,您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

妇科病有二神方 逍遥散和四物汤

王致效:

妇科疾病是这样,因为女性她是一个特殊群体,首先来讲就是和过去女性不一样,现在的女性又要去从事工作,又要去照顾家,所以现在的女性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其实都很大,这就是当代女性的一个特征。所以女性咱们是从两个方面来剖析问题。比如像现在高强度的工作生活压力,女性气郁的人特别多,就像咱们刚才说的,从她作为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要去学习,长大了还要考试,在大学毕业之后又变成单身狗,一直到她嫁人,一直到她和家庭爱人之间有摩擦,一直到包括养孩子,然后就是孩子又要去上学,等于整个一个女性其实从她非常小的时候,从学习一直到咱们后面说的她变成别人的母亲,她都会有很大压力。所以整个女性的一生其实就是不停的承受着各种烦恼和情绪压力。所以女性的两大特点之一,就是情绪压力,也就是咱们中医所谓的气郁。这个气郁是贯穿着女性整个一生的一个主线。所以咱们妇科治疗的时候,有两张非常重要的方剂,一张叫逍遥散,这个就是专门调理各种女性气郁的一个方剂。这个是妇科最常用的一个方剂。也就是说十个女人至少有九个女人是有气郁的,所以包括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等等,很多这方面的病都是因为情绪不好导致的。这是气郁的第一块。第二块就是女性她不是像咱们现在说的很多中医可能一上手就说这女性你有宫寒,实际上真实的状况并不是这样。现在的女性其实阴血虚的情况更常见,尤其是阴虚血虚,然后是以血虚为最常见。所以包括咱们现在的所谓的中医讲的五劳七伤久视伤血,以及咱们经常说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其实按中医标准说女人是血做的,从她是个小孩子,一直到她成人来月经来,一直到她月经走掉绝经期,血和阴尤其是以血为主,对于女性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中医的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妇科的方剂也出来了,它就叫四物汤。所以一个好中医在妇科这一块,只要能灵活的运用和把握逍遥散和四物汤,基本上绝大多数的妇科病是都可以调整过来的,这就是女性的一个特点。

中医家:

其实主要还是从气血方面去调理。

王致效:

对。

中医家:

效哥,您在08年还拿到了执业药师证,我们在您的公众号上也看到了很多很多关于药材鉴定和使用的文章,那么在中药的学习上,您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有哪些要点要注意的?

中药药性和剂量才是重点

王致效:

中药的学习实际上现在有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就是很多小白或者是很多想学中医的人,他不是把他所有的精力放在中医上,或者是中药的功效和主治上,学习上反而是特别喜欢中药的所谓的真伪鉴定,这个就叫做丢了西瓜捡芝麻。因为所谓的中药鉴定,或者是药用植物归属药用植物的归类等,这些学科其实是药师的工作,真正学习中药应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中药的四气五味中药的功效上,这才是真正学习中药最重要的一点,尤其是应该在学习中药的药量,咱们中医有一句话叫中药的不传之秘在于量,也就是说同样是中药,为什么有的人使了就管用,有的人使了就不管用,这个关键就在中药的药量之上。这个很简单,就比如厨师在做菜时盐的用量,每个厨师都用盐,但是这个菜做的好吃或不好吃盐的用量是非常关键的。都知道要用盐,但是盐的用量一定是最重要的。如果过咸或者过淡,这个菜都做得不好。

所以咱们中药真正大家要学的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主治和剂量,其中最灵魂的是中药的剂量。因为同样的方子,比如普通一汤, A老中医会使,B老中医也会用,C老中医还会开,但是只有一个老中医开的效果特别好,为什么?因为就是在用量的把握上,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咱们中医还有一句话叫重剂起沉疴。还有一句话叫药非而不效。这个其实都是在强调一个中药的药量剂量的问题,他并不是鼓励人,去特别大剂量的用中药,而是指出你怎么样用最恰到好处的量去治好人的病,所以这个是灵魂所在。虽然说古代医药不分家,但是现在客观来说其实还是分开的,作为医生来说,他更注重的可能是在实践上对药的四气五味归经的一个把握,还有就是在药量的具体使用上,更加留心。

对,您的这个意思是对的。所谓的医药不分家,其实在古代和现在观点都是一样的,医药永远是要分家的,每一个人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你有十分精力,当你把七分精力用在去研究药上,比如说药的真假辨别,药味的植物来源,药物的炮制。当你把七分精力放在这,你学中药的剂量,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你只有三分精力,所以看你到底想走哪条路。走药师就要走药师钻研的方向,而走医师,你就要走医师方向上中药的研究方向,所以这是一个2选1的问题。医药自古是分家的,所以古代伟大的药学家,未必是古代最好的医学家。

