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81岁老伯脑梗出血命在旦夕,中药针灸起死回生

文 / 南方医疗
2018-07-17 20:54

历时一个月,辗转两家三甲医院,81岁的练伯因脑梗死并发梗死后出血,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在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诊疗让他转危为安。

目前,练伯生命体征平稳,转回当地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反复脑梗出血

“病危通知书我都签过几次了,真怕父亲就这样走了,自己再没机会尽孝……没想到父亲还能捡回来一条命。”练伯的儿子练先生回忆起父亲重病时的情形,几度哽咽。

据练先生口述,练伯于5月中旬突发左侧肢体乏力,伴言语不利4小时,就诊于广州某三甲医院,以急性脑梗死收治住院,接受了紧急救治。住院期间,练伯先后出现梗死后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是否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老人来说是两难的选择,“用上抗凝,出现了继发性的脑出血;停了抗凝,脑梗死又加重;再次使用抗凝治疗,消化道出血又来了。”

经反复调整用药方案、积极干预,练伯的生命体征虽基本平稳,但仍然意识模糊。除了脑梗死并发梗死后出血外,还伴有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房颤等情况,心电监护仪也不敢撤下,数次出现病危。

练先生一家不愿放弃,听说中医药对治疗中风有特别的效果,几经打听,一家人商量着将练伯转到了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西结合救命

入院时,练伯血压、血氧不稳定,神志不清,烦躁,无法配合检查,对医生或家属的任何言语及动作刺激都没有反应。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主任周国平教授接诊了练伯。他介绍,中风病根据病位的深浅,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两者治疗原则有所不同。练伯属于中脏腑,病情较重,且症见中医“失神”里“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的典型表现,并见舌质红,舌前部苔燥、根部苔黄厚,脉弦细,经辨证为痰火闭窍证,当即决定在常规内科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传统中医药治疗。

周国平教授予中药处方,以“羚角钩藤汤+安宫牛黄丸”清热涤痰,醒神开窍,同时配合头皮针针刺醒脑开窍,以及独创的全经针刺法,改善练伯的肢体功能。

中药六剂服毕,练伯的舌质由红变淡而干裂,苔由厚变薄而少,脉细数,出现热盛伤阴的症状。周国平教授调整用药,以养阴熄风为主,停用安宫牛黄丸,改用大定风珠。三剂服毕,练伯意识逐渐转清,对部分提问能以点头、摇头示意。

通过后续的基础治疗,练伯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维持稳定,临床表现和评估量表较之前均大有改善。最终,练伯顺利度过危险期,目前已转回当地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中医在很多人看来只能调理身体或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实际上,中医针灸和中药在救治急重症方面也屡有奇功。”周国平教授提醒,中风病后遗症需要长期、系统的后续康复,类似练伯的特殊情况,应先稳定生命体征、恢复其意识清晰后,坚持做吞咽、言语、肢体等方面的系统康复训练。