中医家:

但是有个反例药王孙思邈。

王致效:

药王孙思邈是这样,药王孙思邈真正的著作是《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这个里面更多强调的还是怎么样用方药去治病,而不是说他是一个研究药的很伟大的药物学家。

中医家:

是的。您从2004年到2006年开始,在北京的炎黄医馆和太医馆工作,在这期间其实跟诊了很多名老中医,在您的医术的提升和完善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一个作用。您跟这些名老中医学习的时候,您觉得他们的,不管是人格或者医术来说,对您有什么样的一个影响?

好中医必备的人格魅力

王致效:

他们对我的影响,其实想了想,应该是归结为四类。首先第一类,这些老中医,他们都有一个非常谦和的态度。也就是咱们古人所谓的谦卑,谦和的态度,也就是说虚心使人进步,只有你自己是一个谦和的人,你自己是个虚心的人,你才会让自己更进步。如果一个人每天很高傲很自傲的,我能包治百病,我能两周之内治愈胃癌,这种人其实就没有什么所谓的进步空间了。因为你自己都已经把自己进步的空间给封死了,所以第一类我觉得是谦和。我见过的这些老中医基本上他们可以百分之百治好的一个病,他们都不会说我给你包治,他们都会说是咱们试着治一治,看一看效果。所以这就是他们第一类美德是谦和。第二类美德就是这些人他们特别讲求不使人间造孽钱,他们用药并不黑心,你比如说像冬虫夏草,海龙,各种野生灵芝之类的这种很贵的药,他们除非是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些老中医是不爱使这些很贵重的药。因为都是百姓出身,都能用别人的心和自己的心去对比。所以他们用药普遍的不黑心,他有一个仁心在里面。第三类就是这些老中医的一个共性,他会刻苦的去学习西医西药的一些很新的知识。这个问题又来了,他们本身是中医,但是他们从来不排斥先进的西医的知识,这个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因为现在很多病,你比如说多囊卵巢综合症,你比如说克罗恩病,比如说大三阳,很多病,如果作为一个中医,你连这个病描述的是什么样的问题你都把握不清楚的话,那么回头可以反问一句,你又凭什么去可以治疗这个病呢? 换句话说,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最简单的癌症。癌症如果不借助西医的先进的诊断设备,不去做核磁、CT,不去做B超,不去做病理,一个中医又凭什么能发现癌症呢?光靠摸脉是永远摸不出来的。所以这些老中医呢特别务实。他们很像过去我们国家军队里经常唱的一首歌,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按他们的话说,西医比我们先进的东西我们要去学,学会了我们再把这个病治好了,让西医看着我们给我们竖大拇指。现在他们能做到的这一点,现在很多中医是做不到的,很多中医就非常敌视西医,认为西医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但是这些中医往往忽略了一点,如果没有西医的诊断仪器,你可能连这个病,比如说癌症,大三阳,可能你连诊断都诊断不了的情况下,又怎么谈到去治疗?所以这些老中医给我们第三点非常重要,就是刻苦的学习西医先进的东西,掉过头来再用中医去解决西医解决不了的东西,让西医给我们竖大拇指,这是第三点。第四点就是这些老中医,他们非常有良心,大家也都知道所谓的厚德载物。如果你的德不够厚的话,你载物是载不动的,这个物我们可以给它用一个词语替换叫术,中医叫厚德载术。你有多厚的德你能载得了多高的医术,如果一个人医德都没有了,天天黑心,就知道去宰患者。就像我们刚才说的,十分精力,你用了七分去研究怎么样去赚钱,你只有三分去研究医术的话,你的医术会越来越弱,越来越差。所以中医还有一句话叫德在艺先,德艺双馨,。也就是说你只有足够的德你才能载得动很厚的医术,才有可能变成一个好中医,最主要的总结就是这么四点。

中医家:

您刚才也谈到了很多老中医对您的影响,您作为一个后辈去跟诊他们,他们对您的关怀有没有留下印象特别深刻的也比较感动的瞬间?可不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

医患之命,孰轻孰重?

王致效:

我举个最简单例子,就说我师傅,我师傅真实的事,师傅当时他是被下放到辽宁的时候,有一次半夜发大水,河里的水已经涨得很高了,当时师傅是要出一个急诊,师傅的个子并不是太高,师傅是拄了一根大概两米长的棍子,因为他需要半夜摸黑去趟过一个河,这个河水已经很高,很急了。老人家当时虽然年轻,但是这毕竟是冒着生命危险,因为你也没有灯,是摸黑趟过河。他就拄了一个棍子,很简单,就是为了老百姓,说你找我给你出急诊,为了挽救一个生命,拄着棍摸黑趟过一条已经涨水的河,我后来问师傅,我说害怕吗?师傅说回过头来想想真害怕,你脚底下万一踩空了或者是水稍微提一点,那是生命危险,但是就是为了老百姓对你的一个信任。还有就是师傅特感动我的瞬间就是师傅白天经常是看一天患者很累,因为年岁高,90多岁了, 白天可能有效果不太好,个别的一个两个的案例,师傅晚上会不睡觉,躺在床上他就会去想这个患者应该怎么样去治。他下次再来复诊的时候,把效果治得更好一些。师傅想着想着,经常半夜两点三点起来就坐那儿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晨,然后吃了早餐之后又接着去出诊。我觉得这种精神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身上根本就不具备了。我们就知道到了时间就睡觉,到了时间就起床,但是师傅这一代人他全部的身心都放在患者身上 我宁可不睡觉,半夜有什么灵感思路,我起来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去完成。所以这个就是那一代老中医很伟大的人格魅力,这两点确实是印象很深的。

中医家:

这也是他们在认真的践行《大医精诚》的精神,勿避险巇、昼夜寒暑,一心赴救。您是非常有幸跟着这么多老师学习,那对于很多普通的中医生来说或者爱好者来说,他们可能没有像您这么幸运。那他们如果暂时没有机会认识这么多好的老师的情况下,那他又怎么去自学中医呢?或者说他遇到了很多老师,那他应该怎么去选择一位合适的老师呢,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中医成功学大全:名老中医之路

王致效:

我们刚才说的就是这些老中医身上的四大特点,这些初学者只要能在老师的身上发现这四大特点,那么这个老师就值得他学习。如果说发现不了的话,那就是说可能并不是一个非常值得他学习的一个楷模,这四大特点应该基本上是很优秀中医身上必备的一个标配。还有一个就是我建议所有的初学者一定要读一下《名老中医之路》的全三辑,一辑、二辑、三辑。然后这套书应该说中国有史以来唯一的一套中医成功学专著,也就是在这套书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人写过中医是怎么样从一个小白,然后变成一个非常有名气,货真价实的一个中医大师的,但是这套书它就是在告诉我们这一百多位老中医是怎么样从一个小白成长成为一个大师的所有的人生经历。所以这本书大家读完了之后,整个人生观会产生变化。而且这些大师他所讲到的东西,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小白去学习的东西,所以这套书我是特别隆重的推荐给大家。

中医家:

所以就按照您刚才说的应该是优秀的老师具备的这些品德去找合适的老师,如果目前还没有遇到的话,那我们应该先去向我们的前辈去学习,包括我们的经典去学。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您2017年的时候把您写的很多文章都整理了,然后出了两本书,其实都是关于养生的。现在其实有好多这样子有悖于中医理论的一些伪养生的话题,您可不可以举几个当下您认为最典型的养生的误区?跟大家谈一谈,让大家可以避免这种状况。

明辨养生的真伪

王致效:

1、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养生的误区现在有很多,有一些太得罪人的我们不好说,但是在咱们“笑谈中医”这个公众号里基本上也都写出来了,现在我们不去针对任何人做评述,因为评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但是我们在这教给大家怎么去鉴别真伪养生知识的这么几个要点。比如我们说第一个,时间是最好的鉴别真伪的一个工具。就是说一个养生理论也好,一个养生观或者一个养生产品也好,只要它不能长久,昙花一现的,这个基本上大家都可以判断它是伪养生。然后突然热起来的一个东西,而且这个东西价格很高,不管是课程也好,还是产品也好,这种基本上都是骗局。商人包装一些东西,他再通过一些所谓的名嘴去烘托,然后再抛售,其实都是这么一个套路。所谓好东西,比如萝卜、生姜,从2000年以前他就卖那个姜,老百姓吃的,到现在还是老百姓吃的,千年不变的东西才是真正养生的东西。

2、善听老人言

第二个建议,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尽量少看电视、少看媒体。关于养生这一块少看电视、少看媒体,我们信谁呢?信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信他们,因为他们的人生经历、人生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才是更长久的,什么才是最贴近民意的,而不是什么骗局。所以这个我们信身边的长辈,一定不要去随意相信所谓的媒体,媒体都有利益链、产业链在里面包含着,媒体是这样,我出钱我让他说什么他就会说什么。所以到现在为止被推翻掉的很多养生专家、养生广告,包括某某我就不说了,都是媒体炒作起来。所以媒体实际上是最不负责任的一个东西,我们相信身边的长辈,他们能给我们的一定是最有爱的、最真诚的东西。

3、避开四大病因是最好的养生

第三点我们想跟大家说一个就是中医有四大病因,我们大家一定要抓住这四大病因。第一个,六淫,也就是气候,气候的变化对人的影响,比如说春天风大,冬天寒大,我们按照这个去养生是没错的,冬天我要多穿,春天我要防止风邪对人的入侵,夏天要防暑。这个是从季节、地域上,比如说四川潮湿,北方干旱,南方的人喜欢吃鱼、虾、蟹等等。我们从气候和地域环境上来去养生,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们中医叫七情。也就是所谓的喜怒哀思悲恐惊,也就是人有这七种情绪,比如周瑜那么大的一个军事家,被诸葛亮三气给气死了,所以这就是不同的养生。所谓的过悲,比如像这个林黛玉,天天多愁善感,最后导致了她也是悲伤肺而死,周瑜是怒伤肝而死,这种人太多了,诸葛亮是劳伤心而死,所以我们第二个要讲的是七情养生,争取做到不悲、不怒、不喜、不恐、不惊、不忧、不思,这人就会很健康。第三点我们要说的就是饮食养生,饮食养生这块我们就做到干什么都不要过度,不要过饱,也不要过饥,不要过晚吃饭,也不要饮食的味道过重,所以我们能做到不过度的饮食,我们基本的养生就能做到。然后最后一个就是我们中医叫三劳,房劳、身劳、心劳,比如说我太累了,我今天干了很多活,身体太累了,这个叫身体的疲劳。有活需要分开干,匀开干而不是使劲去干,这样只能把自己伤了。还有一个我们现在的社会,实际上大家更多的是用脑力来生存,过度的思虑,过度的思考,也会导致人很不健康。第三个就是房劳这一块。为了追求刹那的欢愉,最后身体被掏空,就像广告词似的身体被掏空。所以我们中医四大病因,大家只要能从这四个方面简简单单的做一个中庸,也就是说我们都求其中,身体基本上健康方面,养生方面也就做得十全十美了。剩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面演化出来的。

中医家:

是。其实我觉得还是您刚才说的,就是听家里的这些老人的话,其实再往远追就是听我们老祖宗的话,其实《黄帝内经》讲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其实已经把所有应该注意的养生的要点都已经说出来了。

王致效:

《黄帝内经》是这样,《黄帝内经》我们要辨证的去看,《黄帝内经》的时代和我们现在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比如说《黄帝内经》时代,我们就说作息,它讲究的是日落而息日出而作,也就是说晚上没太阳我就睡觉了,早晨太阳一出来咱就起床。但是作为现在的都市年轻人来讲,这点是永远都做不到的。晚上有夜生活,早晨会睡得很晚,所以《黄帝内经》我们要辨证的去看它提出来的一些历史问题。但是整体上来讲,它灵魂的东西不变,但是有一些细节的东西,应该是跟随着我们时代的发展已经产生了变化。

中医家:

是,它主要的原则顺应自然,还是要遵守的。最后,跟您聊了这么久,也希望您早日实现您效仿孔子培养3000个弟子、72贤人的愿望,希望您能够培养3000位合格的中医生,72名优秀的中医生,其实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理想,现在真正说合格的中医生,我认为还是比较少,真正说具备这种纯中医思维的这种中医生,所以还真的是任重道远的一件事情,也希望您能够早日的实现,希望中医家能够和您一路同行,为更多的国人健康做更多的贡献。

--------------------------

中医小白的福利来啦

学了那么多零碎的中医知识,怎样才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呢?

学了那么久的中医,怎样解决生活中让人头疼的常见病呢?

没有中医基础的小白,是不是也可以快速运用中医治疗日常小病呢?

中医家特邀请“笑谈中医”王致效老师为我们系统精讲5大常见病,

听完这次课,感冒、便秘、痤疮、痛经、失眠都将成为您的擅长。

希望掌握以上疾病治疗的朋友,请咨询课程助理张老师:152 3869 0409,微信同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